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峡西岸名城、多元文化宝库"的泉州,凭借着山海交融的文化底蕴,保存完好的历史古迹,在激烈的竞逐当中成功获选第一届中国东亚文化之都,从而带动闽南文化在东亚区域乃至整个世界的广泛传播。随着新一轮文化热潮的涌来,以及跨地区之新文化因素的相继进入,闽南戏曲渐次走向跨界融合、协同创新,这对布袋戏这一民间传统剧种,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其应该真切把握"二次创业"的时代脉动,充分思考霹雳布袋戏之正反两方面经验,在传统/现代、艺术/商业、传承/创新的有机统一中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
由海月 《南方论刊》2014,(1):91-92,76
“海峡西岸名城、多元文化宝库”的泉州,凭借着山海交融的文化底蕴,保存完好的历史古迹,在激烈的竞逐当中成功获选第一届中国东亚文化之都,从而带动闽南文化在东亚区域乃至整个世界的广泛传播。随着新一轮文化热潮的涌来,以及跨地区之新文化因素的相继进入,闽南戏曲渐次走向跨界融合、协同创新,这对布袋戏这一民间传统剧种,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其应该真切把握“二次创业”的时代脉动,充分思考霹雳布袋戏之正反两方面经验,在传统/现代、艺术/商业、传承/创新的有机统一中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但还缺乏核心文化品牌。为提升福建文化知名度,文章提出把"闽乃福地,爱拼会赢;百姓富,生态美"作为福建文化品牌的主题,并遵循"品牌定位——价值聚焦——品牌建设——商业运作——价值拓展"的思路来打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打造福建文化品牌、提升福建文化知名度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4.
大庆城市文化定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找准大庆城市的文化定位,打造黑龙江省副中心城市的文化品牌,是提升大庆文化软实力的需要,也是推进大庆科学和谐跨越发展的需要。大庆城市的文化定位应从以大庆精神提升城市文化形象和城市品质的内涵定位、以创造具有大庆城市特色与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地域文化的个性定位、以创业创新、现代开放、崇尚文明大庆的方向定位和以打造“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的品牌定位进行深入研究,力求使大庆城市文化定位最终要实现:卓越性、创建性、效益性。  相似文献   

5.
泉州戏曲,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系闽南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同仁考证文献,追溯源委,并不局限于南戏本体的研究,而将其置于政治、经济、文化、民俗、宗教、教育、音乐等领域来探讨,产生一批富有创见的研究成果.与此同时,台湾戏曲学界也掀起一股研究泉州戏曲的热潮,尤其是一大批硕、博士论文的出现,将泉州戏曲研究推进到各个关联的文化领域,使之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力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6.
易佑斌 《理论界》2006,(6):212-214
东亚认同感是对东亚集体身份的内在认知,具有阶段性发展的特征。文化是提升认同水平的重要因素。作为东亚区域文化的东亚文化和合体是构建东亚认同感的基石,它对东亚认同感的形成所具有的基础作用,体现在不可或缺性和动力性两个方面。通过加强东亚文化和合体的建设,可以夯实认同感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因此,应不断提升南宁旅游业的文化内涵,打造和构建南宁旅游文化的特色品牌。通过构建旅游"绿城生态文化"、旅游"壮乡首府文化"、旅游"会展商务文化"以及旅游"邕州美食文化"这四个特色品牌,促进南宁旅游业的发展与壮大。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运动的强力扩张、人之存在的当代困境、文化哲学研究的进一步勃兴等,进一步催化和激活了文化自觉的当代可能性,进而使得文化自觉成了现时代世界上大多数民族国家的政治自觉和行为自觉。而展开更加深入的文明对话、深切关怀那"被遗忘了"的人之"存在"、努力探索文化哲学研究的新领域等,则是进一步提升文化自觉新高度之可能性的必经之途。  相似文献   

9.
晋江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拥有众多全国知名乃至世界知名的品牌。晋江构建品牌之都,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扶持。晋江构建"品牌"之都的经验主要有:正确选择了产业发展重点,发挥优势,将产业发展引向纵深,借助强势媒体进行强势推介,通过城市文化行销与企业品牌行销的互动,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等。  相似文献   

10.
在相关文献回顾和借鉴各地加强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成功案例的基础上,尝试构建一个文化资源整合与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关联机制的分析框架。推进城市文化品牌建设,需要把城市经营和文化经营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城市定位、文化品牌塑造、城市文化行销等一系列运作流程,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的力量,形成政府、市场、市民三者协同合作、上下联动的态势,从而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1.
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选择是当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根本之攀,制定文化创新规划,增强中华文化的创新力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当务之急;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增强中华文化的传播力,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之策;对外文化交流是中华文化"走出去"以增强影响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品牌建设:一个文化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强 《兰州学刊》2007,(7):152-153,206
品牌建设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一个越来越文化的构成,并从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的协同、构建关系型品牌文化和品牌接触点管理三个方面对品牌文化建设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和发展优势,是青海建设文化名省的必然选择;阐释了文化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带动作用以及建设区域文化品牌的重大意义;分析了青海打造文化品牌所具备的基础和条件,对打造以"大美青海"整体形象品牌为统领、以昆仑文化主体品牌为重点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体系进行了建设性探讨。  相似文献   

14.
大庆精神——城市文化之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市中,作为城市文化之魂的大庆精神,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培育城市文化品质上,应该充分发挥精神引领和指导作用,并对大庆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产生积极的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法院文化已成为法院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将通过理念文化的引领、行为文化的规范、制度文化的约束、物质文化的展现,在树立人民法院形象、提升司  相似文献   

16.
在品牌竞争时代,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是时代对政府的客观要求。泉州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形成了品牌优势,有效地促进了民营经济发展,成为泉州模式的一个主要内涵。在"十二五"计划期间,为了适应区域竞争品牌化、应对品牌竞争内外压力等需要,泉州应从"品牌带动"战略转向"全面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从而继续保持和提升泉州在未来品牌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进程,继续发挥泉州在全省"走前列、挑大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文化强国的现实贯彻,文化强市是文化资源富积城市科学发展的必然态势与现实选择。而文化强市的实践依据在于市域历史文化现况及其发展趋势,在于文化资源的特色化整合与提升。而整合提升的现实取向应是市域中心区的特色凸显,应是市域文化发展平台的高筑,应是市域中心文化品牌的时代树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探讨了有关“文化圈”、“文化区”和“文化个体”(区域文化 )的层次、范围差别、理论依据以及各自相应的文化指标 ,并以此为标尺来衡量“闽文化”和“泉州学”的定位问题 ,认为所谓“闽文化”的“多元”(碎状 )、“难融”、“不平衡诸特征即表明它作为一个区域文化整体是不成立的 ;而“泉州文化”基本上是与闽南文化为一体的 ;“泉州学”若要成为一门专门学科 ,还需要按学科规范进行系统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19.
一个多世纪以来,众多学者对昆仑神话进行了不懈探索,而青海地方学界对昆仑神话尤为关注。进入新世纪后,青海民俗文化学界提出了"以昆仑文化为青海多元文化的标志性文化"的观点,进而促成政府对青海文化做出了"以昆仑文化为主体的多元一体文化"的定位。这是一次把民俗学研究成果转化提升为政府文化建设方略的有效尝试,在中国也是地方民俗学为地方文化服务的成功案例。事实证明,民俗文化学在地方文化建设中可以大有作为。任何一种学术的兴衰命运,都与国家民族的发展息息相关。而对政府文化战略和文化发展来说,民俗文化有着独一无二的资政价值。  相似文献   

20.
品牌定位与品牌文化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定位理论主张竞争导向,其本质是针对竞争对手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定位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是品牌定位的基础因素.几乎所有关于品牌定位概念的阐述都包含"价值"两个字,价值既包含功能价值又包含非功能价值,其中,非功能价值又包括情感价值、体验价值及文化价值等.品牌定位建立在消费者感知的基础上,消费者对定位的感知效果与其人生经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品牌定位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是品牌定位的基础要素,品牌定位深深打上文化的烙印,缺乏文化的品牌定位很难与消费者产生共鸣.品牌定位的文化基因不是人为赋予的,而是具有内在的文化逻辑.品牌定位的文化逻辑主要体现在定位自身的文化、品牌内涵的文化和现代消费的文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