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民国初期新闻记者邵飘萍给后人留下了大量优秀的政论。他的政论紧贴时局、激昂文字并且说理精辟 ,令人拍案叫绝。他犀利的言语和简洁明快的文章风格与他本人的个性是截然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2.
北洋军军阀统治时期,中国新闻史上出现了一位“新闻全才”,这就是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新闻学者、新闻教育家、反帝反封建的斗士邵飘萍。1936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接受斯诺采访时,曾热情地赞扬他“是一个自由主义者……  相似文献   

3.
从历史的表象看,五四运动无疑具有救亡与启蒙的双重意义。因此,认为五四运动仅仅是为了救亡的爱国主义运动或者仅仅是诉诸人的解放的启蒙运动,都难以涵盖历史本身。当然,说五四运动具有救亡与启蒙的双重意义,并不意味着这两重意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对等的地位,更不意味着它们都是历史的主题。从文化系统的实际状况和历史条件看,五四运动的主题是救亡,启蒙是服务和服从于救亡的。因此,在五四研究中较有影响的救亡与启蒙的双重变奏说虽然全面反映了五四运动的两重意义,但把二者并列对等起来是不甚妥当的。本文认为,可以把五四…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是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官场腐败,国家贫弱,屡遭列强欺凌。而一批勇于犯难涉险的记者却在这种险恶的社会环境中,以天下为己任、以社会为终极,体现了真正的报人敢为天下先、勇做船头嘹望者的侠士品质。本文以邵飘萍、黄远生、邹韬奋、成舍我、范长江五人为代表论述了侠士品格。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迄今已有八十年历史。八十年来,中国发生过三个伟大的历史事件: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开创;经历了三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延安整风,真理标准讨论。救亡与启蒙的历史脉络境蜒其中,一座座历史高峰巍峨而起,登临于此的历史感悟总该是深沉的。五四运动爆发后五年,1924年,中国共产党发出可能是第一个纪念“五四”的中央文件,强调纪念“五四”的两个要义:一是恢复国权运动,二是新文化运动。恢复国权运动19世纪中叶的近代中国,在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下,陷于…  相似文献   

6.
邵飘萍 戈公振曾说:"民国以来之报纸,舍一部分之杂志外,其精神远逊于清末."中华民国新政权建立之时,即压制言论自由之日,这个名义上的国民政府距离真正的民主和自由体制还非常遥远.袁世凯的帝制复辟,像闹剧式的插曲,其身后的北洋军阀们,走马灯一般频繁更替的总统总理,其眼界、人望和手段等而下之.如果说对言论的管控有所放松,乃是...  相似文献   

7.
一人们在讨论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时,都更多地强调其政治和思想意义,认为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启蒙运动,它高举“民主”、“科学”这两面旗帜,对封建的、落后的、愚昧的思想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与猛烈的冲击。实际上,五四运动具有多方面的意义,除了上述这些意义之外,我们认为,五四运动反对封建、落后、愚昧的思想文化的实质是抛弃其外在形式,核心问题在于提倡和弘扬传统文化中人的觉醒与人的解放,即人性的复归。回顾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这一段热闹非凡的社会历史,无论其间有多少种思潮、多少种主义,我们都不难从中看出其主旋律…  相似文献   

8.
留日学生首先提出了五四运动的两大中心口号和斗争目标——“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对发动五四运动的决策及其实施起了关键性作用,留日学生实为五四运动爆发之一重要动因。“东京的五四运动”有力地推动了国内五四运动的发展。留日学生特别积极地投身五四运动,有其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史是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革命斗争史角度来看,以五四运动为分界限,可以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分为两个阶段:五四运动以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运动开始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们习惯把前者称为中国近代史,这里姑仍其旧。我们党历来就重视中国历史,特别重视中国近代历史的研究。毛泽东同志在自己的许多  相似文献   

10.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它在中国革命斗争历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从此以后,中国革命就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因此,研究和说明五四运动的领导权问题,分析革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的作用,考察五四运动的政治斗争和文化革命的发展,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六十年前的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发端于北京的五四运动,以雷霆万钧之势席卷全国,僻处西南的四川,在这场革命大风暴的推动下,也掀起了滚滚巨澜。  相似文献   

12.
五四运动能够发生并发展成为全国规模并长时期持续,影响深远,与信息传递密切相关。信息媒介网络(报纸杂志)、学生组织网络以及交通与邮电网络在五四运动信息传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五四运动既是新文化运动的结果,又是近代历史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开端,它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研究五四运动的历史,就可以理解与把握住近代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枢纽,因而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我国史学界为了贯彻历史研究中厚今薄古的方针,从1957年开始就比较广泛地开展了五四运动史的研究。到1959年五四运动四十周年纪念时,全国各地报刊发表了不少有关五四运动史的论著,并且对五四运动史研究中的问題逐渐形成了一些不同的意见,本文试就这些不同意见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五四运动不仅是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也与军阀之间的内讧有很大关系.在这次运动中,工人、农民、商人等相继投入,军界也参与进来,吴佩孚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是北洋军阀内部所发出的异声,作为统治阶级的一员骁将,他支持五四运动的行为令人费解.经过深入探究,我们了解到他心灵内处的民族主义爱国情结是他支持五四运动的根本动因;军事力量与政治权力对比的不均衡,是吴支持五四运动的又一原因;为直系崛起捞取政治积累是其支持五四运动的根本目的.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吴佩孚支持五四运动的原因是复杂的,所以用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地评价这个历史人物,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1919年五月四日爆发的五四运动,是全国性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运动。上海人民热烈响应北京学生示威运动的号召,和全国人民在一起,坚持了五四运动的革命斗争。五四运动发展到六三,在上海首先实现了罢工罢市罢课的三罢斗争,上海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都参加了这次斗争,迅速地发展了全国各地的群众性政治斗争,迫使北洋军阀政府不得不在人民的压力下罢免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并迫使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拒绝签订对德和约。因此,上海人民参加五四运动的斗争历史,是上海人民革命历史的光荣传统之一。现将上海人民参加五四运动的  相似文献   

16.
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爱国政治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次新文化的启蒙运动。五四运动的精神,主要包括爱国、民主、科学、革新的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集中体现。五四精神不仅在近代中国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当今社会仍然闪烁着灿烂的光辉。(一)爱国精神。爱国精神是五四运动的本质体现、核心所在,也是五四运动的精神支柱。从中国和世界历史发展看,爱国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于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内涵和不同的表现。在五四时期,爱国主义集中表现在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体现…  相似文献   

17.
80年前,北京的爱国青年发起了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精神,最根本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五四精神是一种为了民族振兴而不断追求理想、追求真理的精神,是一种为国家兴旺而不断追求科学、追求民主的精神,是一种为祖国繁荣而勇于创新,知难而进的精神。当代中国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担当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就要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祖国现代化的美好蓝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相似文献   

18.
正像西方有“说不尽的莎士比亚”一样,中国的五四运动因其丰富的内涵,也给后世的人们提供了许多重新阐释的可能性。但大体上看,对五四运动阐释时,自由主义、文化保守主义、激进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仍旧是学术亦或政治评价的主要方式。本文在分析现代中国激进主义思潮的代表陈独秀的话语的同时,着重于厘清陈独秀式激进主义的话语与其它话语之间的异同,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五四运动迄今已八十多年,反省各方阐释五四的方式,对进一步理解五四,把握五四精神,应该说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双重意义。 从现有资料看,“五四”后,陈独秀…  相似文献   

19.
1840年以后,外强入侵,至1949年中国一直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110年的历史中,中国历史又如何划分她的近代和现代历史呢?自从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把五四运动作为一个划时代运动提出来之后,历史学界一直以五四运动为分界线。我认为把辛亥革命作为近、现代史的分界线更合适。兹提出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20.
〕1902年梁启超写的《新史学》打起“史界革命”的大旗,对封建史学展开猛烈批判。他在历史进化论的基础上提出新史学的历史观,建立起历史哲学,论说历史有客观的公理公例。五四运动后,到了本世纪20年代,梁启超否定自己的新史学理论。五四运动时期,李大钊同志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研究中国历史和近代社会,提出建设现代史学的主张,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年代中国新史学发生的变化,留给人们的启示是:要发展新史学,就应当处理好历史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处理好理论与史料的关系,处理好输入新学理与史学理论创新的关系。五四时期的科学与民主的要求,对中国新史学的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