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心理是艺术与社会互动关系中必不可少的中介因素。从艺术形象的创造过程中 ,从审美风尚和审美趣味的变迁历史中 ,从艺术思潮的兴衰演变中 ,都可以看到社会心理的感染。如果忽略了社会心理的重要中介作用 ,就难以对艺术发展的复杂性做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我国身处世界两大毒源地包围之中,近年来已经从毒品犯罪的"受害国"发展到"受害国与输出国兼具"的毒品犯罪重灾区。传统的制毒和贩毒犯罪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以化学方法提炼为主导的新型毒品犯罪接踵而至。文化变迁与亚文化传播诱发演艺圈涉毒违法和涉毒犯罪频发,并且在青少年群体中形成严重的负面"模仿"和"从众"心理效应。以犯罪学和心理学的视角透视毒品犯罪的社会诱因和心理动因,可以突破传统"堵源截流"的预防方法,为控制和减少毒品犯罪提供行之有效的对策:重视新型毒品犯罪理论研究和刑事立法工作,适时排除司法环节上的障碍;继续加强国际禁毒合作,有效遏制毒源向境内渗透;全面加强毒品犯罪的社会防控,将毒品犯罪扼杀在萌生状态。  相似文献   

3.
社会文化的变迁是客观存在于任何民族之中的普遍现象,因而对各个民族的心理及其发展产生影响,从而成为民族心理学、民族学必然要探讨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动态研究来进一步理解民族心理的形成、发展及其与变动不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 一、社会文化的变迁因素 变迁在所有的社会文化系统中是一个永恒的现象。文化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们认为,变迁一般是由社会文化环境或自然环境的改变引起的。这里所称的社会文化环境是指人、文化和社会;而自然环境则是指具有某一特征的生态环境。人口密度的增加、与其他民族的接触,一种新的经济制度或政治制度的出现便属于社会文  相似文献   

4.
王丽萍 《社科纵横》2014,(6):107-109
随着社会的变革,新形势下的基层社会矛盾出现许多新情况、新特点。这些新情况、新特点的产生既有现实层面的原因,也有心理层面的原因。针对心理层面的原因,可以通过构建基层社会矛盾的心理疏导机制来化解基层矛盾。为此,需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心理疏导服务体系,二是健全心理疏导工作制度,三是打造高素质心理疏导人才队伍,四是建立心理危机预警干预体系。  相似文献   

5.
当代社会心理危机及其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心理危机具有新的内涵和特征表现,其成因也有着新的时代特点.社会变革、竞争压力、现代媒介、社会心理支持缺乏与人际关系紧张等导致个体适应不良而引发心理危机.从现代社会的新视角研究和认识当代人心理危机问题,探讨危机预防和干预的具体策略,从而帮助人们解脱危机困境,化解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6.
莫映桃  鞠鑫  徐晟 《创新》2013,(5):114-117
文章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我心理弹性量表及自编高校突发事件心理适应问卷对113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心理弹性、社会支持与突发事件心理适应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能共同显著预测突发事件心理适应水平,其中心理弹性的影响作用大于社会支持,且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与突发事件心理适应水平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有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心理状态。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心理相对于常态时期具有更复杂、更躁动、更迷茫、更活跃的特点。本文主要阐述了转型期社会心理困境表现,特别指出社会工作在缓解转型期社会心理困境方面的价值与功能。  相似文献   

8.
陈晓燕 《浙江学刊》2001,3(6):157-161
近代中国从沿海城市肇始的工业化进程,为广大妇女提供了新就业机会,因此对于妇女社会地位的变迁具有积极的影响.而在妇女向来较为普遍地投入到经济生产劳动领域的江南地区,近代工业化的具体进程究竟怎样,在近代都市与农村乡镇之间有着怎样的差异性?这种差异又如何影响到妇女社会地位的变迁?鉴于学术界对妇女社会地位变迁的经济前提研究不足,更罕见对农村地区的具体探讨,本文旨在就此作尝试性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9.
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在这一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大量出现。群体事件,执法者与民众的情绪对立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要解决这些矛盾,除了加强法制建设和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之外。也应该加强心理疏导工作与和谐心理建设,预防和化解各种矛盾。在我国目前的社会历史时期,培养人们的生命意识,强化管理者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加强社会的心理疏导工作,为社会成员提供适当的不良情绪发泄的途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危机突发事件的社会心理预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SARS突发事件带来的问题 ,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长远需要的角度 ,分析了我国危机突发事件社会心理预警系统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并介绍了在此次SARS危机事件中有关社会心理预警系统研究的初步进展及其在有关部门决策和舆论指导方面的初步成效。而且 ,还对SARS事件之后开展社会心理预警系统研究提出了建议 ,特别提出 ,把社会心理预警研究系统纳入国家预防检测系统的范畴 ,并呼吁多学科的学者参与和政府的组织支持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7,(2):177-178
心理资本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新概念、新理论,其以积极心理特质为核心,最早应用于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目前,心理资本理论逐渐被应用于教育界,成为了高校研究领域的新范例。  相似文献   

12.
刘少杰 《社会》2008,28(3):46-5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利益关系发生了复杂的分化,这个不容忽视的社会事实引起了社会学界的高度重视,人们从贫富差别、阶层分化、社会矛盾和发展不平衡等多种视角对利益关系分化所引起的社会结构变迁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然而,与社会利益关系直接相关的意识形态变迁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这正是研究利益关系变化引起社会结构变迁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李荫榕  温皓 《学术交流》2004,(6):107-110
近些年来,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了WTO,又逐步进入信息社会,使得社会心理赖以存在的社会环境发生了飞速变革。社会发展对社会心理有着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其积极影响为:个性化心理、主体精神得到张扬,依赖求稳心理向风险心理转化,由务虚变得务实;当代科技及网络的出现扩大了人们社会心理的时空范围。其消极影响为:社会心理冲突增加,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重新抬头,理想呈低层次趋势;现代科技增强了人们对技术的依赖和盲从,网络也使人们产生信任危机。  相似文献   

14.
一个社会的心理健康状况由社会及其成员共同铸就,保健与减压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它涉及公共生活的各个领域,个体调适只是其中的一种应对策略和手段。从心理咨询的临床视角出发,个体心理保健和减压可采取的操作方法为:保持对自己身心的敏感,改变不合理的认知,开启新的健康行为,洞悉并改变失效的潜意识模式,接受自身与环境中无法改变的现实,认识到周围环境对个体的异化要求,摆脱受害的家庭角色,以存在性的眼光看待危机并建设性地运用存在焦虑。这些观点和方法分属于不同的理论流派,具体操作时要根据个体的文化特点及人格水平进行个性化的选择和整合。  相似文献   

15.
回顾几年来的伟大实践,改革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改革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之所以步履艰难,除了因为它是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必须在探索中前进,宏观改革的配套,具体措施的完善都需要一个过程外,社会心理上的障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对当前社会心理特点的剖析研究,探讨优化社会心理的途径,对于加快和深化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研究社会心理的重要性当前研究社会心理的重要性,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 第一,从社会心理的性质来看,它在社会结构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社会心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角色视角,利用调查数据,分析性别失衡背景下农民工心理失范的性别差异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性别、婚姻状况和与“养家糊口”相关的社会角色及特征对农民工的心理失范具有显著影响,其中,男性的心理失范程度要比女性严重,婚姻状态对农民工的心理失范影响没有性别差异,与“养家糊口”相关的社会角色及特征对农民工心理失范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研究进一步发展了暴露差异理论与脆弱性差异理论,认为社会角色与性别角色变迁的不一致导致了角色紧张的出现,从而导致心理失范及其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7.
王继强 《社科纵横》2014,(5):109-112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从阶层分化的全新视角,通过研究河南省各阶层人群体育消费心理、动机和行为特征,进而分析各阶层体育消费的异同点和主要特征以及消费倾向,为准备定位河南省目前体育消费的风向标,培育本省体育消费市场,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可供参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文化与文化的变迁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传统课题,70年代以来,文化人类学的大批学者,把他们的研究重点从对原始的未开化的部落文化的研究,逐渐地转向对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文化及其变迁的研究。随着这类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发现,现代化的发展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新的发明的产生和制度的改进。包含在文化中的人们的心理、态度和行为是影响和制约文化变迁和社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因素。许多心理学家也被吸引到了这一领域中,这一领域又被称为“心理人类学”,或称为“跨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的东北旧体诗创生于东北社会加速近现代化的新陈代谢时段,密切关涉了清末民初东北社会的生活状貌和变迁,其中新旧因素的交织、生灭、移位诸现象较为集中,尤其是传统文学观念与现代文学观念在文学场中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关系。这些创作既体现出社会形态中文学的变化,又于文学中显示着社会的改变。其中,感时感事诗成为最为直接体现社会情感的文学选择,实然的社会生活如对现代人性的建设和对现代国家制度的追求在诗中有了更多的表达,景物诗保留了东北在自然、人文发展中的优美景致。在署名方式、创作方法、文本结构方面有新的文学、美学质素呈现,传统的全知视角转为有限视角,创作中的主客体关系出现了向现代文学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心理—社会模式是社会工作中的一种模式,将其运用于分析我国青少年犯罪这一社会问题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从心理—社会模式考察,则青少年自身的心理发展特征与其成长的社会环境的交叉影响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且心理—社会模式对于治疗和预防青少年犯罪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