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诗歌有着由《诗经》所开创的抒情诗传统。诗歌表现人性和人情的特点,在历代诗论中受到普遍的关注,逐渐形成传统诗学的核心范畴———性情。性情理论,也就成为传统诗学的核心内容。因此,中国传统诗学是肯定和张扬人性、人情的人文诗学,是突出诗人主体作用的主体诗学,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大都认为杨万里是性灵文学思想的先声,但对其“性灵”观独特的诗学内涵尚未进行探究。当我们深入到杨万里哲学思想和诗学思想内部,便可确定他的理学思想中的心学倾向与缘情诗学本体观念及“性灵”观之间的关系,揭示其诗学思想的独特内涵和情感特质。  相似文献   

3.
孟子以意逆志说《诗》之法不仅影响后世《诗经》的接受,而且不断扩展其方法适用领域。以意逆志诗学理论形成中国诠释思想传统,成为现代学术背景中中国诠释学建构资源。  相似文献   

4.
中国学者提出文化诗学将近二十年,文化诗学的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也有许多待完善的地方。文化诗学的理论建构,缺少"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结合的中间环节:社会心理与审美理想。文化诗学的理论分歧,主要是新学科与方法论之争。如果文化诗学具备了历史的积淀、现实的召唤和权威的论定等方面因素,成为一门学科是早晚的事情,但也不能忽视成为一门学科的弊端。  相似文献   

5.
明末清初诗坛,盛行复古与模拟之风,主张“诗必盛唐”。清初一批文人迫切要求改变诗坛这种创作风气,主张融通百家而自出机杼,形成个人特色。徐士俊作为当时的遗民诗人,诗歌创作以“标举性灵为宗”,强调诗歌创作“善为情语”,应该抒发个人真情实感,反对强行虚拟雕饰;主张“幽奇质朴”“序致冷隽”的诗风,有意“拟古”但不复古,他推崇陶渊明诗作之真醇,效仿杜甫、白居易、王维等人的诗歌创作,其博采众长、综合各家“、求真求厚”。徐士俊的诗学主张与诗歌创作为明末清初江南地区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派文化诗学是由童庆炳、刘庆璋等学者倡导的文本——文化批评理论。这是一种立足于文学文本的跨学科跨文化综合性研究方法,沉淀了语言论转向的成果,将审美批评与文化批评有机结合,打通文学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这也是一种经验的批判的文艺学新论,从解析作品的语言出发,揭示作品蕴涵的思想文化意义,张扬新理性精神。中国派文化诗学由于具有审美性、文化性、现实性三大品格而给予当下文艺学学科重建以诸多启示,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文艺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针对南宋诗坛学苏者或流于恣肆驰骋、学黄者多务为锻炼雕刻,朱熹从其"这文章皆是从道中流出"的文学本体论出发,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诗学思想,其中与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学有合有离:合者如重道德修养、养心治性与"诗见得人";倡儒家"温柔敦厚"之诗教;讲究诗之法度,主张循序渐进;黜浮华之习气。离者如欣赏自然平淡之作,反对刻意费力之作;尊古非律;反对无益的唱和之风,认为"失其自然之趣",不如不作。  相似文献   

8.
"华人文化诗学"意味着华文文学批评重心的转移,即从重视中国文化/文学对海外华文文学的影响研究到突出华人与华文文学主体性的转移,从中国视域为主导的批评范式转向以华人为中心的"共同诗学"与"地方知识"双重视域的整合."华人文化诗学"主张从纯审美研究视域转向文化政治阐释.  相似文献   

9.
刘勰在《文心雕龙》之《征圣》篇中提出了十几个理论命题。从构成形式的角度来看,这些命题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单句式命题,二是双句式命题,三是多句式命题;从思想内涵的角度来看,这些命题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理论:一是文学的功能价值论,二是情志与语言的关系,三是对情志的基本要求,四是对文辞语言运用的审美态度。《征圣》篇的经典性命题不但对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当代仍然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化诗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批评方法,不同于旧历史主义、形式主义和新批评,其根本区别在于它具有一系列新的特征。在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时,它将文本内部和外部结合起来研究。本文以《诗经》学为例,主要讨论文化诗学"跨学科"的整体性研究这一特征,"跨学科"究竟有没有可能,如果可能应该怎样去"跨",怎样去实现学科间界线的打通,使其它学科也参与到这一批评方法中来,为文化诗学这一理论工程的建构所用。  相似文献   

11.
“透脱”是杨万里诗学主张的重要范畴之一,杨万里透脱的诗学主张来源于禅宗。通过对禅宗透脱含义的梳理,我们更为准确地了解透脱的真实含义,以纠正学界对其渊源和含义阐释的偏误。  相似文献   

12.
杨枝远是清初江西瑞金诗人,坎坷的遭遇使他致力于诗歌创作,主张“穷而后工”、“达而益工”的诗学观,其诗格调高雅,婉约清丽。一生著述甚丰,有《狎鸥亭诗钞》等,其诗有浓郁的乡土风味。  相似文献   

13.
杨万里着力开显儒家的源泉活水,对儒家最基本的“六经”和一些主要范畴进行了创造性的解读,所以,杨万里不仅是一位有独特风格的著名诗人,同时也是著名的儒家学者,是一位重要的理学家或道学家,他在中国儒学由汉学到宋学的转变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中国思想史的发展、尤其是儒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孟子对孔门诗教意义的生发,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然而人们却往往忽略了诗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背景,那就是孔子至孟子时,《诗》正经历着由与乐舞结合走向分离的过程。把这一背景纳入考量范围就会发现,在《诗》学巨变过程中,孟子在《诗》的政教意义的最终赋予上具有其他诸子难以企及的贡献。孔子之时,诗乐舞尚未分离,《诗》教即是乐教,换而言之,孔子并没有赋予《诗》之文本以独立的政治教化意义;而《诗》三百脱离乐舞之后、其独立教化意义的赋予则多赖孟子之力。而这正是孟子于《诗》教发展的最大贡献,汉人解《诗》无不脱离乐舞而单从《诗》之文本入手,从这一角度上来讲,汉代诗学的经学化进程正是赖此而开;汉代乃至后世的《诗》的经学化阐释路径,也主要是由孟子导夫先路的。  相似文献   

15.
在现实形态下 ,人们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走入误区 ,重解读而轻接受。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后现代主义理念出发 ,结合鉴赏过程的一些实际行为 ,分析了文学接受的现实缺失 ,并着重从语言对文化的体现角度剖析古诗词鉴赏的必然性接受 ,倡导对话、体悟和语言感受 ,促进人的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意境是诗歌创作的核心,诗歌中的文化意象传达是诗歌翻译的关键。诗歌翻译的过程是译者在语言、文化、意境等方面的重建过程。语言文化差异和译者的文学创造力构成影响翻译中意境传递与重构的主要因素。异化策略、模糊策略等运用在翻译实践中能有效地传递和重构原文的意象。  相似文献   

17.
从文化的视角来解读荣辱观不仅有利于践行,而且能够从思想传统和现代精神的层面来加深认识,使全社会更加自觉地理解和弘扬."八荣八耻"提出的文化意义,就是用正确的、积极向上的荣辱观去引导人、培养人,去规范人的行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传统精神的凝练,是新时期道德规范的提升与创新.社会上存在荣辱观颠倒现象其文化原因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缺失、"文化大革命"反文化的危害和多元文化撞击的负面影响.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荣辱观,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示范作用,要加强纪律、法律的保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民:鲁迅乡土小说文化批判的视点与指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进入鲁迅乡土小说叙述的中心乃是鲁迅从文化角度进行国民性批判的必然结果。鲁迅以“中国农民”为视点 ,通过解剖“国民性” ,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中国整个封建思想文化体系。他用文学的语言揭示出阻碍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根本症结所在 ,他的乡土小说创作在文学史与思想史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国俗语义学的角度对比分析了英汉语言中红、黑、白三个色彩词国俗语义的异同及原因,并通过考察分析英汉跨文化交际中涉及基本色彩词的一些实例,指出基本色彩词的理解和应用对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影响,其正确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交际效果或成败。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探讨了古典诗歌意象的叠加与民族文化传统积淀的关系。认为 :古典诗歌的某些意象 ,经过数千年的不断叠加 ,已成为表达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的特定意象 ;古典诗歌意象的叠加和消退与民族文化传统心理传承和变异关系密切 ;对古典诗歌意象的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的当代解读 ,是继承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