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2 毫秒
1.
文化旅游作为一种高品位、高层次的休闲方式,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徽州不仅有着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有许多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发展徽州文化旅游,应把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紧密结合起来,合理规划,大力宣传。本文主要就如何充分实现徽州文化的旅游价值作出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世界遗产项目之扩展,能使徽州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能做大做强徽州古村落旅游,以文化旅游推动、确保徽州古村落全面保护,从而传承、创新徽州文化,在全球化大环境中充分证明中国的文化身份,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作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3.
论徽州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卓异的徽州文化,曾为中华近古文明写下璀璨的一章,因而彪炳载籍,驰名中外。而今,在海内外,徽州文化研究已成为显学。作为具有典型意义的地方性历史文化系列的徽州文化,如同一切文化遗产一样,同样存在一个古为今用的问题。在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三大产业之一的今天,在国家已把旅游业列为中国三大外汇来源之一的今天,在安徽省已确定旅游业为振兴全省经济支柱产业的今天,充分认识徽州文化的旅游功能,挖掘其旅游资源,使其迅速成为文化旅游产品,推向旅游市场,显然具有重要的、积极的意义。本文首先推出的旅游文化资源,是徽州园林。作…  相似文献   

4.
2004年5月15日,李骏工作室、黄山学院徽州文化研究所、黄山市徽州文化研究院、黄山市程朱理学研究会在李骏工作室联合举办了“徽州文化乡村休闲旅游前景意义学术沙龙”活动。此次活动以沙龙的轻松方式研讨一个紧要的前沿话题,近三十名黄山市本土徽州文化研究与开发的专家学者、部分旅游开发的企业家以及黄山学院“徽州学社”学生代表与会。  相似文献   

5.
《徽州旅游发展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徽州旅游发展的春天就要到来。《徽州旅游发展宣言》的提出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和徽州人自觉的行动。具体而言,《徽州旅游发展宣言》的提出是有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背景的。  相似文献   

6.
对于“徽州”的文化定位,传统有“程朱阙里”、“理学故乡”、“文献之邦”、“东南邹鲁”等称谓,我过去称之为“文化部落”。近期笔者有幸参加了黄山旅游节和徽文化节,有机会比较全面地考察了徽州文化,经过反复思考,笔者认为将徽州定位为“儒教圣地”似乎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7.
徽学动态     
《徽州社会科学》2007,(3):27-27
黄山学院充分发挥地利优势,进一步加大徽州文化特色科研的力度。校科研处精心组织谋划,在校级科研项目立项方面,扶植了一批徽州文化和黄山旅游研究的课题,支持教师徽州文化和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研究,2006年徽州文化特色科研课题获立项14项,还大力支持有关徽州文化课题国家和省级项目。  相似文献   

8.
2006年11月5日,由黄山市政府主办,黄山市社科联、黄山学院徽州文化研究所承办,老街一楼实业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州文化节“中国徽州古街文化论坛”,在屯溪老街隆重举办。来自省内外的徽州学专家学者,研究者约50多人参加了论坛。  相似文献   

9.
遍布我市的广大乡村是徽州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浓郁、乡野风光迷人的古村落构成发展我市乡村旅游的最大特色。乡村旅游是我市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新农村建设的亮点,也是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的突破点,市委四届十次全会特别提出要壮大徽州旅游。我们认为这里的徽州旅游就是潜力无限、市场庞大的徽州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10.
黄山市悠久的历史渊源孕育了独树一帜的徽州文化,并与敦煌学、西藏学一起,被国内外专家学者公认为我国地域文化研究上的三大学派。作为徽州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形载体的徽派建筑,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在中国建筑史上独领风骚,它是古徽州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是我市极其珍贵历史文化财富和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1.
屯溪的建筑各式各样的,新建的小区还有大落地窗的,很西洋,大路两边还有不少高楼大厦。看来,搞规划的人还是经常往上海、杭州、南京跑的,学的确实是很快,但缺少徽州文化特色,原因是你把古徽州的徽州文化传统给丢了。  相似文献   

12.
旅游文化包容面广,几乎涵盖所有文化领域。要把旅游文化作为一种产业来开发,最主要的是要有一个指导思想。不可否认,我市在打旅游文化牌的进程中,存在一些偏侠和不足。如偏重学术研究,沉迷静态文化的重复,缺乏抢占先机的创新创意,适应现代人价值取向的精品不多,同时一些极富乡土气息的文化语言在静静地流失。 徽州文化旅游方兴未艾,任重道选。旅游文化如何形成经济支柱,尚待深入探讨,希望此文能在我市上下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3.
徽学动态     
《徽州社会科学》2007,(12):14-14
黄山学院重视徽州文化的宣传研究和普及,除在有关各院系开设徽州文化专题课之外。科研处加大了对徽州文化科研项目的立项力度。今年校级课题立项中,一些大学生纷纷以“徽商”、“徽州建筑”、“徽州古村落”、“徽州方言”等方面的内容作为自己的科研课题,有不少毕业生毕业论文也选取了徽州文化作为论文主题,反映了大学生对徽州文化研究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14.
徽学动态     
《徽州社会科学》2006,(11):50-50
著名徽州学专家广东社科院研究员叶显恩教授在应邀参加第十届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期间,11月7日来黄山学院徽州文化研究所指导工作。黄山学院党委书记汪良发,黄山学院副院长汪大白,黄山市政府程永宁副市长,黄山市社科联主席汪炜,黄山市地志办副主任翟屯建,黄山学院徽州文化研究所所长吴兆民以及汪柏树教授,方利山研究员等和叶教授进行了交流座谈。  相似文献   

15.
第九届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期间,以“徽州文化大观园”为栽体,相对集中展示徽州民间工艺,并组织”徽州民间工艺大师“评选活动。全市各区、县及市直有关单位共推荐申报参评艺人42名,工艺项目涉及罗盘、歙砚、徽派砖雕、木雕、石雕、竹雕、徽派版画、徽墨、漆器、根雕根艺、瓷绘、毛笔等徽州民间传统制作工艺,相对集中展示了徽州民间工艺的精华,基本上反映了本市徽州民间工艺的传承和创新动态。  相似文献   

16.
徽学动态     
《徽州社会科学》2009,(5):45-45
2009年4月24—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歧山视察古徽州的黄山市,对黄山文化旅游和徽州文化的保护开发利用作了重要指示,他说:要把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黄山要保护文化资源,挖掘徽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做大做强旅游产品。黄山属于自然景观,是中国第一名山、名景,要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要加快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努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地发展,黄山旅游发展要彰显特色,这是吸引游客的关键所在,包括饮食文化,旅游产品都要有特色。  相似文献   

17.
汪华是隋唐时期歙州的历史名人。由“汪华信仰”衍生的古徽州“抬汪公”民俗丰富多彩,和贵州屯堡“抬注公”民俗交相辉映,是徽州文化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我市文化旅游产业繁荣之际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第十届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期间,黄山书坛推出一款新书——《天上徽州——徽州文化十大流派》。这是黄山文化界的一件盛事。是黄山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中华“和谐文化”中又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与其它历史文书档案相比.徽州文书档案有哪些不同,或者说,徽州文书档案有哪些特点,这是我们正确认识徽州文书档案,从而认清徽州文书档案重要性的关键所在。本文将徽州文书档案纳入中国历史文化大视野之下,系统考察了徽州文书档案的特色,指出徽州文书档案具有民间性、具体性、真实性、典型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等六大特点。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从国家文化部在全国范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始,标志着这项工作,已经纳入党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黄山市作为一座新兴的国际旅游城市,不仅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而且也有着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黄山市依托文化资源,加快建设现代经济强市和旅游大市、文化大市、生态大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