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土地发展权制度在我国亟待确立,运用“三源流”政策决策理论模型分析土地发展权制度确立的政策过程,发现中央集权决策体制环境下确立土地发展权制度存在悖逆集权决策效率的问题,造成这种政策过程问题既有政治源流方面存在无法形成政策联盟共识的原因,也有政策源流方面未能提供具有价值可接受性和任务可操作性的政策方案的原因,两者的匮乏导致无法启动确立土地发展权制度的政策议程.必须通过增强政治参与人确立土地发展权的政策联盟共识,提高政策网络结构一体化程度,形成能平衡土地发展权政策网络结构中相关人利益的政策备选方案才能最终启动确立土地发展权制度的政策议程.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大众传媒在政策过程的议程设置、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和评估各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大众传媒参与政策过程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利因素.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大众传媒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各社会群体利用大众传媒参与的不均衡、大众传媒过度市场化的倾向、虚假不实信息在大众传媒上的频现、大众传媒上舆论的非理性与情绪化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福利视域下的中国义务教育制度政策过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它是教育福利的主体构成部分。笔者认为,义务教育具有公平性、公益性、福利性等特点,它是一项全民性的福利,每个公民都有权利同时也有义务接受义务教育。笔者经过总结发现,制度设计更加注重公平、福利公益色彩逐步增强、办学主体层次持续提升、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发展、由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是义务教育制度发展的国际惯例,本文从福利的视角,运用政策过程分析的方法对中国义务教育制度的发展进行全面回顾,结合义务教育的基本属性、国际惯例及本国国情,对我国义务教育制度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政治冷漠现象成因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政治冷漠现象是与现代政治潮流不相适应的一个顽症。在当代中国 ,从总体上看 ,政治冷漠现象在不同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冷漠现象极不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已成为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严重障碍。本文从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历史文化、团体组织等四个方面对当代中国政治冷漠现象的成因从根源上作了比较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政策过程阶段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策过程阶段论是目前国内的政策科学研究者普遍采用的政策过程理论,也是在西方政策科学界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中居主流地位的理论模型。但是,进入90年代以来,这一理论模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判,并由此发展出一系列替代性的政策过程理论。本文在介绍政策过程阶段的提出与发展的基础上,分析这一理论模型对政策科学发展的贡献,并介绍西方学者对它的批判及其回应。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民主社会中,公民参与是公共政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可以增强公共政策的合法性、有效性和可接受性,而且还可以成为公共政策的否决点,阻碍或促进公共政策的变迁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从政治科学本体论角度看,政策过程有三个研究途径:结构主义、行动者、自主性国家,分别可以从观点或立场、流派、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内部分歧等角度进行刻画。国内外对当代中国政策过程的研究,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上看,或陷入一定误区,或缺少自觉。文章对政策过程研究途径的刻画,希望有助于从事经验政治研究的学者明确自己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有助于研究政策过程的最佳理论框架的形成,有助于推进中国政策过程的经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民主社会中,公民参与是公共政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可以增强公共政策的合法性、有效性和可接受性,而且可以成为公共政策的否决点,从而阻碍或促进公共政策的变迁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批判性分析政治发展理论和政治变迁理论的体系缺失 ,提出建立指导政治改革经验性分析的中层理论的构想。鉴于中国政治改革渐进性与持续性的事实和特征 ,本文以政治改革的政策选择、政策制定和政策实施过程为基本范畴 ,试图构建政策过程的分析理论 ,使其能够运用于中国政治改革的经验性描述和理论概括 ,并能够对中国政治改革的具体问题给予理论上的解答  相似文献   

10.
周红 《东岳论丛》2011,32(7):130-133
当代公共政策过程中极为普遍的现象是政策的"两难抉择"与"悲剧性抉择"①,政策两难困境充斥与萦绕在政策问题的构建、政策目标、择案决策、政策执行、评估与终结等各个阶段,政府在政策过程中表现的固有的无能,有时实有其结构性的无奈因素。面对多元化与复杂性的两难抉择,政府应积极吸收后现代主义理论中"强调差异性"的政策意涵,运用政策对话与政策参与,重视利害关系的分析,注重政策的社会性学习,加强政策的倡导与政策宣传,以期达成政策利害关系各方对政策两难困境的共识,使政策受影响者对政策过程保持广阔的视野与长远的眼光,在政策困境中不断提升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我国股票市场"政策市"现象由来已久,但一直缺乏规范的解释."政策市"实质上是相关制度和政策变动引致的市场系统风险的体现,根本上取决于制度改革和政策制定的方式本身.我们将"摸着石头过河"式的制度改革和政策制定方式,描述为代理变量的随机过程,建立了其马尔可夫过程假说;再根据假说构造了股票定价和市盈率决定的随机Gordon模型,推导出我国股市强振荡性的几个命题.研究表明,"摸着石头过河"的政策方式必然引起"政策市",不利于发挥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应逐步采用连贯和平稳的制度改革和政策制定方式,以消除系统性的政策不确定性造成的预期变动和股市的强烈振荡.  相似文献   

12.
自2003年国务院正式提出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以来,"地根"经济的说法越来越广泛.梳理转轨过程中的土地政策,对我国土地政策效果进行评价,提出未来的土地宏观调控政策方向,有助于发挥土地要素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共产党从建国初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目标到当前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重大课题,较好地处理了确立现代化目标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层次性与整体性、理想性与现实性及指标化与系统性等诸多关系,也开启了反思现代化目标与现代化实践关系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刘保平 《学术探索》2003,4(2):39-42
中国作为后发展中的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政府能力及其有效性起着关键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能力及其有效性主要表现为政府选择、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的活动。理想化的政策、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和政策环境是决定政府能力和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长期依赖外贸和投资的经济增长模式开始面临较为严峻的冲击,外贸出口减少、市场供给过剩、消费能力不足、物价持续下跌等通货紧缩风险凸现。要克服经济增长放缓、就业困难、产能过剩等不利的局面,必须灵活机动的运用积极财政政策,依靠发展内需、走自主经济增长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17.
我国工业部门一些设计合理的节能减排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预期的政策效果,如"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和"高耗能行业出口退税率调整"等,显现了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双赢的"波特效应"。然而在总体上,我国的节能减排规制还存在一些制度和技术问题,没有完全达到政策预期效果。随着政策工具的市场化发展,节能减排政策有望在未来实现"波特效应"。  相似文献   

18.
中国货币政策房地产行业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准确地认识货币政策效应,必须深入到行业层面具体探究货币政策对不同行业的影响。本文将房地产业作为耐用消费品的代表,同时选取一些非耐用消费品代表,通过比较研究,重点测度中国货币政策房地产行业效应。研究发现,利率和货币供给量对房地产行业(耐用消费品部门)和非耐用消费品部门的冲击在模式、时滞和力度上具有显著的差异。因此,货币当局应根据不同部门对货币政策的反应程度,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9.
金融是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和枢纽,表现为金融在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广泛深入,金融越来越成为一个现代社会经济的核心性、主导性要素。国际金融的发展趋势将是以金融网络化、货币一体化、金融服务现代化和金融风险扩大化为主要特征的金融全球化。中国积极进行金融领域改革和开放,放松资本管制,以融入全球化浪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