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哲学为什么没有被遗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传统哲学的主流是理性、精神本体论,以理性作为人的存在基础和生命目的,以理性的自我意识为基础解决人与人的伦理问题和人与世界的存在问题,使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传统哲学成为逻辑严谨的完备的世界观。现代哲学和后现代哲学对主体形而上学和同一性的批判有充分的学理和实践理由,但由于对形而上学的恐惧,对非同一性、有限理性的片面坚执,不能解决当代人的自我认识、伦理基础和精神归属的需要,传统哲学对这些根本性问题的思考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4.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生于北宋仁宗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卒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他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画家和书法家,同时,他还是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是北宋重要的哲学学派——蜀学的创始人之一和主要代表,是中国反理学斗争史上的先驱者。他对中国哲学史上的几乎所有问题都有所研究,对宋以前及和他同时代的几乎所有哲学家均有相当的 相似文献
5.
跳出劳动价值论再看劳动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跳出劳动价值论,就是跳出马克思关于商品价值理论的逻辑和结论,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来重新审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创立的价值理论所以是"劳动"价值论,而不是"资本"价值论、"技术"价值论、"管理"价值论,或者是"生产要素"价值论,是因为马克思站在工人的立场上,而不是站在资本等的立场上或生产要素的立场上。否定了劳动价值论并不意味着就否定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跳出劳动价值论后,再看劳动价值论,其理论应该发展成为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新生产要素价值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当代所面临的最严峻挑战,无疑是创新劳动所创造的巨大价值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像常规劳动时间那样线性相关。常规劳动与创新劳动的真正区别,在于劳动的量和质。劳动创造价值是常规劳动中量的累积和创新劳动中质的创造的统一。创新劳动的价值与劳动时间的量不具有计量意义上的关联,劳动价值量应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基于人的需要的市场需求两种方式来度量。作为一种社会关系,价值与人的需要密切相关,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内在地包含效用因素。创新劳动价值的生成进一步揭示了劳动是价值的根本源泉这一基本事实;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其能满足人的需求的状况所决定。在劳动的量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劳动的质,就形成了创新劳动价值论;而在劳动的质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供求关系,则形成了建立在人的需要基础上的劳动价值论。无论创新劳动价值论还是劳动价值论创新,都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合理展开。 相似文献
7.
8.
王女士2003年6月下旬申诉: 她于1998年在某商店购买了一套家具,使用中发现了质量问题,商店每次都及时进行了修理。近来又有了问题,找商店时却没有了。她向省工商局12315消费者申诉 相似文献
9.
10.
11.
本文认为,在价值场场源方面,以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为乘数的价值生产函数,取代传统的不以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为乘数的价值生产函数;在价值场场方程体系中,根据矛盾转化规律,一举解决了国内经济学界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价值决定一元论和价值决定二元论的争议,从而推导出价值场所应满足的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根据技术构成决定价值构成的基本原理,提出价值构成整合式结构模型,从而分离出物化劳动价值分解式结构模型、必要劳动价值分解式结构模型和剩余劳动价值分解式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2.
劳动价值论并不是马克思的首创.但是,只有马克思建立了真正科学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古典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成份,坚持劳动耗费决定价值的观点,把决定价值的劳动归结为社会必要劳动,纠正了古典劳动价值论的错误.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就应当把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与现实经济活动中的劳动紧密联系起来,解决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不对称性或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王珏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2,2(2):21-27
本文针对当前经济理论界出现否定劳动价值论的两种倾向,从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与联合劳动的统一;利润共享、“见物不见人”的双重产权制度的角度,阐明劳动价值理论是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同时强调必须紧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特征和初级阶段国情特征,来深化认识、充分发挥劳动价值理论对我国经济改革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劳动价值论的历史使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1)机器的作用既不创造价值,也不是“创造价值”的条件,而是“减少价值”并使“价值消亡”的条件。(2)价值是对人力“有偿”耗费的评价,寓于机器之中并用以替代人力的自然力是“无偿”的,因而机器提供的贡献并不创造价值。当自然力的贡献还未能达到让全体社会成员免费共享的程度时,决定自然力无偿贡献归谁占有的依据只能是生产资料所有权。(3)不仅价值是历史范畴,而且“直接形式的劳动”也是历史范畴。(4)如果劳动不再是谋生的手段,劳动价值论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这并非表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是科学的理论,而是由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5.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经典论述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但是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 ,我们应结合新的历史条件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最近在江苏南京召开了“全国劳动价值理论与资本理论”研讨会 ,一批全国知名经济学家围绕新时期发展劳动价值论学说 ,展开了百家争鸣 ,本刊特将会议上有代表性又具理论新意的观点刊发。这组论文 ,从多个方位 ,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进行了新探索、新发展 ,我们期望国内外学者对此展开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社会劳动价值论是钱伯海教授提出的劳动价值论的“新见解”。其所提出的“生产要素共同创造价值”、“科学技术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从社会看,产品价值只分解为收入”、“第三产业都创造价值”等观点需要澄清。对社会劳动价值论主要观点的辨析:非劳动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科学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但科技本身不创造价值和新价值;第三产业并非都创造价值,如果认为第三产业都创造价值,那就混淆了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区别,从根本上否定了劳动价值论;社会总产品价值只分解为收入的观点是马克思严厉批判过的“斯密教条”,它不仅在理论上不能说明产品价值中的C部分为何消失了,也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价值构成的现实。 相似文献
17.
董振华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4(3):23-26
针对目前人们对劳动价值论的争论,唯一科学的态度是坚持和发展。那么如何坚持和发展呢?
在分析劳动价值论发展的所有四种可能性的基础上,认为只有两条路是行得通的:拓展劳动概念的外延和重
新划分劳动概念。创新劳动价值论正是沿着这两条路发展的,它在坚持“活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的
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和实践需要,把劳动重新区分为常规劳动和创新劳动,同时拓展了劳动概念的外延,并
进而建立了新的劳动价值理论。这无疑是在劳动价值论内部对这个科学理论体系的补充和发展,具有重要
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劳动价值论与现实经济中的价值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了解实际经济生活中的价值现象,需要追溯金属货币-信用货币传承与变化的逻辑,分析货币价值基础的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价格体系变化的逻辑,说明由于这一变化使价值规律运动在经济增长中的表现及带来的困难。现实经济中复杂多变的价值现象,包括经济增长、物价上涨、部门间产品比价不合理,以及金融市场价格变动趋势、金融危机等均源于历史上货币价值基础的变化。这一变化使价值规律的作用变得更加曲折。近二三十年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不断金融化、虚拟化,以及不断发生的金融危机,无不说明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仍然是支配社会经济的深层规律。在世界货币缺乏合理的价值基础的情况下,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是通过价格体系紊乱引起生产停滞表现出来的。正是美元价值基础的变化及发行规则导致了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金融化趋势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研究了人类社会所有形式的商品经济是制造对马克思的迷信,两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都只能由供给和需求来说明,效用价值论弥补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不足,片面坚持劳动价值论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资源的全面优化配置。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不是检验真理的科学标准、历史标准和实践标准,经屈先生僵化处理过的劳动价值论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相背离。屈先生要马克思把所有商品经济都作为自己研究与解剖的直接对象,是要马克思生前与生后的灵魂也参与人类有史以来所有商品经济的研究工作。这种结合迷信鬼搞出来的价值理论根本不存在,但它却是屈先生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真发展与真创新。 相似文献
20.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 ,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闪耀着不可磨灭的光辉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 ,当代的社会生产活动与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时的情况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所以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深化认识从三个方面来展开 :一是正确全面地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 ;二是历史地和发展地认识劳动价值论 ;三是正视科学技术的作用 ,深化对物化劳动的认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