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支付方式之一。它是银行根据进口人(买方)的请求,开给出口人(卖方)的一种保证承担支付贷款责任的书面凭证。信用证是在国际贸易日益频繁与复杂的背景下为了交易的安全性与快捷性出现的。它用一种新的信用形式———银行信用代替了以往的商业信用,是...  相似文献   

2.
信用证是银行应进口方请求,开给出口方的一种在一定条件下保证付款的凭证。由于其独立的单单一致、单证一致原则及无追索的银行偿付保证,已成为当今国际贸易中广为接受的支付方式。而其中的议付信用证,因议付行一般由出口人所在地银行担任,出口人能更方便交单并收回货款,更是在各国的出口业务中被普遍应用。我国迄今为止还没有关于信用证的专门立法,虽然在《民事诉讼法》中规定“中国法和中国参加的国际条约没有规定的,可以直接适用国际惯例”,但由于中国法没有议付和支付对价的概念,在处理议付信用证纠纷,尤其是处理中国开证行与外方议付行之间纠纷时,往往容易作出不利于外方议付行的裁决。本文通过分析合格议付行的地位取得及其例外抗辩,揭示中国当前司法实践中的有关问题,希望能对议付信用证的参与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浅析国际贸易中信用证的风险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证作为主要的国际结算方式之一,由于银行信用的参与,使其在国际贸易中被广泛采用;但由于信用证本身所存在的缺陷,使看似完美的结算方式下隐藏着潜在的风险。本文从信用证的特点入手,剖析了信用证方式结算下可能存在的问题,给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谈晓颖 《理论界》2007,(8):230-232
信用证结算方式因其具有银行信用作为收汇保证,在国际贸易中应用非常广泛。但即便是这样一种公认较为安全和完善的方式也存在着漏洞,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信用证欺诈案件屡屡发生。信用证欺诈的产生是和信用证的内在缺陷、信用证的相关立法薄弱和国际贸易的复杂性等原因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5.
试论信用证及其风险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理解和掌握信用证的法律关系及其特点 ,对于正确使用这一国际支付方式 ,防范信用证风险非常重要。信用证是独立于买卖合同的单据买卖 ;开证行付款的唯一依据是单证相符、单单相符 ;在信用证业务中 ,银行有“四不管” :一不管买卖合同 ,二不管商品 ,三不管单据真伪 ,四不管卖方是否履约交货。防范和分解信用证风险的对策是 :选好交易对象 ;选好船运公司 ;选好运输单据 ;做好催证、审证、改证的各项工作 ;各种支付方式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6.
许立波 《南方论刊》2009,(11):46-48
在国际贸易实务中提单因其具有物权凭证的性质而成为各种国际结算方式、特别是信用证结算方式的最重要单据之一。正确确定提单日对信用证结算业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UCP600顺应国际贸易发生的诸多变化,通过对UCP500的修改,旨在促进信用证业务发展。在信用证包含租船提单条款时,商业欺诈屡见不鲜。这就要求最终承担付款责任的开证行在不影响信用证灵活和高效的基础上保持应有警惕,防范相应风险。UCP600关于开证行的责任和对租船提单信用证有一系列规定,开证行在承担责任的同时,应对包含租船提单内容的信用证进行风险防范。信用证的国际结算量逐年下降的原因关键在于银行而不是国际贸易本身。  相似文献   

8.
作为国际贸易主要支付方式的信用证 ,被誉为“国际商业的生命液”。但是一些不法分子却利用信用证单证交易的特点 ,相互勾结串通 ,在信用证运转的各个环节上疯狂地实施欺诈活动 ,给权益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 ,损害银行信誉 ,破坏交易秩序 ,危及整个信用证制度。因此 ,信用证各方当事人应对信用证欺诈进行有效的预防 ,本文就预防信用证欺诈的原则性措施和技术性措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信用证是目前世界上一种主要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尤其在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结算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热谙信用证的独立性和欺诈例外原则,对于熟练地运用信用证这种国际结算方式,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显然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信用证独立性原则适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性是信用证最根本的属性,是信用证制度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石。但是,信用证的独立性并非绝对,它有特定的适用范围:从对象上来看,它仅适用于银行和受益人之间,不适用于买卖合同双方;从阶段上来看,它仅适用于自信用证开立时起至银行付款时止的一段期间,不适用于开证前或者付款后。  相似文献   

11.
目前,银行在外汇业务经营中因进口开证业务而面临风险的现象已屡见不鲜,危及银行资产的程度日益严重。如何防范和化解进口开证业务的风险,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信用证是银行(开证行)应进口商(申请人)的请求,向出口商(受益人)有条件承担第一付款责任的承诺。这种承诺是以开证申请人履约为保证的。一旦开证申请人因某种原因无力偿付或拒绝支付信用证项下进口单据贷款,开证行就面临风险。进口开证业务中常见的风险1、政策风险因国家对外贸易政策及国家外汇管理政策的规定可能会引起信用证开出后进口货物不能顺利入关…  相似文献   

12.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最主要、最常见的支付方式,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频频发生的信用证欺诈却严重损害了双方贸易主体的利益,甚至动摇了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本文拟结合2006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通过分析信用证欺诈概念的界定以及信用证欺诈的产生原因,进而阐述信用证欺诈法律救济中的司法保全问题,试图提出几点完善我国信用证法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信用证的法律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毅 《人文杂志》2001,(3):26-30
信用证的法律性质问题,是确定信用证交易中各方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的法律基础,各国许多学说均基于不同的角度试图对此问题加以阐释.而信用证作为国际贸易实践中的产物,其法律性质只能根据法学理论,从国际商事惯例中进行探讨研究.其结论是信用证是基于商业习惯,由开证行单方承担有条件付款责任的自成一类的契约.信用证这一特殊法律性质,主要反映在它所具有的独立性和文义性这两方面的本质特征之中.  相似文献   

14.
刘丽园 《理论界》2009,(8):109-110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常用的一种支付和融资工具,但其法律性质一直存在争议而在实践中导致了一些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合同法理论讨论信用证的法律性质,论证了信用证具有合同的本质要素,属于我国民法上的合同;其合同的成立不同于一般的要约承诺规则;信用证是一种特殊的合同.  相似文献   

15.
试述信用证欺诈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丽影 《南方论刊》2007,(4):57-57,59
信用证欺诈是民事欺诈在信用证领域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导致信用证欺诈的根本原因是信用证法律制度的独立抽象原则。本文就当前国际经济贸易中信用证支付方式出现的欺诈风险,阐述信用证欺诈的概念、种类,并提出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6.
信用证是传统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现已不能适应国际贸易的发展,而国际保理这种结算方式具有很多方便。本文对两种结算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并作出客观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从贸易支付方式看扩大出口与利用外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代国际贸易支付方式的特点1.信贷融资与国际结算密不可分。进出口的贸易的信贷与融资业务的历史是悠久的,但真正得到发展和普及还是近二十年间的事。在日趋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企业为了获得充裕的运营资金,迫切需要金融业提供某种服务,以满足企业在贸易融资和风险控制方面的业务需求,进出口贸易融资业务就是顺应了这种时代的潮流而迅速发展起来的。进出口贸易融资与国际结算相融合,使得银行更好地发挥信用保证和资金融通的作用,同时也创造出更多更新的国际结算方式。国际保理就是其中一种。目前这一结算方式已经在英国、法…  相似文献   

18.
诱发金融危机的金融债务风险大致有两类:一类是类似于墨西哥、东南亚等国家的国际金融债务风险;一类是类似于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国内银行信用风险。当前,我国的金融风险主要表现为国内银行信用风险。与市场经济国家的银行风险不同,国内银行风险本质上是一种制度性风险。防范和化解制度性风险,必须从制度创新入手  相似文献   

19.
信用证作为一种常用的国际结算方式,受到我国出口商的信赖并频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但信用证在大量使用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在此具体分析了信用证结算存在的各种风险,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一、信用卡的产生、发展及其功能信用卡是银行或公司签发的证明持有人信誉良好,可以在指定的商店或场所进行记帐消费的一种信用凭证。最早的信用卡产生于1915年,起源于美国的一些百货商店、饮食业。这些商店为了招揽生意,在一定范围内发给顾客信用筹码,顾客可以在这些发行筹码的商店及其分号赊购商品,约期付款。这种做法起到了笼络顾客、方便购物、扩大销售的效果。继此之后,美国的一些大公司如狄纳斯俱乐部和运通公司等开始发行旅游、娱乐信用卡,这也是一种商业赊购的信用凭证。1952年,美国加州富兰克林国民银行作为金融机构首先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