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次见她的时候,她的表情和对我的态度,实在让我感到心凉,我怎么也想不到我们的第一次见面就开始了彼此的对立。我们进门的时候,她正立在门口做家务,见我们进来。头抬了一下,瞟了我一下,随即又继续手里的活儿。我走到她跟前。轻声招呼她:“妈——”这个字我是做了很久的努力才决定的,而且准老公张然说,嘴巴要甜一点。就叫妈。我正是按照她儿子张然的意思,可是她压根儿不理我。她连“哦”都没有给我一句。倒是声色俱厉地指责张然:“你回来干啥?你眼里还有我这个妈啊?”张然也不作解释,也没有介绍我,就闷头闷脑地走进屋去。  相似文献   

2.
月色 《人生与伴侣》2007,(12):28-29
1.真想把她的笑验打扁她紧紧跟在我后面,我走她走,我停她也停,我去厕所,她就在外面站着。像个小无赖。原本想把她累倒,结果竟然是我走不动了,没想她瘦巴巴的,那么有耐力。别再跟着我了行不行?我哭丧着脸。  相似文献   

3.
会走路的梦     
有一次在邮局寄书,碰见从前的一个同学。多年不见了,她说咱们俩到街上走走好不好?于是我们漫无目的地走起来。她之所以希望我和她在大街上走,是想告诉我,她曾经遭遇过一次不幸:她的儿子患白喉死了,死时还不到4岁。没有了孩子的维系,又使本来就不爱她的丈夫很快离开了她。这使她觉得羞辱,觉得日子是再无什么指望。她想到了死,她乘火车跑到一个靠海的城市,在这城市的  相似文献   

4.
海同 《人生与伴侣》2007,(10):14-15
我们沿着马路一直走一直走,一辆卡车飞驰而过,扬起漫天的尘土,她不说话,我也不说。天黑了,星星出来了,我的脚似乎磨出泡了,她不说话,我也不说。走到一个人工湖边,我脱了鞋子查看脚掌,她一块接一块地往湖里扔石子,两岸的霓虹碎了一池,我在潋滟的灯火水色里目瞪口呆。她站起身,去路边的小店买了两把水果刀,递给我,我接过一把放进右手边的口袋,绑紧鞋带,继续走。  相似文献   

5.
姐姐爱美了     
今年,我姐姐二十芳龄。读大学一年级。姐姐一个月回来一次。每次回来都穿得很华丽。嘿嘿!我发现姐姐最近特爱美。连出去吃顿饭,她也要在镜子前而化装个两三小时。还得洗个头发,梳梳好。如果镜子不够大,她就跑到衣柜那边吧!”我无语。三十六计,走!到了第二天,我醒来,去刷牙。走进卫生间,睁开我朦胧的眼睛。  相似文献   

6.
学做放松操     
艾葭又认错人了。她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把路人错认成那个镌刻在心里永远无法磨灭的轮廓,单良!烈日炎炎,艾葭走了三条街只为买一根古筝琴弦。没人理解她的坚持,她怕一样一样去旧换新,等单良回来了会抚触古筝不依不饶问她,这还是我送你的古筝吗?  相似文献   

7.
辛西迪 《社区》2014,(17):26-26
一次同学聚会上,见到了自毕业后就音信皆无的宇舒。酒喝得多了点,情绪很是兴奋,我拉着她的手拼命找话题聊,一时间提到她的初恋,那是一水的曲折心酸、虐恋情深。我每次想起都替她心疼难受,何况是她自己呢。不确定她能走得出来,话一出口,立刻酒醒后悔,仔细观察宇舒的脸色。宇舒貌似不在意说那么久的事了,很多细节和情绪都已模糊了。  相似文献   

8.
念母恩     
刘有根 《社区》2014,(36):50-50
2012年7月1日,妈妈睡梦似的永远闭上了双眼,悲痛欲绝的我把一首“思念”献在妈妈灵前,我答应她,如果有一天她不在了,我会为她写首颂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妈妈半身不遂整整八年,2920个日日夜夜,寸步难移的妈妈就活在我和两个弟弟的手里。2920天的日子里,一脱一穿就是5840次,一日三餐就是8760次,端上饭,端走碗,顿顿漱口,常常刷牙,妈妈每天必须起码喝够五碗水,还有酸奶。妈妈的衣食起居,全部靠儿女来一一完成。  相似文献   

9.
缅怀贤妻     
去年的今日,在山西省人民医院抢救室里。“来,你坐到这儿,陪陪我吧。”艳秋说。我与艳秋青梅竹马,相濡以沫,相处近半个世纪,这是她平生第一次说这句话——我万没有想到,竟然也成为她最后一次说这句话了。回首往事,几十年来,总是我读我的书,做我的学问;她备她的课,做她的家务。彼此从来还没有过什么逸致闲情,亦或许还未及享受这再普通不过的人伦之乐。她接下去说:“我能力微薄,多年身体不好,为支持你的事业,却是尽心尽力了。如今已力不从心,我得准备走了。四个孩子,全已自立,都知道怎么做人怎么工作,我放心了;惟一放心…  相似文献   

10.
我与她那么一样,而且,我正走着她已经走过的路,不同的是,她对我的担心,在自己走过的路上,从来没有产生过。  相似文献   

11.
牵手     
黄世玫 《老友》2012,(7):43-43
那天晚饭后,我对老伴说:“咱俩到外面走一走吧?也好消消食。”老伴欣然同意。于是我们出了门。马路上,车来车往,我一把拉住了老伴的手.紧紧地握在我的手心里。我俩站在马路边,左右张望,伺机而过。老伴有点不好意思,但还是让我紧紧地握着她的手。过马路时,我还挽住了她的胳膊。我们过到马路对面,在一个休闲公园里漫步。  相似文献   

12.
我的高中是在离家三十里外的县城读的,每星期只能在周六傍晚骑车回家。我的同桌有段路和我同路,可我们并不一块儿走。她曾经跟我要求过,但我拒绝了。从小,我就被大人们灌输这样一种观念:不要无缘无故接受别人的殷勤。她数学不太好。经常问我数学题,我总认为她和我套近乎是想让我更卖力地为她讲解数学题。  相似文献   

13.
女儿离家时     
我的女儿艾莉一星期后就要离家上大学了。她的房间里乱糟糟地堆满了购物袋,里面塞满毛毯、毛巾、牛仔裤和羊毛衫。她只字不提要走的事。我说:“我会想你的。”她瞟了我一眼,便离开了房间。还有一次,我用一种友好到连自己都感到吃惊的口吻对她说:“你认为你是随身带上你的那些招  相似文献   

14.
这伸来的手     
沐浴着晨曦,我去上学。夜里下过雨,路又湿又滑,道旁的叶子上还积着许多晶莹的水滴。我小心翼翼地走着。忽然间,前方一个一瘸一拐地行走的身影跃入我的眼帘:是她?……虽然我们同班,但因为她是女生而没有说过什么话,我加快了步伐——不能跟在女孩子后边走,当然并非因为她速度慢,所有的男孩子都会这样的。这是一种潜意识在驱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我去接周小束的路上,因为乡间难走的路车子坏了两次,弄得我的心情也跟着烦躁起来,等看到长得像豆芽莱一样的周小束抱着一只鱼缸站在一间低矮的旧房子前时,我忍不住脱口而出:“不是叫你去村头等我吗?”周小束怯怯的声音和她什么都不怕的样子一点都不符:“我怕你找不到我,就不来接我了。”  相似文献   

16.
那年春节,我回家过年,哥哥、妹妹也都回去了,举家团圆,最高兴的自然是母亲。没想到,因为兴奋,加上连日来操劳,睡眠不好,母亲起夜时突然晕倒了!幸亏发现及时,送去医院,最后总算安然无恙,但精神大不如前。时常神情恍惚,丢三落四。所以,尽管假期已过,我却不放心走。母亲虽然舍不得我走,但是一向要强的她不愿意我因为她的缘故耽误工作,她强打精神,装出一副精力充沛的样子,说自己完全好了,催促我早点走。我拗不过母亲,只好去订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外甥女纳纳回来了,她是我们家下一辈第一个飘洋过海读书的孩子。纳纳是前年这个时候走的。走的时候,她高中毕业,考进一所极不理想的大学,于是决定放弃,追随她儿时的伙伴,踏上了东瀛的土地。临近高考时,纳纳和她妈妈的关系已经很紧张。纳纳曾悄悄对我说:我妈时时刻刻看着我,就像看犯人似的。我也多次验证过,当院长的妹妹见了病人、同事都是满面春风,惟独见到女儿,脸上就像呱嗒撂下一幅竹帘,立时阴暗起来。纳纳要走,不能说和这没一点关系。随着出国日期的一天天临近,纳纳变得很听话,也懂得用功了。妹妹脸上的表情也变了,没了…  相似文献   

18.
纯贞的心     
隔壁二十三号里的郑德菱,这人真好!今天妈妈抱我到门口,我看见她在水门汀上骑竹马。她对我一笑,我分明看出这一笑是叫我去一同骑竹马的意思。我立刻还她一笑,表示我极愿意,就从母亲怀里走下来,和她一同骑竹马了。两人同骑一枝竹马,我想转弯了,她也同意;我想走远一点,她也欢喜;她说让马儿吃点草,我也高兴;她说把马儿系在冬青上,我也觉得有理。我们真是同志的朋友!兴味正好的时候,妈妈出来拉住我的手,叫我去吃饭。我说:“不高兴。”妈妈说:“郑德菱也要去吃饭了!”果然郑德菱的哥哥叫着“德菱!”也走出来拉住郑德菱的手去了。我只得跟了妈妈进去。  相似文献   

19.
蔡康永 《可乐》2011,(6):25-25
整人是一种无聊的行为吗?其实,它是一件非常给力的事。这件事很对我的胃口,我成了在整人的爱好上越走越专业的成员。小S自诩电脑高手。一次,趁她离开时,我把她的笔记本电脑桌面按print键截屏截下来,设置为桌面背景,然后把桌面上的文件统统移到一个内存盘的文件夹里。如此一来,电脑桌面看上去和平时一样,但不管她如何点鼠标,电脑都没有反应,重启了十几次,问题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20.
她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厌恶他的,或者是上小学的时候吧。 学校离家远,每天,他都骑自行车送她,但就在那么一天,她对他说,你不用送我了。他很诧异,她却抬起固执的小脑袋,是的,你也不用接我了,我一个人能回家。他的眼神突然暗淡下来,点点头,骑着自行车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