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1951年6月至1953年7月的朝鲜停战谈判中,战俘遣返问题是谈判双方争论最为激烈、耗时最长的议题。美国出于冷战需要,拒不同意遣返所有被俘朝中人员;而朝中方面则依据关于战俘遣返问题的日内瓦公约,要求遣返所有战俘。由于在此问题上僵持不下,致使谈判几次陷于停顿。最终,谈判双方各自做出一定让步,使得战俘遣返问题得以解决,为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消除了最后也是最大的一个障碍。  相似文献   

2.
艾森豪威尔出任美国总统后对于朝鲜停战谈判,一方面继续沿用杜鲁门政府的所谓"自愿遣返"战俘的政策,另一方面又在国际国内诸因素的制约下急于停战.由于苏联新领导人改变了原有的对美强硬政策,中国方面不得不在朝鲜谈判中做出某些让步.与此同时,艾森豪威尔政府亦表示出一定的谈判诚意,在有关战俘协议的细节问题上对中朝方面做出了一些让步.虽然在谈判接近尾声时美方一度发出核威胁的信息,企图逼迫中朝方面尽早同意缔结停战协议,但是这种核威胁根本未发挥任何作用,谈判依自身逻辑而结束.  相似文献   

3.
周耿宁 《中华魂》2013,(16):10-13
新闻背景:·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6月27日,美国正式参战。同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1951年7月10日,美国政府同意在开城举行停战谈判,并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相似文献   

4.
纵观自卡特政府以来美台关系的发展,作者认为美台关系始终处于变化、调整之中,美国政府从未摆脱“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模式。一方面因为美国的亲台势力强大,但更主要的是对自身利益的考虑。美国对台政策既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但又存在着不稳定性,受到国际环境、中国等因素的制约。台湾问题最能导致中美关系恶化,甚至走向对抗。改善和发展中美双边关系关键在于切实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妥善处理台湾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美建交后,美国不顾中国的反对和交涉,制定了《与台湾关系法》和《加强台湾安全法》。美国的一系列"对台政策"已严重违反了国际法准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根据现行的国际法理论与实践,如果某一行为(包括作为或不作为)依国际法的规定可归因于特定国家而成为该国家的行为和可归因于一国的行为违反了该国承担的有效的国际义务,那么该国就应承担相应的国家责任。据此,美国对台政策已构成国际不法行为,其应当承担国家责任,并有义务赔偿中国因此受到的物质损失及精神损失。中国应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绝不动摇;维护国际法权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努力增强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文化大革命”这一特殊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关于台湾政策做一考察与分析。全文三部分:1.中共对台政策受挫及对台政策新进展。2.中共对台工作的转机。3.中共缓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选取发生在1958年的第二次台海危机为案例,通过对艾森豪威尔政府处理台海危机的具体决策过程的细致考察,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公众舆论在美国对台政策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在危机爆发的最初阶段,公众舆论对台海危机可能引发中美之间的战争的高度担忧,使艾森豪威尔政府处理台海危机的难度加大,不得不将重点之一放在平息和引导公众舆论方面。危机的第二阶段,在公众舆论压力下,艾森豪威尔政府试图寻求避免因沿海岛屿问题而卷入冲突的解决之道;最后阶段,艾森豪威尔决定派国务卿杜勒斯亲赴台湾,以公众舆论为主要理由之一,最终压蒋介石从沿海岛屿收缩兵力,并保证今后不主动挑衅大陆。  相似文献   

8.
BBNJ谈判历经四次筹备委员会会议和五次政府间会议,在涉及BBNJ协定与“相关法律文书和框架以及相关全球、区域、次区域和部门机构”的关系时,“not undermine”已成为BBNJ协定创制过程中的基本要求。“not undermine”的内涵对于阐明BBNJ协定与相关法律文书、框架和机构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在内涵上具有高度模糊性。在谈判中,各国对其具体内涵争议不断。从BBNJ谈判案文内容、谈判走向和相关国际规则执行现状等角度分析,“not undermine”至少应当包含“以BBNJ协定为中心”“尊重相关法律文书、框架和机构,并在必要时进行补充、加强”“通过国际合作实现一致性和协调性”三方面内涵。BBNJ协定中“not undermine”的落实也意味着新一轮国际海洋治理体系的变革,我国既要把握机遇,参与国际造法进程,也要及时做好国内因应。  相似文献   

9.
对朝政策一直是美国几十年来苦心经营的东北亚地区同盟体系中的弱点和盲点。正是受累于此,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再受到挑战和威胁,而朝鲜也最终于2006年10月进行了首次核试验。作为应对之道,美国一改十几年来摇摆不定的对朝政策,由挤压调整为接触,推动了《共同文件》的出台和初步履行,并促成美朝首次双边会谈的实现和两国关系的逐步发展,东北亚地区安全环境的改善由此重现一线曙光。本文从现阶段朝鲜核问题的重大进展入手,分析了美国对朝政策调整的原因、实质以及前景,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了朝鲜核问题的解决过程。  相似文献   

10.
日本借卢沟桥事变开启了全面侵华运动,美国对日本的外交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美国利益的变动而变化着。 卢沟桥事变后,美国的态度从积极到消极再到半积极,从“不承认主义”到严守“中立”直至对日制裁,究其转变的原因为美国崇 尚的利益至上原则、国内长期盛行的和平主义、孤立主义思潮、美日经贸关系更为重要。美国该时期对日政策,客观的说,是一 次失败的外交,既打击了中国抗日的行为,也助长了日本侵华意图。  相似文献   

11.
朝鲜战争期间,美国的军事干涉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即从1950年6月25日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决定将军事千预的目标确定为使朝鲜半岛恢复到6月25日以前的状态,后在军事胜利的影响下于9月底决定用武力统一朝鲜,再到中国人民志愿军连续发起三次战役后,美国政府内部经过反复讨论、权衡,终于下决心推行"战争局部化"的政策,并最终决定与中朝军队进行停战谈判.通过分析,揭示了从中国参战到1951年6月美国提出举行停战谈判这一时期的美国战争决策过程和影响美国决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持续三年多的朝鲜战争不仅加深了朝鲜半岛的分裂,也使中国台湾问题遗留下来,成为当今中国实现国家统一以及中美关系发展的关键问题。尽管朝鲜战争的爆发打乱了新中国解放台湾的日程,但不能简单地认为朝鲜战争的爆发使新中国失去了解放台湾的最佳时机。在朝鲜战争爆发前,中国面对的国内外形势都使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十分艰难。然而就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出现了谈判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时机,但因中国政府对敌我力量的错误估计以及对北朝鲜领导人意见的顾虑,这次机会没能把握住。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对台政策成为台海局势发展的重要因素,由此而引发中美危机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13.
朝鲜战争是世界现代史和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其影响深远而广泛。随着二战后冷战的全面展开和美国在“反共”的旗帜下对朝鲜内战的干涉 ,美国的对日政策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在二战中被彻底打败的日本军国主义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复活  相似文献   

14.
朝鲜战争爆发后 ,中国出兵朝鲜。我军武器装备落后 ,急需苏联援助 ,但苏联政府在援华抗美问题上顾虑重重 ,经历了答应出动空军支援到临阵变卦再到积极援助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5.
朝鲜战争前期,美国操纵联合国通过了一系列干预和扩大朝鲜战争的决议,其实很多对决议投赞成票的国家并非无条件追随美国。对美国扩大战争的倾向,美国的部分盟国及以印度为首的亚洲阿拉伯国家在联合国内外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抗争,成为推动朝鲜战争局部化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6.
朝鲜战争是战后最重要的局部战争之一,它对而后的国际形势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朝鲜战争是一场由于复杂的矛盾交织激化而导致的一场战争。朝鲜半岛地区的特殊战略地位及其紧张的形势,自然成为冷战初期两大阵营间战争的发生地。本文试图从美国原因的角度分析这场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朝鲜战争期间,杜鲁门为了避免美苏、美中冲突及其扩大化,防止台湾"陷落"以及盟国分裂,加上不信任蒋介石及其军队的作用,故而拒绝蒋介石"出兵"朝鲜的请求.  相似文献   

18.
朝鲜战争爆发后,麦克阿瑟与美国政府关于朝鲜战争的战略存在诸多分歧,主要在美国干涉朝鲜战争的规模和目标、美国处理台湾问题的策略、美国的战后全球战略重心等方面,由于分歧的不可弥合,对朝鲜战争本身以及当时美国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由于种种原因,美国在朝鲜战争中是否使用生物武器,已成为历史之谜。近年来,随着各国档案的相继公布,解开这一谜团的时机业已成熟。通过对美国在朝鲜战争中使用生物武器的动机、条件、现实需求及国内环境的剖析,及对美国官方为掩盖事实真相而采取的措施和相关人员神秘死亡的具体案例的分析,充分证实美国在朝鲜战争中使用了生物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