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艾蒿香     
六月回乡,一进楼门,就看到了艾蒿,长长的一束斜插在人家的铁门上,暗绿的叶子微卷,露出银白叶背。一层一层上楼,各家的铁门贵贱各异,可是都插上了艾蒿。满楼都是微辛的艾蒿香,有人曾形容那是睡着了的花,屏住气息的嫩叶,还带着一股淡淡的烟味,像是谁忘记把篝火熄灭了。我家也插了  相似文献   

2.
唐朝垂拱年间,湘西武陵山区西南角出现了一户人家,相传是父子俩在此建了一座简陋的吊脚楼。岁月悠悠,围绕这一小点,慢慢形成了由诸点组成的一座孤城。孤城的人们修起了城门。山风吹过,城楼上的风铃就发出清脆的“叮当”声。在这铃声中,城里渐渐有了炊烟,有了嘈杂声,有了集市。过往商贾用边城  相似文献   

3.
红色遵义行     
周礼 《民族论坛》2011,(8):46-47
遵义,一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名城,一个决定了党的前途和命运的名城,一个用红军鲜血书写的名城,一个令无数人心驰神往的名城。  相似文献   

4.
丝绸古道上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勒县城郊,有一座南疆军区烈士陵园。近半年来,一群群身着素色服装的维吾尔族群众围着其中的一座坟墓,缓慢地转了一圈又一圈,摸了一遍又一遍,不时地抹着眼泪,哽咽着低声细语:“亲人呐,我们又来看望你了,我们想念你呀!”这座墓碑上,写着的名字是——张毓华。  相似文献   

5.
泥沼回乡路     
<正>父亲去世了好几年,我一直没有为他老人家扫一次墓,最近利用休假的机会,我就回了一次湘西老家。下了火车,从高高山坡上的古丈火车站下来,一下子就跌进了群山之中,峡谷之中,绿色之中。人一下子变小了,天一下子变高了。一山一山的,一片一片的,一丛一丛的绿色从四面八方和头顶上包围了我,我仿佛掉进了绿的沟壑里。铁路依赖桥梁和隧洞的连接,已从山外的大地方通到了县城。过去回到县里来,要从省城坐三天的汽车,现在终竟方便  相似文献   

6.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出了个天下第一的美女,叫蒲莫涅依。她聪明贤惠,美丽动人,她的名字传遍了山里山外。一天,蓝蓝的天没有一丝云,灿烂的阳光把滇海照得特别的漂亮。蒲莫涅依坐在滇海边织布,天上突然飞来一只矫健的雄鹰,在蒲莫涅依的头上盘旋了一阵,在一阵风雨雷电中一声呼啸落下了九滴鹰的精血,穿透了蒲莫涅依的九层裙子。  相似文献   

7.
多少人仰慕了许久,憧憬了许久,才遇到或者挤出一个机会,到这里走马观花,匆匆一游。而我则成为了这里的一名居民,日复一日与那些好山好水相守相伴了。在大半个地球污染日益严重面目日渐丑陋的当下,居于这方山水无疑是一种难得的幸运———香格里拉,仙境哩。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把家搬到了这里。花盆一只只卸下车,一溜儿排在了阳台上。这些花,数量不算多,也不是什么名贵角色,但敝帚还值得自珍呢,既是属于家的零件,便让它们随身而迁了。此时,虽然已秋得有些深了,可花儿们仍在一枝一簇地摇曳着春日里的风光。它们一上阳台,素色的彩色的蝴蝶便…  相似文献   

8.
我曾经在高黎贡山度过了既痛苦又平静、既寂寞又充实的一段人生。把这段占了人生1/3的时光比作一碗“八宝饭”,那是最恰当不过了。里面有苦有辣,有香有甜。细细一嚼,那情景又如同一颗青橄榄,其味无穷。  相似文献   

9.
辽阔的草原,可爱的家乡; 日新月异,遍地春光。一座座楼房闪烁着红光, 一户户牡民搬进了新房; 一阵阵笑语飞出楼外, 一个个笑脸春风荡漾。这是一曲草原的赞歌,它赞美了富饶美丽的杜尔伯特大草原,赞美了草原上牧民人们的新生活。听到这甜美的歌声,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涌起一种激情,涌起一种对这美丽可爱的草原的向往之情。杜尔伯特蒙古簇自治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  相似文献   

10.
在安徽省定远县二龙公社曾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天,前圩生产队回族社员杜国俊,在田里拦住了一条没主的水牛。这条牛小弯角,深黑色,鼻子划了两个口子,显然是挣断了绳索跑脱的。有人说:“这条牛是小白杨生产队赵仲俊喂养的,前两天老赵还四处找呢!”牛有了主,这本来是好事,可是杜国俊听说是赵仲俊的,倒为难起来了。为什么呢?这里有个缘由:杜国俊和赵仲俊虽然一个是回族,一个是汉族,可却是一根藤上的两个苦瓜。解放前,他俩租种地主的田地,中间隔着一条大  相似文献   

11.
一位外国作家的小说讲了一则故事。有个小镇上来了一个马戏团。他们在当地临时招工做杂物,并提出做3小时工作可以给一张外场的票,做6小时就可以进到内场,要是干一整天,就可以得到一张最前排最中间位置的票。有一对穷人家的小兄弟愿意干一整天,换一张最前排的票。于是,他们开始了辛苦的工作。到了晚上,兄弟俩终于在艰辛的劳动后迎来了演出。他们筋疲力尽地坐  相似文献   

12.
意大利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在自己的作品《图兰朵》中成功塑造了"柳儿"这一艺术形象,在世界歌剧艺术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在塑造"柳儿"的形象时,普契尼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进行了细致的刻画,使这一形象具备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主人,请听我说》这一唱段更是整部作品的精华。本文主要剖析了这一唱段的演唱技巧。  相似文献   

13.
意大利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在自己的作品《图兰朵》中成功塑造了"柳儿"这一艺术形象,在世界歌剧艺术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在塑造"柳儿"的形象时,普契尼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进行了细致的刻画,使这一形象具备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主人,请听我说》这一唱段更是整部作品的精华。本文主要剖析了这一唱段的演唱技巧。  相似文献   

14.
一条项链     
民综 《民族论坛》2004,(1):56-56
从前,有一个脾气很坏的男孩。他的爸爸给了他一袋钉子,告诉他,每次发脾气或者跟人吵架的时候,就在院子的篱笆上钉一根。第一天,男孩钉了37根钉子。后面的几天,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脾气,每天钉的钉子也逐渐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实际上比钉钉子要容易的多。终于有一天,他一根钉子都没有钉,他高兴的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爸爸说:“从今以后,如果你一天都没有发脾气,就可以在这天拔掉一根钉子。”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最后,钉子全被拔光了。爸爸带他来到篱笆边上,对他说:“儿子,你做得很好,可是看看篱笆上的钉子洞,这些洞永远也不可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撒达可江     
我骑马去找供销社的流动组。跑了一天,肚内又饥,口里又干,看着天色已晚,不由我加了一鞭。走马甩开四蹄,越过几个山丘,翻过一座大山。见山下有几顶毡房子(蒙古包)散布在溪边。仔细看,又发现西南角那顶毡房子的门口插着一面小旗,影影绰绰在风里飘展,那不是供销社的流动组么!我心中马上平静了好些。走到跟前,我掀起毡帘,啊!?只见面朝里坐在炕桌旁的是一位哈萨克人。在灯光下正凝神注目,将一小瓶什么水倾注到大瓶内,然后又将大瓶水倒入许多小瓶里;倾满一瓶装进皮包,又去倒那一瓶……。我有些发窘,但既然来了,不妨打听一下。随即喊了一声“同志!”这人一扭  相似文献   

16.
这条江叫明江。乘游艇溯江而上,最先入目的是脚底下那条长长软软的“绿绸”。船像一把利剪,慢条斯理地剪裁过去,绸便撕裂了,褶了,又碎了,好叫人可惜。但极目沿岸,却又是另一种景致。奇峰凸起,层峦叠嶂,岗黛浮青。人在画中,心明净得很。等上了岸,来到这座山的跟前,又仿佛误入了一个隔绝尘世的原始部落,被一种古朴而庄严的氛围所淹没。所有的人,面对这一幅红色山壁,都得肃然起敬。此时风依然寒冷,沿江一  相似文献   

17.
“严肃处理”一词听来就给人一种铁面无私、不讲情面 ,敢于秉公办事的感觉 ,事实上这个词也一度真正“严肃”过一段时日。但正如一件物品用久了便会磨去棱角、失却色泽一样 ,“严肃处理”使用频率一高 ,便渐渐失了底气 ,逐步退化成了一个虚词、一句官话、套话 ,无复当初的刚硬 ,变得“严”而不严了。某些地方、某些单位为了撇清责任或“爱护”下属 ,便常以此“法宝”抵御天下悠悠众口的讨伐。手头便有一例。据《工人日报》报道 ,广东省惠来县副检察长唐某带人开着警车到公路上持枪设卡 ,拦住一辆大货车 ,借口车上货物有假 ,将司机和货物扣押…  相似文献   

18.
三年的援藏工作即将结束,在这离别之际,每一位援藏干部都有千言万语涌上心头。为了民族团结、边疆巩固、社会稳定,肩负着湖北全省人民的重托,他们远离家乡和亲人,在西藏山南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里,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人生壮丽的篇章,在雪域高原、雅砻河畔,竖起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一路走来,他们经历了风雨,留下了欢笑,然而更多的是心灵净化后对事业、对人生的感悟。西藏选择了他们,他们选择了西藏。这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啊,将永远铭记在每一位援藏干部的心中。别了,西藏的山山水水、蓝天白云;别了,西藏厚重的历史、淳朴的人民。西藏记忆,不因时间流逝而苍老,不因空间阻隔而淡忘,她是一首不老的歌,一首团结进步的歌,一首社会和谐之歌!请听,湖北省援藏干部的心声:  相似文献   

19.
半夜过去了,热維汗还在房子里走来走去,把睡覚好象忘記了似的。从下午两三点鐘开始的十級風暴,卷着漫天的沙石,發着一陣陣的呼嘯。火焰山下无边的良田,金色的麦浪,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在她的眼前。她的心充滿了焦急和不安。好容易,天才亮了,風暴也小一点了。她飞快地跑到了田間。田野上,飽滿的麦穗織成的金色的紗衣不見了,呈現出了一片片好象几千年来寸草不生的沙灘。坎兒井被風沙堵塞了,水道也不見了。一堆堆起伏的沙石,封盖了大队的近四  相似文献   

20.
火把节     
农历6月25、26、27三天,是纳西族人民仅次于春节的一次隆重节日——火把节。相传玉皇大帝在天上过得厌倦起来,想看看人间的生活,遂命天官打开了南天门。只见大地上青山绿水,花果遍野;万顷良田,牛羊肥壮。玉皇大帝非常气忿,命一员天将去烧毁人间。天将到了人间,看到这里的一切都是由劳动人民流血流汗创造出来的,不忍心烧毁,只好向玉皇大帝谎报说人间已经烧毁。玉皇大帝发现后,把那员天将斩首了。六月的一天,从天上滴下一滴鲜血到地上,一位和尚见了用红布包起来。过了三天,那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