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计理论的发展历史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为经济收益、传统会计收益以及全面收益.通过分析它们的内涵和优缺点,可以更系统、更清晰地理解全面收益出现及采纳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将传统会计收益与全面收益进行比较,有助于在现阶段情况下对两种收益观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经济环境、经济活动的复杂化,传统收入费用观下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受到质疑。在适度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条件下,全面收益观的提出,使会计收益计量模式的重心由收入费用观转向资产负债观。本文对这两种收益计量模式作简单的比较,详细分析了我国会计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观的原因,并对资产负债观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收入费用观与资产负债观是两种不同的收益确定观,两者分别从价值运动的结果、价值运动的过程来确定企业的收益。当企业置身于静态环境时,两者可产生相同的收益;而处于动态的环境时,则会产生较大差异。本文从财政部最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出发,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力求有助于更有效的确认企业收益、把握财务会计发展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4.
债券收益的可预测性及其经济价值一直是颇具争议的热点问题.本文首先利用回归模型检验了我国债券收益的可预测性,并分析了债券收益的非马尔科夫性和随机波动特征.在此基础上,在广义随机波动HJM框架下提出了非马尔科夫DTSM模型的构建方法,并分析了非马尔科夫性和随机波动性对于债券超额收益的可预测性及其经济价值实现的作用.最后,考察了我国市场上债券收益可预测性的来源.结果表明,我国债券收益可预测性具有很强的统计显著性,且可以转化为显著的经济收益.在此过程中,非马尔科夫性、随机波动性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经济环境驱动的时变性风险溢价是我国债券收益可预测性的主要来源,而非涵盖随机波动因子也显著含有债券收益的预测信息.  相似文献   

5.
郭红 《管理科学文摘》2009,(11):163-164
会计收益质量问题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课题,目前多数研究成果着眼于会计收益与真实收益匹配程度、会计收益与实际现金流量匹配程度,不够全面完整。作者认为,会计收益质量的特征应服从于会计目标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要从多维度、多视角进行全面研究,为此文章提出了对收益质量进行全面评价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会计收益与现金流量的价值相关性问题一直备受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本文从会计收益和现金流量的理论分析入手,对二者进行了全面的对比,最后结合新的环境和形势,提出了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以来,许多西方发达国家都开始相应地颁布了一些实施全面收益观的政策和准则,我国也在这一背景下开始了全面收益观的落实试行。利得和损失这一概念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被提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此,本文在分析全面收益观落实之后对传统的财务计量的影响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议,希望能够提高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全面收益的涵义入手,介绍了国外全面收益报告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新会计制度环境下,在决策有用观的确定及公允价值的适度运用等条件下,在我国推行全面收益报告已具有可行性,并指出了我国报告全面收益的必要性;最后,论述在全面收益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实行全面收益报告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对全面收益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探讨,接着分析全面收益现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的运用,最后指出新准则中运用全面收益观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会计总是依存于一定社会经济环境产生而发展的。知识经济,传统的收益确定模式受到挑战。收入—费用观到资产—负债观的转变与历史成本计量到公允价值的计量是知识经济下收益确定观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