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就像一个包着坚硬岩石外壳的球。地壳有的部分比较薄弱,常在这里发生移动和断裂。地壳下是地幔(màn)。这里是硬度小、温度高且不断运动着的岩浆层。地壳地幔地球的中心叫地核。地核外部是流淌着的灼(zhuó)热金属;地核内部是坚硬的金属,它是最热的部分。有时地球内部活动得非常剧烈,这样我们生活的表面就会有令人吃惊的事发生。火山当灼热的流动着的岩浆从地球内部喷出时,火山便形成了。它冷却后形成锥(zhuī)形。这座火山正在喷发,被称做熔岩的高温岩浆喷出。熔岩冷却后固化成一层岩石。火山喷发一次就变大一次。一些锥形的山峰过去就…  相似文献   

2.
在高科技的今天,人们已经能根据天象准确地预测天气变化,登上了月球,也能借助显微镜进入纳米世界。但是,人们对养育自己的地球,却了解得甚少,远远落后于对其他事物的研究。尽管如此,人们还是通过测地震反射波等方法,了解到了地球并非是空心的。它的内部可分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其中,地壳是地球外部的岩石圈,它只有8千米—70千米厚,这以下便是厚达2900千米的地幔。地幔是由岩浆构成,它炽热、黏稠、能熔化地球上所有物质,包括岩石、矿物,连熔点最高的钨、锑等也不例外。有人会问,地壳为什么没有被熔化掉呢?其实,在地球生成的初期就…  相似文献   

3.
地球     
地球地球是一个几乎全部由岩石构成的行星,它在被称做太阳系的空间中绕太阳旋转。太阳系中共有九大行星。(根据最新消息,在国际天文学家的一次大聚会上,冥王星已经被退出九大行星的行列。)太阳系图上画出了太阳系的行星,每颗行星沿着被称做轨道的不可见路线绕太阳旋转。冥(míng)王星海王星天王星土星木星实际上行星之间离得很远很远。金星太阳水星地球火星这些行星和太阳已存在46亿年了。产生地球最初可能是一个转动着的由尘埃和气体构成的巨大云团。然后云团开始收缩,变成由灼(zhuó)热而流动着的岩石构成的旋转球体。表面冷却固化后形成…  相似文献   

4.
一切地貌现象,即地球表面的形态,是由两种不同营力矛盾作用的结果,即是内营力和外营力相互对抗的产物。内营力是指来自地球内部,推动地壳不断运动的力量。它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构造地震等。外营力是指来自地球外部的改变地表形态的力量。这就是日照、空气、水体、生物等因素,不断破坏、分解地球表面的岩石,并将这些风化物质搬运到低洼的地方,进行堆积。内营力作用的方向,是造成地表的不平;与此相反,外营力却使不平的地表经过不断的风化、剥蚀、搬运和堆积变得平缓。内营力形成了地貌的基本结构,外营力则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对它进行雕塑。由于两种营力的不同组合,就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地貌形态。  相似文献   

5.
<正> 一、自然环境与历史沿革简介五老峰风景名胜区位于山西省永济县虞乡镇西南方向的中条山上,面积约25平方公里。地理座标在东经110°33′45″——110°37′30″,北纬34°47′30″——34°50′40″之间。地表岩石属沉积——变质岩类型,是发育在近代地壳稳定上升基础上的壮年期地貌类型。岩石坚硬细腻,在地球造山运动作用下,形成了拔地而起的险峻峰林和千姿百态的天然溶洞。构成了“雄、险、奇、秀”的自然风光,为  相似文献   

6.
科学家通过对地震和火山爆发的研究,认为地球主要分为四层。地球表面称为地壳,厚约100公里;地壳之下是地幔,厚约2900公里。地壳和地幔都是岩石。地幔之下是地核,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外地核是岩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星球已经存在45亿年,而有些时代曾经是很热闹的.下面是地球历史上25个最伟大的里程碑,它们是塑造我们这个世界的转折点. 1.地球的诞生(45亿年前) 地球是从围绕年幼的太阳旋转的尘埃和岩石云成长而来的.一些岩石碰撞便形成了地球.最终这些岩石庞大到足以靠引力吸引其他岩石,吸附了附近所有的“垃圾”,从而形成了地球.月球可能是在不久之后形成的.当时一颗行星大小的石块砸到地球,抛起巨大的尘埃云,随后便凝结成月球.  相似文献   

8.
岩石在地表条件下具有q值增大规律。岩浆岩和变质岩在地表条件下,吸收太阳等宇宙能转化成沉积岩;在地壳深处,沉积岩释放这些能量转化成岩浆岩或变质岩。能量的上述转换,是通过内生的低晶格能矿物与外生的高晶格能矿物负载者实现的;是通过硅、铝主导控制元素,以及氧、钠、钾、钙、镁和铁等实现的。外能补充内能并通过内能起作用,从而成为改造地球面貌的宏伟运动。  相似文献   

9.
结合1∶25万片区修测,参照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原则从安徽大别山地区原大别山群中解体出来的变质变形侵入体进行划分、归并;按照形成的时间顺序,将其划分为河图铺片麻岩、撞钟河片麻岩和水吼岭片麻岩,归并为潜山片麻岩套,并对其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和同位素年代学等作了阐述。潜山片麻岩套的花岗质岩石形成于新元古代,经历了印支期的超高压和高压变质作用,可能还受到加里东期构造热事件的影响,形成于陆内构造环境,以I型花岗岩为主,部分为A型花岗岩,其岩浆来源于上地幔衍生物和下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以及分离结晶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一)划分的原则: 1.地理带的涵意:地理带是一沿纬线方向伸展有一定宽度呈带状排列的巨大的地表自然综合体类型。它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发展和推移的。它是地球外壳各个组成要素(气候、土壤、植物、动物、岩石、地貌、水)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相互矛盾,相互作用所逐渐形成的一种物质体系。而它的基本动力乃是太阳辐射能。任何一个地理带的性质及其发展,都是与该地区的热能与水分的对比关系有关。与热和水这个主要矛盾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1.
羌语支在汉藏语系中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语支语言仅仅十多种,使用人口也不足百万,在汉藏语系数百种语言的汪洋大海里,好比沧海一粟。但羌语支现存的许多语言事实,却给我们许多启示。根据羌语支语言的差异,在类型上呈链状演变这一历史实事,我们提出了历史类型学问题,它可能是语言发生学分类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补充。这个命题由汉藏语系音节结构类型、语法结构类型、语序类型和语义分化和改变的历史演变等许多专题研究所组成。由于羌语支语言比较保守,对它的一些语言事实的深入研究也许会对汉藏语系历史比较研究有一些贡献。  相似文献   

12.
《周易》的阴阳哲学观是宇宙统一理论的基础,是解读地球生命体诞生、发展、变化直至终结的密码。太阳系诞生论和地球生命假说是一个哲学范畴内的命题,与神创论、进化论、泛生论不同的生命起源说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生命来源于母宇宙,起源于地球胎里的生命体,繁衍在海洋母液中。从地球的脊骨——大洋中脊处涌出的轻者上升、浊者下沉的地幔岩浆即是地球生命体的太极,太极所生两仪即新洋壳,四象对应岩石四象、地壳四象等,八卦对应地球八大板块和岩石八层序列等。以走向基本呈S型的大洋中脊为界,地球分为两个半球——太极图准确而形象地描绘出地球生命体的画像,刻画了太极神鱼的构造、形态、颜色。以太平洋中脊为脊骨,从南极到北极形成一条较大的黑色神鱼;以大西洋、印度洋中脊为脊骨,从北极到南极形成一条相对较小的白色神鱼。地球生命体拥有防御、信息、新陈代谢、散热、神经等诸多子系统。地球生命假说是人类面临哲学思维和科学发展的前奏,认识地球生命是人类认识宇宙、生命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与作文》2011,(7):20-21
月球是最适合于天文研究的对象之一,宇航员和机器人在月球上安置了许多探测仪器,还将月球岩石带回地球的实验室让科学家们进行分析,因此人类对月球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尽管如此,地球的这个邻居依然还有许多谜团仍未揭开。1、月球是如何形成的大约在45亿年前,  相似文献   

14.
一、可能世界语义学的基本思想可能世界的概念是由莱布尼茨首先提出的。他认为 :只要事物的情况或事物情况的组合推不出逻辑矛盾 ,该事物情况或事物情况的组合就是可能的。由无穷多的具有各种性质的事物所形成的可能事物的组合 ,就是一个可能世界。有许许多多的可能世界 ,例如现实世界就是一个可能世界 ,它是由上帝选择的一个最丰富、最完美的可能世界。它进而利用可能世界去讨论必然性、可能性、偶然性等问题。例如他认为 :一个命题是必然的 ,当且仅当它在所有可能世界中都是真实的 ;一个命题是可能的 ,当且仅当它在某些可能世界中是真实的…  相似文献   

15.
天有多高?从地面算起,算到哪儿为止呢?天高通常是指大气层的高度。过去认为厚约800公里,但据科学家考察,在2000到3000公里的高空,还存在着气体的痕迹。地有多厚?科学家们推断,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岩石圈层、中间层和地核等不同性质的同心圈层。地壳在大陆上的厚度平均60多公里。而岩石圈层是从地壳以下到深处1200公里处的圈层。在岩石圈层以下到离地面2900公里间,叫中间层,或叫中间带。中间层以下到地球的中心部分是半径达3471公里的核心,地核其外核平均厚2200公里,内核半径1271公里。天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岩芯观察、 岩石薄片鉴定和地球化学分析测试, 对四川盆地中部中三叠统储层的岩石学特征、 储集空间类型、 物性特征和储层类型及其形成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 将储层划分为风化壳喀斯特型、 滩相白云岩型和热液白云岩型 3 类。风化壳喀斯特型储层在磨溪以东—龙女寺以西地区的雷三—雷四段地层较为发育, 主要受构造抬升作用和后期成岩作用等控制; 滩相白云岩型储层主要发育在底部 ( T2l11) , 储集岩性主要为砂屑白云岩、 残余砂屑白云岩等颗粒白云岩类, 储集空间以晶间孔和粒间粒内溶孔为主, 属中孔低渗型储层, 其形成发育明显受沉积相和成岩作用控制;热液矿物及其组合的普遍存在, 可能暗示研究区存在与构造断裂活动密切相关的热液白云岩型储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不同〔Mg〕的Mg:LiNbo_3中两套可能的缺陷结构模型。计算了随〔Mg〕变化的晶体密度,测量了一组不同〔Mg〕晶体样品的密度。第二套缺陷结构模型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因而,当〔Mg〕=O时。晶体含缺陷晶格1,其结构为〔Nb_(Li)Nb_(Nb)(1/5)V_(Nb)(4/5)O_3。〕;当O<〔Mg〕<2.724mol%时,晶体含缺陷晶格1和2,晶格2结构为〔Mg_(Li)(1/2)Nb(Li)(1/2)V(Nb)(1/2)Nb(Nb)O_3〕;当2.724<〔Mg〕<5.303mol%时,晶体含缺陷晶格2  相似文献   

18.
火山的爆发     
大家知道,地球内部的岩浆具有很大的活动性。地壳给岩浆以很大的压力。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岩浆具有可塑性,是固态的。当地壳压力减小时,它就会流动,沿着地壳的裂缝上升。升得越高,地壳压力就变得越小,岩浆活  相似文献   

19.
在大气压力下,对取自储层的3种岩芯在100~800℃范围内进行加热处理,通过电镜扫描观察和矿物成分分析手段从微观角度研究加热对岩石矿物成分、岩石内部微裂缝网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岩石矿物成分发生变化,部分晶粒结构遭受破坏;在热应力作用下,由于岩石各向异性的热学特性,在岩石内部出现晶间裂缝、晶内裂缝和穿晶裂缝,并逐渐形成一个发育良好的裂缝连通网络,在宏观上导致岩石渗透率的增加。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对高温作用下的矿物结构变化以及裂缝的发生、发展机理进行了探讨,从微观角度对热处理岩石导致渗透率增加的机理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对热处理油层以改善井筒附近地层渗流状况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电视上会看到的画面:一望无垠的沙漠,仿佛无边无际的大海;一座座随风移动的沙丘,连绵起伏,宛如起伏奔腾的海潮。这便是地球上波浪起伏的沙海——沙漠。浩瀚的沙漠一般是这样形成的。1.有的是岩石风化而来的,岩石常年受到风吹日晒,逐由大块分裂成小块,再由小块风化成沙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