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元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元史研究有了引人瞩目的进展。我们已经有了一只相当不错的以中青年学者为骨干的元史研究队伍,先后成立了中国蒙古史学会(一九七九年)和中国元电研究会(一九八○年),并分别召开了几次年会,在组织推动元史研究,交流元史研究信息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尤其应当提到的是:陆续出版了一些重要的专著、论文集、若干外文史料和论著的汉译本,创办了专门研究元史(包括蒙古史和北方民族史)的刊物,发表了不少有创见有水平的研究论文。专著如《中国通史》第七册(内容主要是元代史)、《中国史稿》第五册中的元代部分,《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元史》卷,《蒙古秘史》校勘本》、《〈蒙古秘史〉词汇选择》,陈高华同志的《元大都》,高文德同志的《蒙古奴隶制研究》,等等;闻由已故韩儒林教授主编的我国第一部元朝断代史专著《元朝史》也即将出版,论文集如《蒙古史研究论文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六年九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六日,由南京大学元史研究室、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所和中国元史研究会等联合举办的国际元史学术讨论会在南京大学中美文化中心举行。九十多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学术盛会,其中来自国内二十余所高等院校、研究机关和出版机构的学者七十四人(十五人列席),来自日本、美国、新加坡、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学者二十一名。这是新中  相似文献   

3.
由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主持召开的1986年秋季蒙古学信息交流会于10月7日在内蒙古师大图书馆举行。呼和浩特地区近三百人参加了会议,正在内蒙古进行学术访问的日本蒙古史学者村上正二、杉山正明、洼田新一应邀参加了会议,从1985年以来,已经召开了三次蒙古学信息交流会。通过简短的会议,集中交流蒙古学研究的各方面信息,这种形式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这次信息交流会上,报告了刚刚在南京结束的国际元史学术讨论会的情  相似文献   

4.
中国蒙古史学会、元史研究会、宁夏历史学会一九九○年学术讨论会于8月8日至12日在银川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上述三个学会和宁夏社会科学院、宁夏大学、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宁夏地方志编审委员会联合主办。来自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100多位从事民族史研究、教学和编辑工作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资料40余篇;宁夏人民出版社提供了近年来该社出版的有关北方民族史和宁夏地力史方面的学术著作。中国蒙古史学会、元史研究会、宁夏历史学会分别介绍了近年来国内蒙古史、元史以及宁夏地方史研究的进展状况和学术活动。会议主要就元代色目人、蒙古与西夏的关系、宁夏古代民族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中国蒙古史学会会员大会暨第八次学术讨论会,于7月25日至29日在呼和浩特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学者70多人参加了会议。应邀参加会议的还有日本和韩国学者。会上共有15位中外学者作了大会发言。他们涉及的蒙古史学问题,较之前7次学术讨论会,在材料的丰富性和讨论深度上又有了新的发展。会议最后选举产生了中国蒙古史学会第三届理事会。中国蒙古史学会在呼和浩特举行学术讨论会@蒙仁~~  相似文献   

6.
由浙江古籍出版社编辑的元代史料丛刊,近日已开始出版。 多年来,从事元史研究的同志都希望能够把元代一些分散而又重要的史料汇集起来,加以整理出版,这不仅可以提供元史研究的方便,而且也是元史研究的一项基本建设。浙江古籍出版社根据元史学界的这一要求,拟定了《元代史料丛刊》的编辑计划,将分辑整理出版一些元代史料。每一辑大体上构成一个整体,侧重于史料的某个方面,编印若干册,要求收入的史料有较高的研究使用价值。每辑各册出齐后,再编一本这辑的综合索引,以便读者检索。第一辑是“政书类”,分编八册,书目有《通制条格》、《元代法律资料辑存》、《吏学指南》、《庙学典礼》、《宪台通纪》、《秘书监志》、《元名臣奉议》(上、下)。第二辑准备汇元代碑传文字。  相似文献   

7.
为总结多年来中外学术界对中原文化的研究成果 ,加强中外学术界的相互了解与交流 ,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河南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于 2 0 0 1年 4月 1 5日至 1 8日在郑州举行《中原文化与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承办了本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中、俄、日、韩、德、美、奥地利各国及我国港台地区的学者 1 0 0多人 ,会议共收到论文 70余篇。中共河南省委副书记王全书、吉林省委副书记林炎志、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孔玉芳等领导同志出席会议 ,并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世纪之春 ,在黄河之滨举办首届中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  相似文献   

8.
中国蒙古史学会一九八一年年会及学术讨论会于八月十五日至二十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举行。参加这次年会及学术讨论会的中国蒙古史学会会员和来自国内各研究单位、高等院校、出版、新闻部门的专业和业余蒙古史工作者一百二十余人,还有来自日本、美国和西德的八位外国蒙古史研究者应邀参加了会议。中外学者向大会提交的学术论文共有四十余篇。我国著名的蒙古史学者翁独健、杨志玖、蔡美彪等参加了会议。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王铎同志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付主席巴岱同志也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大学第二次蒙古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8月30日至9月3日在呼和浩特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外蒙古学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120人,其中来自日本的有12人、蒙古的13人、苏联的3人、德国的4人、美国的3人、意大利的1人、法国的1人;中国蒙古学研究方面的一些著名或知名学者也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蒙文、汉文、英文的学术论文或论文摘要131篇。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赵志宏出席了开幕式并讲了话,对这次国际蒙古学界的盛会表示热烈祝贺。会议主要就蒙古学研究的语言学、文学、历史学方面的问题,进行学术交流,同时也涉及到蒙古学中其他学科的一些问题。大会分三个分会场,用蒙文、汉文、英文  相似文献   

10.
我国研究回回民族史的论著不算很多,迄今涉及元代泰不华这位历史人物族源的论述尚不多见。陈垣的《元西域人华化考》认为泰不华是钦察人,但未论述是否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还有一些研究回族和伊斯兰教的论著,所列举的《元史》以及其他史书里的西域色目人中可信为穆斯林者,也未提到泰不华,甚至泰不华误为蒙古人者也不少。可能泰不华之名似属蒙古名之故,许多史料里又寻不到泰不华是穆斯林的蛛丝马迹,因而很难被人们所注视。笔者试图探讨泰不华的族源和穆斯林问题,籍以弥补回回人的族源史料,由此证实回回民族的形成与伊斯兰教的密切关系及其所起的作用。笔者根据泰不华史料和江苏省六合县达氏族谱资料试作一次初探,希由此能引玉,获得更深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元史暨宋元文化学术研讨会”述要“元史暨宋元文化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5月19日至5月23日在广州和珠海两地举行。这次会议由中国元史研究会、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主办,中国珠海天年高科技国际企业公司协办。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共90余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2.
1368年惠宗撤离大都,北迁蒙古本土。他所拥有的统治机构,史称“北元”。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史学界已取得一致意见。但在北迁后蒙古内部的斗争问题上存在分歧。 日本学者本田实信在《早期北元世系》一文中(载《蒙古学资料与情报》1986年第二期),利用了目前在我国鲜为人知的波斯文史料,作者在前人利用蒙汉文史料长期未能澄清的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本文根据本田先生提供的波斯文史料和他的研究成果,(但在个别汗系问题上与先生不同),探讨了十四世纪末至十五世纪初蒙古上层的内部斗争问题,提出个人管见。  相似文献   

13.
新疆《江格尔》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8月16日至21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举行。这是在我国史诗研究领域内举行的第一个国际性专题学术讨论会,得到了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支持。会议是在自治区人民政府《江格尔》工作领导小组主持下,由自治区文联及其所属民间文艺家协会、自治区社联、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新疆社会科学院等单位联合发起的。出席会议的有来自我国北京、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的40多位《江格尔》专家、学者和民间文艺研究者;还有来自苏联、蒙古人民共和国、联邦德国、美国、芬兰、匈牙利、意大利和日本的14位外国专家和学者。其中有:联邦德国波恩大学  相似文献   

14.
今年四月七日至十日,在台北师范大学举行了“中国古典文学第一届国际会议”,除八十七位台湾学者外,还有来自美、日、澳、德、南朝鲜和香港地区的四十三位学者参加了这次讨论会。港、台中英文报刊认为,这是五四以来第一次盛大的国际中国古典文学会议。提交这次会议的论文,台湾学者的十九篇,台湾以外学者的二十五篇,共计四十四篇,各有特色。其中讨论诗词小说的最多,讨论《水浒传》、《金瓶梅》、《三国演义》、《红楼梦》的各一篇,诗词研究部分:周策纵的论文《诗词的“当下”美》,指出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时、空,与诗词辨赏刹时顿悟之美的关系,并对我国诗歌的抒情主流和自  相似文献   

15.
<正> 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经济史丛书编委会、《历史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的我国第一次大型的“对外经济关系与中国近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87年5月1日至6日在武汉举行。参加会议的学者共有80多人,其中日本、美国、香港学者10多人。大家就下列专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一、中国近代化的内因和外因大家一致认为,近代化这一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其实质就是资本主义化,主要是指工业化和民主化,此外还包括交通运输、商业金融、思想文化以及农业等方面的近代化。中国近代化具  相似文献   

16.
第三届国际《格斯(萨)尔》学术讨论会,于7月22日至26日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国内和日本、蒙古、俄罗斯、保加利亚、匈牙利、瑞典、法国及台湾、澳门地区的专家学者70余人,以及《格斯尔》说唱家和长期从事《格斯尔》研究、组织领导、搜集出版工作的同志。本次会议的中心论题是回顾和总结蒙古《格斯尔》的研究工作。与会  相似文献   

17.
一 答失蛮是元代常见的名词,它是波斯文Danishmand的译音,义为学者,明哲的人,指伊斯兰教教土;它还作为氏族名,如称萨都刺为答失蛮氏(《西湖竹枝集》)。这些已是治元史者所熟知的了。 另外,答失蛮也作人名,元代叫答失蛮的人也不少,据清人汪辉祖《三史同名录》(卷33)的统计,《元史》中以答失蛮为名的就有十二人。去年姚景安同志编的《元史人名索引》(1982年2月中华书局版)完全取用了汪辉祖的意见,分为十二人。为了讨论的方便,现把《索引》所录十二人全部列下,并加以编号。  相似文献   

18.
“起辇谷”是《元史·本纪》所记载的葬成吉思汗及其汗位继承者们灵柩的元代诸帝陵所在地。由于《元史》中没有透露“起辇谷”在哪里,其他有关史料中也没有讲或者没有讲清楚元代诸帝陵在何地,因而“起辇谷”是什么地方,元陵到底在何处的问题,一直是人们既感兴趣,但又是始终解不开的历史之谜。 1 首先,让我们翻翻有关史料记载和后人的看法,看看这一历史之谜所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相似文献   

19.
我区蒙古史学者、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付研究员珠荣嘎先生校注本《阿拉坦汗传》一书,已由日本九州大学蒙古学著名教授森川哲雄先生译成日文,最近已首次在日本福罔市正式出版。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特藏《阿拉坦汗传》是世界孤本,早已引起国内外蒙古学界的极大关注。在《阿拉坦汗传》公开出版前,国内外学者只是通过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蒙古史学者,付研究员留金锁先生《十三世纪——十七世纪蒙古历史编篡学》一书中的梗概介绍,得知本书的重大学术价值。1984年8月,民族出版社以蒙古文献丛书之一的形式出版了《阿拉坦汗传》(附原件影印),受到国际蒙古学界普遍欢迎。日本蒙古学家永森川哲雄除已完成《阿拉坦汗传》蒙文拉丁标音、日译原著和珠荣嘎校勘注释之外,还提出了一篇研究《阿拉坦汗传》的  相似文献   

20.
元代书院考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元代书院考遗王风雷综观元史研究和中国教育史研究,对元代书院的考察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人们对元代书院的认识,仍缺乏一定的深度。例如,张正藩先生在其《中国书院制度考略》一书中,泛泛地谈了元代书院的一些情况,未进行深入展开;王颐先生对元代的书院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