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走不出的怪圈——丁玲晚年心态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永泉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丁玲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最具悲剧色彩的人物。十年浩劫之后 ,结束了二十余年流囚生活 ,一向以尊重自我、渴望自由、为追求健全的社会和合理的人生而奋斗的丁玲 ,没能象读者所期望的那样浓笔重书 ,揭露极左路线给她自己 ,同时给全民族造成的深重灾难 ,而是陷入一个永远走不出的怪圈。本文对此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2.
作为“五四”启蒙运动的主将 ,鲁迅始终没有走出家庭伦理的怪圈 ,无论是在理论倡导、伦理实践还是文本叙事上 ,鲁迅一直“背着因袭的重担” ,陷入了与启蒙身份相悖的尴尬境地。重新定位家庭伦理格局中的鲁迅 ,是为了走出“鲁迅时代” 相似文献
3.
从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发展历程看,政府机构及人员"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怪圈"存在具有客观必然性,当前的大部制改革在具有合理性的同时,也存在局限性。因此,政府治理与改革不能以简单的机构增减论成败,而要以能否准确及时回应生产力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准则,不断调整、完善和优化政府职能,以控制人均行政成本为中心,完善监督机制,实现"市场—政府"的动态平衡和"小政府、大社会"的善治模式,从而延长"怪圈"循环周期,直至走出怪圈。 相似文献
4.
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不朽佳作之一《德伯家的苔丝》描写了一位纯洁美丽的农村姑娘苔丝的短暂的悲剧性的一生。本文认为社会环境、宗教道德、个人性格等各种因素造成了她必然性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5.
王健飞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6):106-108
大学生的命运是千差万别的。命运是由必然性、偶然性和主观因素所决定的,它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大学生活是大学生接受命运和改变命运的人生又一次选择,教师应正确引导和帮助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命运观,正确认识自己的命运,在生活中以洪战辉同学为榜样,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 相似文献
6.
7.
8.
《长日入夜行》是奥尼尔的自传体剧作。作品人物的命运总是与美好愿望作对,不管回首往事,还是面对现实,他们都似乎走不出命运的迷宫。文章提出了发人深省的社会问题,深刻地反映出奥尼尔的人生悖谬感。 相似文献
9.
《长日入夜行》是奥尼尔的自传体剧作。作品人物的命运总是与美好愿望作对,不管回首往事,还是面对现实,他们都似乎走不出命运的迷宫。文章提出了发人深省的社会问题,深刻地反映出奥尼尔的人生悖谬感 相似文献
10.
杜十娘是冯梦龙笔下晚明京城的“教坊名姬”,她是在与“深爱”她的李甲回家途中怀宝投江而死的。本文从封建社会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封建子弟追求功名利禄,男子与女子的生存方式与目的不同,以及社十娘的个人经历、文化教养等,探讨她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踪凡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
严可均《全汉文》《全后汉文》辑录汉赋作品多达75家,258篇,远远超过此前李鸿的《赋苑》和陈元龙的《历代赋汇》,并且所辑各赋内容完备,考校精详,备载出处,编排有序,还提供了作家小传等方面的资料。这是我国古代汉赋编录史上的集大成之作,至今仍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伏俊琏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
西汉东方朔的《答客难》,被认为是最早的文人以自嘲方式写的诙谐杂赋,而《答客难》的源头是宋玉《对楚王问》。本文认为,《对楚王问》没有愤世嫉俗之情,没有诙谐解嘲之意,与《答客难》风格迥异。而《荀子》的《为说者曰》以嘲讽的口吻表明孔子之时与荀子之时政治环境的不同,感情异常激动,愤世嫉俗之情溢于言外,形式上是以四言韵语为主的赋体,是自我解嘲这一体文章的直接源头。 相似文献
14.
15.
宋颖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3):227-230
本文通过分析宝玉、黛玉、宝钗三人的出场,阐释了他们的地位、相互关系及其在全书中的意义,指出了宝玉、黛玉、宝钗三人之间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真正体现了《红楼梦》的两重悲剧:社会性的残缺和灵性的毁灭,集中表现于宝玉的人生悲剧并投影于宝钗和黛玉人生的悲剧。 相似文献
16.
李浩栽韩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0(3):22-29
《龙华宝经》是明末清初中国民间宗教的重要经典。本文从民间宗教或民众神学的观点,立足于当时中国民众的世界观,对该部经典的宗教思想加以深入研究,系统地分析这一文献中所蕴含的的宗教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17.
陈烁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2):59-63
《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体的史料汇编。其中的谋臣策士的说辞,铺陈夸张,雄辩恣肆,具有很强的鼓动性和说服力。本文从逻辑推理的角度对部分说辞作了详细的分析,从而可以看出在《战国策》中运用逻辑推理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18.
从《今体诗钞》看姚鼐的诗歌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胜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3):84-87
姚鼐诗学于乾嘉时期自成一家,其《今体诗钞》后世流传较广,明显体现出作者的诗歌批评特点。姚鼐评选诗歌重才力、尚奇警,以文法解诗、注重考据,并采用了圈点的批评形式。 相似文献
19.
佟艳光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4):138-141
学界一直对《滕王逌序》这篇文字高度重视,认为它是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的关于庾信文学才华的最早的批评文献,但至于滕王逌本人的文学思想,却向来罕有人论及。《滕王逌序》这篇极为罕见的至今保存完整的北朝文论资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足以使我们对滕王逌的文学思想产生较为明晰的印象,同时它也体现了南北朝末期最优秀的文人齐聚长安时文学思想观念上的碰撞和交融。 相似文献
20.
杨建飞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5(3):31-35
批评了逻辑实证主义形而上学观的失足,分析了奎因的本体论承诺在形而上学研究中的转折作用,评价了科学哲学和人本哲学对形而上学的肯定性工作,勾画了形而上学创新与发展的曲折的历史命运,认为形而上学对实证科学(包括经济学等社会科学)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形而上学的思想与当代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保持了相通和一致,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