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什么是中国现代文学,很久以来这是个被人们忽略或无条件认同的问题.对什么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回答,牵扯到对什么是现代条件下的文学价值问题的认识.原来讲中国现代文学,一般只注重作家作品、思潮和流派等,但假如将中国现代文学纳入到中国现代社会一文化的变迁历史中来考察,人们将有新的考察视点,这就是现代文学有着自己的文化逻辑和历史逻辑.具体地说,一是呈现出多种现代影响要素,这种复杂性是传统文学所难以比拟的,二是现代文化现象的呈现,三是城市空间的作用;四是多元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别集的数量非常多,但流传下来的却极少,完本更为罕见.通过比对《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崇文总目》和南宋三家书目,可以发现:其亡佚主要在梁元帝江陵焚书和唐代安史之乱以降的历次战乱,后一阶段损佚尤为惨重.除了战乱的损毁,魏晋南北朝别集在唐代流传不广,也是其亡佚的重要原因.而造成流传不广的主要因素在于:唐人对魏晋南北朝文学整体评价不高,唐代文学自身的繁荣以及《文选》等总集的流行,对魏晋南北朝别集传播空间的压缩.  相似文献   

3.
陈方竞 《学术研究》2008,4(1):154-158
由于中国现代文学在"文革"十年受到重灾,鲁迅研究长期孤立地进行,没有结构在中国现代文学中,体现不出鲁迅研究具有现代文学研究学科重建的整体联系的意义.鲁迅立人思想的启蒙性、鲁迅小说对中国现代作家和整个现代文学影响的整体性和根基性、他的杂文显示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倾向的文学批评对现代文学理论建设的重要贡献,都要求将鲁迅研究置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格局中进行.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鲁迅,尤其应关注他一生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和翻译文学的深刻联系.这是以往研究界忽略的方面.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南联大不仅是中国学术文化的中心,也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重要基地.这里汇集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众多的精英人物,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冯至、李广田、卞之琳等作家和诗人以及他们的学生汪曾祺、穆旦、郑敏、杜运燮等共同构成了西南联大作家、诗人群.他们在艰难困苦的环境里,对人生、现实和自身体验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创作出了一大批经典的现代文学作品,奠定了他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文学期刊是现代中国社会与文学变革的催生剂,也是作家作品生产的重要载体。总结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的研究经验,特别是总结近三十年来的研究经验,将会促进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术质量的整体性提升。而进一步提高期刊研究的理论自觉,拓展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则是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研究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近年以来,国内国外,研究这门学科的人多起来了,引起各方面的关心和注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现在想就这个问题,发表一点个人的意见: 第一,现代文学史问题。去年十二月,英文版《中国文学》介绍了我主编的那部中国现代文学史,说是作家面扩大了,谈了胡适、周作人、徐志摩等人,我接到海外许多人来信,大都表示赞成,觉得这样很好,应该多介绍一些作家。六十年代初编这部书的时候,我们写了二百八十个左右作家,大学教师认为太多,不好教,后来扩大到五百个  相似文献   

7.
师专中国现代文学课的性质是什么?我认为它既是文学史课又是作品选课。文学史不是搞文学史的科学研究,而是讲述现代文学史的一般知识;作品选也不是搞作家作品的专题研究,而是分析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的名笛。特别是选入中学悟文课本的作品。任务是什么,是使学生掌握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基本知识和分析、讲授现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根据这个理解,下页分别谈谈教材、教法和双基三个方预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作为独立学术门类的文学学科的出现,跟晚清学制改革有着密切的关联.文学科和中国文学门的出现既是西方现代学科体制中国化的结果,也是中国文学学科现代化的开端.中国现代文学学科起源于民国时期大学里的新文学课程.而从民间到庙堂,学统派向政统派的急剧转型则导致了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真正产生.中国现代文学这门学科直接伴随着政权的更迭而得以确立,本身就是意识形态化的后果.  相似文献   

9.
文学传播与中国现代文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现代文学是由多种社会力量共同创造的。以报刊和出版社团为中介和手段 ,并由此形成的现代文学传播机制 ,参与了现代文学审美价值取向和艺术形式的创造 ,进而推动了文学的社会化和大众化进程 ,贡献了文学的新形式和新作家。因此 ,讨论文学传播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复杂关系 ,并以冰心等具体个案为例分析文学传播之于作家作品的独特意义 ,自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现代中国文学的主题多重性决定了其张扬的意识的多重性。在它曾宣扬过的众多意识中 ,现代意识、忧患意识和忏悔意识是其核心意识。社会的变革导致文学的主题、内容、形式大变革 ,载体与对象的变化也导致意识如走马灯般转换 ,但现代文学的性质未变 ,故此三种意识一以贯之地体现在现代任何作家的思想及其作品中 ,表现出长期性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文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玉 《河北学刊》2001,21(3):37-41
从思想层面上说 ,现代汉语是具有现代思想的语言体系。现代汉语在现代白话和现代思想两大原则上确立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原则并确立了其基本类型。现代汉语是构成中国现代文学的深层基础 ,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品格可以从现代汉语的角度得到深刻的阐释  相似文献   

12.
韦良 《河南社会科学》2013,21(1):87-90,108
在价值取向层面,中国现代叙事诗与中国现代文学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统一性,不断地显示出其与整个中国新文学同发展的可喜姿态.中国现代叙事诗的现代价值取向,主要是指30年中国现代叙事诗在主题、题材、立意、精神诉求等方面所彰显的现代色彩.女性解放和现代知识分子的命运与出路,是世界范围的现代命题.中国现代叙事诗对于女性解放和现代知识分子前途两项课题的及时追踪与生动演绎,特别是对这两大现代价值取向在认知和表达层面不断拓展与超越的事实,最终奠定了文本丰富的现代内涵.  相似文献   

13.
19-20世纪之交,在西方科学和文明的影响和带动下,中国现代传媒业呈现出兴旺的局面。据不完全统计,从1815年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至“五四”运动前,海内外累计出版的中文报刊约有2000余种;从1872年《申报》创办的第一份文学期刊《瀛寰琐记》至“五四”运动前,至少有388种文学报刊在社会上发行。现代传媒大规模地介入文学的生产,改变了文学  相似文献   

14.
现代启蒙精神与现代中国电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运动开启了中国走向一个现代国家的脚步,它为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们的行动提供了厚实的思想资源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从而使五四运动的核心--现代启蒙精神成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之"魂".现代中国电影在20世纪30-40年代取得的巨大艺术成就是与现代启蒙精神的支撑分不开的,而现代中国电影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也与对现代启蒙精神的疏离相关.从现代启蒙精神这一视角来透视现代中国电影,探寻了现代中国电影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并努力把握其发展的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出版业的实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以青 《文史哲》2005,2(4):102-108
出版业是以生产精神产品为主,以积累和传播文化为目的的特殊行业。中国古代图书出版与收藏,主要局限于上层社会与文人士绅的圈子,与普通大众无缘。中国出版业在近代完成了它的转型。在近代中国“救国救民”的时代主题下,出版具有了传播西学、救亡图存、开启民智的特殊功能和社会价值。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全面推进,带来了出版业的发展和繁荣,使出版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近代出版业对提高国民素质及文化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代拯救意识与中国新音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音乐史与近代以来的社会变动和社会思潮互为表里 ,其中从 19世纪后半叶开始、由外侮逼迫而产生的拯救意识对新音乐的影响至巨。同时拯救意识又按不同的历史区间和社会矛盾具体表现为民族拯救、文化拯救、阶级拯救、政治拯救等不同形式 ,中国新音乐遂在这种拯救语境中形成、发展、畸变与轮回  相似文献   

17.
金光耀 《社会科学》2012,(5):164-165
中国当代史的研究已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相应地,中国当代史的教学也日益受到重视。作为大学历史系本科基干课程——中国通史的最后一段,中国当代史在各段通史中涵盖的时间最短,因为从1949年开始的当代史,在课堂教学中通常止于上世纪80年代,前后不到40年  相似文献   

18.
施军 《齐鲁学刊》2004,(2):139-142
五四文学革命后,才出现了从文学观念到作家及作品的现代化品格的全面含蕴,因此以1917年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起点是适宜的。1917年之前其他时段对于中国现代文学诞生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为五四文学革命质的飞跃准备了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19.
现代中国文学家从直接的生存感受与迫切的精神需要出发,对形而上的人类本质问题、人类存在的终极问题,以及人性的渊源等领域进行了深层探究与持久询问,从而形成了现代中国文学的一种重要的精神传统.他们主要对"人"的本质问题与"人"的超越性精神追求问题进行了集中思考,提出了现代中国独特的人学命题,这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思想".他们原创性的思想成果具有深广的现实思想意义,成为民族精神发展中的重要积累,对民族精神的成长以及民族精神境界的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大学与现代文学的相互哺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史上,文学与大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相当大的意义上,可以说中国新文学诞生于大学.文学与大学结盟的最突出表现,就是文学创作者大多是大学的师生.在现代文学史和现代大学史上,一个很值得重视的现象,是很多大学里的著名学者同时又是著名的创作家.大学既是学术研究的大本营又是文学创作的大本营,大学的教师和学生既从事学术研究又致力于文学创作,这对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的一身二任,使学术研究更富有灵性,又使文学创作更具有文化意蕴.大学成为文学创作的大本营,也使得大学校园具有更浓郁的文化气息,使得大学校园更富有诗意.大学与文学的结盟,实际上构成相互哺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