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永双 《学术交流》2005,(11):50-53
仲裁是一种古老的纠纷解决方式,是一种通过社会救济途径解决纠纷的机制。仲裁已由自发性发展成为国际通行的法制化的替代诉讼的纠纷解决方式,其主要优势在于仲裁活动中始终贯穿和谐本位的思想,它不但从权利与义务层面解决纠纷,而且从心里层面消除当事人的对抗情绪,真正达到化解矛盾、稳定社会经济秩序的目的。仲裁的和谐本位理念构成了仲裁法制的理论基础,成为仲裁法制建设的主线。在建立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作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仲裁法制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颁布实施,揭开了我国仲裁事业的崭新一幕,标志着规范的仲裁法律制度在我国的正式建立。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国际经济贸易、投资等方面的纠纷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仲裁作为解决纠纷的方式之一,其生命力愈显突出。本文通过对仲裁制度的起源及其所具有特色的详尽介绍,并对仲裁法颁布前后中国仲裁制度的变化进行比较,对仲裁制度的发展进行展望,希冀仲裁这一具有诸多特点的纠纷解决机制能够为更多的市场经济主体所熟悉并对之产生信任,在相应的领域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民商事争议可仲裁性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裁作为现代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重要方式,是解决当事人争议的有效手段。争议事项是否具有可仲裁性,是仲裁法理论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它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仲裁协议的效力,仲裁庭的仲裁管辖权和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等重大权利和经济利益。笔者试图结合我国《仲裁法》及解决涉外经济贸易争议的实践,提出这在理论上和实务中均有意义的命题,以窥探国际商事仲裁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有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和更充分地利用国际商事仲裁这一争议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4.
李莉 《求是学刊》2000,(5):74-77
在日益增加的多方当事人争议中,仲裁解决纠纷的能力相对于诉讼而言是颇为有限的。因此合并仲裁作为完善办法之一,其提出有一定的社会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合并仲裁的利弊进行分析,认为合并仲裁有其存在的价值和一定范围内的可行性,并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和论证,以此作为以仲裁方式解决多方当事人纠纷的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5.
浅论电子商务与网上仲裁协议的形式要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宏罡 《求是学刊》2001,28(5):70-74
在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 ,电子商务将成为主要的商务形式 ,同时网上商务仲裁将是最具发展前途的解决电子商务纠纷的方式。网上仲裁协议是网上商务仲裁的基础 ,它与传统仲裁协议相比 ,在形式要件上有很大不同。本文将以界定电子商务的大致范围为前提 ,探讨网上仲裁协议形式要件的书面形式、电子签名、证据效力问题 ,提出解决方法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6.
刘晓丹 《社科纵横》2005,20(5):121-122
仲裁作为一种最为重要的替代司法诉讼的争议解决方式,正在适应国际体育活动的全球化发展应用于解决国际体育纠纷。本文通过简要地对国际体育仲裁庭的介绍,对国际体育仲裁制度在仲裁对象、必要性、特殊性以及价值取向方面的作进一步探讨,以期对国际体育仲裁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曹阳 《创新》2017,11(6):117-125
在解决劳动争议的选择上,我国通过嫁接商事仲裁制度,形成国家强制干预纠纷解决的劳动仲裁前置制度。劳动争议前置程序的立法初衷是好的,但随着司法实务的不断推进,目前的劳动争议仲裁前置机制存在诸多弊端。为此,劳动争议仲裁前置程序在实务及理论方面都有所矫正。综合劳动争议仲裁及司法实践的新形势,建议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前置程序应当进行大胆改进,劳动仲裁机构的功能应当由裁决向调解进行转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采用国际商事仲裁作为处理纠纷的方式,但国际商事仲裁正在逐渐脱离发展中国家法院的监督和控制。传统观点所认为的商事仲裁的效率性等特征并不能保障发展中国家的权益。仲裁员享有广泛的自由裁量权和法院对仲裁程序的有限干预更加恶化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商事仲裁中的地位。亚非法律协商组织倡导设立的区域性仲裁中心有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商事仲裁中的权益,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杨光 《探求》2014,(2):52-58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采用国际商事仲裁作为处理纠纷的方式,但国际商事仲裁正在逐渐脱离发展中国家法院的监督和控制.传统观点所认为的商事仲裁的效率性等特征并不能保障发展中国家的权益.仲裁员享有广泛的自由裁量权和法院对仲裁程序的有限干预更加恶化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商事仲裁中的地位.亚非法律协商组织倡导设立的区域性仲裁中心有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商事仲裁中的权益,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苟大凯 《社科纵横》2006,(10):95-96
1958年《纽约公约》树立了国际仲裁领域国际统一立法的典范,为国际商事仲裁这一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广泛使用的争议解决方式得到迅猛发展奠定了基石,也对中国仲裁制度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健康有序的仲裁制度对于构筑和谐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仲裁欺诈作为仲裁功能异化的产物,在公法和私法上都具有可责性.欲进行法律规制需破解两大理论难题:仲裁的非诉讼化理念、保持司法谦抑克制与发挥司法审查能动性之间的矛盾;尊重当事人程序主体性权利与加强仲裁组织仲裁权之间的平衡.对仲裁欺诈的判断应当纳入对个案的法律适用当中:赋予仲裁庭合理能动的仲裁权而不必拘泥于证据规则对证据进行认定;监督的缺失亦呼唤仲裁立法赋予相关案外人向法院主张撤销诈害其利益的仲裁裁决的申请权.程序法的规范可以直接抑制仲裁欺诈行为,诉诸民事实体法能够对受害人受损的私权益提供救济,但仲裁裁决的依法撤销应当作为侵权损害赔偿之诉的前置程序.  相似文献   

12.
自1991年5月至1992年1月,围绕知识产权,中美两国共举行了8轮谈判。这是在美国已将我国列为“关于贸易的特别301条款重点观察国家”的非常时期进行的部长级艰难谈判。最后,美国政府基于我国已于近10年中先后颁布了《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4项保护知识产权的法规这一事实,于1992年1月17日就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和我国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同时终止“特别301条款”对中国发起的  相似文献   

13.
仲裁庭与仲裁机构关系之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彭年  王莉 《浙江学刊》2004,(5):219-222
世界范围内的商事仲裁形式无外乎临时仲裁和机构仲裁两种.中国目前还不承认临时仲裁,因此在中国合法有效的仲裁形式只有机构仲裁,但是有关机构仲裁中仲裁庭与仲裁机构之间的关系处理却一直于法无据,这导致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影响仲裁公正性的现象,从而影响了我国仲裁事业的健康发展.有鉴于此,本文将以关系梳理为目的,从二者间的权力定性与权力配置两方面进行理论探讨,以求为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马建文 《社科纵横》2006,21(4):79-81
司法监督仲裁具有必然性更具有适度性。过度的监督如同没有监督一样百弊丛生。中国对国内仲裁进行司法监督存在着缺陷,这主要表现为同一法院可能要对同一仲裁裁决进行两次司法审查,或不同的法院要对同一仲裁裁决分别进行司法审查。既不利于维护仲裁效益价值,也有损法院的司法权威。对国内仲裁的监督过于严格,实体性审查损害了仲裁“一裁终局”的原则,还会在适用法律方面诱发分歧。对撤销仲裁裁决的司法裁定不允许上诉,使法院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法院在做出裁决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不利于维护仲裁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作为争端解决方式之一的国际商事仲裁带有契约性质,当事人依照意思自治原则合意选择法律的意愿应当得到充分尊重.在国际商事仲裁实践中,当事人可以选择的法律包括:适用于解决其争端的准据法,适用于其仲裁协议的准据法,适用于仲裁进程的准据法,以及适用于选择前三项准据法的冲突法.但是,当事人对法律的选择并非绝对自由,而应受到有关国家公共政策、强行法以及基于国内法其他理由的限制.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下,南极条约区域的环境保护愈加重要,《南极条约》缔约国之间的环境争端已在所难免,而《马德里议定书》及其附件关于解决此类争端之仲裁方法相当凸显。目前虽尚未有过仲裁案例,但从南极条约体系的独立性及当前缔约国在南极地区活动的环境影响看,亟需从国际法角度确证解决南极环境争端之仲裁方法的地位和性质、明晰仲裁庭的管辖范围及其例外、澄清仲裁庭可适用的法律及有关的辅助资料、剖析仲裁裁决执行中的某些难题,由此期望能为南极环境仲裁方法的实际效用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求是学刊》2021,(1):114-124
就国际投资协定(IIA)中解决投资者与东道国之间投资争端的国际投资仲裁机制面临的"正当性危机"而言,IIA的碎片化无疑是成因之一,而其多边化或区域化则有助于提升IIA条文解释的一致性和仲裁裁决的可预见性。欧盟正在推动IIA投资仲裁机制的多边化,并使其成为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的工作议题。我国和一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该议题工作组的成员。以此为契机,我国应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下IIA投资仲裁机制的区域化改革,寻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能接受的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18.
劳动争议仲裁是一项准司法制度。应该说有关劳动仲裁方面的法律、法规、条例等的规定是比较完善的,为仲裁员开展劳动争议的处理工作,为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都提供了很好的“蓝本”。但就象社会上有人说的那样:“法律是公正的,存在问题是司法不公”(法律制定得好。只是有的执行法律的人不公正)。才导致了大量的冤假错案。劳动仲裁何尝不是这样,在劳动仲裁的过程中。目前暴露出不少的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马春晖 《创新》2011,5(6):101-104
知识产权争端已成为最敏感、最复杂和最易发的国际贸易问题。近年来在欧美国家发生的涉华知识产权争端逐渐增多,引起了我国实践界和学术界的较大关注。作为惟一安排争端解决机制的国际知识产权公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为知识产权国际贸易的争端解决提供了法律依据。虽然作为一个法律体系,《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有诸多不完善之处,但它与其母法——世界贸易组织法中的争端解决机制仍然为发展中成员在知识产权国际贸易争端的维权提供了一些便利,也为发展中成员突破该协议中的不平衡性留下了一些切入点。我国在开展知识产权国际贸易中对此应充分加以认识和利用,作出既符合知识产权国际贸易争端解决的法律要求,又有利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和经济利益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20.
跨国公司对华知识产权案件的内在驱动力主要是为索取赔偿金、追究假冒行为责任、削弱我国企业竞争力;跨国公司外在驱动力是来自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的大力支持、司法机构或仲裁机构的责任支持、中介机构的热情服务.跨国公司对华知识产权案件的发展有增加的趋势;对华发起知识产权案件多属发达国家;案件形势将有新的变化,即不再以中方完全失败告终,与技术标准相联系的案件将会增加,通过WTO解决的案件将会出现,重大问题仍将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