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滑静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3(12):105-108
以唱腔音乐的发展为线索,以唱腔的合流为标准,京剧音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可以划分为孕育、确立、成熟三个时期.在三个时期中,涌现了"前三杰"、"后三杰"、"梨园三杰"、"四大名旦"等一大批对京剧艺术形式确立、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的演员,以及对唱腔音乐进行充分改造的京剧音乐艺术家. 相似文献
2.
滑静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Z4)
以唱腔音乐的发展为线索 ,以唱腔的合流为标准 ,京剧音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可以划分为孕育、确立、成熟三个时期。在三个时期中 ,涌现了“前三杰”、“后三杰”、“梨园三杰”、“四大名旦”等一大批对京剧艺术形式确立、发展 ,做出过卓越贡献的演员 ,以及对唱腔音乐进行充分改造的京剧音乐艺术家 相似文献
3.
史云兰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6):169-170
从京剧老旦的形成和发展、艺术特色、老旦行当的传承与发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见出京剧老旦行当艺术通过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传承与发展已经进行形成流派,并体现出传承发展的不同阶段;每个京剧老旦行当艺术流派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是该阶段京剧老旦行当的艺术特色,这些艺术特色的逐渐生成与演变就结晶成为老旦行当艺术流派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黄昕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1):104-106
京剧艺术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审美素养,高校应该通过开设京剧艺术课、成立大学生京剧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京剧活动等多种途径,拓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再论京剧改革的田汉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6(6):95-99
本文作者曾经提出20世纪中国京剧改革的三大模式(即梅兰芳模式、田汉模式、延安模式)的理论。这篇文章进一步强调了田汉模式与另外两大模式的区别(为文化还是为政治?古典的还是现代的?),并结合新时期以来的戏曲实践,强调了田汉模式所具有的现代精神对当前京剧现状的重要意义,强烈呼吁现代京剧的新生。 相似文献
6.
章红立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6)
什么是精品 ?真正的精品应是秀外慧中 ,表里如一 ,有文化积累意义 ,有开拓创新境界 ,有收藏保存价值 ,具有个性强、生命力强、定位准、双效好的特点。图书精品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科学文化艺术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 ,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对于出版业和人类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曹广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6):158-162
基于演出视角的京剧英译和英语京剧研究是一个美国翻译界学者比较感兴趣的领域。美国京剧译者非常重视京剧翻译的演出维度,在尊重京剧风味传译的基础上,给予译者较大的自由,对于其中涉及文化差异之处,遵循动态等效原则,允许译者进行替换和再创造,以演出为主要目的,务必使译文具有可表演性、可说性和可唱性。美国译者魏莉莎甚至组织排演了自己英译的京剧剧本。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在要求和客观现实来审视英美京剧译者基于演出视角的京剧英译和英语京剧实践,对国内的京剧翻译工作来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也可从中吸取一些教训,以走出国外京剧英译和英语京剧的迷宫。 相似文献
9.
施旭升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999,(1)
由于受封建宗族文化和工商业行会文化的双重影响,京剧与生俱来形成一种以“程式化”为核心的艺术谱系。从而,在艺术形态上,京剧突出地表现出角色行当的谱系化的分类、舞台程式的整体性的强调以及表演流派的网络状的衍生,等等。并且,由于受艺术谱系的结构性的制约,京剧艺术的发展演变有着其自身的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10.
胡丽心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6):113-115
京剧服装色彩以其极强的个性特点,带给人们独特的审美情趣。本文试从京剧服装色彩的程式化、象征寓意性和装饰性特征三个方面,阐述京剧的服饰色彩不仅以其装饰性特点令欣赏者赏心悦目,获得极大的视觉美感,同时也以其程式化和象征性成为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晓佳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15(4):54-56
文章从戏剧的起始源头、发展脉络对中国京剧与欧洲歌剧作了比较。接着 ,又从分析中国与西方的政治体制、民族性、哲学思想与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入手 ,对中国京剧的写意风格和以演员表演为中心、欧洲歌剧的写实风格和以音乐为中心的美学特点作了阐述和比较。 相似文献
12.
钱久元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00-106
美声唱法早已传入中国并已开花结果,但多年以来中国的民族歌剧体系却一直未能建立起来,这是个重大缺憾。因此研究建议采用移植法和嫁接法来解决创建中国民族歌剧体系的问题。移植法是引进欧美歌剧,把欧美歌剧逐渐中国化,嫁接法是中国传统戏曲的逐步欧美化,是从中国戏曲里中心开花式地嫁接出中国民族歌剧体系来。 相似文献
13.
周传家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8(1):49-53
独树一帜的京剧艺术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且具有浓郁的京味特色,是亟须抢救、保护、继承的国宝国粹。当前的关键在于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建立民族文化自信,开掘京剧文化的现代价值,为优化人类文明提供精神营养,使之走向世界,走向明天。 相似文献
14.
赵寅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3):48-51
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 ,他在中国戏曲喜剧、悲剧、正剧和历史剧的创作中 ,全面营造了中国戏曲艺术的典范文体模式 ,为后来的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陈德琥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3):110-114
花鼓灯艺术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在长期的文化涵化、濡化过程中,花鼓灯已成为一种相互融合、以和为贵、自娱又娱人的开放性和共荣性很强的文化载体。花鼓灯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农耕文明的稻作文化和粟作文化在淮河流域的有机融合,其中粟作文化占有明显的优势。因此,花鼓灯艺术具有兼容南北文化之优长、而以北方文化为主的根本特质。 相似文献
16.
苗露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39-144
民国是京剧发展的黄金时代,上海是民国京剧的最大市场。民国时期的上海京剧市场出现过形形色色的戏院,但这些戏院的经营模式却有着基本的规律。从戏院的组建来看,以租赁(或创建)舞台、筹股合资(或独资经营)和组建团队为一般流程;从经营策略来看,以聘请名角、排演新戏和班底演出为主要形式。了解上海京剧市场的基本经营模式,可为今日京剧市场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刘华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2):72-74
我国的民族音乐形式多种多样。借鉴传统音乐中戏曲曲艺的精髓 ,并运用到我国民族声乐中去 ,可为人们了解民族音乐提供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18.
李佳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8-50
古老的赛戏仪式源于蜡傩祭礼的传统,面具装扮发端于祭祀礼仪的假面舞蹈和假面戏剧。作为神灵依附的载体,面具是重要的象神之物。在赛祭和脸戏、队戏演出中所执仪物竹竿子,也就是赛戏砌末里的竹扫帚,其作用相当于"掌竹"、"前行"。这些我国古代宗教祭祀观念的历史遗存,至今仍保存于晋北特定地区的宗教民俗活动中,也清晰地表现出赛戏作为傩戏的独特面貌。 相似文献
19.
张景明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11-16
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数都遗留在广大的农村、牧区和林区.在各级政府提出的保护与传承的政策指导下,依靠学术界专家学者的系统调查与研究,需要扎根于基层的民间艺人和人民群众来具体实施,这就要求将民间美术的知识和技艺具体应用到大众的教育之中,使其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特别是要在中小学教育中广泛推广,甚至在高等院校中开设传习馆,建立一套民间美术的课程体系,真正做到将民间美术遗产的传承与现代民族教育相结合,借以提高民众对文化自觉的认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