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结构是指组成有机整体的各个部分、要素、成分相互结合的方式或构成方式,它是由各要素、成分排列组合而成。事物结构组合在一定条件下不会引起事物的质变,这是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另一基本渠道,研究、探索这一课题,对深入把握唯物辩证法不无裨益,对当前的四化建设也会有所启迪。结构组合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指事物内在要素的排列不同而引起质变。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但由于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的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使各个组成部分获得的量起了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引起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在自然界中,自然元素金刚石和石墨的成分都是由碳(C)组成的,由于原子的空间排列形式不同,结晶的结构不同,因而形成了两个在性质,表现形态和用途上各不相同的晶体。有机化学证明,普通酒精(乙醇)和甲醚,它们每个分子都是由两个碳原子、六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分子式都是 C_2OH_6,但是由于这些原子的空间排列次序不同,就形成了两种性质不同的化合物。战国时代齐威王和大臣田忌赛马,  相似文献   

2.
社会思维是人作为集体的观念运动,它是按客观规律运行的,周期演进规律就是社会思维遵循的重要规律之一。研究和认识社会思维的周期演进规律,对推动社会思维和群体事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周期演进是否定之否定规律所揭示的事物无限发展链条中的重要特点。所谓周期演进是指事物的发展按照一个周期接着一个周期的方式进行。就是说,事物在辩证发展的全过程中,经过两度否定、两次质变以后,会重复出发点的某些特征,仿佛回到原来的出发点,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发展周期。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按否定之否定规律周期演进的,社会思维也…  相似文献   

3.
矛盾转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范畴。什么叫矛盾转化呢?矛盾转化是指事物的质变阶段,辩证否定阶段。转化就是质变,就是飞跃,就是渐进过程的中断,它标志着旧事物的消灭和新事物的产生;同时矛盾的转化又是对对立面的扬弃,从而保持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连续性,是间  相似文献   

4.
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建设中,作为“软能力建设”的危机意识培育是其重要环节。文章以来自汶川地震灾区的两家企业员工为对象,调查其在日常危机防范和危机管理认知两方面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结果显示,员工具有初步的日常危机防范意识,对企业以及自身面临的危机形态、危机应对能力具有较为理性的认识,但其整体危机意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危机意识的培养要在常态化、有用性以及组织的灾害文化营造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度”?从哲学角度讲,“度”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一定的数量界线,即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平衡点。说得通俗一些,把握好“度”就是要求人们做事情要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掌握一定的分寸火候。要恰到好处,既不能欠火,更不能越位。自古以来,“度”的把握就一直影响和决定着人类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的轨迹。今天的社会已进入到一个高速发展的全新时代,把握好“度”的问题也就显得更为重要了。经济的增长无疑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但是如果偏离了客观规律,超越了一定的“度”,就会留下阴影,出现水土流失、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生…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社会责任感问题在我国的日益凸显,社会责任感教育备受关注。由于复杂的时代环境已经使社会责任感的生成陷入了诸多困境,因此今天研究社会责任感教育需要准确把握社会责任感生成遭遇的时代困境,这样才能为社会责任感教育确立合理的发展思路。总体而言,当今人的关系性存在特质被侵蚀,忧患意识和未来意识的弱化,以及价值认同危机的出现使社会责任感的生成面临挑战。为此,学校社会责任感教育应注重凸显"关系"的意蕴与价值,注重激发危机意识和敬畏心,以及以发展基本的价值认同为基础。  相似文献   

7.
社会风险质变是理解当前社会非正义化与“社会脆化”的重要视角。它是阶段性社会风险受到“冷处理”,积聚、质变为社会结构性风险的动态过程。经济锦标赛、制度改革和迎合、道义价值的辩护以及社会理性程度低是空间城市化中社会风险质变的发生力量。风险利益评估、风险界定以及对抗争行为的漠视是社会风险质变的具体机制。社会风险质变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主要发展代价,其直接后果是社会结构性风险的产生,并进一步造成社会风险分配不公以及社会的非正义化,使社会陷入发展和纠错困境中。找回社会,改变经济锦标赛的发展路径,构筑“强国家-强社会”的发展模式,让经济发展嵌入到社会完善之中是摆脱社会非正义化、走出纠错困境的出路。  相似文献   

8.
非爆发式质变理论表明,质变的非爆发形式是非对抗性矛盾的特征;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非对抗性矛盾问题。所以,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具有非爆发特性。把握事物矛盾的性质和所处的条件,运用思想政治工作解决现实问题;把握事物非对抗性矛盾运动的特点,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把握事物量变质变的统一性,理解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期性。我们从非爆发式质变理论的现实意义角度认识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的非爆发特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探讨台湾客家人"隐而不显"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并透过这一"隐性"特质来阐述台湾客家人所兴起的危机意识及其族群在这一危机中的反应,同时就客家运动的发展历程进行深刻反思,目的是增进我们对台湾客家族群现状的了解,更好地把握和认识客家运动发展的脉络与趋势.  相似文献   

10.
文化整体视野中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及其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现代中国整体变革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现代社会制度和现代社会生产变革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社会的根本保证,与现代制度、现代生产构成了一个整体.反过来,在这个文化整体中,只要有部分发生变化,其他部分也难以为继."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后,在苏俄的影响下,文化思想界和政治革命家对制度文化、思想文化认识上发生改变,整体文化变革出现裂痕,最终导致了新文化运动危机的出现直至失败.  相似文献   

11.
危机意识管理是企业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适当的危机意识管理既能使企业及时发现和规避危机,也能增强企业化解危机的能力。员工危机意识管理是通过企业组织管理、制度管理、企业危机文化的培养等方面"人为"的制造危机,从而培养员工居安思危、居危思危、居危思进的危机意识,变压力为动力,推进企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陈柳钦 《南都学坛》2010,30(5):109-115
城市危机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危机、意外事故危机、公共卫生危机和社会安全危机等四大类。为了解决城市危机给城市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城市危机管理应运而生。城市危机管理的成效需要相应的机制来保障,包括危机机构的设立、危机预案和法律法规的制定、危机预测评估、危机处理和政策制定等,依据工作重点的不同可分为储备、预警、控制和恢复四大阶段。当前我国城市危机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危机管理意识淡薄,危机管理认识有待于加强;城市危机教育不足;政府与公众在城市危机管理上存在沟通的"盲区";现有的城市危机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为此,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树立城市危机意识,实现危机管理理念的全方位转型;加强法规体系建设,为城市危机管理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积极的城市危机预警系统;加强公民的危机管理教育,提高公民的危机管理参与意识和能力;构建城市危机管理的社会整体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3.
英国著名作家哈代的小说有深刻的社会内涵,其作品往往对传统观念,对不公正的社会进行抨击或控诉。他以社会为己任,在小说《苔丝》中表达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再现了那个时期人们在经济生活的困境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困惑。本文主要从生存危机、宗教信仰危机、身份危机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这是从危机意识角度探讨《苔丝》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4.
建立和完善政府危机管理的预防机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政府公共危机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政府公共危机发生的频率加快;二是危机的不确定性加剧;三是危机发生的形态和危机的种类更加复杂多样。政府应通过建立健全政府危机管理机制,提高公众的危机意识,重视危机预防管理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建立健全社会救助机制,培育健康的人文社会环境等多种途径,建立并不断完善公共危机管理的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15.
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危机的社会经济根源始终是相对需求不足,虽然引爆的具体原因不同。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结果使危机的同步性提高,因此,高贸易依存度使中国也不可能独善。经济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一般阶段,而危机阶段又包括九个段落,并与金融危机密切相关。认识危机、认识中国自身的经济特点,才能克服危机。另外,克服危机还需要马克思学派的正确理论指导,需要根据中国实践选择突破口和经济杠杆。  相似文献   

16.
转型期中国已进入危机频发期,危机不仅对中国政府管理体制提出了严峻挑战,而且关系到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国家政权的生死存亡。公共危机事件的治理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为了有效地进行公共危机的治理,中国政府在确立危机意识的同时,必须进行适度的制度安排,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17.
高校危机事件不仅关系到高校自身的声誉和形象,也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学术研究、社会信任等方面。高校作为知识传承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一旦发生危机事件,不仅会对学校自身的声誉造成严重损害,还可能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质疑,影响其长期的发展。如何利用媒体报道应对高校危机事件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X事件为例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对高校危机事件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国内许多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对否定之否定过程,常用"两次否定三个阶段"来加以概括,这种概括是不正确的.事物的否定之否定过程表现为三个阶段,但辩证的否定并非仅存在于事物发展从肯定阶段进入否定阶段和从否定阶段进入否定之否定阶段的转折点上,也存在于事物发展整个过程的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三个阶段中;事物所经历的辩证否定,并非只有"两次",而是存在多次.从唯物辩证法三大基本规律的内在联系看,对"两次否定三个阶段"论加以肯定,就对立统一规律而言,必然会导致对矛盾普遍性原理的否定;就质量互变规律而言,必然会割裂量变和质变的联系,导致对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原理的否定.这极易在唯物辩证法体系中造成不协调乃至混乱.  相似文献   

19.
我们为什么需要政府新闻发言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未必可以真正认识它,只有从本质上把握了的事物才能更好地认识它.对于新闻发言人这一中国社会生活中所出现的新事物的认识和把握也是这样.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中的一系列核心概念及其关系,进行本质意义上的追问.  相似文献   

20.
人类发展和人类社会形态更替过程都包含了悲剧性。只有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现实的悲剧性,并想改变自己的生存困境,悲剧意识才可能形成。悲剧意识是指在人类发展过程和社会发展进程中,体现在某些人物身上的那种“无为而为”的心理倾向,即某些人明知他们将来的所作所为一定会失败(实际上也会失败),却仍然锐意去追求、奋斗、牺牲的心理趋势。它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困境;二、人类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困境的超越、应战的精神。西方文化决定了它的悲剧意识表现形态,西方人的悲剧意识表现得深刻、彻底,中国文化决定了它的悲剧意识表现形态,中国人悲剧意识表现得浮泛、留有余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