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0 毫秒
1.
青年马克思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关系论纲郝永平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无论如何也不能撇开费尔巴哈人本主义。费尔巴哈哲学在青年马克思思想演变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重要作用,这表现在信仰与影响、超越与突破、决裂与清算三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环节上。本文拟从...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学术界普遍认为,“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是青年马克思世界观转变过程的中间环节”。按照这种观点,“青年马克思的世界观转变,是一个从黑格尔唯心主义转向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最后转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我们认为,这种“中间环节论”(与此相应的是“三阶段论”或“两次转变论”)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3.
苏芳芳  刘元元 《理论界》2008,(11):27-28
人道主义包含历史观和伦理道德规范两方面的含义。作为一种历史观,青年马克思的人道主义历史观集中表现在人的劳动异化论上,这是唯心主义历史观。作为一种伦理道德规范,青年马克思在其著作中表达了他的人道主义的价值关怀。但是这种建立在唯心史观基础上的人道主义价值追求是不可能实现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实现了从唯心史观向唯物史观的转变。同时,马克思将作为伦理道德规范的人道主义思想置于唯物史观的坚实基地上,从而为处理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的人道主义原则的实现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论青年马克思对社会概念的初始规定──《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三笔记研究张一兵过去我们对青年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1844年手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一笔记中的第二部分,即异化劳动理论。我也说明过,对这一理论的异质界定...  相似文献   

5.
<正>窳《论宗教和艺术》,是马克思1841年末至1842年初夏为《末日的宣告》第二部分所写的一篇论文.该文多次修改,三易题目,一度几乎“写成一本书,”但又被“大大压缩了”.对自己同一篇文章的不断变动,反映了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的深巨变化.由于种种原因,这篇论著当时没有发表,手稿也遗失了.但由于该文不仅涉及到马克思同布鲁诺·鲍威尔和费尔巴哈的分歧,而且还直接关系到青年马克思对艺术、宗教、拜物教等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所以长期以来一直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根据马克思当时的读书摘要和与阿·卢格的通信以及这期间在《莱茵报》上发表的论文,对《论宗教和艺术》一文的思想进行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从弗罗姆和青年马克思人本主义思想的不同的理论切入点和研究方法、不同的研究对象、对人的本质的不同界定以及不同的异化史观四个方面,对青年马克思的思想与弗罗姆的人本学的马克思主义的异同进行理论辨识.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反对封建制度政治暴政的精神自由论 ,萌发于 1 836年就读柏林大学时期 ,形成于 1 842~ 1 844年。当时柏林大学不仅学习气氛浓厚 ,而且在思想学术领域都处领先地位。如“青年黑格尔派”和“老年黑格尔派”的对垒 ,就促进了思想运动的发展。在黑格尔去世之后 ,德国哲学界明显呈现出两种对立的派别 ,“青年黑格尔派”对专制统治深恶痛绝 ,他们渴望民主政治 ,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民主力量。而“老年黑格尔派”则拥护专制政权 ,支持普鲁士专制政府的专制统治。马克思成为“青年黑格尔派”的中坚力量 ,更多地吸收了该派的民主思想成分 ,为他在 1 842~ 1 844年的反对封建制度政治暴政的精神自由论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青年马克思论哲学朱宝信哲学是什么?无论对这一问题给出多少答案,它却依然处在没有解决的争论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马克思也没有放过这一问题。在1842年,当他年仅24岁时,就在(第179号"科伦日报"社论)一文中,对"哲学是什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卡尔·马克思以他卓绝的科学理论和积极献身于共产主义的崇高精神,贏得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衷心爱戴。然而,马克思并不是天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经历了从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到辩证唯物主义,从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思想转变。马克思的两个转变过程,是他从参加青年黑格尔运动到清算黑格尔的过程。在马克思光辉的一生中,他与青年黑格尔派的决裂,是他世界观转变的起点,也是他逐步成长为共产上义者的重要时期。因此,研究青年马克思世界观的转变过程,对于我们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分析了鲍德里亚对马克思劳动概念的批评性分析。鲍德里亚认为劳动概念是政治经济学创造出来的 ,当马克思以劳动作为人的本质潜能规定时 ,马克思的理论恰好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另一种意识形态。但由于鲍德里亚面对的对象是青年马克思处于人本学影响下的劳动概念 ,并将劳动的实证化理解作为补充 ,因此他虽然揭示了劳动“价值”论中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内容 ,但他对马克思劳动概念的批评却是一种理论上的误读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伦理学思想可以理解为一种以个体自律为前提的完善论,它以马克思的哲学人类学和历史哲学为基础,并构成了其总体性思想的一个不可缺失的维度。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的异化条件下,在作为历史主体的无产者的实践中必然包含着某种直接性的主张,而这种主张必然会在其自我教养中上升为总体性的伦理主张,后者包含了关于个体自身、个体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三个方面的关系。非道德论者和道德论者并没有认识到马克思思想的总体性特征,因而一方面陷入了非道德论和道德论的对立,另一方面仅仅将讨论限定在其所谓的“正义”和“道德”的问题域之中。要想进一步增进对马克思伦理学思想的理解,就要回到马克思的总体性范畴。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正义观是近年来学术界的热点话题。综观现有研究,对马克思的正义概念基本采取两种理解:作为事实判断的正义概念和作为价值判断的正义概念。双方都认为基于马克思的文本建构符合中国实际的正义论至关重要,却对什么是正义论和马克思有没有自己的正义论两个问题争执不下。事实判断的正义和价值判断的正义之分野,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内部科学与价值之间的张力,更体现了现代化进程中学者选择批判身位的纠结。无论是马克思正义观所体现的科学与价值之间的张力,还是社会发展中批判身位选择的困难,都向我们展示了讨论正义概念性质和建构现实正义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人学从现实的人出发开始建构,一直论述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其中包括人的本质论、人的主体性论、人的需要论、人的价值论、人权论、人的自由论、人的平等论和人的发展论等。从马克思人学建构的内容角度,可把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本质特征概括为五个方面,其中,从理性与实践的统一释义人、从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解读人性、从个体与集体的角度统一把握社会这三个特征较易理解,学界也多有论述,不在这里赘述。我着重谈其他两个特征。一、从人的主体性与科技、生产力的统一角度阐述人的作用马克思认为要从人的主体性、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方面…  相似文献   

14.
意志问题自古以来就是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马克思将意志论研究的思维方式由实体思维、主观思维转向实践思维,实现意志论的实践转向。马克思的实践意志论过去常受忽视,但它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当代意志哲学不可超越的视界。在当代,系统阐发和推进实践意志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新生点,也是强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功能和规范功能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自从1932年全文发表以来,人们对它的评价极不一致。有的因其不是马克思成熟时期的著作予以贬低,有的则尽力拔高,借青年马克思以反对老年马克思。目前我国有的同志认为《手稿》关于异化和人道主义的思想是马克思一贯的思想,主张只有一个马克思,没有青年和老年之分。贬低和拔高都是不对的,认为一个马克思没有早期和成熟时期的区别,也是值得商榷的。任何一个人,尤其是著名的思想家、理论家,他的思想都有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要经历复杂的变化。评价《手稿》,不能不考虑它的写作年代,不能不考虑马克思的思想当时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一八四一年,马克思毕业于柏林大学之后写了一篇论伊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并不从来就是马克思主义者,也不是一下子变成马克思主义者的,他们都经历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过程。这个转变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马克思世界观发生飞跃的基础和动力何在?重温这个问题,对我们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是有理论意义的。对于西方泛起的“回到青年马克思”的思潮,也是一个针砭。这种思潮歪曲青年马克思同中年、老年马克思的关系,打着“恢复”马克思本来面目的旗号,宣扬世界观转变前的青年马克思的思想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竭力否定世界观转变后的成熟的马克思的科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术关系问题,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可回避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理论界大致形成了“一致论”、“对立论”以及“差异论”等几种观点。不同的是,英国著名的社会学者吉登斯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对马恩的关系做了“一致论”的论述。吉登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一般差异、友谊关系以及恩格斯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作了深刻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马克思恩格斯之间的学术关系,对我国进行马克思主义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青年马克思对实践理解的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核心范畴。但对马克思实践范畴的确切把握却依赖于:青年马克思探讨实践理论的思想底蕴、深层关怀;青年马克思对实践范畴理解的演化过程。本文试图由此把握马克思实践范畴的科学涵蕴。 一、青年马克思的深层哲学探讨:思维和存在的统一问题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哲学的思想来源之一是理论界的共识。这至少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德国古典哲学,如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直接为马克思所吸收利用;二是“问题哲学”,也就是那些仅仅为德国古典哲学家们所提出的而没有能够(或者不可能完美的)给予回答的疑问,这些困惑古典哲学大师们的问题诱导、启发了青年马克思的思考,使马克思对这些问题作出了自己独特的思考。 贯穿德国古典哲学整个发展过程的最重要的线索,就是思维和存在如何统一的问题。作为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德法年鉴》时期的两篇文章《论犹太人问题》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中,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宗教批判的观点并转向唯物史观的建构。在改造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国家学说基础上,马克思将“普遍性”从国家下降至市民社会,进而得出市民社会不仅决定国家还能够决定宗教的命题。马克思异化批判的双重路径呈现了市民社会中“政治异化”与“经济异化”的双重维度,在此过程中马克思逐渐摆脱黑格尔与青年黑格尔派思想的藩篱,并孕育了唯物史观萌芽,同时也为重新审视唯物史观的原初形态提供了新视域。  相似文献   

20.
申庚科 《理论界》2010,(3):22-23
在马克思的早期哲学著作中,马克思多次使用"实践"概念。《博士论文》中的实践是青年黑格尔派的理性主义实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实践是人本主义逻辑下的异化的工业实践,在《论费尔巴哈提纲》中才确立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的实践观,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把实践具体化。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费尔巴哈提纲》再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对实践的态度以及实践概念的侧重发生了转移:从异化的实践到科学的实践,从物质生产实践到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