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自治区成立了。这是西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一件大喜事。在这欢欣鼓舞的日子里,我们高兴地看到:西藏一万六千多名藏族干部,在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迅速地成长起来。他们多数分别担任着各级党政部门的重要领导职务,在各项事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西藏革命和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
    
我从党支部书记黄国清家里出来,已经是明月当空的时候。夜,是静谧的,静得连我走路的“嚓嚓”的脚步声,都显得格外响亮。我走着,听着,而又想着,不知不觉地被这“嚓嚓”的声音带进了梦样的遐想中,眼前的这条路也渐渐地模糊起来,不再象一条公路,而变成了一条坎坷不平的崎岖小路,在这条路上,也象是走着一个人,他,长着一付高眉骨、大眼睛和一个微突的倔强嘴巴……啊!我想起来了,这是十五年前的路。在瓊崖纵队打下通什镇后的一个夜  相似文献   

3.
丝绸古道上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勒县城郊,有一座南疆军区烈士陵园。近半年来,一群群身着素色服装的维吾尔族群众围着其中的一座坟墓,缓慢地转了一圈又一圈,摸了一遍又一遍,不时地抹着眼泪,哽咽着低声细语:“亲人呐,我们又来看望你了,我们想念你呀!”这座墓碑上,写着的名字是——张毓华。  相似文献   

4.
这一天的报纸非常蹊跷,它使我这多少年不读报的人,不仅仔仔细细,而且一连几遍地读了这一天的报纸。因为它超出了我对报纸尤其是新闻道德的保守想像,差点误认它是一份战争传单。 我轮换着近视镜和老花镜,总觉得是自己的眼睛出了毛病。一版之上,居然有3篇记事在平静地报道关于核战争的消息。通栏标题是《美核武器将先发制人》;另外两个小记事,都是具体地讲美国对  相似文献   

5.
收养豺孤 当我掮着猎枪啃着鸡腿转过一道山弯,一眼就看见有只小豺孤零零地站在路旁的一棵小树下。这是一只还在哺乳期的豺崽子,绒毛细得像蒲公英的花丝。我急忙扔了才啃过两口的鸡腿,卸下猎枪,哗啦拉开枪栓。我知道,豺是一种母子亲情极浓的动物,母豺总是警惕地守护在幼豺身边,一旦发现自己的宝贝受到威胁,会穷凶极恶地扑过来伤人。我端着猎枪等了半天,也没见母豺的影子。倒是这只小豺闻到了烤鸡腿的香味,不断地翕动鼻翼,咂巴舌头,一副馋涎欲滴的模样,瞅瞅我,慢慢朝地上的鸡腿走过来。这时,我才看清,小家伙瘦骨嶙峋,肚子瘪得快贴  相似文献   

6.
这是南方冬天里一个晴朗的下午,我独自坐在敞开着的窗台上,静静地吸烟。眼前的太阳无有遮拦地挂在空中,有些昏黄。由于多日没下雨的缘故,空中淡淡的浮着一些烟尘。近处是一块正在施工的旷地,大片黄褐色的泥土翻卷着,推土机轰响着开过来,开过去,沉重而有力,一条条带状的车辙往四处延伸铺展,湿润光滑的泥面上反射着耀眼的细碎的阳光。一些人影在旷地里晃动,一只黑狗一路跑着不声不响地穿过了旷地。在旷地后面是灰色的城市,砖块水泥垒砌的高楼一座连着一座,拥挤成林,我能感觉到它的喧嚣与躁动,但在这个下午远远地看去它却呈现出…  相似文献   

7.
乡居     
在门前拴一匹马,是何等气派。而这在乡间才会成为可能。白马伫立门前,阳光洒在身上,好像揣摩一天的农事。黎明,家里人把门打开,传出许多喧哗,炊烟、吆喝、柴草在锅下的毕剥,如此正规地揭开一天的序幕。在胡四台九月的早晨,我堂兄拎来一桶清亮的井水,饮马。他用刷子耐心地刷着白马的脖颈和臀部。马的筋肉在皮下舒服地弹跳。我嫂子打开鸭栏,鸭子像网中的银鱼一样飞泻入塘。猫蹲在窗台,默不作声地看着这一切。这时,孩子们在门前次第出现。他们龌龊、懒散、揉着眼晴,刚刚醒来就互相指责。摇着尾巴的狗,急匆匆地进屋并跑出来。一个乡间的家展示的…  相似文献   

8.
一、人种马赛克亚洲大草原地带的北部边沿混生着粗硕茂密的林木,构成了一幅延及西伯利亚大森林地带的“森林草原”景观。在这一地带,泰加(taiga)针叶树原生林正令人难以置信地向纵深蔓延。除极北西伯利亚的沿海一带为冻土带(tundra)以外,这种林木覆盖了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正因为如此,人们将这片辽阔的大西伯利亚称之为“森林亚洲”,又称“寒冷亚洲”,这大概是由于其地严寒之故吧。不过,即使在这片一年里大部分时间为冰天雪地、昼  相似文献   

9.
把史诗穿在身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有多少苗族后世子孙从未见过黄河、长江!但是,他们却可以在衣服上看见它们。这是一种永远的铭刻,它显示着一个民族对于先民祖居地的永远不会枯竭的记忆。  相似文献   

10.
11月4日,细雨绵绵。早已聚集在村前古榕树下的近千名乡亲,在急切地等待着在台湾出生长大的黄植诚的归来,炽热的心发出一阵阵欢笑声。“回来了!回来了!”人们望着从远处开来的一辆辆吉普车高兴地叫起来。在人声鼎沸中,原国民党空军少校飞行考核官,现任人民解放军空军某航校副校长黄植诚(壮族)步下汽车,雄姿勃勃,微笑着向乡亲们问好。“哟,啧啧,多像他爸!”人群中有人惊奇地叫道。“这就是我的家乡盆象村?”“是罗!”人们告诉他,这就是广西横县良圻公社化龙大队盆象村。黄植诚兴奋地点点头。他停住脚步,昂首环顾村前一片金黄的  相似文献   

11.
圣友寺心象     
到 达泉州后 ,我并没有急着立即就去看它。甚至在泉州海上交通史博物馆 ,一块块摩挲着那些碑的时候———那是些早就在书本上熟悉了的蕃客墓碑———感慨着它们的古老 ,我也没有意识到这是石头。次日去的是灵山圣墓。一直拖到第三天 ,我才正式去看它。漫步在艾苏哈卜寺的遗址上 ,心底的一丝什么意识渐渐复苏了 ,如一柱袅袅扶摇的烟。我开始不明白 ,也没有沉下意来 ,去捕捉它。而这一次 ,游移的感觉 ,并不一瞬忽就离去。它只是低低蹲着 ,不做声地从体内注视着我。我正在捉摸结论 ,它却扰乱我的思路。我正筋骨疲乏 ,它又添给一分不安。一遍遍…  相似文献   

12.
春天,徐曼华从异国归来。她同丈夫和孩子们一起在广州越秀公园的飞龙影壁前合影留念。她微笑着,象一朵花。她很幸福,为着她回到了祖国。她头上的红丝巾被春天的风载起一个角,在晴空下悠悠地飘抖着,象一支正在燃烧的红烛。这是1962年。  相似文献   

13.
残佛     
<正>去泾河里捡玩石,原本是懒散行为,却捡着了一尊佛,一下子庄严得不得了。那时看天,天上是有一朵祥云,方圆数里唯有的那棵树上,安静地歇栖着一只鹰,然后起飞,不知去处。佛是灰颜色的沙质石头所刻,底座两层,中间镂空,上有莲花台。雕刻的精致依稀可见,只是已经没了棱角。这是佛要痛哭的,但佛不痛哭,佛没有了头,也没有了腹,莲台仅存盘起来的一只左脚和一只搭在脚上的右手。那一刻,陈旧的机器在轰隆隆价响,石料场上的传送带将石头传送到粉碎机前,突然这佛石就出现了。佛石并不是金光四射,它被泥沙襄着,模样丑陋,这如同任何伟人独身于闹市里立即就被淹没一样,但这一块石头样子毕竟特别,忍不住抢救下来,佛就如此这般地降临了。  相似文献   

14.
<正>(一)圆圆的蓝色头顶,宽宽的脑门,长长的睫毛一开一合,眨巴着金灿灿的眼珠,红红的如意鼻,鲜红阔大的嘴巴,一对寿桃耳时不时地扇着,憨态可掬。这就是湘西凤凰纸扎艺人聂方俊扎的狮子形象,这可爱的灵兽诱惑着人们的感官神经。探寻它的主人,亦成为我的心愿。  相似文献   

15.
藏传佛教信徒们崇拜的雪峰护佑着澜沧江畔的小小天主教堂;绿油油的青稞地旁是法国传教士亲手种植的葡萄园;玛尼堆和圣母像共居一地;葡萄酒和酥油茶同上餐桌。这就是深藏在云南横断山区里的一个充满纷争与矛盾,融合与交流的小村子:茨中。  相似文献   

16.
彝族人民头顶着的这片天空彝族人民头顶着的这片天空,澄澈晴丽,闻名国土。曾经十一亿人同时引颈翘望它。火箭升空,九州欢腾。民族精神随之高扬。万众感激它——这片清莹洁净的天空。关于天空与火箭,彝族人民心中长存着的古老传说在遥远的历史深处神奇地预示过它:很久以前,雄鹰的后代支呷阿龙拥有一柄神箭,在大凉山旷茫的山野上,支呷阿龙用神箭开拓出日后子孙生存的领地……今天,彝族老人自豪地说:那火箭就是支呷阿龙手中的神箭嘞! 从先人手中的神箭,到卫星发射的火箭,凉山跨越了多么漫长的道路!这一场罕见的人类历史大跋涉  相似文献   

17.
杏眼     
这浓绿浓绿的山中藏着一片杏林。杏林的南边界上有一处小院。院墙是白山石、青山石砌成的。门是用了各种树枝和青藤编就的。四面的山把云推挡在这儿,落下雨来,浇得这小小的院门上的不死藤死而复生,油绿油绿;那些包得紧紧的花骨朵儿,此时都争着放展了瓣儿,象溅在门框上的彩漆。几顶毛茸茸的小圆蘑无中生有地出现在门楣上,一定是出自山神之手,为最妙的横批了。  相似文献   

18.
正在首都举行的全国农具展览会,是我国当前农业技术革命的一帧缩影。陈列在展览馆里全部农具所附有的说明书告诉人们:所有农具的功率比原来的提高了一倍以至几十倍。各族农民的这些精心杰作,在农业生产大跃进中起着很好的促进作用,逐步解决着原有生产工具赶不上增产要求两者之间的矛盾;而且,农具的不断革新,也将深刻地引起农民本身的变化。在参观农具展览会的日子里,我对于少数民族创造的农具特别感到兴趣,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农具本身的难能可贵和它所蕴藏着的智慧在那样地吸引着我。  相似文献   

19.
故乡的田埂     
<正>"黄昏的乡村道上,洒落一地细碎残阳,稻草也披上了金黄绸衫,远处是蛙鸣悠扬,枝头上蝉儿高唱,炊烟也袅袅随着晚风飘散。赤足走在窄窄的田埂上,听着脚步噼啪噼啪响,伴随着声声亲切的呼唤,带我走回童年的时光。"每当这熟悉的旋律  相似文献   

20.
与近代社会学的预测正好相反,当今民族的复活与活性化在世界各地到处可见。为了说明这一现象的缘由和背景,人们围绕着修改民族的概念和理论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但是,这样一味地争论并不会产生建设性的结果。如果我们不承认各自的分析立场的不同而不断地相互批判的话,其结果必然是使争论脱离了原来的主题。本文试图对围绕民族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