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目漱石的《我是猫》巧妙地选取动物叙事视角,使文本取得陌生化的叙事效果;并通过游移于可靠与不可靠之间的叙述者“猫”来对其见闻和感受进行详尽的叙述和评判,引起读者对小说所述情节及社会现象的深思;小说还采用人猫互文的叙事策略,使人与猫的命运形成隐喻性同构,体现出独具一格的叙事艺术范式,具有深刻的艺术内涵和丰富的审美价值,凸显出夏目漱石在小说创作上的求异与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2.
美国经典成长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塑造了一名叛逆而又执着的少年形象,但小说并不像许多读者和批评家认为的那样是作者对读者的直接叙事。相反,小说在叙事上呈现出一种后现代的“不确定性”:不成熟的霍尔顿是个“不可靠的叙事者”;受叙者“你”的身份有着令人生疑的两种诠释;而二层叙事结构更是进一步增强了整个文本的“不确定性”。不确定叙述是叙事修辞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它让读者开始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参与到与作者的互动当中。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叙事理论“空间转向”的影响下,国内于20世纪末开始出现“空间叙事”这个概念,不同著述中所讨论的空间叙事,所指往往不同,有的指作品中空间的功能,有的指空间的意义,有的指叙事的空间形式,文章以卡夫卡的《地洞》为例,将“空间叙事”视为一种叙事模式来展开讨论。认为,小说中的空间叙事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以空间为叙事“前景”;第二,以空间组织叙事;第三,以空间为意义主体。《地洞》通过空间叙事模式,叙说着现代人的空间体验、空间焦虑、空间危机和空间矛盾,体现了存在与空间之间前所未有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4.
近现代中国历史上先后发生了两次启蒙运动,在面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选择上,第一代启蒙思想家表现出了犹豫,而第二代启蒙思想家则坚决地与过去一切划清界限.表现在文学创作上,伴随着这种启蒙观念的演进,带来的是叙事上的变化、文体上的革新.现代小说的叙事方式初具雏形.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竹林中》通过多重不可靠叙述、重复叙述、倒叙及叙述时间、叙述视角、叙述人称的巧妙运用,创造出了超出原故事的文本意蕴;指出多重叙述策略的综合运用演奏了小说的精彩乐章,是《竹林中》成功的奥秘。  相似文献   

6.
修辞叙事理论认为,在一个叙事结构中,首先是叙事者向他的读者讲故事,然后是作者向作者的读者讲述“叙事者的讲述”.在小说《我的名字叫红》中,产生自细密画审美传统的多位富有特色的叙事者,不仅营造出了与以往小说不同的细密画式叙事结构,同时还有着深刻的修辞意义.作者正是通过对这些“叙事者的讲述”的讲述,表达了对传统的致敬和他关于本民族与当今世界的深入思考——在东方与西方、冲突与融合共存的当代,世界的真相是如此宏大而复杂,任何一个叙事者凭借自身的眼界和意识都不足以将其客观真实地讲述出来.  相似文献   

7.
论文从非线性结构、叙述人称、叙述的自我反思等角度对卡尔维诺小说叙事艺术进行研究。非线性叙事模式表现为文本中情节与时间的无序,人物和情节的有意淡化;富有创造性的叙述人称丰富了故事的表现力,而元叙事策略挑战了故事的可靠性与真实性,颠覆了传统小说艺术原有的模式和规范,向人们展示小说的虚幻性。从注重作品的内容及意义到注重作品的叙事结构,是叙事观念的深刻变化,而后现代语境中多元化、不确定性思想则是这种独特观念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尝试从后现代历史主义视角入手,以不可靠叙述为工具,分析解读《盲刺客》中的历史元小说因素。从历史是主观的立论基础出发,首先分析解读《盲刺客》文本的历史元小说的特征,接着探究《盲刺客》中历史元小说的表现形式:叙事者爱丽丝用文字构建的主观历史以及劳拉通过对图片的编辑涂色来塑造自己心中期待的理想历史,揭露爱丽丝构建的多重叙事空间并未能解决问题,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在对历史的主观构建之下,历史的真相仍是客观的,人企图通过主观构建历史来改造涂抹历史是徒劳的。  相似文献   

9.
主旋律电影《长津湖》通过对叙事空间的选择和构建,对发生在长津湖地区的这场战争进行了影像呈现,通过对事件地理空间、历史社会空间与精神心理空间三种不同类型空间的描绘,全景散点式再现了历史记忆,重申了这场战争的正义属性,塑造出中国军人的英雄群像,以期建构观众对这段特定历史的集体记忆,强化民众的家国意识和对自我族群身份的认同感。影片将中华民族一段特殊的历史记忆具象化,呈现出悲壮慷慨、雄浑豪迈的审美风格,作为中华民族影像美学新范式,对未来主旋律国产电影创作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作为后现代的经典作家,博尔赫斯和帕维奇在其代表作《小径分岔的花园》和《哈扎尔辞典》中分别向读者阐释了后现代小说的“迷宫”特质,具体地运用为结构上的“叙事的迷宫”和内容上的“迷宫的叙事”.热衷于小说形式技巧的创新以及赋予小说文本复杂的内涵主题,正体现了后现代小说家们以他们独有的方式表达着对人类生命的关怀,从而使得后现代小说所呈现出的“迷宫”特质有了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议论是叙述话语的重要类型之一,可靠的议论是小说发挥社会功能的一个重要的修辞建构,但不可靠的议论不仅无益于文本的思想、情感的表达,反而会消解文本语言的艺术性,乃至作家自己的艺术素养。以文革时期主流意识形态的代表作《金光大道》来分析,生硬议论对艺术真实性的消解;冗余议论对细节合理性的消解;点题式议论对作家艺术素养的消解。浩然的《金光大道》已经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尽管它表现出了优秀的民族语言的艺术特色,但是在政治意识形态的规约和限制中,其议论话语暴露出的创作硬伤,使其力图升华的政治意义在读者的审美意识中被抛弃,甚至被无情地诟病。  相似文献   

12.
小说叙事学理论的引入与发展,使得小说叙事艺术的研究热度不减,这一点在清末民初小说叙事研究中体现得尤为显著。清末民初正是中国小说的叙事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叙事模式转变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产生的"新小说"大都在叙事艺术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继承与革新。其中,《老残游记》体现较为明显,从对"史传""诗骚"叙事传统的继承,到对叙事视角的转变,并与西方"报章体"相融合,在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中具有代表意义,并进一步推进了小说叙事艺术的继承与革新。  相似文献   

13.
作为叙述主体的一部分,小说中人物的声音可能渗透进叙述者的话语中,从而影响叙述者的叙述可靠性。本文以此思路展开,提出不可靠叙述中值得注意的一个类型——"双声"型不可靠叙述,并以麦克尤恩的小说《在切瑟尔海滩上》为例,探讨叙述者与人物在"抢话"、自由间接引语等形式中发生的主体声音交融,以及这种不可靠叙述方式产生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空间叙事的主要手段是隐喻,方丽娜创作的典型意象“蝴蝶”和“宋城”隐喻着她的创作心理历程,反映她个人的价值体系。因此,从空间叙事这一角度出发深入探究方丽娜的小说集《蝴蝶飞过的村庄》和《夜蝴蝶》,探讨四种空间叙事类型:记忆空间的重塑与文化空间的浸染、地理空间的变迁与现实空间的落差、家庭空间的逼仄与私人空间的封闭、精神空间的审视与心灵空间的拯救。通过运用空间叙事学技巧,挖掘方丽娜作为海外华文女性写作的新特点,展现华人女性在海外的生存困境,对个体女性的心理和精神流动进行考察性书写,发现其艺术内涵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枯枝败叶》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发表于1955年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由众多不同的片断组成,叙述了一家祖孙三代面对上吊身亡的大夫时的所见所思,因此小说的叙述以第一人称“我”来完成,但在不同片断中的叙述者“我”却时常在祖孙三人间变化;小说的叙述时间只有一个小时左右,故事时间却近30年,故事的场景也被作者局限于死者的居所,但故事背景却涵盖了具有典型象征意义的马孔多镇、甚至整个拉丁美洲,表现了与《百年孤独》相类似的主题,显示了作者极高的艺术才能。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叙事者可以使相同的叙事内容产生不同的叙事效果。同样是美国奴隶制度下女性黑奴弑婴所造成的"鬼魂复仇"事件,小说和电影站在了不同叙事角度,采用不同的叙事结构,构成了不同的叙事文本。通过对小说和电影的叙事比较分析,展现了文字与影片叙事的差异性,进一步揭示出美国奴隶制度下的女性黑奴的生存状况以及白人奴隶主异化的人格表现,以及莫里森对于全人类人性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用后经典叙事学理论考察麦家小说,可见其叙事话语中体现出较鲜明的男性性别模式,主要表现在:一,塑造男性威权形象,强化男性叙事权威;二,将女性叙事设置为男性主体叙事的补充,使女性叙事边缘化,弱化女性叙事权威;三,用男性叙事解构女性叙事,降低女性叙事的可靠性。另外,麦家小说中女性的叙事声音总是表现出情绪化、非理性、个人性、私密性的特征;而男性叙事声音则更多与宏大叙事相关联,体现出社会性、公共性色彩,并且对与男权社会规范不相符的女性进行批判。通过这种男性中心的叙事策略,麦家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多沉稳、理性、智慧、伟岸,而女性形象则基本与之相反,从而或隐或显地传达出麦家男性至上的性别观念。  相似文献   

18.
不可靠叙述理论首次呈现于布斯的《小说修辞学》,后经众人沿袭与发展,主要呈现为探讨虚构类文体中叙述者可靠与否的理论。戏剧隶属于虚构类文体,因此,学者在研究戏剧不可靠叙述时总将小说不可靠叙述模式嵌入到戏剧不可靠叙述的研究中,而忽视了戏剧文中叙述者的隐身对叙述交流过程产生的影响。戏剧不可靠叙述研究要着力于第二文本中叙述者的脚印和人物叙述者的声音。剧中人物叙述者的不可靠根据参照方式不同可以分为第二文本参照性不可靠性和叙述间不可靠。同时,考虑到戏剧固有的超/主/次叙述层叙述可靠性不同,又增加了异叙述层叙述者不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是当代著名小说家,他擅长挖掘人物复杂内心世界和书写记忆。在他看来回忆是人们审视自己生活的过滤器。以回忆连接过去和现在,在呈现叙述者的创伤经历和他们对于过去事实的态度的同时,也折射了在社会氛围和价值观发生变化的当下个体该如何面对过去和继续生存的问题。在小说中,叙述者利用回忆的主观选择性,对过去进行拆解、摘取,以求在闪烁其词的回忆叙述中避免直面过去的灾难和痛苦,并试图在不可靠的回忆叙述中疗愈创伤、重构身份。  相似文献   

20.
一个世纪以来,读者对<黑暗的心脏>一书一直兴趣不减,意义的不确定推动着研究持续不断,虽然研究者已经运用了各种各样的视角、方法,但探讨空间仍然相当大.文章运用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叙事者概念和普洛普的神话模式来发掘康拉德的叙事策略和叙事结构,以及探讨所产生的结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