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顾了费孝通先生民族研究曲折、光辉的历程,深邃博大的学术思想,缅怀他比国忧民、矢志报国的济世情怀,"行行重行行"、关注民生、"志在富民"、"知行合一"的精神以及"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围绕"费孝通先生的民族研究与国际学术交流成就"、"民族政策、民族关系与边疆民族政治"、"学科与国际视野"、"民族文化、生态资源与居民权益保护"和"学科建设与应用研究"五个主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为缅怀费孝通先生对我国民族研究和民族工作做出的突出贡献,由国家民委主办、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和中央民族大学承办的“纪念费孝通先生民族研究70周年座谈会”10月10日在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在书面讲话中指出,费孝通先生一生经历的90多年,正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大变革时代。费孝通先生不仅是时代重大事件的见证人,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的活跃参与者。在这一过程中,费孝通先生为我们贡献出了社会经济和民族文化两方面的杰出智慧和研究成果。他说,费孝通先生始终把个人的研究紧紧贴在国家发展的脉搏和人类发展的…  相似文献   

3.
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有着较曲折的经历。改革开放后,西北民族大学的社会学及其相关的民俗学、人类学/民族学等学科是在以郝苏民教授为代表的一代学人的学术坚守、努力和费孝通先生等前辈学者的直接扶持下创办、发展起来的。新世纪以来,在中国社会学学科建设与发展中,郑杭生先生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他在致力于做强社会学的同时,关心民族高校,关注和支持民族高校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和民俗学的发展,西北民族大学的社会学学科建设、发展得到郑杭生先生的帮助与大力支持,历史是不能忘记的。  相似文献   

4.
江凌 《中国民族》2013,(1):59-60
“易学视野下的呈现——少数民族文化的另类解读”,是本刊2013年特别推出的一个系列专题,旨在通过对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现象的易学解读,揭示少数民族文化与易文化传统之间的密切关联,从而在文化层面上进一步佐证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各民族“多元一体”的论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同时,在学术层面,推进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5.
费孝通教授为了重建他一生"志在富民"的学科,躬身来到"陇中苦甲天下"的甘肃定西,来到黄河上游,来到丝绸之路民族走廊的"小民族"中间。他在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伊始,又及时提出"西部大开发中人文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的问题……。他想到,他说到,他身体力行,在实践中,他重建着中国的社会学、人类学学科。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全国各族人民带着对美好未来的信心和憧憬,迎来了2003年。最近我们来到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费孝通教授家中拜访。费老虽年逾九旬,但精神矍铄,谈笑风生。他一辈子以“志在富民”为己任,一直为实现这一志向而努力奋斗。当了解了我们的来意后,费老就“西部开发中的人文资源保护和利用”这一话题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相似文献   

7.
1 2 0 0 1年 7月 2 6日上午 8时 30分 ,中国第六届社会学人类学高级研讨班在西北民族学院礼堂东学术厅隆重开班。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亲临会场。省人大副主任陈绮玲 ,甘肃省副省长李重庵 ,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杜颖 ,民盟甘肃省委主委周宜兴 ,省民委主任李生林也同时到会。西北民族学院院长高瑞教授致欢迎词 ,西北民族学院社会人类学·民俗学系 (研究所 )郝苏民教授主持会议。2 2 0 0 1年 7月 2 6日上午 ,费孝通先生为西北民族学院社会人类学·民俗学研究所加挂系牌揭牌。3 费孝通先生在宁卧庄宾馆主持召开“西部人文…  相似文献   

8.
费孝通先生一生与民族研究之间有着深厚的学术渊源。本文主要从费先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学术工作梳理他的民族研究脉络。费先生在清华开始学习人类学专业,随后开展广西大瑶山调查,1938年留学归国后在云南继续开展农村调查,介入"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讨论。建国后参与政府组织的"民族识别"工作,改革开放后遍访少数民族地区,思考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并在1988年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为中国民族史和今后的民族关系发展提出了一个宏观理论框架,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认可。费先生的民族研究探索和心路演进,为我们今后的民族问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从1984年以来,费孝通12次到甘肃考察,2次到青海考察.在西部大开发的适当时机,他进一步思考和研究西部民族社会的发展路径,通过对甘青各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详细考察和理性认识与思考,提出了有别于苏南、温州、珠江等内地社会发展模式的多种甘青民族社会发展模式.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费孝通对甘青民族社会发展的考察与构想的理论基石,探讨其对甘青民族社会的研究理路,从而整理出费孝通研究甘青民族社会发展的思想脉络和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10.
魏琳 《中国民族》2010,(6):84-84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覃小航先生的《侗台语语源探索》已于2009年12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作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丛书系列之一,在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教育与边疆史地研究创新基地文库中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1.
西部少数民族的农民是争着多要地,而东部的昆山农民却是尽可能少要地。这是我对东西部农村差距的第一次深刻印象。作为费孝通的学生,他的家乡江苏省吴江市是我一直想去的地方。因为吴江不仅是先生的故乡,还有一个叫开弦弓的村庄,是先生的博士论文调查点,从那里诞生了著名的《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他的老师──英国著名的社会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在该书的序文中,开章明义就指出:“我敢于预言费孝通博士的《中国农民的生活》一书将被认为是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这本出版于1939年的著作,迄今已经历…  相似文献   

12.
人类学家戴庆厦教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庆厦教授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语言学理论研究上卓有成就.他1935年6月21日出生于福建省厦门市,中央民族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名师,"985工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教育与边疆史地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基地主任、首席科学家.2004年获"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相似文献   

13.
“民族走廊”是民族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学术概念,是从整体性角度来理解中国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费孝通先生提出的“西北走廊”,是西北少数民族迁徙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包括了“河西民族走廊”和“河湟民族走廊”,以及尚未进入学术视野的“西河民族走廊”等,“西河民族走廊”作为一个区域文化空间,是甘宁两省区穆斯林族群与文化互动的重要通道.在对“民族走廊”概念反思的基础上,从文化板联结纽带的角度理解“西河走廊”存在的动因,并以民族及文化流动的实例佐证“西河走廊”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4.
黄茂 《中国藏学》2016,(1):81-88
本文主要分析著名学者李安宅教授在1961年5月15日《自传》中对自己学习研究历程的陈述.指出:作为晚清民国社会文化变迁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李安宅“学贯中西”的学术背景与其家学传承和社会文化变迁紧密相连;李安宅“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学术人生正是民国知识分子“志在救国”的学术抱负和爱国情结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20 0 3年9月2 5日,近二百位研究中亚东干学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在国家民委招待所会议大厅,参加中亚东干双语国际研讨会。开幕式由中央民族大学东干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胡振华教授主持。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理事长丁文楼教授致开幕词,原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著名语言学家王均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唐修哲同志都作了重要讲话。东干人是1 9世纪下半叶中国回民起义失败后,被迫迁移到中亚地区的部分回族人的后裔,他们自称“回回”、“老回回”、“中原人”。1 92 4年,苏联在进行民族识别、民族划界…  相似文献   

16.
管彦波 《民族研究》2007,(1):105-106
2006年11月28日,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翁独健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国内外蒙元史、民族史学界的同仁80余人汇聚一堂,以座谈会的形式深切缅怀这位声誉卓著的一代学术大师.座谈会开了一整天,上午由郝时远先生主持,下午由罗贤佑先生主持.  相似文献   

17.
惊悉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民间文艺学家、民族教育家马学良教授不幸于1999年4月4日9时30分辞世,享年86岁。马先生1913年6月22日出生于山东,先生一生从事我国民族语言、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和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工作,是我国彝语研究的奠基者之一;在民间文学领域,他所主张的语言与文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学界产生过深远影响。先生生前对我院民俗学研究生的培养、对《西北民族研究》多所关心,本刊对先生的逝世谨表沉痛哀悼。语言学家、民间文艺学家、民族教育家马学良教授逝世  相似文献   

18.
王希恩 《民族研究》2022,(2):68-81+140
作为中国第一代民族学家,早年的杨堃是法国社会学派在国内的主要传播者,晚年又是国内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积极倡导者和建设者。从法国社会学到马克思主义民族学是贯穿杨堃先生一生的学术主线。而支配这条主线的有杨堃先生真诚的学术信仰,也有其贯穿一生的政治初心。新中国成立后,杨堃先生对法国社会学派做出批评或批判的同时,也始终为其留有“借鉴”空间。在艰苦的环境中他一面坚决维护“民族学”和“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名义和地位,一面也用具体研究不断填充着这一学科的内涵。对于杨堃先生来说,马克思主义既是一种学术信仰,也是一种政治信仰,二者缺一不可。为达到这种圆满,他不懈奋斗,历经磨难。这种信念连同他的著述一样珍贵,值得我们永远珍惜和继承。  相似文献   

19.
书讯     
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教授芈一之先生新著《撒拉族史》,于近日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芈一之先生继《撒拉族政治社会史》(1996年黄河文化出版社出版,20余万字)之后,又一部撒拉族研究的学术专著。全书系统深入地论述了撒拉族的民族来源、历史发展、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军事斗争、社会性质等诸多方面,是一部研究撒拉族历史的权威著作。全书共32.6万字。《青海省志·民主党派志》,于近日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24万字。该志是青海省志组成部分,芈一之教授为该书全书篡修。书讯@贾伟  相似文献   

20.
唁电     
<正>内蒙古大学清格尔泰同志治丧小组:惊闻我国现代蒙古学奠基人之一、蒙古族当代语言学一代宗师、中国少数民族著名教育家、《西北民族研究》最尊敬的资深学术顾问清格尔泰教授不幸仙逝的噩耗,全体同仁与本刊读者悲痛有加!清先生早年投入革命,从事蒙古语言文化发展事业,先生心志高远,筚路蓝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