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爱情诗占据重要地位。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十五国风中,情诗数量位居第一,“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宋朱熹《诗集传序》)汉代乐府民歌中,情诗又有佳作,如《上邪》、《有所思》、《孔雀东南飞》;南北朝乐府民歌中,情歌如江南水乡的《采莲曲》、《子夜歌》、《折杨柳歌辞》等,给诗坛带来清新活泼的气息;唐代情诗呈现空前的繁荣,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等著名诗人都写下反映爱情生活的佳作;宋代诗人以比诗“稍近乎情”,更宜于“簸弄风月”的词体,抒写爱情歌辞;元代诗歌中爱情内容被新兴的文学体裁“散曲”所承载;明代以后,爱情题材又活跃盛行在民间的“山歌”之中。总之,在我国古代,爱情诗的发展是一股奔腾不息的洪流。  相似文献   

2.
汉乐府民歌叙事艺术探幽□张来芳汉乐府民歌是汉代诗歌的精华,它根植于民间沃土,充溢着清新纯贞的气息,以其丰厚的思想内容和质朴的艺术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成为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继《诗经》、《楚辞》之后第三个重要里程碑,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爱情文学传统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听人埋怨中国文学缺乏爱情,由来已久!其实,追溯渊源,中国文学史上爱情主题的兴旺比西方大约早两千年,只是中道衰落罢了。欧洲文学中的爱情主题实由文艺复兴开始兴旺,又经过十八世纪启蒙运动才普遍流行起来。而远在公元前十世纪到公元前五世纪,当欧洲文学还处于英雄史诗和神话悲剧的时代,取材于现实人生的爱情主题便巳成为中国文学中最常见的主题。我指的是《诗经·国风》中采自民间的情诗。或曰:此不足为奇!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民间文学中都有大量的情诗。这自然是对的。但产生在两三千年以前的这类作品在  相似文献   

4.
北朝乐府民歌——《敕勒歌》,是现存有文字记载的早期维吾尔先族——敕勒族斛律部的一首民歌。它久已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的名篇为历代所称颂。然而这篇仅有二十七个字而百读不厌的佳品,有关它的作者、产生年代等文学史上的重要问题,至今未得到一个起码应有的统一认识。今试探究一、二,以就教于方家。有关《敕勒歌》的记载,有两则史料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曾指出:“人与人之间的、特别是两性之间的以感情为基础的关系,是自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作品,既然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那么也就可以说,自有文学以来,男女间的爱情问题,就以当时能有的形式在文学中反映出来了。综观自先秦到清末的一部古典文学史,就会发现,爱情作为题材进入文学作品,大体经过了这样一个历程;先是由对纯贞爱情的歌颂以及对破坏、阻挠爱情的行为和势力的控诉、批判、斗争,从题材到主题,体现了爱情主题的单一和专一;随着以私有制为  相似文献   

6.
自从文学产生以来,无论是原始社会便出现的口头文学还是文字出现之后产生的书面文学,人们在进行文学实践活动的同时,就开始了对文学的评说,出现了关于文学的各种言论及观点。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编人了许多民歌,而那些民歌中蕴含的哪怕是点滴的文学见解也都对后世文学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国许多少数民族都以口头形式记录自己的民族发展史,而与此相关的民间口头文学也异常发达。他们对生活、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均溶入到这些民间文学作品之中。其中不仅表现了他们的审美情趣,而且保存了大量的文学观点和见解。小到谚语;大…  相似文献   

7.
爱情是文学描写的永恒主题,笔者就中英文中的爱情描写谈点浅见。一、不同的相爱方式在封建社会里,由于盛行包办婚姻,由于妇女被剥夺了社交的权利,更难得的是两情欢悦,永结同心的真正的爱情。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对永恒的爱情进行了歌颂:"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中的唐明皇和杨贵妃的形象,已被诗人理想化,不再是原来的历史人物了。  相似文献   

8.
列夫·托尔斯泰的杰出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以其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湛辉煌的艺术成就,博得世界上众多文学研究者的青睐,学术论文层出不穷。但据了解,国内,尚无专文论述安娜与渥伦斯基的爱情关系。其实,研究他们的爱情关系对于理解安娜的爱情悲剧以至对于透视现实生活中的婚外恋、夫妻间的感情纠葛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人物,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通过不同的创作主题、风格和艺术手法反映了战后一代人的彷徨与迷惘,他们的很多作品成为美国文学史上不朽的名篇。本文通过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的雪》和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两部作品中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揭示了战后一代人的迷惘与困惑;也通过分析男女主人公对爱情不同的态度和追求,指出是战争摧毁了人们的理想与爱情,战后的和平与繁荣也无法弥补他们心灵上的创伤。  相似文献   

10.
张静 《社会科学论坛》2008,(11):109-112
本文将柏拉图文艺思想与斯宾塞爱情组诗《爱情小唱》相结合,通过研究,笔者发现《爱情小唱》在诗歌主题、形式上有所创新与柏拉图文艺理论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笔者从《爱情小唱》中赞颂心灵主题、追求不朽主题及创作灵感三方面受到柏拉图文艺思想的影响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1.
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的现代短篇小说的开创者,是一位执着的追求人性理想的作家。欧·亨利通过巧妙的文学构思和表现手法讲述了小夫妻之间的喜与悲,展现了世间永恒的主题——人性与爱情的完美结合。通过介绍《麦琪的礼物》的内容和背景,进一步阐述作品表达的主题和思想,最后重点探讨文学作品中人性与爱情的统一、结合和升华,揭示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层次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围城》是一部内涵丰厚的小说 ,在对爱情的描绘处理上 ,它消解了传统理想爱情的神圣永恒、相知相悦和价值意义 ,使爱情成为围困人的“围城” ,这不仅强化了小说的主题 ,反映出中国当时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 ,而且揭示了人类爱情的实质  相似文献   

13.
《社会科学家》第182期发表文章,指出:我国文学史上数以万计的传世佳作,它们究竟出自谁人之手,成为千古之谜。上古名著育《山海经》、《卜居》、《渔父》、《神女》,中古有《孔雀东南飞》、《木兰辞》,近代有《金瓶梅》、《史可法报多尔衮书》,各代名篇如林,但著作家的姓名,则众说不一,莫辨一是。  相似文献   

14.
散文是近年来文学评论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也来谈点个人的认识和意见.成绩有目共睹新时期散文创作有足以值得称道的成就.将散文放到新时期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去考察,追踪它的思想艺术发展变化的轨迹,有助于对散文所取得的成就的认识.最先引起人们关注并且产生广泛的社会反响的作品,是和揭批四人帮有关的挽悼性散文.怀人念旧、、忆别伤逝的题旨和文化革命十年动乱这一特定的社会历史内容联系在一起,赋予作品强烈的政治思想内涵,叙写生活中最熟稔的真人实事,抒发郁积于心头最是难以释怀的哀痛与深情,又使作品具有震撼人心的情感的力量.挽悼性散文中最优秀的作品有陶斯亮的《一封终于发出去的信》,丁宁的《幽燕诗魂》,孙犁的《远的怀念》,巴金的《怀念萧珊》等.在文学对于历史的反思和对于历史深层动因的探求中,散文继续向社会和读者奉献出思想艺术力量深广凝重的佳作.丁玲的《“牛棚”小品》,杨绛的《干校六记》,陈白尘的《云梦断忆》,巴金的《随想录》,是它们之中的代表性作品.整体地看,从挽悼到反思,虽然同是以“文革”生活作题材,却不但具有主题延伸、转换的意义,而且具有思想艺术深化,审美价值丰富提高的意义.站到一个新的时代高度去回溯历史,立足于一个新的思想制高点来  相似文献   

15.
纵观左翼文学到文革文学,仅就人性中的爱情话题而言,《白毛女》所呈现的是一个从革命文学“革命加恋爱”的写作模式向文革文学的无性别写作的过渡性文本。在对《白毛女》的不断改造中,人性的文学表达经历了一个浮沉跌宕的过程,它也预示着人性,特别是“革命时代的爱情”必然要经受政治考验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6.
爱情是人类最美的语言。自古以来,爱情便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在同一个爱情母题下,不同的时代背景、文化源流、民族特质、个体风范会折射出不同们爱情内涵和美学意蕴。百年中随着西方各种文学思潮的涌入和中国社会的渐趋开放,文学中的爱情主题也在不断地变迁、演进。本文拟就其变迁脉络、源流、成因做一些梳理和廓清工作。一、冲击——嬗变——认同在上一个世纪之交,中国文学面对忧患丛生的现实困境和急剧涌入的西方思潮,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与冲击。从20世纪初的“小说界革命”起,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创作手法、主题模式、思…  相似文献   

17.
主题是文学作品的核心,任何一部作品都是围绕着一定的主题而凝聚为一个艺术整体的。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对“主题”这个概念的理解,却存在着某种偏差。建国以来的文学概论教材,大都将文学作品的主题仅仅归结为一种思想,如认为主题是“作者通过题材所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见蔡仪主编《文学概论》);是‘’通过形象体系显示出来的中心思想”(见以群主编《文学基本原理》);是“年过作品描绘的社会生活所显示出来的贯穿全篇的中心思想,也就是一篇作品所显示的总的思想意义”(见十四院校联合编写的《文学理论基础》)。类似的解…  相似文献   

18.
(一) 如果我们从宏观的角度来考察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将会发现在漫长的文学发展中,有许多传统的主题和方法,经过上千年无数次的演变,经过历代作家的共同努力,终于从萌芽、发生、发展到成熟、到高峰。一步步完善起来,在思想内容和艺术上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这是我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个突出的特点。离魂就是我国古代叙事性文学中的传统主题与创作方法之一。“离魂”就是活人的灵魂离开肉体。最早写离魂小说的是晋干宝《搜神记》中的  相似文献   

19.
爱情 ,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民间故事作为民间文学中内容丰富、数量很大 ,颇受各族人民欢迎的一种文学形式 ,以爱情为题材的占有重要地位。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流传于口头 ,具有虚构的内容和用散文形式叙述的文学作品 ,从广义上讲 ,它是把神话、传说、笑话、寓言等等都包括在内的。爱情故事在我国的各个民族的民间文学中 ,丰富多彩 ,灿若群星。黎族的民间故事 ,以爱情为题材的也是为数最众。因为爱情故事作为社会生活的反映 ,它最能体现人们对自己生存价值的认识 ;也最能体现人们为了生存、为了获得自由、幸福的生活 ,英勇奋斗的…  相似文献   

20.
神话是古代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语言艺术,是我国文学发展的土壤。它对后代文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本文着重对中国神话的概况、神话的产生、神话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等问题作简略的论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作了许多优美动人的神话,可惜在流传过程中已大量失散了,现在从一些古籍著作中仍记述了不少神话材料。我国的古籍中保存神话材料最多的有《山海经》、《淮南子》、《楚辞》、《庄子》、《列子》、《穆天子传》、《国语》、《左传》、《论衡》、《述异记》、《三五历记》、《风俗通义》等著作。《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