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交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交替莫岳云时至五四运动旧民主主义革命并没有结束以往的观点认为,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络结。其实,时至五四运动,旧民主主义革命并没有结束。五四运动中,资产阶级民主派投入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五四运动结束不到半年,孙中山将中华革...  相似文献   

2.
资产阶级革命派旧三民主义的文化纲领,已经具备比较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平等、主权在民、民生史观和科学启蒙的理论体系,是旧民主主义文化革命纲领的成熟.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有一个优秀的传统思想:把宇宙看成是一个生生不已、变易不息的大流。但它缺乏自然科学的坚实基础,带有朴素的、直观的性质。在进化论传入中国以前,旧民主主义革命前期的发展观仍然具有古代朴素变易思想的特点;进化论传入中国以后,中国传统的变易思想与进化论相结合,形成了以进化论为基础的近代发展观。本文试对旧民主主  相似文献   

4.
新民族主义是孙中山在旧民主主义革命屡次失败后重新探索民族主义理论和实践,在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历史推动下,经过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对旧民族主义作出的崭新解释。这是孙中山民族主义的重大发展,标志他晚年政治上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5.
1895年《马关条约》和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维新派为救亡图存,提出了“大民族主义”的文化革命纲领,它已经包含有反帝反封建性质的近代民族主义思想、民权学说和科学救亡思想,表明旧民主主义文化纲领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6.
前言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位于我国东北边陲,土质肥沃,林矿富饶,居住有汉、蒙、回、满、朝鲜、鄂伦春等各族人民。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特别是从19世纪末叶以来,东北三省日益成为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重要地区之一。东北各族人民在帝国主义疯狂侵略的铁蹄下,在封建买办势力黑暗统治的囚笼里,过着不见天日的悲惨生活。但是,正象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  相似文献   

7.
发生在西欧的巴黎公社革命和发生在东亚的中国革命,在革命进程中,都是由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1870年9月4日,在法国的巴黎推翻了资产阶级第二帝国的统治,完成了民主主义革命,后发展成为1871年3月18日的巴黎无产阶级起义,始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中国革命是在旧民主主义革命后,在中国共  相似文献   

8.
瞿秋白对旧式农民革命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其关于中国革命基本思想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他运用马克思关于农民阶级的理论对旧式农民革命进行科学分析,深刻地总结了它的经验教训,这是其对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经验总结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三湘英烈传》(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丛书(以下简称《英烈传》)从2001年开始至2005年由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全部出版完毕,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关系,是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核心问题。两者在又联系又斗争的发展中,形成了历史地位转折、衔接转化、组合模式选择等特点,最后以社会主义为归宿,形成新的社会主义的民主主义。今天在“一国两制”国情下,研究两者关系的新情况新特点,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旧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终结的历史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民主主义文化纲领具有消解狭隘的种族主义思想,初步认清帝国主义侵略的概念、强调民主政治制度与意识的互动关系、强调用科学文化知识改造国民性格的历史进步意义.但它无法用科学的理论分析民族与阶级、帝国主义侵略与西方先进文化、民主意识与阶级意识、科学文化与阶级斗争的关系,因而无法打破帝国主义奴化思想与封建主义复古思想的反动同盟.  相似文献   

12.
范鸿仙是南社社员中的杰出代表人物,他积极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主张,成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舆论的旗手。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由旧氏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需要有一个过程。这是可以肯定的。至于这个过程经过多长时间,经历了哪些阶段,则是可以探讨的。本文作者提出了他的看法,说这个转变过程大致经过了准备、开始、确立和完成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过去凡是论及孙中山思想发展道路问题的,一般都认为在中日甲午战争以前(有的说是1895年第一次广州起义以前),他是一个改良主义者;在这以后,他才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逐步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1924年国共合作,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又由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积极参加者。换言之,就是认为孙中山思想的发展过程,是从改良主义到旧民主主义,再到新民主主义。 笔者认为,孙中山对中国的政治变革,他的主导思想一直是革命的,思想发展的过程只有两个阶段,一次转变。即他原来是服膺于白己所刨导的旧三民主义,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后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又由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转变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热心赞助和积极实行者。而1924年重新解释三民主  相似文献   

15.
区别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什么?长期以来学术界没有分歧,都认为应以领导权属于谁为标志,即革命的领导权是否属于无产阶级。刘永明同志对此提出异议,他在《试论区别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以下简称《试论标志》)一文中说:“这种说法并不严谨,也与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当年对于有关问题的论述不尽一致”;因而“试图在理论上有所突破”,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不能将是否由无产阶级领导作为区别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根本标志应该是:“看中国民主革命是否完全由资产阶级领导,或  相似文献   

16.
试论宋庆龄从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成长不是偶然的,必定是在革命的洪流中不断地自我扬弃、自我陶冶的结果。宋庆龄正是勇于向旧世界和旧的自我决裂,积极要求向上的典范,“她跟随历史的步脚不断前进,从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者”。本文拟就其转变的思想基础、转变的条件及转变的标志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7.
莫世祥教授的力作《中山革命在香港(1895-)①》即将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这是向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一份厚礼.作者在前言中有一段话:“对于孙中山在世期间领导的中国革命运动,中国内地的历史著作曾经称之为旧民主主义革命,以区别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把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推向高潮。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也促使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与中共最低革命纲领基本一致的新三民主义。国民大革命失败和土地革命的经验教训,使毛泽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思想,并引导中国人民最终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重任,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证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9.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初,英国资产阶级发动了侵华的鸦片战争,从此中国历史便进入以反帝反封为主要革命任务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般地讲,中国的资产阶级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但只要我们认真研究一下就会发现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诞生于十九世  相似文献   

20.
王希天作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史上的优秀人物之一,经历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两个时期,即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他年轻短暂的一生中,闪烁着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其始于接受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终于向往以苏俄社会主义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带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