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家"与"国"之间存在着或明或暗的隐喻关系。把现代文学史上的《家》和《财主底儿女们》两部描写家族生活的长篇小说放在现代启蒙的环链上,可以看到"五四"精神在现代中国的变化过程。《家》以通俗的形式演绎了个性解放的吁求,《财主底儿女们》则以痛苦的思索表明五四后的知识分子无法完成"五四"文学的启蒙承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美育的角度论述优美、崇高、悲剧、喜剧、丑与荒诞等基本审美形态。优美与感知愉悦基础上的审美心理协调、形式美意识和审美欲望和兴趣;崇高、悲剧与痛感之中的精神振奋、理性审美能力和审美态度;喜剧与轻松自由的心理平衡、清醒机敏的审美顿悟和乐观旷达的幽默态度;丑、荒诞与厌恶基础上的复杂情感刺激、意义悟解能力和审美理想———不同审美形态与特定情感体验、陶冶和特定审美能力、审美意识培养构成美育对应关系,具有独特的美育性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作家以现代生存体验和人生思考为主要表达对象。然而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却存在着一些以古老的神话为题材资源的重要作品;与此同期,中国现代神话学研究体系也处于奠基性阶段,现代作家在理论和创作的双重维度上表现出对远古神话的深切关注。这些重述神话的作品既体现出现代作家对于民族文化传统的深情回望,同时也是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5.
神话对西南少数民族审美心理具有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神话的怪诞美、悲剧美及崇高美对民族审美心理的影响上。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于上世纪20至30年代创作了大量的原乡神话性质的乡土小说,这些小说从各个层面反映出了作者本人的民俗观.在现代启蒙精神的影响下,沈从文来到都市,以一个具有'乡下人'眼光的都市知识者身份看待着中国社会的'常'与'变'.在对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失望中,沈从文将目光转向他当年执拗要离开的湘西故土,通过叙写湘西民俗,表现人类最真切的人性,发出对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重塑民族品性的时代强音.在<边城>中,民俗叙事也与该主旨结合在一起.正是在对这些民俗事象的细致描述中,沈从文才得以挖掘它们自身具有的积极性因子,并将这种原初性的积极性因子加以美学性的重新建构,进而提炼出深广的主题,并建构了沈从文原乡小说的美学意旨. 相似文献
7.
8.
约翰·济慈研究中,批评家们面临一个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古希腊神话与济慈诗歌创作的关系。国内批评家忽略了古希腊神话在济慈诗歌创作中作用的研究。国外一些研究者虽然注意到了这一问题,但这种影响的深层原因尚未得到透彻解析。其实济慈在思想倾向、审美情趣方面与古希腊文化精神的契合,对我们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济慈诗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现代传媒的崛起不但使电子文化成为人们生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艺术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从而改变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形式。在现代传媒的情境中,艺术与生活是错位的,甚至是互换的;审美开始走向产业化;商业化和日常生活化,"审丑"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我们有必要对现代传媒中审美的转变认真审视。 相似文献
10.
希腊神话对西方文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发生学意义。从文学的思维特征而言 :古希腊神话的“诗性智慧”孕育了文学的自由象征本质 ,影响着文学实践活动本身 ;从文学发展角度而言 :西方现代文学“置换变形”激活了深藏于现代人意识底层的神话意识 ,使神话经历“人化”的历程后又复归于“神化”,延伸出现代神话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发表科技论文数量已排名全球第二,但科技论文的美学研究尚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作为科学成果发表的载体,美学特征应是科学美感的具体表现。但科技论文所特有的互证和继承性却尚未有学者注意。此特性决定了众多科技论文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其美学特征,这完全不同于艺术作品的美学研究,是一个崭新的美学研究客体。 相似文献
12.
魏玉梅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6):122-124
音乐通过什么途径反映现实,学术界至今众说纷纭。探索音乐反映现实的途径较其他艺术更为困难。这是由音乐反映现实的领域的特殊性和它采用的物质材料的非直观性决定的。音乐反映现实的物质材料是声音.音乐反映现实的领域是活生生的生活状态.途径则是它对源于客观事物的内心世界所产生的感受动态自身、进行灵活自由的刻画,经音响再现的第二次创造,塑造出赋予演奏家个性的音乐形象。音乐反映现实的方法由于不受概念和具体可见形体的局限,因此音乐反映现实的方式较其他艺术更为自由和灵活。 相似文献
13.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审美文化呈现出商品化、感性化、全球化、图像化的新特征。诞生于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电影,凭着它与生俱来的商业娱乐性、再现现实的逼真性,成为当代最典型的审美文化形态,一方面它受到当代审美文化特点的制约和影响,另一方面它对当代审美文化的建设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希伯来神话与中国古代神话分别属于不同的文化系统。希伯来神话与中国古代神话在关于宇宙起源、人类起源、文化起源、洪水灾难等神话题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 ,也在形与神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希伯来神话与中国古代神话的特殊思维方式 ,显示出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5.
游牧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2002,19(3):33-41
神话是最古老的一种艺术载体 ,它保存了各民族原始文化或民间文化生活中的精神想象与艺术创造的成果 ,并且与原始宗教和诗歌具有亲缘性联系。现代意义上的神话解释一方面重视通过神话去还原各民族的原始文化信仰 ,另一方面则重视探讨神话思维的诗性自由特质 ,强调神话与文艺创作之间的联系。神话解释中的这种文化诗学意向为现代艺术解释建立了一种有意义的诗学价值范式。 相似文献
16.
近现代以来,中国改变了皇权至上的政府组织形式,制定了宪法,建立了现代政治法律制度,从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的视角出发,该过程是一个现代社会宪法神话的确立过程,即宪政观念在此过程中逐渐与它所附着的文本性规则分离,使后者主要为政权提供合法性支持而存在。它是世界范围内,源自西方社会的宪政体系制度化的结果,也是该过程的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17.
尚东涛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1)
康德将美感共同性的生成,归结于人的先验的"共通感",未能合理地提示出共同性美感生成的根由。从"美生成于审美中介与客体之互动"的立场出发,不同审美个体面对同一审美客体的共同性美感,生成于审美交往之个体间的审美中介的约定。具有普遍现实意义的审美中介约定的基本规定性,表达为主体间性、整合性、历史性、民族性和实践性等。审美中介约定的基本形式,可以区分为"后喻"约定、"同喻"约定和"前喻"约定。 相似文献
18.
福克纳的小说创作带有浓厚的贵族意识,形成了在贵族的信念、认知及思想体系支配下所建构的贵族神话。“贵族神话”概念建立福克纳的贵族意识与其艺术世界的关联,从批判的视野可以观照福克纳创作中在贵族看来是绝对真实、对他者来说却具有蒙蔽性和虚构性的神话思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