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亲密关系暴力是指现在或曾经处于亲密关系下(如婚姻关系、约会关系、同居关系等)的异性伴侣之间各种形式的身体、心理、性方面的暴力伤害行为。关于亲密关系暴力问题的社会学研究,是对以往的婚姻暴力、约会暴力研究领域的整合与拓展。尽管有的研究者认为应该把同性伴侣暴力也包括进去,但一般情况下亲密关系暴力主要是指异性伴侣攻击。在亲密关系暴力中,究竟是男性更具攻击性,还是女性与男性一样具有攻击性,抑或是女性比男性的攻击性更强?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国外学界开始对婚姻暴力问题展开系统的研究至今, 相似文献
2.
社会性别的标准:女性气质与男性气质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如过去 2 0年社会性别研究所显示的 ,人们无意识地拥有的社会性别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它们影响我们的态度、行为和自我感受。社会性别观念受社会和文化的引导 ,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本文介绍了 1 995年和 1 999年在荷兰学生中进行的社会性别分类的实验结果 ,从中可以看到在这5年中 ,当代的社会性别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 ,展示了当今有关女性气质和男性气质的标准概念。本文还进一步讨论了近期所开展的性别研究 ,并提出与性别和工作、性别平等、性别与自尊 ,以及改变当今社会性别观念的需求相关的问题。在过去 2 0年 ,女性主义科学家和学者们曾…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本人教学经验,对高中女生数学学习现状做了分析,探索男女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同时对如何使女生更好的学习数学提了几点建议.以期对女生的数学学习和教师的针对性教学提供一点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Wang Xiaohui Liu Yanwu 《社会工作》2007,(9)
通过对"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在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女性群体中,相比于城市女性,农村女性处于更加弱势的地位。本文认为城乡差异影响了女性就业的许多方面,诸如工作性质、工作单位类型、就业途径获得渠道等。 相似文献
5.
6.
随着全球化和经济的发展以及旅行的空前便利,到国外旅行、工作和学习的人员数量呈现世界范围的增长.移民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挣得更高的薪酬,也有人移民国外以推进他们的事业发展,或仅仅是为了经历不同的文化.总体而言,今天的移民形式与过去有着明显的不同,例如,大多数迁移活动是临时性的,真正移居的人数并不像历史上曾发生的那样多;此外,女性在这些流动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她们或是作为独立的移民,或是作为家庭中的主要收入者. 相似文献
7.
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在工业化过程中将伴随大量女性犯罪的增加,其增加的速度大大快于男性犯罪。如日本,1968年女性犯罪占犯罪总数的比例为11.6%,而十年后的1978年就已达到19.1%。呈直线上升的状态。在我国,女性犯罪的比例较低,从天津市的情况看,目前女性犯罪占全部犯罪总数的比例基本稳定在2%左右,比发达国家要低很多,但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妇女参与社会活动的增加以及受西方道德观冲击的扩大,女性犯罪有可能在未来几年中呈不断增加的趋势。为了避免走发达国家的经济与犯罪双增长的老路,使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付出较少的代价,我们必须适时地对女性犯罪进行认真研究,以使在预防女性犯罪上有一定的预见性。 相似文献
8.
性别:同质性中的差异——兼谈女性哲学建构之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以其本质而言并不是男性的专利,也不能因以往的哲学家都是男性而将以往的哲学视为男性哲学.哲学以其本质而言是人对其自身生存的认知、理解和反思.女性主义哲学并不能站在与男性对立的立场之上被构建起来,我们必须在充分理解和把握男女两性的同质性的基础上,从女性的视角出发去关注人之生存本质,才能超越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和二元思维模式,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哲学. 相似文献
9.
科学界学术产出的性别差异是科学社会学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利用2013年“北京市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数据,以高校科研人员为分析样本,以社会网络为分析视角,从网络欠缺和网络回报欠缺两个层面,探究造成科研产出(以SCI/EI论文发表为例)性别差异的网络机制。研究发现,女性科研人员的网络规模欠缺并非导致其学术产出低于男性同行的重要原因;与国内外学术界和企业界的纽带关系的“结构性欠缺”,则的确削弱了她们获取学术信息与资源的能力和机会,进而导致其SCI/EI论文发表量低于男性。此外,在拥有相同网络结构的条件下,女性从与企业的纽带关系中获得的论文产出回报也低于男性,这进一步加剧了学术产出的性别不平等。 相似文献
10.
排挤与救济:女性的离婚权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排挤尤其是性别排挤的背景下,女性的离婚权益保障面临弱化的态势。如何救济女性的离婚权益,已成为法学界和司法界共同关注的话题。救济女性的离婚权益,既要关注社会排挤的现实,又要关注离婚救济制度的立法局限和适用制约;既要建构社会性别政策的支持网络,又要完善离婚救济制度的立法设计,进而实现离婚救济制度的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推进婚姻自由原则的实施进程。因此,要救济女性的离婚权益,就必须正视社会排挤尤其是性别排挤导致女性离婚权益弱化的社会现实。忽略这一社会现实,离婚自由便不能真正实现,救济女性的离婚权益也将成为虚妄之谈。 相似文献
11.
哲学与女性:他者的形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哲学与女性"问题是一个新的哲学问题.通过考察现象学、存在主义、列维纳斯、德里达、弗洛伊德和拉康等人有关女性的哲学话语,本文试图追问:为什么号称是对整全的知识和真理之爱的哲学,竟然排斥、拒绝和否定女性的思考和关于女性的思考呢?哲学的同一性究竟是如何通过一对"自我与他者"建构起强大的自我确定性的呢?女性的人性的同一性在哲学中又是如何被一步一步建构起来的呢?为什么哲学难以言说甚至根本不能言说女性?这一哲学话语的沉默和缺席对于哲学意味着什么,对于女性又意味着什么呢?对"哲学与女性"作为一个哲学问题的自我意识,代表了试图打破这种哲学独白的沉默和缺席的良好意愿,代表了走向二者之间艰难的对话的开端. 相似文献
12.
1 目前,琼瑶的知名度在大陆,并不亚于当时的歌星邓丽君。一个用磁带,一个则用铅字印成的书,风靡一时。从报刊杂志反映的情况看,卷入“琼瑶热”的人们,绝大多数是少年、青年。在这部分青少年中,中学的女高中生和踏上社会不久即将步入婚恋的女青年以及一部分已婚妇女又占绝对多数。本文着重对卷入“琼瑶热”中的这三个年龄层次 相似文献
13.
女性传播是人类传播的二元因子之一。中国历史上的女性传播曾几经沉浮。本文力争通过对现代女性传播史的勾勒 ,把握其传播意识的演变 ,并对其历史作用和社会发展意义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4.
近几十年来,随着女生受教育权利越来越得到重视,男女生在受教育机会方面趋于平等,但学校中却出现了男生平均成绩相比女生普遍偏低的现象,学生学习成绩的性别差异越来越明显。本文采用学校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不同的班级环境对学生学习成绩造成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研究结果显示,男生学习成绩落后的现象多存在于学习环境相对较差的学校。进一步加入中间变量,初步探析其形成机制后发现,在较差的学校中,男生容易在同伴群体中形成反学校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女生则较少受到这种影响,因而容易造成学习成绩上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5.
性别差异在劳动力市场中被异化为性别歧视,使女性在就业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并带来了多元的消极影响。劳动者的个体差异性和不同的能力及优势,适应了社会劳动岗位的不同需要,而一旦劳动者没有个体的差异,没有能力的高低之分,没有优势和劣势的区别,反而不能适应社会劳动岗位的不同要求,因而以性别和个体差异为由而给予差别对待是没有法律、道德和理论的正当性的。平等权是自然权利,是公民的资格权,是国家、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均不得剥夺的权利,而这个资格又是主体人参与国家和社会组织各种活动的前提,丢掉这个前提则实现机会平等、过程平等和结果平等都将失去任何可能性。为推动我国性别差异和就业权平等的协调,应在理念引导、经验借鉴和制度建构相统一的思路下综合采取多种措施。 相似文献
16.
男性诗论与女性诗人的“隔”——朱淑真研究中的一个问题胡元翎作为女性诗人,南宋朱淑真的诗词集《断肠集》一问世,就面临着众说纷呈的评价。而统观这些评价,一个突出的感觉就是:隔。隔的原因即在于,以男性视角与评价标准去要求、衡量一个女性诗人,不能正视女性作品... 相似文献
17.
人们通过两个基本途径进行道德评判 ,一种是通过事件所产生的结果 ,另一种则是通过得到社会认可的规范人类行为的道德准则。前者称为目的论评判 ,后者称作道义论评判。人类得到的评判之所以如此复杂 ,正是由于这两种标准的共同作用和相互冲突。哲学家们常常提出一些道德问题来说明这种冲突 ,例如“电车困境”(trolleydilemma)。在此场景中 ,一辆有轨电车正全速冲向两个卡在轨道中的人 ,而停车已经来不及了。冲突是很明显的。让电车冲出轨道会导致一个人 (司机 )的死亡 ,反之则会导致两个人的死亡。根据目的论评判 ,前一种选择是正确的 ;而根…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考察在社会分层与性别分层的交互作用下,生命历程中的两个竞争性理论--“累积优势/劣势理论”和“年龄中和效应理论”,哪一个更能解释中国男性和女性所经历的健康不平等。本研究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追踪数据和成长曲线模型发现,性别对社会分层导致的健康不平等及其发展有独特的影响。与男性相比,女性在各个年龄阶段都处于健康劣势,这一劣势是因为女性从教育和收入所获得的健康回报比男性低。此外,女性之间因为教育和收入导致的健康不平等程度随年龄的增长而缩小,男性之间的健康不平等程度并不随年龄的增长而改变,因此,本研究不支持健康不平等的“累积优势/劣势假说”,而是在女性群体中支持“年龄中和效应理论”。 相似文献
19.
在宋元说话中,原是儿女故事与英雄传奇并重的.早期的章回小说首先突出了对历史的浓厚兴趣,这时,重建历史秩序的英雄事业成为叙述的重心,而"家庭"与"色"这一纯粹的个体欲望,便被视为英雄实现建功立业这一社会欲望的障碍,成为备受冷落又无法摆脱的情节--它实际成为一种潜在因素,而支配着历史传奇的整体结构.当小说完全摆脱了对帝王将相的描写,当英雄走向神魔化、走入家庭闺阁的市井风情时,这一潜在因素便逐渐走向了前台.从历史传奇到神魔到世情,女性形象逐渐由湮没到喧哗,但个中的否定内涵却是一脉相传的. 相似文献
20.
从心理层面看性别角色差异对女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言 性,作为生物的构成,指的是男女与生俱来的生物属性;性别角色,作为社会的构成,指的是通过社会化过程得到的与生物性别相关的一整套社会规范的期望和行为。在当今世界的大多数国家中,男女一生下来就与人们所预期的机遇和限制相联系,男孩和女孩往往会受到不同的待遇。人类学家H·鲍里(1957)的研究是社会化过程对性别角色塑造的一个很好的诠释。他通过比较一百几十个未开化的团体,研究他们教育子女以及形成男女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