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明伟在1988年第2期《中州学刊》发表同题论文,认为唐诗的繁荣正好伴随着汉代以来开拓的丝绸之路的繁荣.丝绸之路的繁荣对唐诗风采以及唐人气质,观点的变化,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一、唐人的胸怀和视野由内向具体走向社会宏观;文化观由伦理思辩型向历史型发展.二、唐诗中表现出浓厚的理想化色彩.三、西域乐曲的大量传入,使唐人唱诗之风日盛.四、对唐代边塞诗派的形成有着更为直接的影响。而边塞诗派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唐代诗坛,绚烂斑驳,琳琅满目,“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李白:《古风》)唐代诗歌,题材包罗万象,历贯古今;形式继往开来,多方开拓;风格千姿百态,各放异彩;手法斗巧逞奇,别出心裁。一大群诗歌改革家,驰骋在诗歌的高原上,用他们生花的妙笔装点了祖国艺术园地,把古代诗歌推向了高峰。唐诗,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能呈现如此空前繁荣的景象,是诗歌自身规律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唐代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和折光。它以唐代高度发展的社会经济为客观基础,以唐代特定的社会环境为创作条件,以广大诗人的革新创造为原动力。其中,我们也不能否定和低估唐代统治者对诗歌发展所起的作用。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它的许多措施都比较开明,都有利于文化,特别是诗歌的发展。整个唐代,文禁比较松弛,没有文字狱,就是开明政治的一个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3.
胡适认为,白话是"活"的语言,言文一致,优美而适用。他从白话化和历史进化的双维同构视角,发掘、建构了一部中国白话文学谱系,并且指出它是中国文学的正宗。他认为大多数唐诗都是白话文学、或近于白话的作品,代表着文学演进的正确方向。这种新的阐释不仅是对唐诗遗产价值的肯定,也是对东方文化中具有普世意义成分价值的维护。胡适的"白话文学(唐诗)"观与他对祖国本土文学资源有较多的感性认识相关,但主要还是得益于世界文化史、科学史和学术史的启迪。  相似文献   

4.
盛唐诗繁荣的人学视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总 《中州学刊》2002,(2):91-95
盛唐诗的繁荣 ,除政治社会背景及文学史自身规律的因素之外 ,适逢其时的各层次的人的作用 ,是一重要原因。首先 ,玄宗在政治与文学方面都堪称杰出的才能以及其本人诗风的个性化 ,对宫廷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次 ,张说、张九龄相继以宰辅地位 ,提拔众多杰出诗人 ,并倡导弘远阔大的审美境象 ,直接推激了诗歌创作的繁荣与走向。再者 ,盛唐时期众多诗人在强盛国力的感召下汇聚都城 ,在以诗为媒的社交方式中 ,促使诗歌创作日益繁荣 ,表现为都城文化的靓丽景观 ,同时 ,又通过贬官外放、落第还乡及长途漫游等具体事件 ,将这种交往方式延向四方 ,形成以都城为中心的开放式诗坛结构 ,从而将此期诗歌创作推向极盛  相似文献   

5.
唐文化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波峰,也是世界文化宝库里一颗璀灿的明珠.在唐文化艺苑里,唐诗的成就更成为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这是名家辈出,流派纷呈,诗体大备的时代.“在唐诗研究中,困难不在于描述唐诗繁荣的盛况,而在于正确解释繁荣的原因.”①唐诗为什么会取得那么  相似文献   

6.
以往学界认为 ,唐诗繁荣的局面是当时经济昌盛、政治稳定、思想环境宽松等特定条件所促成 ,也是诗歌自身传统发展的结果。本文则认为 ,唐帝王的个人作用同样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 ,唐代君主亲自作诗引领时风 ;其次 ,敕编典籍滋养诗人 ;最后 ,以诗取士发现诗才。惟其如此 ,唐诗创作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考察了大量唐诗作品的基础上 ,论述了存在浙西唐诗之路的文学史实 ,并进而分析浙西诗路形成兴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江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对于发展和繁荣社会科学事业的五个“高度重视”,再次强调四个“同样重要”,提出了两个“十分重要”,并对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五点殷切希望。同时还深刻地指出:对这些问题,“大家都很认同,现在的关键在于落实。”这使我们看到,总书记对我国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与繁荣这一重大课题的论述不仅十分全面,而且紧紧抓住了要害,抓住了关键,为我国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繁荣指明了具体的方向,提出了有效的路途。 认同,它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  相似文献   

9.
南京市的别称颇多,金陵即是其一。战国时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灭越后在今南京清凉山(石城山)设置金陵邑。东晋王导曾谓:“建康古之金陵。”唐人诗篇中的金陵游历诗,怀古诗触目皆是,多指现今的南京市。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察了唐诗中以“红豆”寄托相思的民俗事象的源流。相思树的传说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爱情故事。唐代李匡《资暇集》的有关记载,第一次揭示“相思”与“红豆”的联系,王维则是将“红豆”写入诗的第一人,其后,韩、温庭筠等竟相写作“红豆相思”题材的诗。唐代之后,红豆相思风俗的传承,表现在人们对相思子树的栽植、保护,对红豆的采撷、珍藏。此外,“红豆相思”风俗在漫长的传承中还与佛门“结缘”,甚或混杂以民间道术。  相似文献   

11.
新疆为“丝绸之路”的繁荣发展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新疆与内地的“马绢贸易”更是“丝绸之路”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马绢贸易”主要是通过“以物易物”的官方“互赠”、“互市”两种形式进行。“马绢贸易”的兴盛,促使“丝绸之路”空前繁荣。“马绢贸易”活动还促进了新疆本地蚕桑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张两面大旗,一曰民主,二曰科学。在两面大旗下,诸子蜂起,百家林立。《新青年》、《每周评论》、《湘江评论》、《觉悟》……一年间出版的刊物达四百多种,不断传出战斗的呐喊和痛苦反思的新见:知识青年纷纷成立社团,“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新民学会”,“觉悟社”、“互助社”、“励新学会”,旅法勤工俭学学生组织等,此呼彼应,共同创造出一个波澜壮阔的新思潮。 正是这百家争鸣的划时代交响,才结出思想革命、文化革命、学术繁荣的硕果,在中国近代史上,起到划时代的作用。仅从学术方面讲,“五四”新文化运动短短6年间的建树之丰,超过了1840年到1915年70多年的总和。  相似文献   

13.
日本神道"土金传"来源于中国的阴阳五行思想,吉川惟足首先在吉川神道中作了系统论述。山崎暗斋在垂加神道中把"土金传"与朱子学的"敬义内外"思想相结合,把儒家"敬"的观念神化并提升到政治统治的高度,通过宣扬对神的敬来达到敬畏最高统治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一位美国学者撰写的《1931年中国的分裂在日本战略中的地位》的论文中把日本侵华说是由中国“分裂”造成的,这种提法显然是不妥的,既违背史实,又为日本军国主义推卸责任。日本侵略中国的念头是由来已久,是日本国内矛盾的产物,他们制造侵华舆论,扩军备战。日本侵华与中国的“分裂”是没有关系的。  相似文献   

15.
金元诗人与唐诗的关系探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辉斌 《江淮论坛》2009,(2):144-150
金、元诗人在向其前辈诗人学习时,所选择的师学对象主要为唐代诗人,因此之故,宗唐便成为了当时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文学现象。金代诗人的宗唐,初、中、晚三期各具特点,并使得“以唐人为旨归”成为一时之风气。生活于金、元易代之际的遗民类诗人,无论是元好问等大家抑或当时的一批“后进作诗者”,其在对蒙元新政权的认识上虽然存在着差异,但在向唐人唐诗的学习方面则是甚为一致的。元代诗人的宗唐形式,主要表现在“为唐代诗人撰写传记”、“编刻各种各类的唐诗选本”、“在诗话中总结唐人的创作经验”等方面。而注重诗法、讲求风格,则是元代诗人选择唐代诗人为师学对像的两个具体标准。  相似文献   

16.
唐代处于士族社会向平民社会过渡的社会转型期,在科举制的激励下,寒士阶层积极投身政治,但他们的现实政治处境却多是坎坷沉沦,这造成了唐代诗人普遍的缺失性体验。这种缺失性体验,成为唐诗创作的心玛动力,促成了唐诗创作的繁荣。  相似文献   

17.
“何+事”的形式出现在唐人诗句中更为普遍.如《全唐诗》卷一百四十七至卷一百五十一所录刘长卿诗五百零八首,其中有十九次出现“何事”,其用法亦较六朝更富于变化.通过对“何+事”在唐人诗句中用法的考查,笔者感到的确可以找到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试分述如下:一、表示“缘何”、“为什么”语义的“何+事”.如果我们把视点聚集到用作“缘何”、“为什么”语义的“何+事”的来源上,就会发现一些新鲜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试论“关系”范畴及其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系”是各门理论科学的一个基本范畴,人们常常要用到它。在社会交往日益发展的今天,这个范畴更显得重要。但究竟什么是“关系”,对它应如何确切地理解,人们却似乎缺乏专门系统的研究。这就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有关理论科学的发展。有鉴于此,笔者试图对此范畴作一点粗浅论述。一对“关系”范畴的最常见的理解,是把它等同于“联系”。不少著作都把两者当作同一概念使用,似乎它们仅是表示同一内容的两种不同名称。有少数作者虽已意识到两者的区别,但也仅是从它们所适用的范围方面来考虑,例如有的认为“联系”范畴适用于大的范围,是指世界在整体上的相互作用,而“关系”范畴的适用范围则较为狭小,可指个别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的又正好相反,认为“关系”范畴适用范围较大,“联系”范畴则较为狭小。这些说法  相似文献   

19.
王琳  赵成文 《天府新论》2005,1(1):45-46
十六大的主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六大的灵魂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两个"全面"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十九世纪中叶,爆发在黄淮平原上的“捻”义军起义,先后长达十数年,纵横十数省。太平天国失败后(一八六四年),这支义军仍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继续擎起抗清大旗,又苦战了四年,给清王朝沉重打击。 解放后,我国史学界对“捻”的研究,做出了不少成绩,但也仍存在一些悬而末决的问题。如“捻”和白莲教的关系问题,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捻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