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克思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到出发对实践作了科学的规定,提出实践是主体的对象性活动。我们党所提出的以人为本的哲学基础既缘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又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这一观点,给马克思主义注入了新的血液。  相似文献   

2.
科学的实践观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核心范畴。在教学中,只有突出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观点,才能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区分开来,使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掌握科学的世界观,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历史。 一、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一切哲学的根本不同点在于引进了科学的实践观。正如马克思在他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体系的核心。它的创立经历了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改革开放的伟大社会实践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的实践观,并赋予新的时代内容;他坚持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立足国情,面向世界的前提下提出的实践观,具有浓厚的国情特色和丰富的时代内容。其实践观,在指导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所体现的历史性、求实性、探索性和预见性的原则,是我国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经验的结晶,其深刻内涵和基本特色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认为,意识的现实对象是人类自身的感性活动,也就是实践或社会存在。马克思的意识对象观是对以往的意识对象观的扬弃、超越,具有重要的理论变革意义。它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哲学的新的理论面貌,科学地回答了一系列理论问题。理解马克思的意识对象观,必须理解马克思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新时期中国发展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理论成果,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正确认识"以人为本"对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科学内涵,对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所提出的科学认识论与实践观,并对其作简要解析,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蕴含"以人为本"思想,对马克思实践观中"以人为本"的思想进行了理论上的比较,揭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中的体现以及当代运用与开展。  相似文献   

6.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有个形成、发展和确立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与邓小平的革命实践活动是紧密相联系的。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框架体系是,“科学体系”论;“灵魂”“精髓”论;“基本原则”论;“精神动力”论;“坚持、发展”论。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新的时代、新的伟大实践的结晶,它把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实践观点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研究是当前哲学探讨的一个热点,如何正确地分析与评价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则是热点之中的难点。本文从这个视角,分析和解剖了“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物质本体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的流行论断,指出马克思主义本体论不是一般的物质本体论而是物质本质一元论,物质本质一元论是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的实质之所在,是科学的理论抽象,实践观点不是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对实践观的地位与作用,应该有一个适度的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8.
实践的问题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人们历来重视自己的实践活动,也非常重视对实践活动的理论研究。但是,马克思以前的思想家们都没有科学地解决这个问题。真正赋于实践以科学的意义,建立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完成的。回顾马克思的科学实践观的创立,有助于我们更准确、深刻地把握科学实践观的真谛,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进而指导我们当前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的实践观提出了实践活动是劳动的思想,指出了实践具有中介性,阐述了实践的现实性等观点,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现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黑格尔的实践观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社会历史的广阔维度上重新审视劳动的意义与价值,梳理中国共产党直接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影响,进而分析确立和丰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现实依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观,逐步建立起适应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和高速发展要求的科学劳动观。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这一活动能否将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有机地结合起来,既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解,亦离不开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视阚可以看出,科学、正确的国情观既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社会的必然结果和生动体现,也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基石。  相似文献   

12.
关于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马克思对实践的科学理解为基础的。本文就近年来专家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含义、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以及实践的当代形态等问题加以概括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研究中仍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以期使其研究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批判性地吸收了黑格尔的理性必然"现实"观和费尔巴哈的感性、对象性"现实"观,建立了自己的"实践"现实观。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社会历史观等都是马克思主义"实践"现实观的逻辑推演,共产主义理想则是"实践"现实观逻辑结论,是真正"现实"意义上的"人是人的目的"的实现。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下简称《原理》)课教学中,"共产主义理想"部分实际处于教学的"合题"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严密逻辑推理的圆满句号。马克思主义是否科学就充分体现在这个"合题"上。符合"现实"是科学性的有力论证,也是《原理》课教学中最有说服力之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观的确立,是以实践为基础,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向的人学理论。这种理论是对以往哲学的批判和逻辑发展,使哲学真正回归到现实人本身。马克思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研究和考察人,对人的问题作了科学解答,揭示了人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实现了人学理论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形态,对当下我国人学理论研究、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的历史实际上就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学习观去武装全党、搞好学风建设的历史,也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学习观去不断击退教条主义错误的历史,当然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习观最新理论成果不断发展与系统建构的历史。从学理上,对建党90年来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马克思主义学习观的形成过程进行梳理,这无论从理论上抑或实践上都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对发展问题的科学概括,它在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其中“以人为本”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主体性原则;“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论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原则;“科技创新”的思想升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技是实践的“革命性中介”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科学地解决哲学基本矛盾和认识论的基本问题,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相似文献   

18.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与亚里斯多德和实用主义的实践观不同,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进行的有目的地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实践应该是不负载任何价值的社会活动,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结合。虚拟实践作为一种新的实践方式,虽然带来了很多问题,但是仍然可以从主观性与客观性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的社会特征的分析为解构虚拟实践提供了价值导向。虚拟实践的唯物主义价值在于其是改造世界观的重要途径,也是改造社会的重要方式之一,对当前虚拟空间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共产党宣言》的7篇“序言”进行研究。分析认为,这些“序言”不仅对当时各国的工人阶级运动具有指导意义,而且是对《共产党宣言》的补充和发挥,更是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如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结合人民群众的实践发展发展马克思主义;自觉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做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基本国情相结合等思想,都体现了科学的、系统的马克思主义观,这些思想和认识对于当前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树立和践行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仍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科学个性观萌发于他青年时期对人的价值和个性解放的初步研究,转变并形成于他对中国封建专制文化的认识和批判,成熟于他以毕生精力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活动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人的个性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有机地统一起来,提出要培养全面发展的有个性的社会主义新人,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