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劼人的长篇小说《死水微澜》常以其所具有的史诗性受人关注,此外,他还以卓越的艺术技巧,特别是精湛的结构方式,深深地吸引着读者。从人物设置、情节安排、空间展示三方面就《死水微澜》的结构艺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死水微澜》的观察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水微澜》创作的成功,昭示了观察的范围和内容,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观察方法与技巧,再次证明了观察是获取材料的重要手段,是写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死水微澜》是连续性的三部历史小说的第一部,接上第二部《暴风雨前》和第三部《大波》,将中国社会由封建痼闭时代,进到民智渐开,维新运动勃兴,再到旧民主主义革命演至高潮——辛亥革命爆发的进程,形象地描绘了出来,构成一部“小说的近代史”。出现在三部小说中的典型人物,作者力求统一,使其贯穿于大时代的各个历史阶段。但是由于三部小说各自侧重反映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对于系列长篇的整体来说,都有其相对的独立性,所以贯穿系列小说中的人物,也因时代的演进,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物自己在斗  相似文献   

4.
通过梳理长篇历史小说《死水微澜》背后的多重"实力"及其相互勾结与制衡,并以此为依据分析小说中人物各自对不同"实力"的依附及对其命运造成的影响,来考察身处由启蒙而救亡的历史变更中,李劼人对社会人生的独特体验和对动乱中国社会走向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5.
《死水微澜》主题的史诗性与法国自然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吉力人的《死水微澜》无论从其反映历史的方式上 ,还是其科学写实的创作精神以及女主人公形象塑造上都深深镌刻着法国文学、思想文化的影响。同时 ,中国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对四川历史风俗的了如指掌 ,使其作品不愧为中西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李劼人的《死水微澜》问世以来,从地域文化及人物形象方面对小说进行解读的文章颇多,但深究文本中蕴含着的文化冲突因由的论者却很少。《死水微澜》蕴含了中外文化的多重冲突,袍哥与教民的冲突是中国的封建文化与西方的外来文化相激荡的表现,蔡大嫂冲破传统礼教束缚的言行体现了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袍哥与教民在死气沉沉的中国内陆地区激起了波动,蔡大嫂的"离经叛道"给国人带来了一丝鲜活的气息。  相似文献   

7.
李劼人自小受四川民间摆龙门阵文化的熏陶,熟谙摆龙门阵。在小说《死水微澜》中,李劼人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四川人摆龙门阵的具体过程,同时还向读者展示了摆龙门阵是如何影响主要人物的命运的。除此之外,李劼人还将摆龙门阵的叙述手法化用到《死水微澜》的写作里面。用说书人的口吻“、穷形尽相”的描写、叙述的自由穿插、幽默夸张的语言及川味方言等手法将《死水微澜》当作龙门阵“摆”了出来。李劼人欣赏四川的摆龙门阵文化,同时也感到摆龙门阵文化所带来的缺陷,因此在《死水微澜》的写作中通过条理分明的叙述、突出特性的描写避免缺陷,甚至也反思了摆龙门阵文化所带来的人格缺陷。但是,这种摆龙门阵式的写作依然给《死水微澜》带来了局限,游离于主题的细节描写、历史的碎片化叙述及超越性思考的欠缺是其中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8.
民间文化在文学作品中可以表现出极大的艺术价值,李劼人在《死水微澜》中对巴蜀文化风情和四川方言进行了独特的运用,尤其采用了摆龙门阵的独特写作模式。但这种模式在主流文学作品中却一直受到冷遇,民间文化与作家文学到底还是交织相融的,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艺术辩证法既来自生活的辩证法,又是艺术自身对立统一规律的反映。一个忠实生活,忠实艺术的作者,定能掌握这种规律,并运用于创作实践。刘勰《文心雕龙》中说:“渊乎文者,并总群势;奇正虽反,必兼解以俱通;刚柔虽殊,必随时而适用”《死水》的著者闻一多便是如此,他虽然没有对这种对立统一的艺术规律进行专门阐述,但翻开他的诗集,他的创作实践却充满了艺术辩证法。对立的矛盾,在他手里“随时而适用”达到有机的统一,回荡着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闻一多的诗之所以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这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我们应加以很好的总结。  相似文献   

10.
闻一多《死水》一诗的中间几节用词艳丽,照通行的说法,其作用是反讽,以美写丑,使得死水更显其丑。而本文认为,这恰恰是在象征层面上写出了死水变美以后的情形,寄托了诗人的涅意识。涅意识是《死水》立意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李劼人先生的<死水微澜>中主要人物邓幺姑,是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组合的人物,在她身上光明与黑暗,叛逆与贪欲,泼辣与善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作者通过这一人物性格的描写,展示出黑暗社会在她心灵上的投影,详尽地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对人性的摧残.  相似文献   

12.
此前,《雷雨》研究已达到很高水平。本文着重探索它的艺术经验,寻觅它的不朽艺术生命力的奥秘。《雷雨》内涵复杂、丰富,艺术整体显示:那个社会和统治那个社会的上层腐朽家庭充满残忍和冷酷,它们必然在残忍和冷酷的雷雨中灭亡。剧中人物的思想、性格、情感、心态也是复杂、丰富的,好人不完全好,坏人不完全坏。《雷雨》吸取了中外戏剧经验,即使用中国传统戏剧理论衡量,它也是杰出的。  相似文献   

13.
此前,《雷雨》研究已达到很高水平。本文着重探索它的艺术经验,寻觅它的不朽艺术生命力的奥秘。《雷雨》内涵复杂、丰富,艺术整体显示:那个社会和统治那个社会的上层腐朽家庭充满残忍和冷酷,它们必然在残忍和冷酷的雷雨中灭亡。剧中人物的思想、性格、情感、心态也是复杂、丰富的,好人不完全好,坏人不完全坏。《雷雨》吸取了中外戏剧经验,即使用中国传统戏剧理论衡量,它也是杰出的。  相似文献   

14.
15.
邓幺姑是李吉力人作品中所刻画出的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对于这一人物形象评论界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欲望是解读这一形象的关键,此文从欲望这一层面对这一形象做了自己的解读.  相似文献   

16.
五四时期,中国传统的旧的性观念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鲁迅、郁达夫、叶灵凤小说中的"性描写",显示了反叛禁锢人性、重新思考和评价旧道德的时代旋律。  相似文献   

17.
《死水》是闻一多先生写的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完美结合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以一种别样的形式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而且也坚决地贯彻了诗人"三美论"的艺术主张.正是这首诗,让读者同时看到了诗人的伟大灵魂和他对艺术的独特追求.  相似文献   

18.
一闻一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卓越的学者和伟大的民主战士。作为一个诗人,他的创造期是短暂的。然而,在“五四”以来的中国诗坛上,闻先生在新诗格律方面的探索,对我国的新诗理论建设,却有着不可抹煞的功绩。“五四”以来,自由诗的开创,打破了传统旧诗的格律,对于诗体的大解放,可谓厥功甚伟。同时,一些半文半白的“尝试”,分行写成的散文,尚带旧词痕迹的新赋充溢诗坛,这些诗,大都偏重感情的流淌,很少加以形式的节制,基本上是一些随意走笔  相似文献   

19.
对一部作品、一篇文章、一首短诗,由于个人思想观点、认识水平,特别是持论的依据不同,往往会做出不同的解释和评价。这是学术领域中常有的事情。近年来,国内对闻一多诗歌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在一些主要问题上,已经取得了比较一致的意见,而在某些作品的解释上却又存在着明显的分岐。本文试就所见到的关于闻一多的《死水》、《一句话》的解释,提出粗陋的见解,并兼及有关诗歌欣赏的一些问题,以求匡正。  相似文献   

20.
<死水>是闻一多先生的代表作.读<死水>,只有纠当时人不重其思想内涵之偏(<死水>是一首愤激的爱国诗);也纠闻先生辩解自己"没有技巧"之偏(<死水>贯彻了诗人"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的诗歌主张),才能真正领会<死水>的审美价值.在借鉴西方诗歌绘画理论的同时,闻先生又提倡恢复"对旧文学信仰"及中国古典诗画意境之传统,因而在重新审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成绩及局限(全盘西化而导致传统文化断裂的今天,闻先生的主张更见其卓越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