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顺应论是Verschueren于2000年提出,之后被广泛应用于语言学界,其主要内容包括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以语言顺应论为理论支撑,以2010年温总理答记者问现场口译稿为语料,分析口译实践过程中语言顺应论如何解释译语顺应语境、语言结构和口译的动态过程,说明语言顺应论在口译实践过程中的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口译是一种动态交际行为,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意义转换。在口译过程中,语言的意义通常是根据语境来确定的,同一个语言单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义。因此,将语境顺应论引入口译研究,并分析在口译过程中如何实施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的动态顺应使译语有效再现原语的语用价值,进而提出顺应论下的口译过程包括理解原语、顺应语境、选择意义、策略运用和目的语重构五个部分。  相似文献   

3.
语言顺应理论创始人维索尔伦所阐述的语言顺应论的三大特征中,变异性是其对口译"顺应"最具直接指导意义的核心特征。因此,"变异"在宏观上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策略,在交替传译中实现源语和译语间的整体"顺应";而"变译"作为一种最常被采用的具体方法,消解因文化、结构、句法带来的翻译障碍,实现源语和译语转换过程当中的自然过渡。对"变异"和"变译"的准确把握,有助于对交替传译活动做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语言顺应论是一个极富解释力和适应性的理论,它对翻译理论研究有很强的借鉴作用.顺应论认为顺应性是人类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语言顺应性主要涉及语境关系顺应、结构客体顺应、顺应的动态性和顺应过程的意识突显四个方面.翻译是一个根据语境不断进行顺应性选择的动态的过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对译语语境以及译文的语言结构的顺应.翻译活动既受到所处的语言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制约又不断改变着其所在环境,因而翻译永远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之中,具有协商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拟以维索尔伦动态顺应论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语境动态顺应论,指出语境动态顺应论实际上就是译者为了追求原语与译语的等效而在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的各个层面所作出的有意的改变和适应。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例分析,从语言语境的顺应、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三个语境层面的顺应来着重探讨公示语翻译。  相似文献   

6.
汉语歇后语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具有浓厚的文化特色和民族气息。在汉译英的实践中,歇后语的翻译是一个复杂而棘手的问题。顺应论对汉语歇后语的翻译带来了重要启示: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汉语歇后语的翻译实际上是译者不断进行译语选择的过程,译者应根据歇后语的不同类别灵活选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使其译文顺应源语和目的语语境的各个方面,以保证交际的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7.
翻译批评活动伴随着翻译活动而发生,其对保证译文质量、提高翻译水平可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翻译批评历来受到重视。本文以中国申奥形象大使杨澜在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体大会上的英语发言及其中文译语为例,运用相关翻译批评的方法对该口译实例进行剖析,认为采用适当的翻译批评方法可对口译员的译语质量及水平起到积极的监督功能,并对口译教学起到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方言翻译转换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言常见于文学翻译,甚至是口译,有时成为翻译棘手的问题。翻译时可能经过方言与标准语互译的语内转换过程,其语际转换结果有二:标准译语和方言。由原语方言、标准原语、标准译语和译语方言四大要素可演绎出七种方言转换机制。  相似文献   

9.
软新闻承载着极其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要做好软新闻的翻译,对原语和译语文化语境的正确理解是关键。本文试图运用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从文化语境顺应的角度来分析已有的软新闻翻译文本,旨在为英汉软新闻的翻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0.
关联翻译理论与商务谈判口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商务谈判口译的角度解释关联理论在翻译、尤其是在口译中的作用。即关联理论对翻译具有极强的解释力。关联翻译理论是从能力的角度看待交际的,而口译的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交际。在谈判口译中运用关联翻译理论的重要标志就是关联性,而交际的本身就是寻找关联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从顺应论的角度审视公司简介的翻译过程.指出公司简介的翻译缺乏对西方受众心理世界的顺应,忽视对受众社交世界的顺应,没有对受众物理世界的顺应,没有顺应译语语言语境等问题,结果导致了对公司简介英译的失误。并提出省译策略,意译为主、阐释为辅策略,以及改写策略,以期让公司简介的形式、内容、风格等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从而为公司在海内外市场树立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2.
顺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是语言使用者在语境和语言因素制约下不断进行动态顺应和选择的过程.将顺应论应用到口译标准教学实践中,通过研究和学习顺应的语境相关成分、顺应的结构对象、顺应过程的动态性和顺应的意识突显性,解析“准、整、顺、快”口译标准的具体意义,并从方法论的角度回答如何实现口译的准、整、顺、快.  相似文献   

13.
语用顺应论视角下的英文电影片名汉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片名既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体现电影制作者的艺术创造力,具有帮助受众提高审美能力的语用功能,同时它又具有商业广告的语用功能,在影片的宣传推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影片名作为一种目的性很强的特殊文本,其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翻译,更是一种文化翻译。从语用学的角度,以Verschuenren的语言顺应论为理论基础,探讨顺应论在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提出电影片名翻译中语用顺应的四种翻译策略:语言结构顺应、文化语境顺应、受众心理顺应和商业效应顺应。  相似文献   

14.
商务访谈口译是一种复杂的动态交际行为。译员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要根据交际场合的不同对语境、交际者、双语文化差异等因素有较强的认识能力,即具备很强的语用能力。本文从顺应论的角度对商务访谈口译译员所应具备的语用能力作了阐释,并提出了获得语用能力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5.
口译是一种语际解释行为,通过对语言符号化表现的解释获得对原语意义的理解。口译过程决定了口译具有即席性、不可预见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基于对口译行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原语效应"在传播学、对比语言学以及社会语言学领域的存在理据;探讨了口译中"原语效应"的对策问题;得出了译员既可以采用"顺应"策略,也可对原语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归纳,以期迅速、完整、准确地完成口译工作。  相似文献   

16.
翻译是一种文化旅行,是从一个文本到另一个文本、从主方文化去往作为他者的客方文化的一次旅行。当文本进入新的文化场域时,往往会受到新的主流文化的抵制,给翻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本文从顺应论的角度探讨了文本旅行到新的时空场域中对目的语的顺应情况,并得出结论:翻译的全过程是个不断顺应和选择的过程。译者在理解原文的阶段,运用顺应理论,根据原语产生的时空背景,进行推理和探究,达到理解原作者交际意图的目的。译者在译文表达阶段,运用动态顺应的原理,在众多的语言中选择,找出最能让译语读者接受的语项,从而顺利地达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7.
博物馆文献翻译是翻译的一个分支领域,在链接中西方文化、扩大中国对外交流的过程中发挥了桥梁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博物馆翻译质量,加强与西方博物馆界的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维索尔伦提出的顺应论认为语言的选择和翻译都是一种动态的过程,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顺应论观照下的语境分为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利用语境顺应论对博物馆文献翻译进行指导,能提高翻译的准确度和针对性,因而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两会期间总理答记者问交传语料库和我国领导人重要讲话同传语料库,自建跨模式口译语料库为充分对比政治场域内口译员使用代词情况提供了翔实证据。通过对比发现,两个语料库中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物主代词的使用频率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口译模式对代词的使用频率影响较大,在交传译语中使用频率明显多于同传译语。从口译加工过程来看,这主要受到不同口译模式对译语转换、发音抑制及听译时间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顺应论的角度出发旨在探讨顺应性对翻译研究的启示。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语言使用者按照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在顺应论框架内,翻译是一个对原语语境和语言结构客体之间作出动态的顺应过程,只有从语境关系、结构客体等诸方面对原语和目的语作出动态顺应,才能达到语用等值翻译目标。因此,顺应理论对翻译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语言顺应论是维索尔伦(Verschueren)提出的语用综观论的核心。语言顺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过程就是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即语言使用者依据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选择所使用的语言的过程。语境顺应是语言顺应论的核心之一,为翻译策略的选择提供了指导。本文着重从语言顺应论的角度探讨"土豪"一词英译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