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科瞭望     
世界各地的“中国城”在交通日益发达、各国各地区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炎黄子孙的足迹已随着祖国的强大而遍布世界各地,在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独立的华人区。著名的有意大利的“中国城”、美国“的唐人街”等等。所“谓中国城“”、唐人街”,是指一些国家中一个颇具规模的商业中  相似文献   

2.
唐人街,通常又称中华街、中国城、华人区或华埠。它是海外华侨、华人的居留地或居住区。自唐代流寓海外的中国人日益众多,他们自称"唐人"、"唐家子"、"唐山客",而称祖国为"唐山","唐人街"便因此而得名。  相似文献   

3.
在澳洲悉尼的唐人街上,有一家"中国臭豆腐"专卖店。店主唐琳是浙江人。几年前,唐琳来澳洲留学,假期就在唐人街一家浙江人开的餐馆里做服务生。有—天,有几位华人走进餐馆,向他询问有没有臭豆腐卖。他们都是侨居海外的浙江人,因为思念故乡,想吃家乡的臭豆腐。听说店里没有臭豆腐,他们很是失望。望着他们沮丧的背影,唐琳忽然想,如果能把臭豆腐卖到澳洲来,让澳洲人喜欢上这种闻着臭吃着香的特色小吃,肯定会很有市场。  相似文献   

4.
到澳大利亚的悉尼,逛完了中国城,还有一座中国园林翻版的谊园,它是中国人到悉尼必去的地方。"谊园"据说是在中国本土之外最大的中国园林,位于悉尼市情人港,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459平方米。走进谊园穿过小廊,眼前出现一座双龙壁浮雕屹立小池中,这是谊园重点建筑物,又名双龙戏珠壁,是广东省送给谊园的礼  相似文献   

5.
悉尼唐人街     
在远离故土的南半球,悉尼唐人街是旅澳华人的一方天地。龙的传人在这里苦心经营了漫长岁月,经历了数不尽的风风雨雨。如今,它完全融进了当地社会,成了澳大利亚多元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经过八十年代的一番大整修,它的中国风格、中国传统和中国气派更浓郁、更鲜明了。主持这次修建的,就是悉尼市副市长、澳籍华人曾晓龙先生。 唐人街上的餐厅,灯火通亮,优雅的中国乐曲轻松回荡。张张围满了人,一派热气腾腾。清一色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有的是一家老小在此欢度周末,有的是亲朋好友来这里相聚,大家边饮边吃,有说有笑。此情此…  相似文献   

6.
叶永烈 《可乐》2008,(8):68-69
2008年6月1日起,中国各地开始实行"限塑令"。这使我记起去年应邀赴澳大利亚讲学时,所见到的"限塑"情景。在悉尼街头,我常常见到人们挎一个或者拎一个鲜绿色的长方形大袋子。这种袋子的颜色过分鲜艳,样子也很普通。我不知道悉尼为什么流行这样的袋子。  相似文献   

7.
林立公 《21世纪》2001,(11):60-61
学好英语就算准备好在澳大利亚的留学生活了吗?回答是肯定的也是否定的。当然,学习英语是重要的,因为在那里,所有的交流、学习,以及日常琐事都依赖于语言沟通。然而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更为重要的是:意识到自己正在一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当中进行学习。入乡随俗(When in Rome doas the Romansdo)澳大利亚存在着规模很大的华人群体。每个城市都有一个中国城,而在象悉尼、墨尔本这样大都市的城郊,都聚集着来自中国不同省份的华人圈子。我的家乡悉尼,居住在城郊的大部分中国人来自北京、上海、广东、云南,当然那里还有来自中国…  相似文献   

8.
悉尼市市长沙陀、华人副市长曾筱龙去年年中到唐人街现场办公,出席了在德信街举行的“旺地旺财”祈福仪式,翻开为南半球最大的华埠整容的新页。 悉尼的唐人街几经沧桑,最后坐落在德信街四周,处在悉尼中央火车站和奥运会比赛地点之一的达令港中间,是悉尼市的繁华地区。这里各种食肆鳞次栉比,广州菜、潮州菜、京川沪菜、素菜馆、日本菜、新马泰越南菜和西餐馆逾百家,尤以粤菜一枝独秀。从杂货店、肉菜店到会计师、律师楼和医院诊所,一应俱全。同时,它还是信息金融中心,几家大的图书文具中心都设在附近,华文和英文报刊随处可以购买,澳大利亚的几大银行都在华埠设有分支机构。特别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世界许多地方都有“唐人街”,( CHINATOWN),有的唐人街的入口处,建起具有传统中国风格的、金碧辉煌的牌坊,如美国芝加哥市唐人街的牌坊写着孙中山先生的“天下大同” 四个大字,英国伦敦市唐人街的牌坊写着“伦敦华埠”字样,纽约唐人街还立起孔子的雕像。一进入唐人街,就好像回到了中国的南方城市一样,许多专卖中国土特产品的商店、中文书店、中药店,众多的中餐馆,所有店铺都有中文招牌,入夜灯火辉煌,均是中文的霓虹灯广告。唐人街追源溯始,是中国唐朝(公元618-907)即有大批中国人移居海外的证明,他们自称“…  相似文献   

10.
世界各国的一些城市几乎都有中国城或唐人街。日本横滨的中华街就是一处。横滨位于东京以北约20公里的关东地区腹地,是日本第三大城市。中华街坐落在市区的黄金地段,有1.2万华侨长期居住于此。大街两侧全是2~3层的中式建筑,红檐绿瓦,风格古朴。尤其是街口雄伟壮观的古牌坊上高悬着的那块正楷书写的"中华街"巨幅匾额,更增添了一股浓烈的民族气息。  相似文献   

11.
知识荟萃     
《老友》2002,(4)
"中国年"最流行的十大词汇(上)沈农夫2001年是名符其实的"中国年"。全国人民的十大流行用语最直率地表达了人们的心情,折射出我们身边的变化。词汇1:申奥2001年7月13日晚,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北京击败包括法国巴黎、加拿大多伦多在内的强劲对手,成功取得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这是1991年北京在2000年奥运会主办权竞争中输给澳大利亚悉尼以后的胜利。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获胜城  相似文献   

12.
硅谷纪事     
书写硅谷,记录历史 "追溯硅谷历史,先说圣何塞唐人街."我的美国作家朋友,在硅谷圣何塞州立大学马丁·路德·金图书馆任职的Ralph M. Pearce,是我的硅谷之旅向导,此刻我们正在圣何塞历史公园的"五圣宫(中美历史博物馆)"参观.五圣宫是早年华裔社区会所与文化中心,旧址曾位于圣何塞唐人街"Heinlenville".1849年旧金山淘金热迎来的华人移民,居住在由德国裔John Heinlen以北起泰勒街,南至杰克逊街,西起六街,东至七街围成的四方区域建立并命名的唐人街区.19世纪末大批日本移民移居Heinlenville附近,因为那里的住房、商品、餐厅、服务对亚裔更具吸引力.此后,亚裔在气候温暖的圣何塞市,开垦了一座座果蔬苗木园林……我翻开Ralph与Curt Fukuda历时15年合著的《圣何塞日本城之旅(S a n Jose Japantown, A Journey)》,仿佛穿越回到曾经的唐人街.  相似文献   

13.
华裔学者运用“民族聚居区经济”模式的理论令人信服地揭示了唐人街存在、发展的动力和机制 ,改变了过去比较单纯地将唐人街看作是一个完全与外界隔离的贫困落后的移民聚居区的认识。同时 ,华裔学者又认为唐人街经济模式形成于 196 5年之后 ,是新侨民运动的产物。本文主要以欧美唐人街为分析对象 ,以唐人街主体人口———五邑华侨为切入点 ,试图证明 196 5年以前唐人街“民族聚居区经济”模式的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至少在欧美地区的唐人街是这样  相似文献   

14.
纽约的中国城(Chinatown,有人也叫华埠或唐人街)是曼哈顿地区的一个著名街区和旅游景点。这里离世界贸易中心和华尔街不远,又毗邻小意大利和苏荷艺术区。数百家各种风味的中餐馆、食品店、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礼品店、珠宝店星罗棋布,让人留连忘返。来纽约的游客在去过自由女神像和世贸中心后,多半会到此一游,因此,平时这里天天人来人往,摩肩接踵,生意十分兴隆。 9月11日,世贸中心突遭袭击,邻近的中国城虽然没有发生房屋损坏和人员伤亡,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事件发生后,纽约曼哈顿十四街以南封锁严密,毗邻灾…  相似文献   

15.
作为继承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唐人街是海外华侨华人传统文化认同的坐标。日本唐人街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弘扬了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并且传播了中国优秀的传统艺能。  相似文献   

16.
感恩节才刚过不久,圣诞节又快要到了。你可曾想过,到地球的另一面过一次热情似火的“仲夏圣诞”?12月-2月正是澳大利亚的夏季,也是观光旅行的最好季节。行走于迷人旖旎的悉尼港,欣赏墨尔本世界级的艺术飨宴,听张扬的爆竹声响遍唐人街,与摇滚乐队一起high翻天……  相似文献   

17.
正旺气盈门,四海同春。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喜庆的氛围不仅充盈在中国的千家万户,也随之播撒到世界各地。这其中,各地唐人街"庆新春"、"过大年"的方式各有不同,演绎出来的版本可谓中西合璧、异彩纷呈。美国:巡游队伍闹新春位于美国加州的旧金山是华人漂洋过海登陆美洲大陆的第一个落脚点,也是美洲大陆中国元素最集中的地区之  相似文献   

18.
2017年10月初,悉尼著名华裔主持人赵叔叔邀请我参加23日晚上举办的"庆祝中澳建交45周年专场音乐会".该音乐会由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演出,演出地点是悉尼歌剧院.这场音乐会的票是中国驻悉尼领事馆专管留学生事务的刘领事给赵叔叔的,让他邀请优秀的留学生一起去.因为我和张璐瑶也算赵叔叔的"半个"学生,所以他留了两张票给我们.虽然当天我的课程很紧,而且我个人对交响乐所知甚少,但听说这次是在悉尼当地最大的音乐厅演出,还是想去长长见识.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进入澳大利亚,文学节是一个重要渠道.澳大利亚的"阿得莱德作家周"、"墨尔本作家节"和"悉尼作家节"等众多的文学节,自20世纪八十年代起,通过邀请中国大陆的作家翻译家和来自海外与澳洲本土的华人华裔作家,并在文学节上推介他们的文学作品,把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历史介绍给了澳大利亚的读者,发挥了两回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到波士顿唐人街,既不觉得新鲜新奇,也没有仿若回到中国的感觉,只是觉得小,怎么这么小呀!我仰头喝了一口可乐,不觉就走了一半;再仰头喝一口,就走完了。我尴尬地摸摸脑袋,折回又走。在波士顿唐人街走了几个月后,我不再有事没事在唐人街上胡乱逛游了,而是坐在至孝笃亲公所喝着咖啡,听那里的老唐人街们讲故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