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革命不仅有其发生、发展的现实动力,同时,也有其独特的文化政治结构,是文化与现实互动的有效过程,革命理念的传播、广泛的群众动员以及意识形态建构等实践都内在于这一过程中,并由此在取得全国政权之前率先夺取了革命中国的文化领导权。历史化地观察和分析文化领导权问题,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纳入中国革命的历史视野,既有助于清理这一过程中的理论问题,也为探讨革命中国的文化政治传统提供了历史的内在视角。  相似文献   

2.
从文化认同到实践契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过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必然环节 ,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是一个从观念形态向实践形态不断延伸和磨合的过程 ,这就必须首先跨越民族文化价值观念这道坎 ,即被中国民族文化所接受 ,才能转化为实践的指导思想。所以 ,从文化认同到实践契合 ,文化重构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在我国的传播过程中不断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 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可以分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以及新时代五个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马克思主义得到了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指导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流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加强传播主体和传播受众两支队伍建设、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传播方式,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  相似文献   

4.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体现出工具理性特征 ;一是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相融合 ,体现出价值理性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努力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和马克思主义的人类文明价值观紧密融合 ,这是文化现代化从而达到社会总体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在旅欧期间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并在反复推求比较后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同时他还积极与各种反动思潮作斗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周恩来对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分析中国革命的动力、对象以及道路问题,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二是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促成了国共旅欧统一战线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李约瑟根据马克思主义观点从四方面阐述导致中国传统社会制度的存在根源,并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角度研究中国传统文化问题,双重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探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契合处,有助于确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科学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相似文献   

7.
传播学视阈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传播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传播的过程.运用传播学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具有可能性,而且还具有必要性;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借鉴和运用传播学的"守门人"理论、传播媒介理论、传受关系原理以及传播技巧等,能够更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8.
刘娟  杨菲蓉 《天府新论》2009,(3):105-111
农民问题是一个变量概念,其内涵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达和阐述.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中国化的内涵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一方面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中国的农民问题,使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从欧洲形式变成中国形式;另一方面,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史过程中所取得的农民问题实践"马克思主义化".  相似文献   

9.
论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建芬 《东岳论丛》2001,22(5):21-23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并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制胜的法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一个不断全面和不断深入的历史过程 ,在此过程中 ,瞿秋白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贡献在于 :(一 )积极宣传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扩大影响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 )瞿秋白积极探索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是开创这一道路的先驱 ;(三 )瞿秋白丰富的著作及其涵盖的思想 ,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们党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思想宝库。  相似文献   

10.
闫晓英 《理论界》2006,4(12):14-15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相结合是我们党长期革命和建设积累的基本经验之一,它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进程,培育了新的文化精神,确定了新的文化价值取向,对社会主义文化变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坚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信念。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自幼酷读中国文史典籍 ,热爱中国文化 ,他在长期革命实践中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 ,他又从中国历史文化中汲取有益的营养 ,使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中国化和民族化。毛泽东不仅关心中国文化问题 ,而且把文化问题看成是整个社会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在他的一系列论著作中对中国文化的性质 ,建立新民主主义新文化的纲领、对待中西文化和历史文化遗产的态度与方针等问题都进行了经典性的论述。毛泽东晚年在文化问题上也产生过一些错误 ,我们应采取历史的具体的分析问题的态度正确地对待。  相似文献   

12.
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是中国最早选择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先驱者,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人.在全国人民深入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今天,进一步探讨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进行的开拓性工作,是有其重大现实意义的.一李大钊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革命实践中,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  相似文献   

13.
尚庆飞  张明 《东岳论丛》2011,32(7):64-69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国化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坚持和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并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丰富经验加以阐述。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双重结合"原则,即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中国传统文化、人民群众中朴素辩证法相结合。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国化的方法论特色,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方法分析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并形成指导实践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或者说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的实际包括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离不开传统文化的作用 ,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正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伟大理论成果。也正因为如此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成为海内外学界广泛关注和探讨的一个热点和焦点问题。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关于毛泽东思想的来源。学术界有三种看法…  相似文献   

15.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等伟大社会革命的长期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理论创造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统一思想、统一意志、推动工作、指导实践、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历史.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相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原则,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治前提,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取向,始终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根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恩主义的基本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具有民族特点、民族形式和民族内容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这一重大命题自毛泽东首先提出后,我们党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四大富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无不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丰富的实践性、浓厚的民族性和显著的创造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文化视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文化视域的拓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建设和发展的现实需要与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文化视域的内涵包括:以充分认知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内涵为前提和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命题和实践推进中所包含与涉及到的文化领域或层面的主要问题为研究的对象和目的;以广泛借鉴、使用一定的文化学、文化哲学、文化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问题为特色。文化视域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作用体现为:拓宽研究领域,深化文化背景研究,促进中外学术交流,提升研究的政治与学术层面的互动。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源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环境下的传播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在传播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播及其与中国实际的有机结合,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显著特色。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中国首次在唯物史观视域中阐发“阶级竞争”说、“法律”的上层建筑地位及“物心两面改造”等问题,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开创意义的经典文本,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研究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文本,有助于探讨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起源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带有的传播、创新及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基础。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传播是因为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以及新文化运动带来的思想启蒙。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激发了先进知识分子的革命热情。他们通过创办报刊,组织社团,深入人民群众中去,积极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提供了宝贵财富,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带来了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20.
石文卓 《理论界》2012,(11):10-12,30
“问题与主义”之争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著名论战,是资产阶级改良派与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之闻关于中国向何处去的争论,其实质是中国是否需要革命,是走资产阶级改良之路还是走无产阶级革命之路的讨论。论战在理论上阐明了“问题”与“主义”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上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井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应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步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