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罗梦 《领导文萃》2015,(2):134-135
《孔子家语》是否为伪书是一个争论已久的话题,随着地下文献的出土,《孔子家语》并非伪作已成定论。但这是否就意味着《孔子家语》所记均可信·本文从《孔子家语》中的“子路负米侍亲”和“楚王得萍而食”出发,结合《论语》、《史记》等文献,考察《孔子家语》所记并非都可信。  相似文献   

2.
读者来信     
缪质强 《领导文萃》2010,(15):150-150
我是一名高三学生,大敌当前喽! 5月9日下午,我在邮政书店翻阅杂志,购习学习资料。突然看到一本崭新的杂志——《领导文萃》5(下)随手翻了翻,看到里头有篇关于孔子的文章——《真实的孔子》,便掏钱买下了。  相似文献   

3.
林美芬 《领导文萃》2010,(10):43-44
<正>从内地民众对《阿凡达》的热捧,我们不仅再次看到美国文化"软实力"的威力,也看到了中美软实力的差距。《孔子》使命,输出中国软实力《阿凡达》1月2日起在内地正式上映,与1月22日紧接着上场的《孔子》,被视为是中西文化软实力的较量。  相似文献   

4.
孔子 (公元前 5 5 1-前 4 79年 )名丘 ,字仲尼 ,春秋时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 )人。他不仅是我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而且经他编辑《诗经》 ,订正《礼》、《乐》 ,推行音乐教育和音乐思想方面 ,对后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是杰出的音乐家。孔子有很深的音乐修养。《史记·孔子世家》就记载孔子刻意寻求音乐的深刻内涵 ,追求准确掌握音乐形象的故事。孔子从师襄子处学习《文王操》 ,练了十日 ,不再向前推进。师襄子对他说 :“可以增加曲目了。”孔子说 :“我多次温习此曲 ,尚未领会此曲的意思。”一段时日后 ,师襄子又说 :“你…  相似文献   

5.
郭蓓 《决策探索》2009,(22):76-77
哲学家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对孔子有个很中肯的评价,他说:“孔子是中国第一个使学术民众化的,以教育为职业的‘教学老儒’;他开战国游说之风:他创立,至少亦发扬光大,中国之非农非工非商非官僚之土之阶级。孔子的行为,与希腊之‘智者’相仿佛。孔子的行为及其在中国历史之影响,与苏格拉底之行为及其在西洋历史上之影响,相仿佛。”孔子作为教育家,  相似文献   

6.
<正>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组成的重要元素,同时也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衡量一个家庭幸福的指标很多,其中家风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家风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庭对子女教育的一种方法。中国的家风文化源远流长,上至西周的"周公训子"、春秋时期的孔子"庭训"、五代十国的《钱氏家训》,延伸至明清的《朱子家训》《曾子家训》,再到近现代的《傅雷家书》等。关于家风的称谓也很多,如  相似文献   

7.
《论语》体现了孔子独特的教育思想,其教育思想围绕“教”与“学”之说展开,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独一无二的地位。在跨文化的翻译过程中,由于中西教育文化的差异,以及译者自身的教育文化价值倾向,孔子的教育思想进入西方文化语境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变异。本文从文化视角出发,对《论语》英译本中孔子教育思想的变异现象进行研究,分析其变异特点、成因及其效果。研究发现,《论语》翻译中孔子教育思想的变异主要体现在对原本中教育术语、文化负载词的多维度解读与翻译上;《论语》文本的开放性和意义的不确定性、不同文化语境下的译者由于所参照的注疏本的不同,再加上个人不同的教育文化价值倾向造成了译本中变异现象的出现;经过其他文化的“过滤”,原文中孔子丰富的教育文化思想或被简化或缩小其意指范围,有时甚至被直接遮蔽。  相似文献   

8.
正孔子对"士"提出了一些要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刚、毅、木、纳,近仁。"(《子路》)"和"是统一、配合、补充又不失自我之见",同"是同一、完全相同却没有自我之见。要和谐相处,不要盲目苟同。而一个刚强、果敢、质朴、寡言的仁德之人给人以美好的印象和可信赖感。对待事业",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卫灵公》)工作在前,享受在后。有人问,以德报怨怎么样?孔子说:"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宪问》)以德报怨一般人很难做到,况且也不能不讲原则;以怨抱怨积怨更深;还是应当恩怨分明,以直报怨。"士"的修身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面目     
高低 《领导文萃》2006,(10):157-160
山东曲阜于孔子诞辰2555周年之际,举行了规模空前的祭孔仪式,来自世界各国的参礼团和海内外华人代表躬逢盛典。大典上,新造的孔子铜像首次亮相。媒体也顺势强调:“孔子真面目今天复原”,这是人们“第一次见到中国儒学祖师爷孔子最真实的长相”。笔者心中疑窦顿生。除了孔丘的家人、亲戚、乡邻、朋友、弟子和一切与他打过交道的人,以及与他同时代并有幸一睹其尊容的人之外,还有谁见过孔子的“真面目”?还有谁有资格谈“孔子最真实的长相”?就算是见过孔子的人,怕也没有谁讲清了他的模样。而作为二千五百年后的今人,又如何来判定其“最真实的…  相似文献   

10.
刘崧 《领导科学》2016,(4):44-46
正曹操在中国是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大人物,不必过多介绍。然而一说到曹操,人们往往被两种面相所困扰:一个是文学艺术中的曹操,以《三国演义》为代表;一个是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以《三国志》为代表。自《三国演义》问世后,由于文学艺术特有的传播力和感染力,常常是小说中的曹操形象掩盖了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形  相似文献   

11.
李迎春 《领导科学》2012,(23):51-52
宋人赵普说:"《论语》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是对孔子为政观的肯定,凸显了孔子领导思想的高妙.孔子一生积极从政为仕,虽身处乱世,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却积累了丰富的为政经验,凝聚在《论语》及其他儒家经典的精妙记述中,带给后人智慧的启迪.孔子说:"为政在人."作为领导者,知人识人是关键,孔子的观人术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时至今日仍带给我们诸多启示. 一、行为观人法 行为观人法,即从行为入手观察人.孔子的行为观人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言行是否一致.在《论语·公冶长》中,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这是孔子从自身经历总结出的人生经验.在《论语·阳货》中,孔子反复强调:"巧言令色,鲜矣仁!"满嘴讨人喜欢的花言巧语,满脸讨人喜欢的伪善神色,这种人的仁德是不多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善于伪装自己,表面上慷慨大方,实则吝啬小气;表面上正直清廉,实则虚伪贪婪.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曾经说:"现在有些干部,台上台下不一样,人前人后不一样,白天晚上不一样,说的做的不一样,就是群众所说的多面人."领导者用人,如果只听信其表面言行,而不注重由表及里探求其本质,必然会导致用人的失误.  相似文献   

12.
《领导文萃》2014,(11):66-67
正据说现在通行的,是什么都"秀"一把。古人不如此。《史记》的《老子韩非列传》里,记载了一个两位先哲当面交流心得的故事,其中就有这句和"秀"相反的名言,两位先哲是大名鼎鼎的孔子和老子。据说孔子到周王朝所在地,向老子请教有关礼的学问。孔子先畅谈了一通,老子接着说:"你说的这些,说的人跟他们的骨头一样,都早已腐朽,只有他们曾说过的话还在。"他很实际,教给孔子两个重要的生活原则。一个是:"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意思是,君子如果遇到好时机,就坐专车,干大事;如果生不逢时,就把自己深藏起来,随大流。  相似文献   

13.
《领导文萃》2009,(22):9-10
中国再度掀起了孔子热。在一个习益分化和物质化的社会中强调了社会和谐和尊重权威的必要性。最近新出版的《论语》售出了1000万册。在中影集团的支持下,耗资1000万英镑的孔子传记电影也于今年开拍。还有一个信号能够说明政府官员的态度发生了多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正士"士",是春秋时期介于大夫与庶民之间的一个特殊阶层。子贡问怎样才可以称得上"士"?孔子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子贡问次一等的"士",孔子说:"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子贡又问再次一等的"士",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子贡问当今执政的人怎样?孔子说:"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子路》)看来"士"是有标准的:当官的"士"不辱使命;赋闲的"士"孝顺尊长;拘泥守信之人虽不通权变,但也可算得上是低一等的"士";至于那些度量和见识狭小之人,是算不上"士"的。孔子  相似文献   

15.
李零 《领导文萃》2007,(7):129-132
《论语》很火,孔子很热。 读《论语》,我的感受,两个字:孤独。孔子很孤独。现在,有人请他当心理医生,其实,他自己的心病都没人医。我想告诉大家,孔子并不是圣人。历代帝王褒封的孔子,不是真孔子,只是“人造孔子”。  相似文献   

16.
我读书有一个习惯,总喜欢先读序言。好的序言就像好的书籍一样不可多得。近读易中天为《于丹〈论语〉心得》一书作的序言《灰色的孔子与多彩的世界》,不禁让我眼前一亮,拍案叫绝。  相似文献   

17.
避讳丛谈     
正孟子说过,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却不知,春秋笔法早有回避与隐瞒。孔二先生主张并实行"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即与客观真实的秉笔直书差了八百里。如果说避开先人、长辈的名字以遵孝道,还情有可原,那么为帝王之类权力者避讳,便要重新考量了。西汉文帝名恒,即改恒山曰常山;武帝名彻,他人名中的"彻"字,须改作"通"。皇帝的  相似文献   

18.
正《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该书以语录体的形式,汇聚了孔子对于政治、文化、历史、人生、哲学等问题的观点,它的思想内容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潜在我们的生命中,熔铸成我们民族的个性。《论语》共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尽管《论语》的篇幅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不算大,但在经典古籍中已经算大部头  相似文献   

19.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由胡玫执导、周润发主演的电影《孔子》刚刚上映。电影未映,舆论已先声夺人,其  相似文献   

20.
纵观近、当代西方的文艺批评,我们不难看出,对文本的阅读,抑或"交流",经历了两次转变:一次是从作家转移到作品;一次是从作品转移到读者。这两次的转移意义深远。对照我们的教育发展,可以看出:古代的《四书》、《五经》的教育模式,近似于对孔子(作家)的阅读和注重;《新课程》以前的教育模式,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