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工程训练主要培养工科太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根据幂同层次蕾科高校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情况,高校管理模式分为教学科研型、教学生产型和管理教学型三大类。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主要基于本校的实际情况,借鉴其他高校的优点,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工程训练管理和教学模式,强化工程训练,为工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打下基础,提高工科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高等工程教育发展与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功能定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现代工程形成了以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行、营销、管理和咨询等为主要过程的工程链,对工程师的工程素质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高校工程训练中心需要根据现代高等工程教育发展,学校发展目标、自身资源状况以及发展战略等确定自身发展取向和建设类型,以培养工程实际对高等工程人才所要求的工程素质。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国制造2025 ”和新工科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西安工程大学充分利用工程训练中心的多学科交叉优势和先进的制造环境,于2016年建设了创客空间,积极探索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的新途径。工程训练中心结合现有的资源和平台,积极开展创客教育实践工作,通过开展以兴趣为引入、以项目为驱动、以竞赛为载体的创客活动,形成以创客文化、创客社团、创客项目为内容的创客教育体系。经过近几年该校创客空间的建设情况,学生工程创新能力提高显著,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因此,将创客空间建设成一个新型工程创新实践基地,对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等工程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更加密切、合作趋势日趋明显,高等工科院校与社会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复杂。与社会开展合作时,高等工程教育界要根据合作双方的目标与要求,研究工科院校与社会合作的时代特征,充分调动校内外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社会合作,提高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等工程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5.
工程实践教育是工科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该文就本校开展的一系列旨在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做法及措施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6.
依据特色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深入分析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背景和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大工程"教育、"新工科"建设和"中国制造2025",构建了融工程文化、工程实践和工程创新三位一体,以体现将科学、技术、非技术和工程实践融合的"大工程"教育,形成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要目标的现代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新体系,以及"多学科交叉""工程创新项目教学""工程文化"为主要特色的"大工程观"现代工程训练教学模式.逐步改变目前的偏重工程课程讲解、实践环节淡化、实践训练简化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速,工业企业大规模快速发展,社会需要大量的具有理论知识、受过良好工程训练的高素质工程人才。建设高水平的区域性工程训练中心,建立政产学合作的新模式,是时代的要求。在提出政产学合作构建高水平区域性工程训练中心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与分析,提出了中心构建的规划,对整合政府、企业、教育等诸多方面的资源,促进工科学生工程训练水平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麻省理工学院(MIT)启动的"新工程教育转型"(NEET)计划的核心内容为"课程—项目—课程"以项目为中心的"螺旋式"学习路径,欧林工学院在"欧林三角"理念引领下以项目为基础开展人才培养."课程—项目"式工程人才培养重构了工程教育模式,革新了工程人才培养理念;项目连接课程,打破了学科壁垒;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路径.基于此,研究提出中国工程人才培养要适应新工业,面向未来、更新理念、模式创新,进行系统化改革;适应新工科,由学科中心转向项目中心,开展项目化学习;适应新需求,关注学生差异,结合社会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深入,加强对工科专业大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工科大学生的工程意识包括创新意识、环保意识、质量意识、经济意识、安全意识、效率意识。但目前工科大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在重视程度、培养模式、硬件条件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此,可通过确立正确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创建完善的工程实践平台、建设具有强烈工程意识的教师队伍、采取校企联合的大学生工程意识培养模式等途径来提高工科大学生的工程意识。  相似文献   

10.
在新工科背景下,分析地质工程创新教学问题,探索地质工程创新教育方法。立足新工科,以持续改进为引擎,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准则,将引导式创新互动教学、递进式创新实操训练和自发式创新实践引入地质工程创新教学,以此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并在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发展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推进工科研究生教育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单一的状况,介绍重庆大学在发展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推进工科研究生教育改革方面的实践和探索。从招生方式与对象,培养内容与方式,教学方法与教材,论文选题与答辩,教学管理与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建立工程硕士培养的新模式。指出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工科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有效形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In the light of the simple state of engine ering graduate students training mod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actice of developing the education of engineering master and improving the educational ref orm of engineering graduate students in Chongqing University. From some aspects such as the enrolement forms and objects, training contents and modes,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aterials, theses title selecting and defending, teachin g management and teachers rank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new modes of training,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education of engineering master be an impo rtant reformative measure and possess broad development prospect.  相似文献   

12.
培养合格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应立足于中国国情,深入分析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借鉴欧美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工程素质培养为基础、以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从高等工程教育理念转变、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职业教育及认证等方面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以培养合格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论现代工程训练体系的构架与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遵循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学习认知规律以及工程训练中心自身的功能定等方面原则,形成以工程设计、工程制造、工程管理和工程创新为主要架构的网络结构训练平台。基于平台基础上的训练内容模块的设计应从纵向维度和横向维度着手,以满足不同受训对象群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是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中的一个新趋势,也是让人才培养回归本位的一项新尝试。但在全员育人的新要求下,此举显现出诸多不足之处,尤其是对学生实践动手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要求较高的理工科高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运行模式不够健全、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等问题。根据理工科大学本科生人才培养的特点,构建新型理工科本科生导师制的构架格局与运行模式,提出本科生导师工作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机制管理为保障、多元评价为手段,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内在要求,促进理工科院校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相似文献   

15.
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包括工程意识、基础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等四个层次。要进一步优化与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和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功能强、水平高的工程训练中心,建立与完善学生科研创新团队以及培养造就"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起工科院校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6.
工程教育是培养工程人才的主要渠道,公民教育是培养合格工程人才的客观要求,工程人才的公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程人才的公民教育过程中要转变教育观念,实现专业教育与公民教育的有机融合;发展继续工程教育,保持工程人才公民教育的可持续性;注重社会实践,强化公民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的高等工程教育重视工程科学的系统性和学术性,强调学习知识应先简单后复杂、先局部后整体、先微观后宏观的认知过程,但与工程实践中分析解决问题先整体后局部、先宏观后微观的思路完全相反,导致学生缺乏工程项目的整体性、全局性等方面的训练,大局意识差、主次不分、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不强。本文秉承把重视工程科学回归到重视工程实践上的工程教育理念,把CDIO的模式与学生学习知识过程结合起来,转变学生只重视课堂理论教学的现状,使学习过程与工程实际问题分析一致化,寓兴趣培养、自主分析思维习惯、团队通力合作于一体,培养出自我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卓越工程师。  相似文献   

18.
在高等工程教育视野中,"赋能"意味着通过"激励+成就"的方式,综合运用多种教育实践手段赋予学生各方面职业能力,激励学生自身创新发展.然而,当前国内部分高校的工程专业实践中,传统的"师生授受"单向教育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遇到困境,无法应对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诸多要求,更无法积极回应我国制造业对新时代人才职业能力的多方面需求.实现工程专业实践赋能教育路径,即是通过将"赋能"思想进行教育学转换,以实现个体对所习得专业知识的实践验证、自主思考、知行内化至自我行为的转化,从而激励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努力做到知、行、能合一,获得从事未来工程职业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