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流行爱情歌曲的演变是意识形态的缩影。分析不同年代流行爱情歌曲中的意识形态倾向,比较不同年代歌曲中承载的隐性意识形态因素,可以揭示歌词内容与特定时期意识形态相互作用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古典爱情》和《爱情故事》都以“爱情”为主要词汇命名,都以先锋小说著称,创作时间前后仅相隔半年,但二者之间却有着意味深长的关联。《古典爱情》通过“虚伪的形式”,渲染了暴力血腥、人性之恶及神秘宿命,显示出明显的先锋元素;《爱情故事》则注目于世俗生活,通过现实事象直指人性的麻木与生活的无奈,属于典型的民间叙事,从《古典爱情》到《爱情故事》,暗示着余华从现代到传统、从先锋叙事到民间叙事、从虚伪到真实的创作理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大雨滂沱,道路泥泞。车行在从翁源县城到革命老区坝仔镇芙蓉村的小路上,左晃右晃,如蜗牛般爬行。我们这些参加“革命老区千里行“的记者们,亲身感知了这“行路难“的艰苦滋味。车到芙蓉村外,一条宽近百米的河横在面前,时值天下大雨,河水奔涌,声势吓人。芙蓉村的几位村委干部站在雨中已等候我们多时了,他们忙上前问好,并紧紧拉住老记们的手说道:“有记者来了,好!希望你们能把这桥的事情报道报道。“听到“桥“,我们不由自主向河上望去。河上  相似文献   

4.
<神雕侠侣>是金庸的代表作,其中建造了反差极大的两性世界.男性形象在内心世界、成长过程、社会处境、人格特征等方面经历着全方位的磨砺,集合了中华民族文化血脉中的人格理想,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而女性形象只是作为一个符码,承载着美丽、仁慈、奉献、爱情等"圆满"的理想.这是作者所构建的一个性别乌托邦世界.  相似文献   

5.
郭小川50年代叙事诗中的革命与恋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小川50年代叙事诗在处理“革命”与“爱情”的关系时总体上服从着国家意识形态的规范。但由于对个体价值和情感的依恋和尊重,其文本在叙事逻辑、“独语”言说方式、女性视角及深邃的思想力方面有意无意地瓦解了“革命”对“爱情”的压制。  相似文献   

6.
"艺术生产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一个重要理论创举,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已引起广泛关注。它突出了艺术现象与丰富的、活生生的社会实践同生共长、相互影响的特性。艺术生产在受到意识形态话语制约的同时,又在生产和构建着意识形态。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科技意识形态和商品意识形态是影响和调控艺术生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金庸小说中的复仇母题与爱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庸小说复仇母题与爱情的关系,可分出四种类型:1.爱情遭拒,变态复仇;2.利用爱情复仇;3.爱情消解复仇;4.为了爱情而复仇。爱情遭到拒绝后的变态复仇,可见环境对性格影响;利用爱情达到复仇目的,和以爱情消解复仇者心中仇恨,为爱情而复仇,均体现了爱情与人性关系。复仇与爱情相互作用下流动着个体生命体验,即金庸一再强调的"写人"、"写人性"的武侠文学审美理想。在对复仇与爱情关系的重新整合中,金庸小说对传统武侠小说模式的突破在于,以"反武侠"精神对武侠小说进行了"现代化转换",找寻其中蕴涵的人性启迪意义与文化反思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简·爱>中,夏洛蒂·勃朗特为哥特形式注入现实的内容和激烈的情感,使之表现现实、激情与美好愿望;并利用"疯女人"的一把大火完成了对"拜伦式英雄"罗切斯特的改造,实现了自己心中的爱情理想,借助哥特小说所特有的那种振撼人心的力量,表达女性对于男权文化的反抗,实现了其与男性的平等对话.小说超越了哥特传统及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主流,把浪漫主义很自然地移入现实的土壤,达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9.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离不开眼、耳、口、鼻等感觉器官。正如苏轼所言“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又老子言“五色使人之目盲,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都说的是人们的感官对外界的认知或外界对人们的影响。那当我们“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方”,“情动于中而辞发”时就必然会对外在世界的声、光、色、形、态、味有所感悟,  相似文献   

10.
凌力在历史小说的创作过程中,从对英雄的理想、悲剧英雄的意志行为及女性的爱情态度描写中再现了真、善、美的和谐统一的理想人性;在对"反面人物"等的塑造中则体现了真、善、美难以统一的现实人性.  相似文献   

11.
【案例描述】(《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学片段) 师: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大家想一想、猜一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解构主义耶鲁学派代表人物保罗·德·曼,把一切现象都当作文本来阅读,他认为人类政治命运与语言一样具有相同的结构,语言指定意识形态的模式,只要有语言就有意识形态。德·曼的意识形态观与马克思和阿尔都塞的观点有所区别,他为人们认清意识形态的本质提供了一种新视角。  相似文献   

13.
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都柏林人》是其最著名的一本短篇小说集。其中,《泥土》揭示了当时社会意识形态影响下人性的缺失与堕落,唤起人们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从功能文体学的及物性系统理论视角对小说《泥土》的文本进行剖析,揭示作品人物刻画手法和写作风格,探讨作家呼唤爱尔兰人民摆脱精神缺失、追求精神自由与意识觉醒等主题的深层含义,为小说文本的解读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4.
当文学想象力被市场化意识形态消解之后,文学想象力在霸权化市场意识形态的作用下,把创造文学品质和文学精神的能力转向了适应商品社会的需要。作家们在市场化年代下对市场化意识形态有两种明显不同的态度,市场化意识形态对文学想象力进行了入侵和腐蚀。文学想象力对于文学精神和文学品质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市场化年代下,文学想象力被市场化意识形态消解了构建文学理想的作用以后,文学走进了误区和困境。文学想象力的内在构成原因是作家消除了欲望的人生经验。市场化年代中坚持文学想象力是保持理想精神和高尚人性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上海这片古旧的传统伦理道德的土壤上,我们既可以看到五四启蒙理性的影子,又可以看到崭新的都市所承载的前卫现代的性伦理观念的身影,同时随着革命文学逐渐火爆,还不时有革命理性的身影在文本中闪现。从五四时期人们对爱情的渴望,到海派作家对爱情的解构,到革命文学中作家对"灵与肉"的弃绝,再到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部分作家性的放纵,对爱情的冷落来看,我国文学领域中的灵与肉的张力关系经历了此消彼长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6.
对于《伤逝》中的爱情悲剧,历来大多从外部环境找原因,特别是经济原因。若究其根源,还应从人性的角度去找原因。其实在鲁迅看来,《伤逝》爱情悲剧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原因在于主人公对爱情持有太浪漫太理想的期待,更在于涓生作为男性的自私,在于人性中自私的一面,在于从古至今不变的这种自私的人性。鲁迅通过《伤逝》,向人们展示了那种被普遍歌颂的理想爱情的虚无与不切实际,揭示了追求自由与爱情的艰巨性。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对《清平乐.会昌》中批注中所说的"前面那首《菩萨蛮》",是指《菩萨蛮.黄鹤楼》。"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是作者的慨叹:慨叹从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起,他跋涉了湘、赣、闽无数的青山碧水,而赢得的只是南线会昌一带的军事形势独好。"东方欲晓",借喻"中国黎明前最黑暗的年代"即将过去。"莫道君行早",不要说我主张突破"围剿","将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过早。《清平乐.会昌》的主题思想是,"在中国黎明前最黑暗的年代里",作者于"苍凉"、"郁闷"之中,通过写景抒情,含蓄地预示中央红军主力必须及早作战略大转移———长征,到新的有利于红军发展壮大的地区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思想和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在首尾叙事框架所包含的三个神话故事中寄寓了抽象而超拔的意义,与贾宝玉形象相对应的"石头"神话借石头的经历表达了作者人生体验的哲理玄思;"绛珠还泪"神话隐喻宝黛悲剧爱情故事,体现了作者对新的爱情理想与人文环境冲突的哲学思索;"太虚幻境"神话演绎作者对"情"形而上的认识与观念.神话较之于文本主体,其表意更为深玄,但无一不以"情"为本位而建构,而中国小说首尾叙事的传统富有对作品主旨大义的包蕴与揭示特性,因而一部《红楼梦》可以看作是对首尾叙事框架中所蕴含的"情"本位哲学主题的人世演绎.  相似文献   

19.
黄鹤楼所题的古诗中,以崔颢的诗最为人称道。有关李白为此而“搁笔”的传说,值得考究,李白在崔颢题诗道已两登斯楼,均有诗作。崔颢题诗后,李白并非很快见到。李白对崔诗景仰之至。《登金陵风凰台》似欲超越,与崔诗互有短长。《鹦鹉洲》则明显学舌,故难以流传。  相似文献   

20.
早期普罗小说"革命-恋爱"模式通过爱情"得"与"失"的叙述来体认和确证革命的超验性和权威性,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无处不在的革命"克理斯玛"信仰,因而充满了"布局的欲望"。恋爱话语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表述功能,这既是"革命的艺术化"叙事理念展示,也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渴望再生的普遍文化心理再现,更有隐身其后的现代文人追求"圣道"传统心态的在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