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汉诗中的富士山形象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地质形态上的山岳富士;宗教神话中的神化富士;军国主义操弄下的异化富士;回归理性之后的人化富士。富士山形象的演变具有内在的理据关联性,中国文化的影响与日本民族文化心理的发展共同建构了汉诗中的富士山形象,富士山形象的流变折射了近世日本民族文化心理的演变。汉诗表现富士山运用了众多的修辞技法,但典故的运用是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最大特点。  相似文献   

2.
通过系统解读《记纪》神话,可知其中的小竹、竹林、竹笋以及箕、梳、笼、箭、箸、竹秆、竹刀等竹文化意象是上古日本竹文化在神话文学中的折射和形象表述,反映了上古时期日本竹文化的历史悠久、灵力巫术、种类丰富、内涵深刻等特征,隐含着上古时期隼人族等土著民族遭受欺凌压迫的历史秘密.  相似文献   

3.
日本与中国神话的比较——以太阳信仰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通过对日中民族有关太阳的神话进行考察和比较,分析日本与中国西南民族特别是与彝族的有关太阳信仰的异同,探讨中日神话乃至古代文化可能存在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4.
人类对动物的认知,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及其自身的态度。民族文化不同,对动物的认知也不尽相同。民间故事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是社会习惯的反映。故事中的动物形象是人类对动物最直接的认知。通过对日本民间故事中猴形象的考察,分析日本人对猴的认知特点,探讨其与猴相关的民俗信仰,可以研究日本民族的自然观及其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5.
中国彝族与日本隼人发达的竹文化多维度反映出两者相似的宗教观念与民俗生活,通过比较可以为陷入瓶颈的"日本民族文化"起源提供佐证。目前日本学术界关于"日本民族文化"起源的对比研究主要停留在宏观视野,缺乏微观比较。本文详细考察中国彝族与日本隼人各种宗教仪式所体现的竹崇拜,探索彝族"竹王神话"与日本物语鼻祖《竹取物语》的相似性源头,尝试分析中国彝族与日本隼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日本作为东方两大民族,有着丰富且充满魅力的神话传说,这里主要将视角放在其中的创世神话部分,通过对中国的伏羲女娲创世神话以及日本的伊耶那岐命、伊耶那美命创世神话的比较揭示中日两国文化的深层影响和互融,同时对日本女性崇拜在创世神话中的渊源也作以浅析。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与日本民间由于风土环境及生产、生活方式的相似,在植物崇拜神话的母题情节及文化内涵方面有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本文从民族文化学及文学人类学角度对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与日本有关瓜、桃、竹等植物崇拜神话及始祖神话进行比较研究,并说明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日本神话是一种世界起源神话 ,它包含着以男女生殖方式而产生世界的一种思想 ,日本神话中存有许多中国神话的痕迹。本文通过日本神话与中国神话在诸多方面的异同点的探讨 ,试图说明日本神话的文化渊源与精髓  相似文献   

9.
明确区分了通常被人们混为一谈的日中两国传统文化的不同精神内涵.认为日本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独特的民族主义色彩,极易把握随世界形势的骤变而来的重大社会发展契机,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弹性"和高度的民族凝聚力,这就使它将近代的日本引导走上了一条与中国大不相同的道路,并形成为两国现代化的不同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0.
日本动画电影大师宫崎骏的代表作《千与千寻》富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影片全名《千与千寻的神隐》中的"神隐"是日本古代特有的一种民俗现象;"油屋"中登场的各种形态各异的神灵具有浓郁的日本传统宗教文化色彩;汤婆婆通过夺取他人的真实姓名来支配他人的手段起源于日本古代的"言灵"信仰。宫崎骏正是想要通过《千与千寻》这部作品,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珍惜,促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日本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天皇文化是日本千年历史传承下来的典型本土文化,它的存在与发展对日本社会产生着不容忽视的重大影响。日本民族创造了天皇文化,天皇文化也塑造着日本民族。正确认识日本天皇文化的社会功能,是了解和研究日本政治、社会等诸方面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由于资本主义改革不彻底,近代日本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仍然保留着封建残余,天皇制得以继续.近代日本政府通过神话天皇,鼓吹日本国体优越,宣扬大和民族优秀,使皇国观念成为近代日本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成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精神支柱.战后日本的皇国观念并没有受到彻底批判,至今仍然在社会中产生影响,阻碍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旅游商品化与长阳土家族廪君神话的复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民族旅游语境中,商品化经常带有贬义色彩。本文通过一个土家族神话廪君神话在旅游发展中重新复活的个案研究,表明商品化对旅游目的地民族文化的影响非常复杂。如果旅游商品化的过程是在当地人的掌控之中,民族旅游可以通向民族文化的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世界流行文化中,日本动漫文化是引人注目的一大亮点。通过对日本动漫的文化特征分析,归纳出日本动漫反映了日本民族文化的特征,"拿来文化"的再生产特征,科技文化的特征,漫画语言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日本是一个具有双重矛盾性格特点的民族,这种矛盾性格的形成与日本人的传统思维模式和价值观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日本人的主要社会价值取向表现为集团主义。这种价值取向一方面使日本人产生强烈的集团归属意识和对所属集团的忠诚心,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日本人对权威的盲目顺从。等级序列意识是集团主义带来的一个副产品。等级意识使日本人常常敏感于自己在集团中所处的位置,在行为上表现出明显的对上服从与对下傲慢的特性。在生活态度上,日本人倾向于对事物本身直觉式的认可和评价,只重视现在而不太拘泥于过去,表现出十足的现世主义色彩。上述这些特征相互交叉、共同构成了影响和制约日本民族特性的深层文化要素。  相似文献   

16.
日本在台湾、香港当代文学中呈现出不同形象。台湾文学中的日本形象是复杂的,有着特定的发展过程:从光复初期日本形象的多元化,到20世纪70年代文学作品多以"反日"为题材,再到20世纪80年代很多作品中的日本殖民者形象被国民党"殖民者"形象代替,直到今天某些台独分子表现出"日本情结"。而同样曾经历经日本殖民统治的香港却没有形成台湾人那样复杂的"日本情结",对战时日本的记忆更多表现为残忍、血腥和暴力的形象。这种差异的产生与台湾、香港不同的地理位置、文化传统以及被殖民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7.
生存需要与日本吸收外来文化的动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劣的生存环境与日本民族生存需要之间的尖锐矛盾激发出日本民族强烈的生存意识,增强了其与自然、与命运抗争能力的强烈渴望;多民族混血融合而成的复合型民族特性,多元文化并存的思维方式,也为日本民族海绵般吸收外来文化奠定了基础。此外,海洋民族开拓进取的特质,使日本勇于借助先进文化提升本民族素质,增强民族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众多中国人移居日本并落叶生根,成了远离祖国的华侨华人。他们在适应日本社会文化、习俗的同时,始终怀有浓厚的中华情结,并试图努力保持、延续中华传统文化。但是,这种愿望与努力随着居住年代的增长而逐渐薄弱,被日本文化同化则在所难免。笔者在日本对华侨华人被同化现象进行了问卷分析及社会调查,反映出中华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对延缓华侨华人被同化的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记纪”神话汇集着日本民族有关起源问题的群体理解,在日本文化史上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从原型批评的角度切入解读,对“记纪”典籍中的起源神话进行学理分析,可以概括出一系列神话学范畴中的原型母题,其中最为突出重要的是日神信仰和自然崇拜。从日神信仰出发,产生了日本的皇国意识形态和天皇家族出自太阳神世系的社会伦理观念。另外,“记纪”起源神话在其辑录汇纂过程中融入了一定程度的中国元素。  相似文献   

20.
日本神话与西南少数民族神话有很多相似之处。以“难题考验”,神话为主线反映了从渔猎到农耕的生产方式转变;“从妻居”到“从夫居”的婚姻式的变革,本文探讨各民族神话中此类情节的文化含义,并述及作为成人礼俗中青春期验证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