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论借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石珠 《云梦学刊》2001,22(6):108-110
借形是人们不太热悉的形貌修辞手段。它是以汉字的形体来描写事物的修辞方法,只利用汉字的形体却不利用字义。用作借形的材料不仅仅是汉字,也可以是拼音文字的字母,借形的心理基础是想象和联想,其修辞作用为形象生动、简省明白。  相似文献   

2.
汉字的构形与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造字之初,据义而构形,形义关系非常密切。作为自源性文字,汉字独特的形体构造渗透着原始的文化信息,具有见形而知义的表义功能。在发展的道路上,汉字与汉语互相支撑、互相制约、共同发展,成为唯一独立于世界拼音文字之外、延续使用几千年、至今仍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文字体系。从汉字的实用功能出发,其形体构造也在悄然变化,隶变、简化造成汉字形体的变革。  相似文献   

3.
论汉字构形的整体联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汉字属表意文字体系,因形表意,字形是它的本体。它不仅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而且是汉民族思维的产物和思维方式的工具。以汉字文化学的理论为指导,在对汉字形体结构进行考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汉字形体结构和辩证思维之间的密切关系,认为汉字构形具有整体联系性。  相似文献   

4.
汉字形体完全凝固不变并不符合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汉字3000余年发展史来看.形体的规范、整理一直都在进行,基本上没有间断。但汉字形体的整理必须以科学性为前提,且必须在确保汉字系统整体稳定性和在社会可接受限度之内进行,这同样也是汉字发展史提供的经验。汉字“整容”必须合乎以下要求:特别必要,容易接受(最小时间、精力、资源成本),严控数量。每次整理可在严格论证基础上选择具有相关性的一组进行。  相似文献   

5.
柏舟 《中文信息》1997,(1):55-58
有两种研究汉字形体结构的方法。一为字源分析法,即通过探讨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来构拟最初的造字原理。典型代表是东汉许慎的“六书”说。我们采取的是一种对汉字形体作静态的共时的研究方法。按照索绪尔的观点:文字的符号是任意的,字母的价值就在  相似文献   

6.
汉字识别经历两个阶段:视觉对汉字形体信息整合阶段,形体信息与语义、语音、语法等不同信息凝合阶段。影响汉字识别的形体因素有来自构形的、有来自形体复现频次的、有来自编排方式的等多种。媒介物的汉字编排应根据传播内容及受众情况,遵循优化选择的原则来进行。  相似文献   

7.
笔者以《诗经》的经典用字为切入点研究汉字性质,从分析六书原理、小篆字形和汉字形体的演变论证出,上古汉字是标音指义文字,“隶变”后的汉字是指义标音文字。  相似文献   

8.
汉字是汉语词义的外部表现形式,词义是汉字形体具体体现的内容。词义的发展会推动汉字字形的发展。字形发展的一个很重要途径是形体的分化,这种分化同时又是汉字系统内部的协调和发展。汉字字形分化有异体字分工和造分化字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笔者以《诗经》的经典用字为切入点研究汉字性质,从分析六书原理、小篆字形和汉字形体的演变论证出,上古汉字是标音指义文字,“隶变”后的汉字是指义标音文字。  相似文献   

10.
从分析以传统六书为基本理论的汉字形体结构研究状况入手,从建立符合汉字各个时期的形体结构及其模式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处理好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创新与继承两个关系的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传统六书理论中的精华为基本部分和设想.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修辞学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学科交融已成国际修辞学,包括中国修辞学在内的重要发展趋势.如何在多学科交融之中发展中国的修辞学值得思考的问题有很多,其中修辞学研究的基点问题和拓宽与拓深问题尤其重要.就修辞学研究的基点而言,应以语言、语言运用为立足点,以表达为立足点.就修辞学研究的拓宽与拓深而言,应着力研究修辞行为和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2.
我国修辞学的研究源远流长,直至清代末年,现代修辞学才开始萌芽,逐步形成了系统性的修辞研究。1932年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的问世树立了我国现代修辞学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现代修辞学的正式建立和走向成熟。新中国成立以后,修辞学的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越来越朝着多样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许多学者借鉴各种学科理论为修辞学服务,产生了大量的交叉融合性研究成果,极大地拓宽了研究视野,丰富了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3.
时秀娟 《齐鲁学刊》2001,(2):101-104
偏离概念的引入对中国修辞学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并不是所有的偏离都是修辞,只有语言偏离(包括语音偏离、语义偏离、语法偏离)才是修辞。偏离有正、负之分,正偏离是修辞,负偏离则不是修辞。语法正偏离对于修辞有积极意义,但语法偏离要保持一定的“度”。语法与修辞的关系是互相依存、彼此制约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汉语修辞史与中国文化的互动关系,即研究汉语修辞演变与中国文化发展如何相互推动。文章首先将修辞现象的演变放置于社会政治、经济、科学,尤其是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其次,探讨文化发展对修辞演变的全方位影响;再次,探讨了修辞变化对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关于修辞学论著中的用例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对话形式讨论了修辞学研究和修辞学论著写作中对例子的重视、借用、收集、解释、评价和运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仿拟是一种修辞现象,也是一种认知行为。形式上的仿旧和修辞上的创新构成仿拟的两大要素。形式上的仿旧是一种认知模式,包括语言形式和内涵的认知。修辞上的创新是认知语境效果的表现。从认知语境角度分析英语仿拟修辞,将有助于ESL/EFL学习者通过语言认知、语境习得和文化转译三步实现仿拟的学得。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讨论修辞、修辞学和语用、语用学的定义入手,重点讨论了修辞学和语用学的关系及二者的发展方向。修辞学和语用学虽有相同或相近之处,但是它们是两门平行发展的学科,其异远远大于同。现有不少关于修辞学和语用学关系的看法之所以不妥,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修辞学、语用学的理解有误。近年兴起的"接受修辞学"、"修辞控效说"、"语用修辞学"等修辞学新论难以经得起推敲。革新中国修辞学的可取之道是多做原创性研究,多修正业已发现的缺陷,多研究口语修辞,而不是在概念上标新立异,创立未经扎实论证、也没有原创性成果支持的各种修辞学假想。  相似文献   

18.
结合修辞学的演进史实和发展现状,强调了修辞适应社会交际需要而存在并发展的事实,呼唤现代修辞学必须与时俱进,并着重指出修辞学理论必须适时扩张和自我完善、修辞方法体系应当重建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论西方修辞学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修辞学的人文性是以对人的本质体认为前提而建构起来的理论精神.修辞学的人文传统与古典哲学间存在一脉相承的关系,这一传统对修辞学诸层面均有渗透和影响.在学科发展史上,20世纪西方新修辞学,在对人的语言性的更深刻的认识背景上所提出的认知修辞伦理等相关论题,都可以视为古典修辞学人文精神的一种理论延伸.  相似文献   

20.
这里所说的“修辞学” ,其全称应是“叙事修辞学” ;它一方面继承了从柏拉图到韦恩·布斯的有关叙事技巧的传统理论 ,一方面大量吸取了以法国结构主义文论为主的有关叙事研究的新成果。与传统的文学理论相比较 ,它有两个显著特性 :一是其理论前提设置的抽象化 ,二是其研究对象的本体化。这也是叙事修辞学用来从事修辞技巧研究的两大智慧性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