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伦斯在诗歌主题上,以表现自我为主,用自身的经历、感觉来抒写其诗歌,执着于以抒情主体的自我来建构其诗歌,具有浓郁的自我色彩.劳伦斯诗歌中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凸现了作者自我实现过程的心灵的内部活动,因此,他所有的诗歌创作都是其心路历程的记录.按照诗人心灵发展的脉络,劳伦斯诗作大体可划分为早期(1904-1919),中期(1920-1927),晚期(1928-1930).在这三个阶段中,诗人劳伦斯经历了"分裂--寻求联系--超越(对死亡的渴慕)"三个实现自我的蜕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T.S.艾略特的《四个四重奏》反映出诗人的本土意识,即美国及美国文化的烙印.虽然艾略特并没有像其他美国诗人如惠特曼那样成为真正"美国制造"的本土诗人,《四个四重奏》却不妨被贴上"美国制造"的标签--诗歌中流露出的美国哲学思想的影响,具有美国本土影像的意象清晰可辨.文章着重挖掘诗歌中体现美国文化的哲学内容和诗歌意象,从而证明本土意识在艾略特《四个四重奏》创作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威廉斯的初期戏剧创作受惠于劳伦斯的影响.这种影响给威廉斯带来性文学创作上俄狄浦斯式既认同又排斥的焦虑感.在质疑劳伦斯式性欲拯救神话的基础上,威廉斯在戏剧创作中发现主体性欲压抑的破坏性表现--极端性暴力行为.通过"弑父",威廉斯成为性文学历史上的强诗人.  相似文献   

4.
在他的中短篇小说里,D.H.劳伦斯既表现了畸形的两性关系,也探索了理想的两性关系。畸形的两性关系主要表现为同性之爱、无性之爱、精神占有、社会化婚姻等。理想两性关系是建立在健康、奔放的性觉醒和性体验上的心灵与肉体的结合。D.H.劳伦斯对于两性关系的描写与其生活经历息息相关,同时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劳氏复杂的性属观。  相似文献   

5.
研究中西现代文学交流,T.S.艾略特不可忽视.本文首先梳理了艾略特在中国的译介传播情况,澄清了一些学术问题,然后对中国现代诗人接受艾略特的影响进行辨析,论述了中国诗人接受艾略特的学理逻辑.文章认为:艾略特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有其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国诗歌对艾略特的接受过程,就是艾略特的"中国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D.H.劳伦斯的意大利游记以一种比他在小说、故事和诗歌中更随意,更无拘无束的方式,显示了作家对机械工业时代的批判和对自由生命状态的向往.与此同时,这些旅行书也显示了自中世纪以来一直贯穿整个近代英国文学传统的"朝圣者的灵魂"对自我和他者的追寻.通过意大利-撒丁岛-伊特鲁利亚之旅,作家不仅发现了意大利的地之灵、撒丁岛的海之魂和伊特鲁利亚人遗存的生命精神,也重新发现了自己的灵魂.  相似文献   

7.
劳伦斯诗歌重视感官意识,其中触觉感知尤其突出.触摸是劳伦斯诗歌中亲子和两性之间爱意的传达,在劳伦斯看来,健康完整的人应当是身体与精神的统一.触觉的最终目的不是肉体的触摸,而是达到触摸人类的情感和灵魂,形成人、环境与宇宙生命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在这个机械和物质文明占主导的时代,劳伦斯触觉意识为生活在“唯我”状态、感知钝化的现代人指出了一条回归完整、和谐与爱的神秘通道.  相似文献   

8.
《鸟.兽.花》在劳伦斯诗歌全集中历来受到较高的评价。劳伦斯在这些诗中摆脱了早年的自传体诗歌的束缚,开始把笔触转向大自然,希望在自然中找到生命的奥秘和人类的出路。同时,劳伦斯用惠特曼式的自由诗体和丰富的意象,以大自然中的动植物为题材,抒发了自己的情怀和哲思。  相似文献   

9.
罗.弗洛斯特在其抒情诗中借助树林的象征反映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进而揭示出人类的心灵真相。树林是其隐秘的心灵世界的象征,在诗人的不同人生阶段有不同的含义,是构成其诗歌深邃内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智慧的七大支柱》作为劳伦斯一战时期在阿拉伯半岛战争经历的纪实作品,在文学、历史、军事、宗教等领域显示出多重价值。劳伦斯的作战原则是他在率领阿拉伯部落兵抗击奥斯曼过程中形成并完善的。他的"不战而胜"、"分散作战"、"骆驼战构想"和"数学、生物、心理三要素"构成了劳伦斯风格的沙漠游击战军事艺术。  相似文献   

11.
劳伦斯对现代文明的基本态度决定了他的生态观念以及生态文学作品的创作.<鸟·兽·花>是一个重要的生态文本,其展示的不仅仅是"生物圈"的生态,更注重的是通过抒写"生物圈"来思考"精神圈"的生态失衡问题.<鸟·兽·花>的创作,不仅开拓了文学的表现空间,更展现出生态诗人通过文学的力量拯救人的灵魂的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12.
D.H.劳伦斯是英国现代主义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作品,特别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曾引起过不少争议.作为世纪之交的作家,以弗罗伊德学说为代表的心理学对其影响很大.这里用弗罗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学说"对劳伦斯及其<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进行精神分析法解读,认为"本我战胜超我"才是劳伦斯的人格追求,也是其创作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3.
T.S.艾略特在其作品《荒原》和《四个四重奏》中借渔王神话、轮回、禁欲等主题以及"荷花"意象、"轮子"意象、循环时间观和"四大皆空"来表达对印度教和佛教思想的尊崇。虽然《小吉丁》中,诗人倾向于将印度教和佛教视为诗歌创作的手段,但其跨越文化樊篱、穿越时空的诗创风格激发了美国60年代的"垮掉派"代表人物对东方文化的浓厚兴趣,使之沿着艾略特的思维路径继续寻找西方社会获得拯救的东方良药。  相似文献   

14.
T.E.休姆的诗学理念和诗歌创作对发轫期的意象派有着独特贡献,其倡导的"语言干练"、"用词准确"、"意象新颖"、"自由韵律"等诗学观为意象派诗歌运动指明了方向;而"反浪漫主义思想"作为意象派的"根本立场",至今仍被津津乐道。因此,用"《秋》意无限"来形容其对意象派诗歌运动的影响,再恰当不过。但不容忽视的是,其局限性也一览无余。意象的"客观与精准"以及语言的"具体"等让意象派诗歌失去了"朦胧之美";他反对"宏大主题"的理念也束缚了诗人的创作。这或多或少地为意象派诗歌走向没落埋下祸根,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其只能"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15.
英国作家D·H·劳伦斯的诗歌是其记录自身生命体验、传达个人情感的重要途径与载体。劳伦斯善于将质朴的语言化为膨胀着生命活力与激情的独特诗篇,展现了其为实现自我的完整性所经历的心灵历程以及对性爱、自然、死亡与再生的体悟与哲理思考。  相似文献   

16.
“季节“的行走和诗意——简论食指诗歌的主题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食指的诗歌中,"季节"意象负载着特殊的象征含义,它不仅是时间的代码,更是心灵的载体和镜象,指示了诗人复杂的精神脉络和情感走向,同时也呈现出了食指诗歌的三大主题--未来主题、成长主题和眷念主题.食指用诗歌的形式提取和保留了"季节"枝头上美丽的花瓣和露珠--这些永远引领着人的心灵世界向着高处飞升的精神瑰宝,给食指的诗歌也给这个世界带来了青春气息和浪漫气息.  相似文献   

17.
劳伦斯崇尚基于肉体与血液的人的自然本能--"血性意识",将人的本能冲动视为人类最真实的存在,他主张让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最充分、最自由、最完整的表现.他倡导用"血性意识"来抗衡工业文明对人性的扭曲.本文通过对劳伦斯的作品《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分析,体现了劳伦斯的"血性意识"和对人性复归的渴望.  相似文献   

18.
从诗歌思想与诗歌张力方面比较了朦胧派诗人舒婷、美国后现代主义诗人E.E.肯明斯诗歌创作的相似点。两位诗人引 领时代潮流,肩负时代重任,圆满展现了诗歌的独特价值,完成了诗人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9.
劳伦斯继承传统,在小说、戏剧和诗歌等各种文学体裁的创作中大量地使用了方言;他的方言有辨别人物的功能,是人物身份、地位、受教育程度的标识,能做场景介绍,还有伪装的功能.他创造性地发挥传统,让方言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他用方言与标准英语的相对来表现男女相对的哲学思想,他还用方言讴歌人类原始的性爱.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人们对刘勰的"比兴"观的基本内涵的理解颇多歧异,有人认为"比兴"是一种诗法,而有人认为"比兴"是一种诗体.两种观点各执一端,但思维方式是一致的,即都是站在诗人创作的外部来看"比兴",因而都有偏颇.本文认为,只有从诗人创作的内部即从诗人创作活动的生命体验的角度来看比兴,才能真正理解刘勰的"比兴"观.在<文心雕龙*比兴>篇里,刘勰正是从诗人创作的过程中来论述比兴的.这个过程的三个重要环节就是"触物圆览--讽兼比兴--拟容取心".也就是说首先要有独特的生命体验,然后才能讽兼比兴,最终达到拟容取心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