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5 毫秒
1.
清末中国社会学萌芽期(1903—1911)间译著贡献最大,当推严复氏。严氏一方面竭力介绍西方学术恩想;另一方面又启迪实际研究学术理论之风。他的社会哲学思想和社会学的译述内容,无论为了解我国当时社会哲学、社会思潮和引进的社会学理论,或者从它们对于以后的影响上考虑,都值得我们参考。现根据严复译著《群学肄言》、《社会通诠》等书,及过去学者们对严氏成就的研究著述,如:王蘧常的《严几道年  相似文献   

2.
莫凡 《社会》1989,(12)
社会学在中国迎来了她新生后的第十个年头。人们在回顾她艰难发展的同时,又总是企求她能结出新的果实。而《中国企业社会学》(施正宗、张成权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书的出版,可以说为社会学的学术书苑,增添了一枝新花。该书的出版,也是十年社会学发展的一个继续和成果。应该承认,社会学并不是一门土生土长的学科,是人们引进的一门科学的新品种。要让这门学科能真正在中国开花结果,必须深扎在中国的社会生  相似文献   

3.
(一)日本农村社会学的特征农村社会学在我国社会学的发展中可以说是占有特殊的地位,这是一个与我国农村现实社会有着密切联系、并与之同步发展起来的学术领域。战后以来,从依然大量保留着战前那种半封建性的社会关系阶段到出现人们所谈论的“村落解体”、直至“自下而上的村落再生”问题阶段,日本的农业、农村、农户、农民始终沉浮于日本资本主义及其政治体制大发展的浪潮之中,不由自主地发生了剧烈的变动以至走向衰落,日本的农村社会学则与他们一道记录了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4.
南斯拉夫L.米特罗维奇博士在南斯拉夫《自治》杂志1983年第12期上撰文评述A·杜恩的新著《社会运动社会学》。本文作者介绍说:阿·杜恩不仅是法国、而且也是西欧著名的社会学家。他属于六十年代中期在学术上成熟并开创了自己流派的一代法国社会学家。《社会运动社会学》一书包括下列章节:序言:人类创造自己的历史;一、论研究的  相似文献   

5.
李德滨 《社会》2004,(7):62-63
中国社会学重建之后,已有10多部农 村社会学或乡村社会学著作出版问世,这 从一个侧面表明中国社会学正从重建期走 向逐步繁荣期。 近读刘豪兴教授主编的《农村社会学》一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版),令人耳目一新,它不但用简捷明快的笔触,向读者展现了一幅浩大的  相似文献   

6.
金耀基  范丽珠 《社会》2007,27(1):1-1
摘要:本文通过杨庆堃教授对中国宗教极其卓越和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来审视中国宗教的社会学范式。杨氏的《中国社会中的宗教》是一部堪称现代经典的华丽巨著,是中国宗教社会学研究的典范之作,是社会学学者研究中国宗教的重要参考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创新意义。相对于西方宗教的制度性,杨氏提出发散性宗教的概念,指出散开宗教的信仰和仪式有机会发展为有组织的社会体系,同时它是作为社会组织模式整体的一部分,在散开的形式中,宗教发挥着多样的功能,以组织的方式出现在中国社会生活中。杨氏是第一个从宽阔的社会学角度来证明中国宗教存在形式、合理性以及历史传统的华裔学者,对于其后学者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学术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整个2 0世纪90年代,我们在美国社会学界观察到的情况就是我所说的“中国现象”:( 1 )最优秀的社会学刊物不再质疑“为什么要研究中国”,而是开始刊登中国学研究的文章。90年代,在《美国社会学评论》、《美国社会学杂志》和《社会力量》上发表了大约40篇有关中国的文章,超过了1 989年以前这三个领军刊物上发表的中国学研究文章的总和;( 2 )美国所有的博士生计划都努力招收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的优秀研究生;( 3)在美国排名前30名的社会学系里,几乎每个系都有一些教员在积极研究中国社会。而在1 980年,这些系里只有三名“中国专家”:哈…  相似文献   

8.
<正>近三十年来,国内外关于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日益兴盛,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及宗教学等不同学科的学者从各种角度切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隐然成为当前的显学~①。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长期致力于民间信仰研究的范丽珠教授和欧大年教授推出了这部力著。《中国北方农村社会的民间信仰》是一部论文集,收录了两位学者多年来对北方农村社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农村社会学学术讨论会暨华中农业大学农村社会学专业论证会于1985年12月14日至16日在武昌华中农业大学召开。湖北各地和北京、安徽、广东等省的专家、教授、学者共五十多人参加了会议。当前,我国农村正经历着一场极其深刻的社会变革,这种变革必将带来农村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规范、社会行为、社会心理等巨大变化。研究和预测这些变化,对于制定我国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一批专家、教授、学者和农村  相似文献   

10.
日本著名社会学家柿崎京一和中国学者陆学艺、韩国学者金一铁、日本学者矢野敬生主编的《东亚细亚村落的基础构造》一书,由日本的御茶水书房出版了。这是一部由中、日、韩学者共同研究中国、日本、韩国农村的学术力作。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 《社会》1982年第四期刊登的傅愫冬同志写的《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三十年》,向我们介绍了这所大学开设社会学系的历史状况,从中可以看到,自西方社会学传入中国以后,社会学如何在中国的土地上成长的,也可以看出西方社会学传入中国的目的、中国社会学者怎样联系中国的实际情况使社会学中国化。在旧中国,一些西方资产阶级学者传播社会  相似文献   

12.
吴铎,我国知名的社会学教授,1954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1979年我国社会学开始重建时从事社会学的教学和研究上作,是上海重建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现任中国社会学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社会学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社会福利研究会和上海市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社会学研究中心主任,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编委。吴锋教授长期在高等学校从事大学生、研究生的社会学教学和科学研究,注重社会学人才的培养和理论探讨。已出版的主要学术著作有《简明社会学》、《“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读书札记》以及合著的《劳动社会学知识》、《教育和社会》等书,还主编了《上海社会的现状与趋势》、《都市社会学》丛书,参加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的编委工作等。他的一系列著述积极倡导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吴铎教授十分重视社会学的应用,他与上海市有关社会工作单位有着密切的关系,积极推进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的结合。前不久,本刊记者就此专程对吴铎教授作了采访。  相似文献   

13.
彦奭 《社会》2006,26(1):142
作为由上海社联牵头编撰的20世纪中国社会科学系列丛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回顾、总结一百年来中国社会学的发展路程,介绍中国社会学现状和当今发展水平的《社会学卷》,终于与读者见面了。该卷由卢汉龙研究员和彭希哲教授担任主编,各部分由在该领域有专门研究的学者执笔。《社会学卷》以社会学一级学科的内容为主,同时包括了各分支学科及相关学科,如人口学、人类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社会调查与社会统计等的内容。全卷由四编二十二章及附录“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学发展大事记”等构成。涉及中国社会学百年来萌芽、成长、沉寂和重建的曲…  相似文献   

14.
怀特(Martin King Whyte)和W.帕瑞希(William L.Parish)合著的《当代中国城市生活》是继他们在1978年合著《当代中国的乡村和家庭》一书之后又一部系统研究中国社会的专著(该书已于1984年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马丁·金·怀特是密执安大学社会学教授兼该大学中国研究协会理事;帕瑞希是芝加哥大学远东问题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5.
此外,根据孙本文、蔡毓聪文(如前所引),1902年底(光绪29年正月十五日)曾出版吴建常根据日本市川源之译美吉丁斯(Giddings)1897年著的《社会进化论》而再译出的汉译本,书名《社会学提纲》,为《教育志丛》中的第四篇。可称是迄今所见我国以社会学名称译出的最早一书。“群”和“人群学”最早从清末一些著作和译述中见到。按梁启超于《时务报》答读者问中称该报在当时兼用“社会学”与“群学”(或“人群学”),两种名词通用,并无区  相似文献   

16.
《当代日本中国学治学历程——中国学家采访录》于2011年10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部书记述了对10位当代日本著名中国学家的采访,由学者本人讲述从事中国研究的经历,主要学术观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50周年大庆献礼作品:《当代中华凝聚力》新著首发座谈会”日前在广州举行。来自广州地区的专家学者、省内外驻穗传媒单位等60多人,就中国精神文明学大型丛书编委会组织策划、省精神文明学会、省社会学学会、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等30多位作者历时6载写成、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华凝聚力》这部长达110万字的新著进行了座谈。与会者对《当代中华凝聚力》一书的学术价值和意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们认为这是一部命题新、观点新、材料新、方法新的学术专著和学术精品。该书以其恢宏的篇幅、鲜明的主线、严谨的…  相似文献   

18.
张佩国 《社会》2007,27(2):104-104
近三年来,“中国乡村社会”,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和综合性的论题,已经超越了某一具体学科的界限,而日益为被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民俗学、经济学和法学等众多学科学者所关注。中国乡村社会研究成为一个跨学科的学术领域,不仅仅在于此,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学科的学者们在自己的研究中越来越注意到相关学科有关中国乡村社会的知识生产,并将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消费贯穿到学科的再生产中。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不同学科的学者在本学科的研究中越来越多地引用其他学科学者的文本,比如人类学引入历史学的解释维度,法学引入人类学的民族志书写方式,政治学借鉴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方法等等。在具体的“中国经验”层次上,“革命现代性”和集体主义传统的“发明”,成为多学科学者的研究命题;区域社会史走出狭隘的教科书式的社会史书写,借鉴人类学“文化类型比较”方法,问题意识越来越明确;而对20世纪中国乡村的人类学追访,也已经将民族志书写放在了历史人类学的解释框架中,因为只有在特定的时空坐标中才能解释一个地方人们的生存逻辑;村落、宗族与国家仍然是学者们的学术兴奋点,跨学科研究的趋势也甚为明显;乡村产权和财产关系显示了经济社会学、法律社会学的不同分析和解释取向,但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也很注意从对方的研究中得到方法论上的启发;围绕乡村政治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政治学者和社会学者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尽管这种分歧有学科本位观的因素存在,但这种争论本身亦说明了学科界限已经退居其次了,对问题的关注才是第一位的。这种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其实已经显示了“总体社会科学”的诉求,尽管学科整合过程中还仍然存在着学科本位的必要性和制度空间。下文就这几个方面依次展开评述。  相似文献   

19.
作为“权利”的学术话语权,主要有创造更新权、意义赋予权、学术自主权等类型;作为“权力”的学术话语权,主要有指引导向权、鉴定评判权、行动支配权等类型。这些也体现在中国社会学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在中国社会学初创阶段,严复等人在社会学本土化和学术话语创新方面进行了尝试。费孝通经历了中国社会学前期发展阶段近20年及后期56年全过程,其学术历程对于中国社会学发展史具有典型意义。在理论自觉基础上努力达致学术话语权的制高点,是中国社会学从世界学术格局边陲走向中心的一条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林晓珊 《社会》2008,28(3):216-222
2007年12月2日晚,"中国社会理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茶话会在中山大学梁銶琚堂第一会议室召开,这是继当天"吉登斯与现代社会理论"学术研讨会之后,国内学者的又一次专题讨论.与会嘉宾大多来自国内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知名学者,汇集了来自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和哲学等不同领域的研究专家,他们就目前中国的社会理论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了轻松而又热烈的讨论.中山大学政务学院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系主任王宁教授主持了这次会议.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苏国勋教授和北京大学人类学教授王铭铭分别作主题发言,第二个阶段由与会学者就相关问题进行自由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