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书治"革命之学问" 孙中山曾对日本友人说:"我一生除革命外,唯一的嗜好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读书不忘革命,革命不忘读书"是他的信条,自香港西医书院完成学业以来,哪怕是在颠沛流离的流亡岁月,或者政务繁忙的从政时期,他也不忘读书,读书可以说相伴了他的一生.尤其是革命受挫之际,读书更成了他的主要事情.他认为,一个人如果不读书便跟不上时代,会变成一个落伍者.  相似文献   

2.
北大之所以成为中国人心目中最向往的一所大学,开始于蔡元培,是他一手塑造了北大精神。但他一生的作为早已超出了一名大学校长的作为。长期以来,海峡两岸都喊立正、没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大约只有两个:一个是孙中山,一个是蔡元培。1940年,蔡元培在香港去世时,国共两党一致给了他最高的评价:国民党的《中央日报》  相似文献   

3.
他曾是孙中山的警卫,后又成为蒋介石“剿共”的干将;他既为蒋介石立下赫赫战功,又敢于和他唱对台戏;他在抗战中虽创下辉煌战绩,胜利后却被解除了兵权;在辽沈战役中他暗做“内应”,配合了解放军的战略进攻,事后却成了中共公布的战犯;蒋介石下野后,他逃到香港隐居,1955年初却突然返回大陆……这就是国民党爱国将领卫立煌曲折而传奇的一生。  相似文献   

4.
为中国共和革命而牺牲的第一人。这句话是孙中山说的,指的是与他志同道合的革命战友——陆皓东。 孙中山出生手广东香山县翠亨村,陆皓东和他是同乡,两人自少年时代就建立了很深厚的友谊。他们曾经结伴到香港求学,双双接受基督教的洗礼,又一起到天津向李鸿章呈上孙中山写的雄心勃勃、匡救时弊的《上李鸿章书》。他们也曾携手去北京考察,切身体会到皇朝的腐朽。  相似文献   

5.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在缅怀孙中山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之时,孙中山交际之道今天依然值得人们好好学习借鉴。他的交际之道是:用情爱人,平易近人,严己宽人,尊重老人。  相似文献   

6.
“中共五老”之一的徐特立,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的老师。他德高望重,深受全党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毛泽东称赞他“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他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伟大的一生”:周恩来称他是“人民之光,我党之荣”;朱德更是称他为“当今一圣人……”  相似文献   

7.
迪夫 《炎黄世界》2011,(8):32-33
在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活动中,我国著名雕塑家曹崇恩教授出于对孙中山先生的无限景仰之情,把他历年来创作的分散敬立于国内外大型的10多尊孙中山像按原尺寸复制集中,分别在广州辛亥革命纪念广场、中山市翠亨孙中山故居展出。人们在瞻仰孙中山先生光辉形象的同时,也发现曹崇恩教授对创作孙中山像情有独钟,是目前国内创作孙中山像最多的雕塑家了。  相似文献   

8.
胡文 《炎黄世界》2013,(6):23-23
1955年3月15日,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卫立煌,从香港抵达广州。此前五年,他一直在香港过着隐密的生活。卫立煌原是孙中山先生的一名卫兵,后来成为蒋介石的“五虎将”之一,曾任第一、二战区司令和中国远征军司令等要职。  相似文献   

9.
南京中山陵庄重雄伟,但令人遗憾的是,孙中山这样伟大的革命家的陵墓却没有墓志铭。 陵墓竣工后,树立墓志铭,概述孙中山革命一生,抒发国人敬仰之情,这在当时是一件很必要的事情。治丧委员会考虑再三,认为惟有与孙中山交谊密切且国学功底极深的章太炎先生能  相似文献   

10.
陈粹芬自从1891,年认识孙中山起,在此后将近20年的时间里,一直追随在孙中山身边,陪着他出生入死。1907年镇南关之役中,陈粹芬也跟着孙中山、黄兴、胡汉民等一道上了前线,随军作战、送饭,终日忙碌,从不言苦。  相似文献   

11.
牛建新一生与书法艺术有着不解之缘,这也许跟他奇特的出生之地有关吧。  相似文献   

12.
我国近代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1892年在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曾在澳门、广州挂牌行医。一次,一个高血压患者前来就医,中山先生给他开过药后,又关切地对他说:“你的病光靠吃药是不行的,还得靠饮食来调养。”并把多年使用过的食疗方“四物汤”推荐给他。病人吃了几个月后,病居然好了。这一消息不胫而走,此食疗方也被称为“中山四物汤”而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3.
黄海 《当代老年》2011,(10):21-22
百岁老人孙墨佛以其功高、德高、艺高而被世人尊称之为“辛亥革命老人”、“百岁诗人”、“百岁书法家”。他一生经历了清朝、中华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亲历百年沧桑,其冒险夜救孙中山一段经历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14.
正1892年,26岁的孙中山(1866-1925)从香港雅丽士医学校毕业,赴澳门行医,被澳门镜湖医院"破例"聘用,孙中山由此成为澳门第一位华人西医。但当地的华人并不认可西医,很少有人愿意找孙中山治病。此时,一位患者的鸣谢广告帮助了孙中山。孙中山曾接诊过一位重症病人魏某,他久患痔疮,每天早晨大解后,都要卧床休息数小时,十  相似文献   

15.
刘开渠先生是我国当代杰出的人民艺术家、雕塑艺术大师。他的雕塑,艺术价值极高,享誉全球。他先后创作出了“孙中山先生座像”、“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浮雕”等一大批经典的传世雕塑作品,并担任过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城市雕塑建设委员会主任等重要职务。作为一位著名雕塑大师,刘开渠不仅艺术造诣深厚,而且自身修养极高,一生严格自律,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处处表现出高贵品格;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16.
四、香港传奇闻一个偶然的机会,侯希贵发迹了,成了富翁、社会名人。1991年,他定居香港。定居香港后,侯希贵表演过几手特异功能,立刻引起香港同胞的注意。香港著名记者阿乐(王世瑜)跟踪采访,在港九报刊连续报道。他在《东方新地》的专栏中写道:在金庸家里,我们首次看到了他的异能表演,大家为之目瞪口呆,拍掌叫绝。在场的朋友有金庸夫妇、陈帼仪、林燕妮、周润发夫妇、吴孟达、杜琪峰导演等十来个人。侯希贵看过发仔主演的《赌神》,指定要见发仔,说是他的影迷,我临急好不容易才把发仔找出来了。侯希贵首先表演“真正赌神”…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的角色曾使他名噪影坛,曾使他获得第七届“金鸡奖”最佳男演员奖,首届“电影表演学会奖”,他,就是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员刘文治。在沈阳市首届职称评聘中刘文治晋升为一级演员。但刘文治对记者说,他不再演孙中山了。在接《孙中山》的戏后,刘文治被导演“软禁”在山区一个宾馆里,用汽车把成堆的有关孙中山的材料运来,摆在他的房间里,并告诉他:“你什么时候说准备好了,我什么时候拍戏。”刘文治除了吃饭、睡觉之外的所有生活内容就是熟悉孙中山。整整四个月,10多万字的材料,刘文治熟悉了几遍之后,他找到了饰演孙中山的感…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1939年底,乔冠华在香港经廖承志、连贯介绍加入中共是其一生中的重大转折的话;那么1942年秋,他在重庆与周恩来的初次见面则是他政治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因为正是从这个时候起,乔冠华在周恩来的亲自培养和直接领导下,开始一步步地走上了他日后为之鞠躬尽瘁的职业外交官的政治生涯。  相似文献   

19.
庄希泉出身商人家庭,自己也经商,家族产业遍及上海、香港和东南亚。但他的一生,从投身反清到参加共产党的活动,革命者的身份儿乎将商人的身份掩盖。他95岁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对他的评价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新中国侨务工作主要领导人之一。他生前曾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阉人大常委会委员,中侨委副主任委员,全网侨联主席、名誉主席,中因华侨历史学会会长、名誉会长,以及华侨大学董事长等重要职务。  相似文献   

20.
何立波 《老年人》2008,(2):36-37
谈到20世纪的中国,有4位人物不能不提,他们是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和邓小平。而在20世纪,有一位特殊人物,与这4个人都有过奇妙的因缘际会。他护卫过孙中山,也颇受蒋介石的器重,在关键时刻,他挽救了党中央和毛泽东,更把邓小平推上了大时代的舞台。他,就是共和国元帅叶剑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