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例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培养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努力避免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2.
梁文 《理论界》2007,8(11):145-146
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例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3.
论塞浦路斯鲁西格南王朝的交往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志龙 《人文杂志》2002,(5):126-132
本文以历史交往的视角 ,探讨了十字军东侵与塞浦路斯鲁西格南王朝的建立、法兰克人统治阶级的形成、西欧封建农奴制度在塞岛的确立、以及罗马天主教与希腊正教在塞岛的冲突、鲁西格南王朝的圣战和塞浦路斯在东西方交往中的突出作用等交往性特征 ,揭示了该时期塞浦路斯在东西方文化冲突、互动和融合过程中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丝路曾是连结亚非欧三大洲的陆上交通要道,也是推动东西方文明融汇交流的商贸通道.丝路开通后,中古时期伊朗的安息帝国和波斯萨珊王朝先后成为丝路上最大的丝绸市场之一.在欧洲与远东商贸交往中,安息人和波斯人相继是最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中间商.他们不仅充分利用伊朗高原的地缘优势,而且长期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使安息帝国和波斯萨珊王朝在东西方的交往中大放异彩,波斯语则成了丝路上的国际通用语言.中古时期伊朗与中国的丝路商贸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丰富和改善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本世纪初以来,随着东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大大增加,不惟东方各国文化人纷纷学习富于探索精神的西方哲学思想,借鉴充满时代气息的西方文学艺术;西方的有识之士亦倾倒于渊深而“神秘”的东方文化,如饥似渴地从中吸取营养。可以说,立足于当代世界文苑的大作家、大诗人、大艺术家,无论东方的还是西方的,鲜有不融合东西文化精粹而独辟新境者。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曼·海塞(1877—1962)便是欧洲的一位融汇东西方哲学——美学原则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杨青 《兰州学刊》2014,(2):206-208
20世纪90年代的北美华文文学中对人性的探寻成为了重要主题,以严歌苓、少君等为代表,他们的小说触及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正确审视自己的双重身份,不再执着于向读者展示东西方的文化冲突、差异,而是转向了探寻人性的诉求。20世纪90年代的北美华文文学作家们展现了处在双重文化背景下的"边缘人"独特的文化风貌与生命感悟。  相似文献   

7.
交往问题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人与人交往关系的融洽与和睦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中西方在不同的文化积淀、具体的历史环境形成了相异相通、各有千秋的交往伦理文化.通过对中西交往伦理的合理整合,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积极的理论启发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
杨静云 《北方论丛》2020,(1):35-42,121
瞿秋白和葛兰西共同参加了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他们的文化领导权思想都接受了列宁领导权理论的影响。这两位分属于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两位早期共产党领导人,都十分重视文化和意识形态、文化革命和思想启蒙在革命进程中的历史性作用。二人都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因此二人尤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的“大众化”策略这一点上,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由于社会历史和政治环境的差异,二人的文化理论在后来的历史中遭遇了迥然不同的命运。对二人的文化领导权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认识东、西方马克思主义不同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9.
《灶神之妻》与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一直是生活在东西方两种异质文化,即美国“主流”文化和民族“边缘”文化中的美国华裔作家们体验最为强烈,也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通过其第二部作品《灶神之妻》对中国母亲形象的刻画,将具有东方传统特征的“母亲”与深受西方文化浸润的“女儿”之间的矛盾,艺术地提升到东西方文化冲突的层面上来,体现其所倡导的“继承母文化,吸纳新文化,东西方文化必然走向融合的文化‘大同’趋势”。  相似文献   

10.
微笑与冲突     
人们一般认为微笑是一种全世界相同的行为,可实际上,这种行为是深深地植根于不同的文化之中。不了解微笑行为的文化差异往往会导致误会和冲突。为了促进东西方人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以及避免不必要的文化冲突,本文主要比较和分析了中国和美国微笑行为的差异以及解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朱良好 《北方论丛》2006,(6):135-139
随着人类公共交往的场域日益超越国家的边界,法律全球化亦成为当今世界法律发展的基本态势。尽管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范式和法律治理结构在全球化过程中占尽先机,甚或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话语霸权,但法律的文化属性决定了法律全球化并不应当是法律的西方化。哈贝马斯把其对话理论作为解决文化冲突的基本方式,这对于如何推进法律全球化极具参考价值。对话,亦应当作为法律全球化的路径倚赖。我国参与全球化对话,要克服法律“失语”现象,从传统中寻找“谈资”,并注重解决当下中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秦怡红 《北方论丛》2010,(3):160-162
法律文化冲突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文化冲突。当代中国法律文化存在的传统与现代、观念与制度、本土与西方的冲突,是多种矛盾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解决这一冲突,需要我们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现代化和西方现代法律文化本土化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3.
文化冲突论是关于多元文化相互间的竞争与对抗的理论。20世纪的文化冲突论以后殖民文化理论和文明冲突论等形式表现着东方与西方文化、西方文明与其他文明间的竞争与对抗。文化冲突论的本质是文化一元论,其困境在于非此即彼的一元论思维,而多元文化间的平等、开放意识及人类共同的生存利益将推动多元文化从冲突走向合作与和谐。  相似文献   

14.
<正>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远洋航行史上的空前壮举,是震憾了当时东西方的伟大事件,它对当时中国,并对亚洲、非洲,乃至东西方世界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历史意义.本文,仅就郑和下西洋在东西方交往和东南亚社会发展中所起作用问题加以探讨.郑和下西洋是适应了当时东西方交往的需求郑和下西洋,是明代初期海外政策变化中的产物,自从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一变过去洪武年间的禁海政策,采取了积极主动的对外方针,从而把中国和亚非各国的海上交往推向了新的高峰.如果说成祖朱棣不愧是具有远见卓识,雄才大略的封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化过程中,东西方社会文化的交流已成为必然,中国国民性格中越来越多地渗进西方人格因素,因而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在中国的边际人中便形成了两种以至多种民族、区域文化和价值取向的并存和冲突;直到今天,东西方两类人格的冲突依然存在甚至有所强化,东西方文化、人格的融合之路仍在探索而未有穷期.一、双重文化背景下的二元人格扫描自从鸦片战争后国门被迫打开,中国已不可能再天国一统自大自闭了.随后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洋务运动中西洋器物文化大量流入中国;本世纪初西方的民主、科学、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精神文化又源源流入,并与本土文化开始接触汇合;80年代的改革开放更将中国完全置于现代世界社会经济体系之中,出现了中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理念文化的全面交流.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在跨文化交流中,与西方国家之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差异与冲突碰撞.本文以跨文化学家霍夫斯泰德所提出的国家文化的四个维度为理论基础,分析了中西方在文化价值观中的差异,以便提高人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减少或消除无意识的文化冲突,更好地推动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的司法建构过程中,研究司法中的文化冲突对实现司法本土化有重要意义。从广义的司法角度,传统的文化要素借由文化冲突造成了体现西方文化的司法无法成为有效的纠纷解决方式。要解决这个问题,要采用哈耶克宽容的司法自由试验的方法,而非对任何文化及其制度附加主观的价值评判。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类公共交往的场域日益超越国家的边界,法律全球化亦成为当今世界法律发展的基本态势。尽管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范式和法律治理结构在全球化过程中占尽先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话语霸权,但法律的文化属性决定了法律全球化并不应当是法律的西方化。哈贝马斯把其对话理论作为解决文化冲突的基本方式,这对于如何推进法律全球化极具参考价值。对话,亦应当做为法律全球化的路径倚赖。我国参与全球化对话,要克服法律“失语”现象,从传统中寻找“谈资”,并注重解决当下中国的问题。如何借助法律全球化的“东风”推进我国的法治化进程,同样需要各个层面的对话。  相似文献   

19.
张放 《理论界》2010,(3):174-175
文化环境对期刊编辑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与碰撞的影响,又有东西方文化冲突与碰撞的影响,还有不同文化形态的冲突与碰撞的影响。分析掌握文化环境影响的特点对于我们把握期刊编辑的思维走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化认知:价值冲突与认知模式——以"愚公移山"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认知在语言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二语习得中,不同的文化认知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文化冲突.本文以愚公移山为例,展示了中西两种不同价值观对这则寓言的理解,并试图用认知模式来解决文化冲突,促进学习者的二语文化习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