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艺创作,贵在创新,诗尤贵独创。诗的独创,表现在构思上,就要奇异精巧,不落俗套。构思平庸,落人窠臼,诗之大忌;创新,是诗人梦寐以求的。凡是诗,必须是新颖独创的,是不可重复的“这一个”。陆机说:“虽杼轴于予怀,怵他人之我先”(《文赋》),写诗的人,在构思上应当有这种唯恐拾人牙慧的警惕性。  相似文献   

2.
"我生活着,故我歌唱"作为中国现代诗歌本质观之一,主张诗人只有生活着,才有可能写诗,生活实践是诗歌创作的源泉,在生活中所产生的新的情绪往往是诗的情绪,从生活到诗,还有许多中间环节.此为七月诗派共同的诗学信仰.  相似文献   

3.
伊丽莎白·毕晓普是美国杰出的现代诗人。她在诗中明确表示,艺术来源于生活、模仿生活,旨在表达思想;写诗是一个由客观到主观、物质到精神,思想和现实相互交融、渗透的动态的过程;并提出了她的"动态诗学观"。她认为写诗要观察事实的细节、沉入或者潜入未知,以及诗歌本身要能表达诗人的感情,诗要新颖,要能给人以快乐,使生活可以忍受。她的梦幻诗具有超现实主义性质,但她又不是一位超现实主义诗人。她把梦作为一种题材和写作方法,表现社会意识,是她未实现的愿望的满足。她的梦幻诗中,半梦和半醒的状态交替出现。她开发潜意识,认为意识和潜意识是并不割裂的,但理性才是主要的、可靠的。  相似文献   

4.
唐代山水田园诗作为诗人们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的情感表述,不仅反映了作者的政治主张和价值追求,而且反映了城市作为人工设计的场所与自然空间及乡村的非设计空间三者的联系,从山水田园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成长环境、成长历程对其影响以及诗人对城市生活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白居易的闲适诗与其讽喻诗、感伤诗在艺术上迥异其趣,根本原因在于诗人的创作目的和创作心境都不相同。前者是以诗歌作为干预现实的武器,后者是以写诗作为闲适生活的补充;前者大多写于作者志气高昂或感情深沉之时,后者大多写于作者心境悠闲平和之日,因而其闲适诗在白居易的诗中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6.
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风在水上写诗,云在天空写诗,灯在书上写诗。”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是谁,是谁用他的激情和梦想,在黑板上写诗?听,有一首歌,是这么唱的:“那间教  相似文献   

7.
初盛唐诗人的感兴观有三大特点,即普遍性、个性化和辨证性.普遍性是指感兴观在这一时期非常盛行,几乎所有善于写诗的作家都把感兴视为创作活动的基础.个性化是指初盛唐诗人的感兴观与创作主体的性情、人生价值取向以及生平遭际有着明显的联系,呈现出鲜明的个性色彩.辨证性则是针对感兴之自然与构思之经营的关系而言,诗人们往往才情性灵和功力苦思并重,使感兴观成为唐代意境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说余秀华是“农民诗人”,并不完全贴切,准确地说她是一个生活在农村写诗写得很不错的农村诗人;她最让人关注的是情诗,譬如,她那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人们可能觉得“生猛”了些,但这对于余秀华来说是出于她的切身体验,诗是真实感人的,它没有装腔作势,它直率,甚至可以说天真,余秀华的真爱包括情爱和性爱,她想象中的爱以及写出来的情诗非常真实动人;余秀华是有写诗“天分”的,大家应该对余秀华多些包容。  相似文献   

9.
冯刚等编写、郭志刚等定稿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上册第十一章说“彭德怀同志虽然不是常常写诗的诗人,但他的《故乡行》却是一首难得的好诗,反映了特定的历史现实,有着不寻常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贺是中国诗史上一位奇特的诗人。他的诗歌像一株绚丽夺目的奇葩,开放在百花争艳的唐代诗歌花圃中。他写诗呕心沥血,以极为严肃的创作态度,博采众长,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奇峭瑰丽的独特诗风,尤其是描写音乐演奏的诗歌,更是别具特色.李贺一生创作了240多首诗歌,音乐诗虽然篇目不多,但想象丰富.构思奇巧,感情炽烈,艺术手法新颖别致,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本文主要拟就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申胡子咸篥歌》、《龙夜吟》、《听颖师琴歌》等作品来浅谈一下李贺音乐诗的艺术风格。一、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李贺的音乐诗继承了屈原…  相似文献   

11.
诗歌存在于世俗和超越之间,它源于生活又指向宗教,它永远在圣与俗之间寻求平衡.这是诗歌存在的悖论.山西新锐诗人奔雷的诗通过对黄土地的书写反映了时代变迁给诗人造成的内心激荡.从写作内容,诗歌特色和诗风转变等各个不同层面反映了诗歌的这种悖论特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儿童诗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不是简单以现代儿童文学定义去框量,而是在特定历史环境中做具体分析,那么便可看出中国古代有着矿藏丰富的儿童诗。首先是儿童写的诗。中国这个诗歌大国的儿童所受的启蒙教育都和诗分不开,许多孩子从小便学会了写诗。他们以诗咏物、记事、写景、述志,生动记下了儿童眼里的世界,真切表现了他们自己的感受和心中的情思。其次是写儿童的诗。儿童是生活中的客观存在,诗人笔下自然常常写到儿童。或赞美特殊环境下儿童的出色表现,或从整个生活画面上讴歌儿童的存在给生活带来的情趣,或写儿童的劳动、游戏。童心不泯的诗人善于捕捉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童趣盎然的一举一动,常写出能使孩子思想感情产生共鸣的作品。此外还应注意到既非儿童写也非写儿童的成人诗中那些却还适合儿童阅读的,以及民间童谣中那些能反映儿童生活与思想感情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抒时代之情政治抒情诗是时代风云最凝烁的艺术概括,它是诗人性格、情感、理想最真挚的表露,它是敌我对垒阵地上振奋军心的鼓角。它灼热似火,以奔腾的激情,在人们心中掀起感情的波涛。它清彻似水,也促使人们去深深地思考诗中所提出的重大的主题。政治抒情诗具有如此强烈的艺术魅力,不仅仅由于精巧的艺术构思,更由于诗人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感情和思想方法来认识和反映生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清末的爱国主义者丘逢甲1895年从台湾内渡回祖国大陆后,写下了大显的关心国家、民族安危,决心要收复台湾的爱国主义诗篇。记游诗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这些记游诗,不但可以进一步了解一向写诗善学古人,井主张“诗界革命”的丘逢甲的诗歌理论和实践,而且可以更深刻地认识诗人本身。丘强调写诗要“诗中有我”,诗中有人;主张诗要“留心风化”、“以经世为心”,以热爱祖国、探求其理、要求改革、力挽危难为宗旨去开辟诗境,注意诗的“开阖变化”,“不拘一格”,并始终跟随社会生活前进的脚步去不断发出爱国主义的声音。从这些侧面,可以使人感到丘逢甲的确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著名诗人。  相似文献   

15.
雷抒雁是一个在诗的艺术上一直非常自觉的杰出诗人.这种自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在创作上自觉追求一种诗与其所处时代的关系.其二,写诗非常注重选象造境,注重诗的可朗诵性和普遍的可理解性.其三,自1979年大胆地发表讨论诗歌也应该“引进”的通信起,雷抒雁一生写出了许多讨论诗歌艺术的文章和创作谈,其中的核心是现代汉语诗歌所面临的问题和应有的诗学追求.这种对汉语现代诗歌的理论思考,也体现在他晚年对《诗经》的研究和翻译上.其四,古代汉语诗人有以诗论诗的传统,但这个传统到了现代汉语诗中似乎中断了.但雷抒雁创作出了不少以诗论诗的作品,体现了很深刻的诗歌艺术思想.其五,雷抒雁的对诗的思考的丰富性也体现在他晚年的访谈中.  相似文献   

16.
诗是诗人生活的火花。诗是诗人在生活的基础之上创造性想象的花果。没有想象,就不会有诗歌。现实主义诗歌是这样,浪漫主义诗歌更是这样。诗人在诗中所描写的生活,所抒发的感情,要唤起学生的生活联想,要引发学生的激荡情怀,才能引起他们的审美再造,在自己的脑海里形成栩栩如生的画面和形象,形成动人的艺术意境。关于这  相似文献   

17.
人们很少知道,哲学家金克木在30年代既是一位现代派诗人,又是一位现代派诗论家。他踏进现代派的行列,经过了一个诗风转换的历程。他开始写诗时,运用的是旧体诗的形式。1933年5月,他在《现代》三卷一期上,发表了《诗四章》,和现代派的众多诗篇一样充溢着哀伤的情调,但意象的联络不象现代派的有些诗那样奇特,诗的题旨也不象现代派的有些诗那样晦涩难懂。诗人1936年出版的诗集《蝙蝠集》里面固然有现代派意味比较  相似文献   

18.
李白长期在外漂泊,主要走水路,江行经验丰富,他所创作的江行诗也是唐代最多最好的,江行生活与他的创作具有明显的因果关系.若从文学创作与江河行旅的关系入手,不仅可以探索到李白江行诗的艺术特色,还能解释为何李白一到江上就多诗情的问题.这个问题还触及诗人情兴的引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涉及诗人构思与取景的关系、诗歌题材与创作个性的关系,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9.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卓越成就为世人所称颂。他的诗平易通俗,有不少作品尖锐揭示了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反映了人民的痛苦生活。他不仅是一个有才华的诗人,而且是一位音乐爱好者,音乐对他的作品、思想、生活都有巨大的影响。本文就诗人对音乐的强烈喜爱、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以及对音乐的关注重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当一个人试图了解和评价一位中国古代诗人时,他必须随时提醒自己注意这样一点:他所说的诗人,应该是那样一种人,即他的诗中或多或少包含着一些属于他个人的需要倾吐的心灵的事物和感受。否则,纯粹从技巧性的角度而言,他将会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广阔无边的诗的海洋之中而手足无措。事实上,几乎每一个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都会写诗,而且他们必须学会写诗——请注意,我这里所说的诗,是中国所特有的一种格律诗,它具有字数方面的严格要求,并且必须排列工整,以及在语法、句式上对偶和保持诗音律协调。在公元七世纪时期建立起来的官僚选拔制度,亦即科举制度中,从一开始,诗就被确定为儒生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