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晓红 《职业》2018,(26):125-127
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职业发展,体现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制约着企业的生产力,彰显一个国家的制造技术和水平。职业院校学生是自身职业精神培养的主体,来自家庭、社会、学校、企业四个维度的成人是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重要他人,和学生一起构成其职业精神的培养体系。本文结合问卷调查结果,从以上四个维度对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现状进行研究,提出了成人对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2.
陈福东 《职业》2016,(28):68-69
社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当代职业人要想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实现自我价值,具有职业精神是必要条件.中职院校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为社会的发展培育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综合性职业能力,可以在生产一线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因此,中职学校应注重学生职业精神的打造,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与行为.本文就培养职业精神的意义、重要性进行概述,对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3.
高尚的职业精神与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当今90后高职大学生就业必需的软实力,是促进企业扩大收益,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应从应立足现状与成因,探索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高职学生职业精神有着其自身的内容和特点,培育其职业精神要从高职院校的实际出发,探索符合高职院校实际的职业精神培育途径。  相似文献   

5.
孙建萍  雅梅 《职业》2016,(3):137-138
具有良好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既是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是行业、企业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标准.本文探讨了将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相融合的途径,介绍了实践探索经验,以期与同行分享,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企业的调查,我们发现企业在选用人才时,除了关注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外,更关注学生的合作精神、吃苦耐劳、定位明确、规范严谨等情感因素的发展.随着社会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职业岗位和物质产品的文化内涵日益加深,社会与企业倡导的由文化现象、道德思想、法律与制度等构成的文化内容,体现在具体的职业要求之中.  相似文献   

7.
李秀艳  王伟  夏莹 《职业》2017,(17):36-37
中职学生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的培养是两条平行线,基本没有交集,更谈不上融合.职业精神的不足导致学生很少主动钻研技术、探究技能,很难在技能上有大的进展和突破,极大地影响"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本文通过分析中职院校人才培养出现的这些问题,提出中职学生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融合的创新培养模式和具体的培养思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通过走访、问卷、校企恳谈会等形式调研了120余家企业,发现现代社会和企业对用人的标准提出新的要求,更关注学生的职业素养.为此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和育人目标也必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从传统的德育教育向市场驱动作出调整和转变.围绕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思路及所达到的目标,笔者所在学校采取以下三个步骤开展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9.
闫泽 《职业》2016,(27):138-139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新的目标: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职业院校培养的是一线高素质的劳动者,本文提出,通过企业培训的方式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有利于帮助高职学生形成立德树人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相似文献   

10.
胡娃娃  胡微微 《职业》2020,(10):79-81
中职德育课教学把"融合学生专业"与"培养职业精神"相结合,可以体现职业教育的专业特点,顺应中职学生学习方式和职业培养模式的变化要求.依据校本实际,立足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实践,探求德育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职业精神的最佳契合点和结合方式,构建生本课堂,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落实德育课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科育德功能,助力学生未来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刘天祥 《职业》2011,(26):31-33
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尤其是职业素质中的关键能力,越来越成为检验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笔者多次带领学生赴企业进行实训活动,也接触到许多其他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所见所闻触动了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感悟。笔者深感,致力于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是一个应引起职业院校教师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艳 《职业》2018,(24):99-100
本文针对社会风气、历史文化两大因素对我国技工院校的职业精神教育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出可以通过入学教育引导、课堂渗透、校园文化活动熏陶、日常生活塑造、技能比赛激励、社会舆论引导等方式,让工匠精神引领技工院校的职业精神教育,进而引导学生形成尽职尽责、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笔者所在学校开设了<职业素养>课程.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质.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意识、社会意识、成长意识和创新意识,为他们参与今后的职业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首先要在课堂教学的评价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其重要方法之一就是采用"学生互评"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职业精神在企业招聘中的砝码有多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在乎员工是否具备职业精神吗?企业在招聘、选拔员工时会将职业精神放在什么位置上?  相似文献   

15.
当前,司法警官学院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教育管理方式单一、法律职业精神的培养不够深入、学生知识储备匮乏、学生人文素养先天不足的问题。结合司法体制改革对司法行政系统人民警察的新要求,将法律职业精神和职业素质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将法律职业精神和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教师行业内实践制度;建立行业专家、业务骨干兼职制度;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将行业文化融合在校园文化中,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政法队伍源源不断提供合格的应用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6.
杨亚男 《职业》2008,(11):39-40
随着高科技与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中的广泛运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帮助职校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以便将来进入社会后少走职业和人生的弯路呢?笔者认为,关键是要让他们在学好专业的同时,客观地认识自我,以"社会需求"为镜,将自己的理想与社会需求靠近,拉近与企业用人的距离,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职业,职业指导就是最好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张力民 《职业》2015,(6):133-134
笔者针对目前技校学生在职业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就提高技校学生职业素质的途径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全面提高技校学生的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18.
韩德敏 《职业》2016,(31):47-49
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今天,企业渴求更多的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工人员,因此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专门为企业培养技工的技工院校就要结合企业的用人需要,要高度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在课程体系中渗透基本职业素养的教育与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结合技工院校的培养目标与办学特点,阐述了学生职业素养训练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范素英 《职业》2012,(19):101
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的学生职业素质问题,笔者认为,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品行应从三方面下功夫。一、增强使命感使命感就是指人们认知自己行为的远景目标,它的内容和要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武曙光 《职业》2011,(32):136-136
世界著名职教专家福斯特曾指出,职业技术教育必须以劳动力就业市场为出发点,即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要素整合的状态。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中考成绩相对较差,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这些学生擅长形象思维和过程性知识的学习。现有的以学科体系设置的电工课程,不利于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电工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改革,使课程设置更加适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