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西方科学发展的逻辑起点是古希腊数学。古希腊数学也是以研究数开始的,但由于古希腊文明的特质,推动古希腊数学从数的研究转到几何的研究,并由此建立了欧几里得几何公理系统,为其他数学问题和科学问题提供了模型和方法。但西方的代数是落后的。西方数学吸收了东方数学的代数成果并与几何结合起来,产生了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和莱布尼兹在解析几何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微积分,牛顿在微积分的基础上建立起了近代经典力学大厦。  相似文献   

2.
当代视野中的大众文化现象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文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据商业效益原则和全球性文化互动大规模“制造”的产物,它在当代的生成具有深远影响。只有洞悉它生成的语境,领会其内涵的“为何”,才能明晰它的“何为”,才能提示大众文化研究中的“错位”意识,并对大众文化现象作出适当评判。  相似文献   

3.
古代司法官员着眼于社会秩序的维护,重视减少纠纷,平息诉讼,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息讼经验.构建和谐社会,应批判吸收中国传统息讼文化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大众文化实质是一种意识形态,它以现代传媒为载体,以产业化方式进行生产,已经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前沿阵地,构成了意识形态的大众读本。大众文化以其特有的方式对社会产生影响,它的产生具有历史合理性,它打破了文化精英阶层对文化的垄断,并具有娱乐功能。但是,大众文化是非个性的文化,并且它还导致了消费者人格的片面化、同一化和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因此,我们必须对大众文化进行积极引导,使其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现象学的方法来看,自然美既不同于实体对象与观念对象等一般意向性对象,又不同于艺术美等纯意向性对象,而是一个特殊的存在领域。它是一个意向性结构体,自然对象的审美意味性与娱观、比兴等审美知觉方式在其中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6.
科学社会学引进中国已经多年,但在该学科的许多基本理论问题上仍然若明若暗。笔者讨论了科学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界定和研究方法的特点;同时,就科学社会学与科技哲学的基本关系指出:科学社会学本质上也是对科学的一种理解工作,而且很有特点,是一种力求接近科学实际、具有扎实经验基础的理解。所以,科学社会学对于科技哲学具有开阔研究视野、提供研究素材、深化理论观点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塞尔从自然主义立场出发,批评现象学犯了视角主义的错误,并将其困境解读为“现象学的幻象”,认为海德格尔的意义观就是这种幻象的典型。塞尔的这个解读没有足够注意海德格尔有关语言意义与存在意义的区分。从自然主义视野看,海德格尔将语言意义追溯至存在意义的做法看起来预设了意义的存在,并且陷入了某种循环之中。但海德格尔并没有停留在这里,而是借此循环进一步揭示出意义的时间性结构。反之,通过考察自然主义意义观的基本思路可以发现,意义与真之间也存在某种循环定义或论证的关系。自然主义者没有看到现象学思考的着力点正是此意义与真的相互交织处。与自然主义被动地陷入“循环-定义”不同,现象学主动地接受并展示这个“循环-结构”自身的意义。海德格尔的意义观就是此意义结构的一个生动展示。  相似文献   

8.
移民文化即在该社会成员中占主导地位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研究移民文化对于探讨文化创新的规律和本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表明,在现代化、都市化和全球化所建构的当代语境中,移民文化的当代图像呈现新取向。当代广东文化是移民运动的产物,是移民运动推进了广东文化的现代革命。深圳文化是一种典型的移民文化,从整个世界移民文化史看,美国也是一个有趣的案例,华人社团组织在美国这一移民社会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和管理经验的现代借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创造了许多成功的管理经验和博大精深的管理思想理论。深入研究其丰富的管理思想和成功的管理经验,将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有助于现代经济管理思想的完善和发展。尤其对建立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法律解释中采取主观论还是客观论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针对这两种方法的缺限,结合哲学解释学理论,语境论应运而生.通过对法律解释的主要构成因素进行重新阐释,语境论在本体论和方法论上均显明独到见解,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从对早期中国墓室壁画和石窟壁画的源起、特点及其艺术风格的考量中可以了解到中国绘画的发展历程。两汉厚葬风气的盛行造就了墓室壁画的发达,而三国两晋时代社会的衰微却间接造就了佛教石窟壁画的兴盛。两者一为纯然中国式的艺术风格,一为来自异域的艺术样式。它们虽然在精神追求和艺术风格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却在后世中国的艺术发展中交相影响着中国传统美术的精神风貌和艺术技巧,也间接成为了中国传统绘画两大风格流派的前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