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大师何为?     
曾几何时,大师这个称呼还是令人充满敬意的,偌大中国,没有几个人能戴得起这顶帽子,尤其是在世者.  相似文献   

4.
尽管今天讨论的主题是“中国人文知识分子的使命”,但由于下面的原因我还是想主要谈谈西方传统中人文主义的含义。原因在于,Humanism一词虽经翻译家苦心孤诣从中国典籍中找到了近义词将其译为人文主义而显得颇有中国味,但它毕竟源于西语。更重要的是,在西方传...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学界对于中华文明之天下情怀的讨论,新见迭出,方兴未艾。那么,展开对于“天下”文明的讨论,其意义究竟何在?当下时代,民族主义思潮在世界范围肆意泛滥,人们不断用民族主义视角看待和分析世界。整个人类文明,正踯躅彷徨在危险的十字路口。此时此刻,适值“中华文明再出发”的前夜。从1840年走到今天,中华文明终于能够理性地重新检视自身文明遗产,筹划自己的未来,重启足可对人类有所贡献的文明精粹。在文明论意义上,中华民族,其心智与心性,究竟对此世界有何贡献?通过对中华文明之“家国天下”概念的创造性阐释,是否会有化解文明冲突、救济当今世界体系之处?超越了现代性的普遍化技术系统在“新天下主义”中充当何种角色?概言之,“天下”情怀是否具有某种超越时代的全球治理的普遍意义和价值?有鉴于此,本刊特邀赵汀阳、任剑涛、许章润与关凯诸先生,围绕“新天下主义”予以深入研讨。通过此组专题笔谈,相信会对“天下”文明的研究有新的推展。  相似文献   

6.
从流行词语的变化往往可识得一个社会的风尚,尤其在我们这个热衰于追风逐潮的时代.眼下,"平民化"又被喊得震天价响,风靡各行当、各业界.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的历史哲学何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千年之交种种历史终结论的出笼在很大程度上充当了千禧年教义的注脚,表征了建基于基督创世说基础上的抽象的西方历史哲学的贫乏与衰落.虽然由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自足、滞着与无限持续性造成了一种"当代"的自我迷恋以及历史与未来同时缺席的假象,但是,"历史哲学"的衰落并不就是历史本身的终结,历史是一种活的存在,它是通过指向于一个可憧憬的未来状态从而展开的人类全部生活的场阈,并要求积极地体现为每一位生存个体及民族的历史意识,历史意识本质上是指人类能够克服困境、奔赴未来的生存信念和意志.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社会及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物质的变化当然比较直观,通过眼睛和数据分析即可大致了解。关键是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农村题材文学的叙事,是个不错的分析观察切入口。从意识形态化表现到诗意象征化表达,再到新的意识形态呈现,是这40多年来我国农村题材文学所走过的粗略发展轨迹,特别是新的意识形态化呈现阶段的今天,农村题材文学叙事,又似乎普遍性地走向了与现实错位或者脱节的误区。无论故事题材、故事讲法和价值模式,均显得依附政策有余而独立判断不足,都急需文化现代性的转型升级,方可回答时代迫切追问的精神和价值问题。  相似文献   

9.
“满—通古斯语族史诗”这一提法基于“东北亚史诗带”与“满—通古斯语族史诗群”,但所涉族群基于严谨的语言学划分,仅指满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埃文基人及那乃人的叙事传统。其中满族“窝车库乌勒本”、赫哲族“伊玛堪”、鄂伦春族“摩苏昆”早被学界所知,而鄂温克族史诗从名到实都需重新界定,埃文基人和那乃人史诗的相关研究状况也需做介绍。  相似文献   

10.
形而上学是对人的形上本性的理论自觉,是通达生命本性、确证生命意义的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那么何为卡西尔意义上的文化形而上学?卡西尔在其符号形式的哲学中论证了文化自身所具有的客观性。文化的客观性不来源于它对给定的自我意识或外在世界的摹写,而在于符号形式活动构造的符号系统自身所具有的普遍必然性。正是在各种符号形式活动的功能性作用中,才发生了从自然世界到文化世界的转化,从物理质料到符号形式的升华,不依赖于实质界而别构灵奇的文化,表征着人类超越性、创造性的形上本性。因而,在卡西尔看来,澄明和确证着人类生命意义的不是近代哲学所指认的意识,而是文化。文化形而上学就是要在文化中寻求其内蕴的人之为人的道理。  相似文献   

11.
哲学何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的功能历来是哲学界常说常新的一个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追问,很可能会带来哲学观念上的转变。当前,在全社会高度重视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形势下,我们应当坚决摒弃强加在哲学头上的种种急功近利的指望,释放其高举远慕、慎思明辩、厚德载物等人文主义能量,真正使哲学成为照亮时代、人生道路的一把圣火。  相似文献   

12.
何为PDA     
进入90年代,产生了所谓的“信息爆炸”,随之应运而生的是一种集电脑、通信、消费性电子产品于一体的新兴产品PDA。PDA是继PC机之后信息业的又一场革命,其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那么,PDA是什么呢?PDA是英文Personal Digital  相似文献   

13.
何为现实     
  相似文献   

14.
何为中国哲学与中国哲学何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哲学是中国现代性进程的产物 ,自“五四”以来出现了三大做学范式。在当前的中国哲学学科建设中主要面临两大问题 :中国哲学的西文呈现和现代汉语解释。在全球化时代思想突破的语境下 ,重思中国哲学原典中的真正意义 ,重思以前中国哲学学科以西学或苏学为标准的解释模式 ,重思用现代汉语解释古代思想上的已成限制 ,变得愈加重要起来。  相似文献   

15.
哲学家何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缝合当前哲学与生活之间的裂隙,哲学家们必须改变自我:他们必须重拾自己的"尊严",保持自己的批判精神;他们应当关注自己身边发生的重大历史事变,做公共知识分子;他们应该走出"小我"和"学术"的圈子,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6.
自由何为     
龚群 《天津社会科学》2015,(2):39-42,52
自由是当代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它在不同的思想家那里具有不同的内涵。汉娜·阿伦特通过思想史的研究,指出自由概念在古希腊城邦国家时期是与政治公共领域内在关联的,而自由是城邦国家与公共领域的内在构成基质。然而,随着城邦政治公共领域的消失,自由从外在政治领域移到了内在意志领域,从意志自由生发出来的现代政治自由概念,已经变型。施米特的政治概念、现代自由主义的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概念都可以从这种意义上来理解。  相似文献   

17.
何为公正性     
本文考察了亚里士多德、阿奎那、穆勒、麦金太尔、马克思等对公正的论述 ,认为公正是等利(害 )交换 ,是行为作用对象应受之行为 ,而不公正是对人做不应做之事 ,是行为作用对象不应受之行为 ,是行为人不应得之行为 ,即公正是“应做”、“应得”之行为 ,不公正是“不应做”、“不应得”之行为。公正也指按同一原则和标准对待所有人和相同的事情 ,公正具有历史性与辩证性  相似文献   

18.
哲学何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哲学何为”这一问题的理解,离不开人与世界的关系。以“是什么”、“意味着什么”、“应当成为什么”为内容,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具体展开为认识、评价及规范等维度。人和世界的认识关系及评价性关系,首先从不同的层面将哲学与说明世界、解释世界联系起来,“应当成为什么”的问题,别在揭示人与世界关系的规范之维的同时,也将改变世界的问题引入哲学之域。通过化形上智慧为个体的精神本体及普遍的规范系统,哲学既说明、解释世界又规范、变革世界。  相似文献   

19.
在《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中,施蒂纳批判了费尔巴哈作为“类存在物”的人,他指出,要使人成为现实的,自由的,就要使“我高于一切”,使人成为利己主义的.在施蒂纳看来,这个“高于一切”的现实的个人(Individuum)就是“唯一者”.施蒂纳给了马克思很大的冲击,使马克思开始反思费尔巴哈理论的局限性,开始重视个体(Individuum)的地位和价值.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通过重新定义“现实的个人”(das wirkliches Individuum)的内涵,马克思认为能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个体自由的共同体不是资产阶级国家这种虚幻的共同体,也不是施蒂纳所谓的“利己主义者的联盟”,而是共产主义这一“真实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儒学以"仁"和"礼"为内在核心。作为儒学的思想内核,"仁"和"礼"构成了儒学之为儒学的根本,并使儒学区别于历史上的其他学派。在儒学之中,"仁"与"礼"的统一既体现于儒家自身的整个思想系统之中,又展现于人之存在的各个领域,后者包括精神世界、社会领域以及天人之际。精神世界体现的是人的精神的追求、精神的安顿,以及精神的提升,其具体展开关乎宗教性、伦理性维度,以及具有综合意义的精神境界。在哲学的层面上,儒学所由以展开的社会领域则关乎政治、伦理,以及日常的生活世界。就人的存在而言,精神世界主要涉及人与自我的关系,社会领域则指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更广的视域看,人的存在同时关乎天人之际,而儒家对天人关系的理解,亦同样基于"仁"与"礼"的观念。要而言之,"仁"与"礼"的统一作为儒学的核心观念渗透在儒学的各个方面,儒学本身则由此展开为综合性的文化观念系统,儒学的具体性、真实性也体现于此。时下所谓心性儒学、政治儒学、制度儒学、生活儒学往往将儒学在某一方面的体现视为儒学的全部,这类进路难以避免对儒学的片面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