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日本产业政策的研究 ,是学界关注已久的重要课题 ,吸引了大批学者 ,也取得了不少成果。杨栋梁教授的新著《国家权力与经济发展——日本战后产业合理化政策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 ,以下称“杨著”)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国内外关于日本产业政策研究的著述甚多 ,为使这一研究继续深入 ,首先需选一新的视角。将研究视野定位于实施产业合理化政策这一战后日本产业政策形成、确定和高效运作的关键时期 ,并以产业合理化政策来统领这一时期日本政府制定和实施的全部产业政策 ,这是杨著的独到之处。而将战后日本的产业合理化政策提… 相似文献
2.
本书由日本经挤学教授小宫隆太郎、奥野正宽,铃木兴太郎编著,日本东京大学出版会1984年12月初版发行,为大32开本,全书共614页。经本书编著者的同意,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的部分同志已将全书译成中文,不久将由中国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公开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3.
本文重点从战后日本的产业政策与企业行为方式之间的相关性来考察日本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分析产业政策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以及政策(制度)的惯性与企业行为方式刚性之间的联系,探索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进展及市场不确定性的增加而形成的一种能促进有效竞争、弥补"市场失灵"的新型产业政策以及理想的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周振华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0,(4)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一重大变化对产业政策提出新的要求。然而,“超后起国、超大国、超重就业压力”的基本经济特征依然存在,并对产业政策发生重大影响。本文就如何在我国经济基本特征的约束下满足新阶段对产业政策提出的要求,提出一些探索性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对产业政策新设计进行了原则性构想;(1)确立以创新为基础的非均衡协调的政策思想;(2)实现产业政策模式的转换;(3)采取存量调整和增量配置相结合的方法。最后,本文分析了新阶段政策所面临的困扰,并揭示了阻碍新产业政策有效实施的深层障碍,得出了全面实施新阶段产业政策,本质上是一场深刻的战略上和体制上变革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日本的产业政策在国际上受到注意大约是在70年代以后。特别是在进入80年代以来,日本国内外出现了不少有关研究成果。在我国,从80年代后半期开始,也越来越重视产业政策问题。日本作为在制定、执行产业政策方面最有代表性的发达国家,其经验也引起了我国政策研究界的极大兴趣。然而,中国作为一个“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国家,其基本政治经济体制与 相似文献
6.
在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过程中,储蓄起了很大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储蓄调节着供求平衡,强化着资本积累,促进着追求效益运行机制的形成,构筑着扩大再生产、发展经济的前提条件。即使在物价出现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日本的储蓄额仍在增加。本文对上述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日本政府努力通过不断调整其旅游产业政策,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以此促进经济发展。鉴于日本经济发展状况等多方面因素,自1996年起,日本国际旅游业的发展重点开始向入境旅游业倾斜,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本文对日本旅游产业政策变迁发展进行分析,考察其对于日本入境旅游市场的影响,认为日本旅游产业政策虽然促进了入境旅游市场的发展,但其可操作性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杨思正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8,(4)
本文探讨发达国家产业政策的内容、作用及其在政府经济政策中的地位。作者述评了二次大战后工业国实施产业政策的背景;不同类型经济体制下产业政策对经济复兴的作用;产业政策在日本政府指导型经济、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美国高度自由市场经济下的推行和具体措施,指出其成败得失及其对我国实施产业政策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战后日本在战争的废墟上起步,经历了近2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一跃为世界经济大国之一。这里主要从产业结构转换的角度,分析战后高速增长时期(1955—1972年)日本政府制定、实施诱导性产业政策对促进经济发展的巨大效应和产业政策成功的原因。一、制定产业政策的背景经济上赶超先进国家是所有后进国家的天然目标,这不仅包括主要宏观经济总量水平的逼近,更重要的是产业结构水平的趋同。产业结构的演进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后进国家通过对产业结构的历史、现状及未来的深入研究,寻求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据此规划本国未来的产业结构,并有目的地推动产业结构的转换。 相似文献
10.
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关系一直是学界讨论的重要问题。伴随20世纪80年代日本产业政策的转型,日本政府也在不断摸索协调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的相互关系。两者相互关系的动态发展,可大致划分为"产业政策主导时期"、"竞争政策强化时期"和"协调发展时期"三个阶段。日本政府通过部门职能分工、制定共同执法指南、明确实施细则、共同实施政策评价制度以及竞争影响评价制度等来构建两者之间的协调机制。根据日本经验,中国政府应考虑完善竞争政策法解释论、提升执法独立性、重视市场竞争状况评估、健全竞争政策制度设计;深入具体行业实施产业政策"个性化"转型方案,重视经济民主的判定准则,科学评估产业政策;尊重消费者权益和中小企业"经营自由权",营造尊重竞争的软环境。 相似文献
11.
战后,日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产业界沿袭战前那样经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工会制度迅速建全起来,产生了新的劳资关系,在日本企业界出现了以不断变化的劳动市场为背景的新的人事劳动管理方式。在机器设备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如何使产品按一定质量要求以最低成本和最快速度进行生产,办法只能对劳 相似文献
12.
自1955年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GATT)后,日本对外贸易有了迅速发展,在贸易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贸易结构也日益升级,贸易格局日益多样化,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这些都与日本实行贸易自由化政策有着密切关系。 (一) 纵观战后,尤其是1955年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后,日本贸易自由化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时期: 一、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和实行贸易自由化(1955——1967年) 1955年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时,出口额仅占世界出口总额(除中央计划经济国家 相似文献
13.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与财政政策财政部综合计司李方旺与其他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一样,战后日本政府高度重视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在运用财政政策调节经济方面开辟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突出本国特点的路子。从本国国情出发,依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灵活地制定和选... 相似文献
14.
战后日本的物价是在不断变动中逐步趋向稳定的。从历史上物价变动的连续性和物价变动的内外环境来分析,二次大战期间,日本受到战时超通货膨胀的严重困扰,并在战后留下通货膨胀的遗产,使战后日本的物价变动从高物价起步,经过起伏,逐步趋向稳定。其变动趋势具有以下特 相似文献
15.
日本的年金制度,是对因年老、病残、死亡而丧失劳动收入来源的本人及其家属按期支付一定数额生活费的制度,是人身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每个家庭、每个企业的切身利益,它直接或间接地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关。日本的年金制度及其种类在日本现行的年金制度体系中,既有政府举办的公共年金事业,又有企事业单位搞的企业年金,还有个人自行投保的个人年金。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经济发展与对外经济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后,日本以发展经济为至上目标,经济技术实力迅速提高,其国民生产总值(GNP)于1966年超过了英国,1967年又超过了法国和西德,跃居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二位。二次大战中曾一败涂地的日本,今天已成为经济大国重新崛起。苏联解体之后,日本成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值得重视的是,日本经济仍保持着较强的增长势头和潜力,其在未来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将进一步上升。 相似文献
17.
日本的经济发展与金融制度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制度主要分为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两种类型。后发展国家日本实行的是典型的银行主导型金融制度,这一制度安排对于有效配置稀缺金融资源、促进战后日本工业化赶超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日本由后发展经济向工业化经济转变的完成,其金融制度也面临着由银行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的问题。因为在经济赶超阶段有发达国家为样板,政府在制定引导经济符合政府战略意图的特定政策方面,拥有信息上的比较优势。通过对金融业的一系列管制,使以银行为中心的金融制度能够比市场更高效率地配置金融资源。而在实现经济赶超后,政府虽然逐渐丧失了这种比较信息优势,但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拥有更高的效率,由此引致日本金融制度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日本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关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战后日本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关系的演变,来评介日本政府与市场和企业的关系。日本政府根据不同经济发展时期的实际需要及时调整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关系的经验,对目前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于一直处于高关税保护状态下的我国各产业而言 ,加入 WTO意味着将面临世界经济浪潮更激烈的冲击。由于五、六十年代日本所处的经济环境与我国现在有许多相似之处 ,因此 ,借鉴日本五、六十年代“入关”后所采取的产业政策 ,吸收其成功经验 ,对于合理制定我国“入世”后的产业政策 ,准确把握我国产业调整的方向和力度将十分有益。一、日本“入关”后的产业政策走向及其效果 1、日本“入关”时所面临的经济环境 195 5年 9月日本被接纳加入关贸总协定 ,成为其正式缔约国。根据关贸总协定各成员国应承担的义务 ,日本被迫于 196 4年开…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日本产业政策实施的背景、实施手段进行分析,对其政策效果进行重新评价。基本的结论是日本的产业政策并非我国所宣传的那样卓有成效,并不是日本经济发展成功的要素。这样的结论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认识政府能力的局限性,启示我们必须加快推动中国的市场化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