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由于绝对知识的不可能,世界的绝对可知是不可能的;在认识的无限发展过程中,思维与存在之间永远只存在具体的、相对的、有条件的和近似的同一,世界可知的阐释是历史的;思维与存在之间具体的、相对的、有条件的同一性问题通过实践来获得解决,也通过实践来获得证明;世界可知性阐释需要以实践为基础。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对哲学来说是一个什么时代?美国哲学家怀特认为是“分析的时代”;另一名美国哲学家宾克莱认为是“相对主义时代”。我认为这都只说对了问题的一半。对于人类思维来说,不管您意识到与否,分析和综合,相对和绝对,都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分析中有综合,综合中有分析;相对中有绝对,绝对中有相对。本文仅就现代哲学中出现的综合趋势作点探讨性的论证。  相似文献   

3.
创造本质的哲学阐释与创造性思维方法的哲学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总结前人创造现的基础上,从哲学高度对创造的本质作出阐释,认为创造是人脑特定功能的体现,创造在实践中发展,创造过程也是认识深化的过程,这些认识充分反映了创造力的普遍性、实践性和能动性特征。与此同时,文中对有利于创造取得成功的思维方法进行了哲学上的总结,概括出从相对中优选绝对、从偶然中把握必然、从量变中促进质变、从否定中实现再否定等几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关于“绝对”与“相对”问题(关键是绝对),是哲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特别是用于说明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绝对性、相对性时,总是纠缠不清。其根本原因在于,用实证的思维方式来解释这个系列的问题。本文从思辨理性的特性,揭示了“绝对”的本始涵义:理性的终极追求、达到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5.
哲学本质上是一种批判性思维活动,它以反思的方式思考哲学自身和人类的现实生活,哲学的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前提。通过理性的自我批判,哲学既实现了自身的与时俱进,同时又引导人类朝着更理想的方向生存和发展。哲学教育的终极目标并非让学生掌握一些哲学原理和方法论,而是要通过哲学思维方式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形成求真、求是的态度,进而提高其创新能力。哲学教学应回归哲学的本质,即特别重视学生哲学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反思性的批判性的思维活动,实现其对自身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人类思维的活动是推动哲学本身前进的动力之一,黑格尔正是借此认识和达到绝对精神的.尽管绝对精神永恒存在,但人类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颇长的过程.希腊是理性产生的时代,然而此时尚未过渡到理性自我反思;中世纪前后,哲学被宗教所笼罩,人们的自我意识在萌动中发展,但它却是以一种非真理的形式出现的;直到近代,思维与存在在对立中被显明提出,问题才在对立中逐步达到统一,主体中有客观真理的存在,客体中又含有主体精神在其内,两者同一于绝对精神一体之内.  相似文献   

7.
论当代中国哲学研究中的前沿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 ,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 ,当代中国哲学走出了原先的框架和视野 ,在思维方式上实现了三个方面的转向 :一是人类哲学思维方式的转向 ;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转向 ;三是对中国传统哲学认识的转向。哲学界要紧密关注数字化、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科技革命、人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应用哲学以及原有哲学问题在新框架中的新阐释 ,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哲学得到真正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我国理论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上流行着的做法,就是把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局限在“绝对的斗争性与相对的同一性对立统一”;“绝对的运动与相对的静止对立统一”……。即只讲了绝对与相对的对立统一(也不完全),根本否认了相对与相对的对立统一。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做法,带有很大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9.
相对于西方哲学发展史中以朴素辩证思维方式为根本特征的古代朴素唯物论和以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为根本特征的近代唯物论,马克思新哲学的唯物论是以实践思维方式为根本特征的实践唯物论.实践唯物论不是强调实践作为实践活动对理论、认识的基础地位和决定作用的唯物论,也不是以实践为对象的唯物论.它是指相对旧哲学唯物论的、马克思新哲学的唯物论的属性和功能.实践唯物论对旧哲学唯物论的超越,从根本上说是思维方式的超越,从而使马克思新哲学对唯物论相关问题的提问方式、理解方式和解决方式都发生了根本变革,实现了对旧哲学唯物论的全面性超越.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与辩证法对立的诡辩论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观点?它和辩证法的根本区别在哪里?为什么有些人居然从辩证法走向了诡辩论?通过两个哲学例证的透析,我们发现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是上述所有问题的聚焦点,在这一问题上表现出来的绝对主义、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正是辩证法滑向诡辩论的深层认识论根源。目前,坚持辩证法反对诡辩论仍然是理论和实践上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与“什么是哲学”的答案始终悬而未决一样,“什么是政治哲学”这个问题也为学界争论多年而从未有过“公论”。可以明确的是,尽管政治哲学是具有深远历史传统和丰厚思想资源的研究领域,但将这种研究领域命名为政治哲学却是现代学科构建过程中的晚近事件。以现代政治的现实视角对古典政治哲学的回顾和归纳大致界定了政治哲学的本性、研究对象与致思方式,也在古典与现代的贯通中明晰了政治哲学的当代性。可以说,  相似文献   

12.
在文化圈的视野下,运用跨文化研究的方法考察哲学的起源,我们不可避免要涉及哲学的“希腊性”(Hellenism)这个根本问题。如果专注于希腊哲学的产生,那么哲学的希腊性问题就是希腊哲学的起源问题,这个问题的语境是城邦时代的古希腊,希腊人率先迈进理性思维的门槛,创造了哲学。如果专注于希腊哲学的发展和传播,那么哲学的希腊性问题就是希腊哲学的跨文化传播,这个问题的语境是整个地中海世界,希腊哲学在保持了理论思维特质的同时,其内容和样式又多样化了。如果专注于一般哲学的发展,哲学的希腊性问题就是哲学的民族性问题,这个问题的语境是整个世界,随着各个民族理论思维能力的提高,希腊哲学必将继续与其他民族文化相遇,产生新的哲学。  相似文献   

13.
传统哲学追求世界不变的基始或本原,以一种终极存在去把握一切事物。马克思哲学以实践为第一原则,为世界的统一性找到了现实的基础,也为本体论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无论是实践本体论、生产本体论、社会存在本体论都是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一种揭示。实践哲学把万事万物与现象看成人的活动及其相关物,哲学变成了人生活之内的东西。马克思哲学与旧哲学是在新的基地上相互解释的关系,而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哲学是时代的精神家园,是文明的灵魂.每一种哲学都代表着它所处时代最深刻的思想.哲学能够为世界、为时代、为我们每一个人,提供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提供某种共同繁荣、和睦友好的思维图景.哲学与我们的现实世界和时代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离开它的时代,哲学不能独立生存,更谈不到发展.哲学有多样性,每一个民族有它自己的思维,并对哲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全世界不同哲学之间的对话、交流和加深理解是哲学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5.
《孙子兵法》哲学版本是在研究《孙子兵法》中的哲学理论体系、哲理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孙子兵法》中的哲学内容和逻辑关系重新编辑、构建的,其主要是由孙子人本唯物论卷、势哲学卷、管理哲学卷构成的。《孙子兵法》哲学版本可让读者了解孙子是通过怎样的思维方式、哲学思想撰写《孙子兵法》的,从而更易于理解、应用《孙子兵法》,同时也为开创孙子势哲学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冯友兰的思想,从内容上讲,与其他新儒家相比,并无多少新颖之处.然而,人们之所以重视他的新理学研究,关键在于他的思想方法.严格地说,"照着讲"只是治史,而不是治学.这是一种超逻辑、超理智的直悟方法,体现了中国人自古以来一贯的思维路进,缺乏开拓创新是最大的特色."接着讲"则强调逻辑分析、科学论证,是对"照着讲"的否定.冯友兰的最大贡献,在于把两者有机的结合,开创了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一种新的方法——"真正形上学".用这种新方法所创建的新理学,不仅为冯友兰赢得了很高的声誉,更重要的是,它使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哲学史的研究与发展真正具有了科学的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朱伯崑先生的易学哲学研究,开创了哲学史研究同经学史研究相结合的道路;明确提出并充分论证了儒家传统哲学的形上学和本体论,来源于其易学体系,不是基于道德生活的要求的思想;将易学思维区分为四个层次,即直观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而以辩证思维最为丰富,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有意识地培养历史主义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学风,为推进中国哲学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信息哲学在中国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术界掀起了一场对信息问题进行哲学探讨的浪潮,涌现出大量讨论与信息哲学相关问题的论文和若干本专著。邬焜先生的《哲学信息论要略》(1985)一文的发表以及《哲学信息论导论》(1987)一书的出版成了信息哲学在中国正式创立的标志。邬焜先生特别强调指出,由于信息哲学阐明了一种全新的存在领域分割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哲学基本问题的具体表述方式,所以,信息哲学是一种元哲学或最高哲学。信息哲学实现了人类哲学的第一次根本转向,并因而导致人类哲学的全方位的根本性变革。  相似文献   

19.
虚无主义是当今时代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由于其直接关涉到人的生存根基,哲学必须对此作出回应。根据尼采的说法,虚无主义即是最高价值的自行贬黜。克服虚无主义意味着要重塑价值观,这就要求对虚无主义的来龙去脉进行深刻挖掘。虚无主义的形成与形而上学有着重大关联,形而上学以知性的思维方式寻求终极根据,进而确立终极价值,结果是对此岸和彼岸的双重否定,其逻辑后果即是虚无主义。辩证思维作为知性思维的扬弃,不仅具有认识论、方法论的意义,同样具有价值论的意义,它可以为克服虚无主义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