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观价值和客观价值的概念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从系统主义价值哲学的观点出发 ,将价值看作事物的第三性质 ,即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性质 ;承认主观价值论和客观价值论 ,并着重分析主观价值与客观价值的互斥互补关系及其模型。作者将这种观点运用于经济学 ,主张既承认边际效用的主观价值论又承认生产要素价值论的客观价值论 ,在二者统一的基础上 ,指出劳动价值说这种还原主义和本质主义的一元价值说的局限性。在福利问题上 ,作者承认主观福利概念的合理性 ,同时特别强调它的局限性 ;并在分析马克思、罗尔斯、邦格、柯玛提亚·盛等人工作的基础上 ,建立三个维度和四个层次的客观的社会福利新概念及其模型。  相似文献   

2.
从价值的涵义看价值理论的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明 《江汉论坛》2004,(1):33-35
本文着重阐明经济学理论中价值应有的涵义,价值是对效用(使用价值)的抽象,反映的是商品的一种社会效用,而非个别效用;价值量的大小反映了社会财富的多少,两者成正比关系。进而分析价值的源泉,说明生产要素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和知识价值论三者之间并不矛盾,劳动价值论和知识价值论本质上也是一种要素价值论,即劳动要素主体价值论和知识要素主体价值论,但最全面也是最有说服力的还是生产要素价值理论。理论界应当解放思想,承认和坚持生产要素价值论,同时对传统劳动价值论的理论缺陷作了一些说明。  相似文献   

3.
王慎之同志著文强调,劳务价值论是劳动价值论的发展.他从几个方面,对我写的《劳务价值论不科学》,提出了不同看法.我认为,他的文章在许多地方,对我的意见理解错了;同时,他又提出了一些应当商榷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盛庆 《人文杂志》2005,(6):21-26
在价值论中,至少有下列四种理论:(1)价值是主观的;(2)价值是客观的;(3)价值是非主观的,又非客观的,而是关系的;(4)价值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本文认为,这四种学说,都不够周延,所以提出一种新的主观主义价值论,即认为价值是主观的,因为价值必须有一个主体,但我们都在追求对许多价值的共识,如果对某一价值的共识度很高,那么主观的价值看起来像是客观的,这样的价值称为“准客观”;同时认为价值具有统计性。文中论述了价值与效用、评价、幸福等名词有区别,并批评了客观主义价值论、关系价值论等非主观主义价值论。  相似文献   

5.
价值论与土地价值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价值问题是土地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时此理论界还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作者认真分析了西方经济学的10种价值论及其土地价值观,初步认为有些价值理论可以作为经济分析的方法,但这些理论还不能成为科学的价值论和土地价值观,唯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科学的价值论,也是科学的土地价值论形成的理论基础。作者以劳动价值为尺度,发展了土地价值二元性理论,并对我国理论界几种价值论或土地价值的观点进行了商榷。  相似文献   

6.
评所谓"生产力价值论"--与胡义成先生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奚兆永 《东南学术》2004,(2):91-100
本文对胡义成先生的所谓"生产力价值论"进行了评论,认为:一、"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是恩格斯早年的思想,后来已经抛弃,胡文以之作为所谓"生产力价值论"的根据是错误的,马恩的大量论述表明,他们的价值理论是劳动价值论,而绝不是什么"生产力价值论";二、胡文将价值与劳动生产率(力)等同起来,否定二者是反比关系,是没有道理的;三、胡文说劳动生产率已定是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前提,也是没有根据的;四、应正确认识使用价值在政治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中的地位和作用,胡文说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本质上的规定",并说"从抽象上升为具体""均靠引入使用价值的决定性来实现"是不符合事实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论述了价值效用与价值责任的关系问题,认为价值危机的出现及其严重化,已宣告了传统的主体至上主义的"价值效用说"走到了尽头。为了克服价值危机乃至当今整个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危机,有必要在价值范畴中引入责任关怀的内容。仅当实现了价值效用和价值责任的有机统一,才能形成科学的价值论和价值实践。换言之,在价值范畴中引入责任关怀的内容,不仅能实现价值哲学和伦理学特别是责任伦理学的有效对接,为伦理学发挥其对社会实践的范导作用提供一条重要的途径,而且将促使价值论的发展由传统走向现代、由片面走向全面、由不完善步入相对完善的境地,从而实现对价值论的系统的、带有革命性的改造。  相似文献   

8.
《学术研究》1980年第5期刊登卓炯同志《对剩余价值论的再认识》(以下简称《再认识》>一文认为,剩余价值是商品经济的范畴,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活劳动仍要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资本主义有剩余价值,社会主义当然也有剩余价值。作者说,这不是拘泥于马克思的“某些字句”,而是“解放”思想。我认为这种观点是很不妥当的,值得商榷。一、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是阶级对立社会的经济范畴马克思首先科学地发现和创立,把雇佣工人的活劳动区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他说:“工人在劳动过程的一段时间内,只是生产自己劳动力的价值,就是说,只是生产他必需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劳动价值论、斯拉法价值论、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的德布鲁均衡价值论,凡此三者,都存在重大缺陷,都不适合作为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工具存在。应当用“纳什均衡”取而代之。纳什均衡也因存在两大缺陷而不甚合用。“自我均衡”是比纳什均衡“更为基本”的范畴,可充当经济学基本分析工具,既方便又严谨地解释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相似文献   

10.
劳动价值论、斯拉法价值论、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的德布鲁均衡价值论,凡此三者,都存在重大缺陷。都不适合作为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工具存在。应当用“纳什均衡”取而代之。纳什均衡也因存在两大缺陷而不甚合用。“自我均衡”是比纳什均衡“更为基本”的范畴,可充当经济学基本分析工具,既方便又严谨地解释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