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治三年五六月间,曾国荃率领吉字营五万人马,与太平军在江宁展开决战。这场持续两年的战事已进入最后见分晓的时候,双方都豁出去了,战争十分惨烈,吉字营能否取胜,并无把握。当时各方对曾国荃指责甚多,  相似文献   

2.
徐敏同志: 首先敬请安好! 方纪(注)同志示知您询问吉字中营事。案曾国荃于咸丰六年(1856年)在长沙招募湘勇去江西救曾国藩。时太平军控制江西全省,曾国藩困守南昌。曾国荃率军入江西,从安福进攻吉安。咸丰八年(1858年)八月,攻克吉安,太平军石达开部队从江西转入浙江。清廷论功行赏,曾国荃由同知保知府加道衔,他从此起家,所以他把他的军队叫做吉字营,用吉安的地名作为他的军营名。湘军是清代私人招募的军队,与国家的军队绿营不同,其将领得自定营名,如胡林翼部  相似文献   

3.
王海莹 《社区》2011,(35):44-44
曾国藩曾在给弟弟曾国苓的一封家书中特别谈到了自己一生中最难忘、难堪的四次教训。曾国藩为什么要写这封信给弟弟呢?原来,当时曾国荃刚消灭了太平天国,被慈禧封为湖北总督,但他在湖北境内得罪了慈禧的宠臣官文,一个月内几次被慈禧严斥,同时京城大小官员也都认为他居功自傲、目中无人。  相似文献   

4.
李臣典(1837—1864年),字祥云,湖南邵阳人。年十八从军,在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几次将曾国荃从被围的绝境中解救出来,很得曾氏兄弟赏识。同治二年(1863年),李臣典终于从一个普通士兵爬上了提督的位置。同治三年七月(1864年8月),李臣典死于军中,曾国藩兄弟曾为他的死悲痛不已。 朱东安先生在《曾国藩传》(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一书中提到李臣典这个人,并对他的死因作了以下论述:李是贪色无耻之徒。攻破天京后,他随意掳掠妇女,终因奸淫过度而致病,十余天后死亡。但就笔者目前所接触到的有关李臣典的史料来看,朱先生此说不完全符合史实。笔者认为,李臣典是由于攻城受重伤之后,又恰遇酷热天气,病情加重而亡。  相似文献   

5.
2002年11月,因城市建设之需,长沙市考古队在长沙市大托铺机场口发掘了一座古墓,通过棺内青石板制的墓志铭,确认墓主人为曾国藩之侄孙、曾国荃之孙曾广江。该石刻现存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石刻铭文如下:  相似文献   

6.
人名趣联     
中华文化中的对联,简洁明了,蕴味深长,所传的佳话很多,其中以人名人联者,趣味更佳。清朝“中兴名臣”“曾李左”的曾国藩、左宗棠,经常有政见不一、相互争吵的时候,但曾国藩巧妙地施用各种用人之法。网络了一大批人才在他的周围。有一次,曾国藩与左宗棠(字季高)又出现了意见分歧,这时,曾国藩忽然想,何不出一对联来试试他,于是他说出上联:  相似文献   

7.
试论曾国藩的教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曾国藩的教育理论及其方法。(一)“隆礼”:曾国藩教育思想的出发点和旧宿,(二)“西学为用”:曾国藩教育思想的近代化成分;(三)知行并重:曾国藩的教育方法。作者认为,由于曾国藩处在中西文化相互交融、政治风云复杂多变的时代,因而他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带有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印记的双重属性,并且在中国近代一部分士大夫乃至下层民众中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8.
一百多年来,曾国藩热已经成为一个历史现象。究其原因,绝大多数人是把他当做一个当官的偶像来崇拜的。然而,细考其生平经历,曾国藩却并非一个官场偶像。相反,他的政治智慧或曰政治思想却是集中在成风俗、成偶像、成团队这三大值得现代政治家借鉴的方面。读懂了这"三成",就真正读懂了曾国藩。  相似文献   

9.
王闿运写的《湘军志》与王定安写的《湘军记》同是记述湘军的史书,但由于撰者的态度有别,出书后受到的待遇也根本不同:王闿运受到当事者的恶毒攻击,《湘军志》遭到毁版的厄运;而王定安和《湘军记》则受到当事人的优礼待遇和吹捧。然而,史书的价值要由历史来评判,百年以来,二者受到的后人评说,和当时当事者就完全两样了。太平天国及捻军起义失败后,湘军统帅曾国藩自以为功在自己创办的湘军,故此打算修一部湘军史志,自表功烈。然而,志书议而未编,他就死去了。光绪初年,其子曾纪泽依照他的遗愿,把修志任务交给了晚清著名学者王闿运。王闿运自1877年至1881年撰成《湘军志》。可是,当曾国荃等与湘军有关者看到初版的《湘军志》时,皆大为震怒,其中尤以曾国荃、郭嵩焘反对最力。曾国荃“几欲得此老而甘心”,。郭嵩焘攻击《湘军志》是“诬谤之书”,追索其版  相似文献   

10.
河北大学历史系成晓军教授的《曾国藩家族》一书,最近已由辽宁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一部对曾氏家族做全面系统论述的学术性专著,内容不仅包括曾国藩的血缘家族、而且还有其儿女亲家.人们都知道,曾国藩家族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有名的家族.一个多世纪以来,这个家族人才辈出,不但出现了曾国藩、曾国荃这样的晚清名臣,曾纪泽这样的爱国外交家,而且还出现了曾纪鸿这样的近代数学家,以及曾广琦、曾约农、曾宝荪、曾昭抡、曾昭谲等著名学者.倘若再把其儿女亲家中有名的如贺长龄、刘蓉、郭嵩焘、罗泽南、李元度、吴永等人算上,其影响就更不用说了.曾氏家族之所以如此兴旺发达固然有多方面原因,但曾国藩的作用却是绝不可低估的.在曾国藩研究日益深入的今天,把曾国藩放在其家族群体中进行评析,无疑是给学术界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史学界从不同的视角对历史人物曾国藩进行评价,自然会出现不同的意见,但所有的评价最终都应归结到这样一个标准上来:研究对象的思想理论与实践是否有利于社会历史的发展与进步,他是否能向社会提供比前辈更多的东西。立足于这个标准,正确评价曾国藩还应客观地解决三个问题。其一,对金田起义的辩证评价;其二,曾国藩在“洋务运动’冲是创新思想的提出者还是实践者?其三,曾国藩在学术、道德、文章等方面的成就是否超越了前人?只有对以上三个关键性问题作实事求是的分析,才能将曾国藩研究向更深层次推进。  相似文献   

12.
何翠萍 《社区》2012,(14):16-18
“早上我坐在他床头的时候,他的体温已经很低了。我贴在他耳边和他说:‘一路走好,一定要高兴,一定要快乐,一定要找到另一个你喜欢的极乐世界。’这就是我对他最后的祝愿了。”同为文化名人兼百岁老人,黄苗子去世仅一个多月之后,又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一鉴定大家徐邦达,在101岁高龄时驾鹤西归了。 也许上帝有那么一些拿捏不准的书画。需要向人间借一双慧眼。于是,他带走了徐邦达。  相似文献   

13.
左手和右手     
一所小学里,老师每次提问,一个同学总是举手,可是当老师真正让他回答的时候,他却答不上来。 老师问他为什么不会还举手,他说:如果老师提问时他不举手,同学会在课下时叫他傻瓜。于是,老师就和他约定,当他真会的时候就高高地举起左手,不会的时候就举起右手。渐渐地,这名同学越来越多地举起骄傲(jiao ao)的左手,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地回答老师的课堂提问。这个原本极有可能在太多的嘲(chao)笑中变差的孩子,由一个差生转变成了一个好学生。  相似文献   

14.
曾宪楷女士为曾国荃的玄孙女。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宪楷女士解放前毕业于燕京大学研究院,其文学与历史学知识渊博。解放前即出版和发表《七七泸沟烽火》专著及大量诗词和论文。文如其人,她是一个爱国的知识女性。为了解其建国后的有关学术活动,曾国藩故居管理所胡卫平、黄鹤鸣同志于2006年3月29日在北京访问了宪楷女士的同事沙知教授,此文以纪念这位平凡而有鲜明个性又有才华的女性。  相似文献   

15.
论曾国藩的治学精神刘一龙(娄底师专中文系)曾国藩是一个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他学赅古今,才兼文武,堪称一代儒臣。他著作甚多,在学界、文坛,颇负盛名,影响很大.正如钱基博先生所指出的:曾国藩“异军突起而自为一派,可名为湘乡派.一时流风所被,桐城而后,罕有抗...  相似文献   

16.
刘坤一作为湘军要员,在太平天国、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时期,他积极为清政府如何治理会党出谋划策。随着曾国藩、曾国荃等湘系大佬逐渐淡出政治舞台后,为了平衡湘淮两系实力,刘更是成为湘军首脑、清政府的柱石,因而他的策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总体上来说,他的策略与其他统治者尤其是曾国藩有相似的地方,但某些方面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他主张首从区别对待,剿抚并用,强化保甲制度,妥善处理流民问题,实行文化控制,重奖剿灭会党有功人员。这些主张体现了刘作为封疆大吏的政治智慧,对维持清朝统治起到一定效果,但由于认识的局限他无法提出从根本上消灭会党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论曾国藩与晚清政柄、兵柄的下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51年1月,洪秀全率众起义于广西桂平县金田村。3年后,他便率领太平军攻克南京,遂改名天京,定为首都,建立了与清朝封建政权相对峙的农民政权。1853年5月,太平天国遣军西征、北伐,八旗、绿营兵望风崩溃,清政府被打得风雨飘摇。就在这时,出于对农民军的阶级仇恨,曾国藩在湖南筹建绝对服从他指挥的地主武装湘军,在湖广地区挡住了西征军的攻势,起到了八旗、绿营兵所不能起的作用。曾国藩组织湘军,开地主官僚组织、掌握军队的先河。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军阀。清政府害怕兵权旁落,对曾国藩猜忌、压制,以至曾国藩几起几落。无可奈何花落去!不依靠湘军,清政府无法镇压太平军,最后终于起用军阀曾国藩,命令他为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这是晚清政柄、兵柄下移的开始。  相似文献   

18.
曾国藩人才思想述评遂正曾国藩(1811——1872年)湖南双峰人,晚清重臣。他文武全才,历事数代皇帝,励精图治,长于实干,一时名显朝野。在他死后100多年间,上等的社会名流,诸如李鸿章、梁启超、章炳勒、胡适、蒋介石等,无不对他推崇有加。毛泽东也曾说:...  相似文献   

19.
“孝弟”是曾国藩在家规家法中特别重视的一个方面。研究曾国藩“孝弟为本”的思想,既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曾国藩,又能挖掘出不少的对于今天的人们可资借鉴和启迪的东西。文章从四个方面对“孝弟为本”思想进行了阐释:一、“孝友传家”是曾氏家族的优良传统;二、曾国藩毕生极重“孝弟”的缘由;三、曾国藩毕生极重“孝弟”的梗概;四、曾国藩极重“孝弟”的评介。  相似文献   

20.
论曾国藩的“倔强励志”唐兆梅曾国藩本是一介书生,一个生长在僻远山村、出身中小地主的普通知识分子,语不惊座,貌不惊人,且无什实际经验可言。然而他却奇迹般地举一事,则一事就;作一事,则一事成。他的所作所为,对曾氏家庭、对湖南、对整个近代中国都产生了强烈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