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科学与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两种基本形式本来是统一的,但是随着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两者不仅分离了,而且在很长的时间里表现出矛盾和对立。进入20世纪以来,又表现出科学与艺术统一的趋向。这个趋向,集中表现于科学与艺术对“美”的追求。20世纪许多重要的科学家都在科学中发现“美”,并且以“美”的发现作为科学创新的动机。这个新趋向。引起了美学(文艺理论界)的相同反应,不断有论证艺术与科学(艺术美与科学美)同一的论著出现。科学与艺术之间存在统一性是不可否认的,而且,也应当承认科学与艺术都包含有追求“美”的动机。但是,我们同时也应当认识到两者之间的深刻区别。不加区别地将两者等同,这是一种很危险的理论错误,同时,也是一种学术倒退。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科学美作为美的一种类型,其本质也是真与善的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但科学美比之自然美、艺术美更重“真”。科学美可以说是“真”的形式。科学理论作为人对客观世界规律的认识与形式建构,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是对人的探究功能、创造功能、审美功能的肯定,故科学美也具有善的意义。概而言之,科学美作为一种理性美,其特质是“真”的内容与“善”的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情美论     
一自从卡西尔的符号学广泛应用以后,苏姗·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中提出了“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之创造”的著名论断。如果屏去“符号形式”不论,只看形成符号的内容,那么,正是人类情感创造了人类种种艺术。如果艺术即是人类审美理想的现实的话,那么从苏姗·朗格这里就不难导出“美是人类情感之创造”这一结论。一张美人照片,很美,春风满面,情波  相似文献   

4.
翻译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科学必然有规律可循;是艺术则贵在探索创造.“科学包含客观真理,不受个人的思想和感情的影响”①,而“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之创造”②.笔者认为:既然科学研究的是“真”.那么艺术研究的则是“美”.“真”与“美”是翻译中的“精髓”.正如鲁迅说得“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③.鲁迅的“力求其易解”和“保存着原作的风姿”,实际上指的就是“真”与“美”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5.
论科学和艺术的发展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和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两股臣流。时至今日,人们对这两股巨流的本身研究,已经很深入了。但是,人们从社会的总体角度来考察和研究这两股巨流之间的相互关系,却十分鲜见。本文的目的就是试图探讨一下科学和艺术之间的发展规律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联系。一、科学和艺术的特征科学、艺术和伦理都是社会活动的形式,它们各有其独特的领域。一般说来,科学研究“真”,伦理研究“善”,而艺术则追求“美”。然而,这样对科学和艺术进行分类和概括,未免太笼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的“道”范畴 ,内含着“一”与“多”、“有”与“无”、“存”与“亡”、“好”与“劣”等人类对于一切存在的辩证的理解 ,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是人类智慧中至高的悟性。而西方之“科学”范畴 ,不过是之于自然界的办法、手段而已 ,是支离者也。当今“科学”何以能埋下毁灭人类地球的祸根 ?此乃天下皆以科学为美斯为丑矣之理。对“科学”的迷狂导致了“科学”被滥用、妄用和盗用等严重问题。自恃其有 ,所以无德 ;逞强气盛 ,因此失道。既认识到“科学”之美 ,又认识到“科学”之丑 ,方能超越“科学”之失和“科学”之不自由。求科学而不求道 ,使人类变得野蛮粗鲁、愚昧无知 ,持“科学”之人需要持“道”之人来启蒙。“全盘西化”乃去高就低、弃大适小、舍本逐末之行为 ,当弗为。  相似文献   

7.
对艺术价值的分析、界定贯穿整个艺术批评、美学史。传统的艺术理论围绕真、善、美,建构出众多的艺术价值的理论模式。或勒令艺术“劝善”,如柏拉图、孔子;或高扬艺长审美的特性,如欧洲浪漫主义文论;或推崇艺术的认识作用,以真为善、为美,如现实主义文论。仔细分析这些外观千差万别、内容相互抵牾的艺术理论,它们的逻辑出发点却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即无一不是首先确定艺术有别于人类其它活动的特殊性,然后再由所谓艺术的特殊性中生发出艺术的价值理论来。它们的差别仅在于刘艺术特殊性所作的规定与阐释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歌唱与书法同属于艺术的范畴。歌唱是一种基本的、以人的嗓音来表达感情的音乐形式,它源远流长.与人类文化一样的久远。书法是最能体现中华民族审美精神的艺术,它与音乐也有着不解之缘。正如当代书法家沈尹默在《书法论丛》中所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示出惊人的奇迹,无色而有画图的灿烂,无音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旷神怡”。因此,歌唱跟书法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美。  相似文献   

9.
以漠视形式、鄙弃世俗审美与低劣艺术为特点的庄子思想中没有西方学科化的美学,而对后世艺术之影响却远远超出一般美学与艺术理论。近些年来,庄子美学却被说得特多,也有不少误读。其“无为”、“无用”哲学有拒绝作为王者霸业工具“不为有国者羁”之叛逆精神;其“万物一齐”、“天人不相胜”、“处物不伤”理念指向“物化”及人类中心主义批判,对于当前生态危机之现实有着极其重要意义;其带有乌托邦色彩向着“大美”返朴归真之逍遥梦指向人与自然、人与人终极和谐之普世价值。相隔约两千五百年,“以恶骇天下”的庄生来到我们中间演出了一场精彩的后现代“穿越”大戏。  相似文献   

10.
《东方丛刊》提醒人们:美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目标。就人类而言,其为整体存在而必真。就地域而言,人类这一整体分为东方人和西方人两个部分。在思维和创造技能上,东方人和西方人具有不同的类型特征。就审美而言,东方人的审美意识与西方人的审美意识也截然不同。雨果曾说:“艺术有两种渊源,一为理念——从中产生欧洲艺术;一为幻想——从中产生东方艺术。”西方艺术源自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东方艺术则源自人类对自然的感悟。与自然的这两种不同的关系产生了西方美学与东方美学的差异。西方美学的特征是在审美欣赏中渗入了认识因素,多以“理念”为基础;东方美学  相似文献   

11.
美,这种如歌德得所说的游离闪烁、捉摸不定的“影子”,经过无数哲人学者两千多年的不懈努力,已经描述出了它的不同形态,界定了许多基本范畴。但是,一种常见的美——神秘,竟然长期被忽略了。仅仅在一些具体的艺术部门中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范畴对待,这是不公的。其实,神秘,广泛存在于自然、社会、文艺和人类的机体与意识之中;它不仅仅是现在,而且是自古以来就一直向人类发出“神秘的微笑”,而人类也为之心醉神迷。我们觉  相似文献   

12.
绘画也是一种语言 ,因为绘画也是人类表达思想情感相互交流的一种途径或手段。每一种艺术都有其相对应的艺术语言体系 ,它们以独特的形式面貌出现 ,如意识、形象、形式、工具材料、技法和表达方法等。了解不同的艺术语言体系有助于我们感悟 ,了解和表达不同艺术形式的内在本质。本文主要对绘画语言中色彩包含的内容及其与教学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正> 所谓美育是指借助于美的形象手段(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技术美、科学美等),通过潜移默化作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的过程。 我国近代伟大教育家蔡元培曾提出“五育并重”、“美育救国”的主张,指出美育是树人的需要,强国的良策。著名的国画大师、美术教育家潘天寿讲过:“高尚的艺术,能使人心感悟而渐进于至真至善之境地,美育,为人类精神自我完成之重要一端,美情与利欲相背而不相容”。《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明确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要提高认识,发挥美育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不同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  相似文献   

14.
有科学就有“伪科学”。但对于“伪科学”的划定,却存在各种不同的标准和方法,而且要清楚明白地对其界定也绝非易事。因为人们往往把它和“反科学、非科学和假科学”相纠葛;加上鉴定何为“反科学、非科学和假科学”也十分困难,这就更需要人们在否定“伪科学”的时候,慎重小心,以免扼杀科学的雏形。再者即便是“伪科学”,也会在方法论上带来启发性;在知识论上,为成熟的科学理论上演前奏;在理论实践上,导致自由的生命精神透过幽夜的云雾,从中进发出新的思想、概念或形式,反映人类认识的多元性,意识的能动性和开放性,在精神的奇思臆想层面为人类从事发明创造提供宝贵的财富和源泉。  相似文献   

15.
过去我们称之为美或确定为美的东西,实际上是美的常态,或常态美。这种美是优雅的、柔和的、单纯的、明快的。与常态美相对应的变态美则是美的一种变态。其表现形式不象优美那样是单纯、明净的形式,而是充满紧张、曲折、冲突和矛盾。由于社会历史的发展必然要经过“繁荣——→衰退——→荒芜”的过程,社会心理历程相应地发展为:“希望——→失望—一→绝望;人类市美活动和艺术创造必然也要经历“常态美——→变态美——-→丑”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学术广角     
科学与艺术的审美差异肖鹰在《哲学研究》2004年第11期上发表文章指出,科学与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两种基本形式本来是统一的,但是随着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两者不仅分离了,而且在很长的时间里表现出矛盾和对立。进入20世纪以来,又表现出科学与艺术统一的趋向。这个趋向,集中表现于科学与艺术对“美”的追求。20世纪许多重要的科学家都在科学中发现“美”,并且以“美”的发现作为科学创新的动机。这个新趋向,引起了美学(文艺理论界)的相同反应,不断有论证艺术与科学(艺术美与科学美)同一的论著出现。科学与艺术之间存在统一性是不可否认的,而且,…  相似文献   

17.
国医与书法     
古代书论中,“中和”是书法艺术之审美原则,是品评书艺之重要标准,也是对儒家“中庸之道,尽善尽美”审美意识之具体体认.然而仅以儒家视角理解书法之“中和”原则未免失之狭窄;以辩证法立场解释“中和”,的确勉强,且失之宽泛;以美术形式规律与其它艺术角度把握“中和”,亦少书法独有之文化背景.“中和”作为书法原则之确立,与中国文化之多门类多层面有着极其广泛而深刻之内在联系,于此,不妨将医道与书法作一番深刻之详参比照,用古代医道(理论)理解书法“中和”原则,可以发现此一原则之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它指向书法艺术形式与人.与自然之最终统一,即“天人合一”,为中国一切传统文化艺术最高最理想之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18.
化学关是在化学科学的实践活动中人类对客观自然界(化学研究对象)规律的揭示,是实现人的自由创造而显示出的人的本质力量,化学美通过一定的形式体现出来,化学科学中存在着两种形式美:一种是事物的外在形式美,它通过各种形式因素(色、线、形、声、质、味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具有鲜明的可感性,是一种感性之美;化学科学中更重要的还存在着事物的内在形式美,这种内形式即是抽象的“内容的结构形态”,又是一种科学理性之美.本文探讨了化学科学中存在的和谐、对称、奇异、简单等内形式美.  相似文献   

19.
企业管理是科学,更是艺术。“企业管理是科学”的内涵在于它和科学同是人类社会活动,具有共同的本质。“企业管理更是艺术”在于它不单单是一种“技巧”,而是一种追求美、创造美的艺术活动。企业管理中存在着其特有的“内在美”和“外在美”。每个企业管理人员都应当自觉地创造这种现实美。  相似文献   

20.
论闻一多诗歌的音乐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常说,诗是“音乐的语言”,是最美的语言艺术。闻一多在创作实践中对新诗的抒情美、形式美作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探索和开拓。一九二六年他在《诗的格律》一文中,提出新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就是对新诗形式美的理论概括;而音乐美则是诗歌形式的本质特征,诗歌的其他形式要素统摄于音乐美。 “一切艺术都趋向于音乐”。在语言艺术中,诗歌的音乐性是最强的。离开了音乐美,就没有好诗。“古人诗即是乐”。诗在其源头上,与乐同为一体,是以歌唱的形式流传。直到今日,诗歌仍然是一种可诵性的语言艺术,往往更重视作用于听觉感受。音乐性,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特质。黑格尔说:“音乐和诗有最密切的联系,因为它们都是用同一种感情材料,即声音。”郭沫若说:“人类的语言发明之后,一种兼含着明确意识的音乐出现,它便是诗歌。”他们从不同角度一致肯定了诗与音乐的直接的内在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